標籤:

聲韻是詩的外殼 意蘊是詩的靈魂

認真讀懂,領會透徹每節的論點。對詩詞寫作是很有益的。

陸遊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是指學習做詩,不能就詩學詩,而應把工夫下在掌握淵博的知識,參加社會實踐上。

聲韻是詩的外殼,意境是詩的靈魂;對聯也如此。

藝術造詣是修鍊來的,裝深沉玩清高者自誤;自卑虛榮愛面子不敢交流者,也會使自己原地打轉而進步很難;自己悶頭在那閉門造的車,多是上不了大路的.

楹聯律之寬的說法。楹聯之所以如此普及,愛好者多,也概因這種「不拘」的存在,這反映了楹聯「俗」的一面。反過來說,如果你做的聯,既趣味橫生,又在格律上無可挑剔,達到一種雅俗共賞的高境界,那不更是兩全其美嗎?

詩有「四不」:氣高而不怒,怒則失於風流。力勁而不露,露則傷於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則蹶於拙鈍。才贍而不疏,疏則損於筋脈。

詩之用語追求的是風雅,即使達不到蕭散之別趣,也須避開「細碎卑冗」,詩法有雲「要使方寸之中,無一字世俗言語意思,則其詩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矣」。

詩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也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常聽有人說意為先,這話初聽是很有道理的,寫詩嘛,不就是為了表達一個「意」嗎?所以,強調意是沒啥錯的。但是,說這話的人,往往目的不是在如何重視這個意的表現,他的真正目的,只是在於他對形式(格律等)的輕視或懼怕,以強調「意」來掩飾他不懂「形」的尷尬。

什麼叫「意」啊?沒有形的承托,意在哪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你所說的「意」是孤魂野鬼沒形體嗎?----其實,形在意中,意在形中,不能分開的。

詩品,其實就是人品。詩中表現的風味和格調,就是人的風味和格調。不同的人,不同的寫作風格,不同的立意表現,不同的視角描寫,寫出來的情調品位自然就是不同的。我們在進行自己的詩詞創作時,追求的首先應該是自己的本真。立足於自己的視角,去表達視野中的萬千情態。

我們學詩,不妨從詩里跳出來,去感受文字外的大千世界,然後,再回詩里去,用大千世界的精彩再來豐富我們的詩意。讓詩從文字跳出去,再回到詩中來。

詩寫的精彩不精彩,並不在於你掌握的華麗詞兒多少。要自然流露,自然表達,自然的,就是最美的!所謂鍊字,就是把這最自然最逼真最貼切的字找出來,用在我們的句子中。最貼合自己詩意的詞字,才是最華麗的,不貼合自己詩意的,再耀眼的詞也是累贅。

寫詩寫到真正的奇險之妙,反而沒有那種偏僻參差的生澀詞字或意象,寫到極端的美麗時,往往表現的是非常自然流暢的語句。寫到很深遠高大的意境,使用的物象或意象景觀,往往就是你尋常所見到的普通之物。

寫出新穎奇妙的意境,其實真的不在於使用多麼偏僻華麗的詞,而在於自己對作品立意構思的精巧幾何

律詩要求的是連貫一體性,前言要搭後語,圍繞著主題而謀篇,每一句之間,甚至不相鄰的兩句之間,也會有一定的脈絡或呼應的存在。

初學寫詩,喜歡追求辭藻的華麗,專愛找那些偏僻難懂的詞來塞進自己的詩詞作品裡,然後,常常以得意自豪的心態去讓別人看,其實圖的就是一點小虛榮心。去寫景言情時,也沉湎在華麗詞語中出不來,好詞堆了滿篇,其實細看來,一句有用的都沒有。

詩,在原則上要求我們,用辭自然,取意合體,戒用那些虛浮華麗的辭藻來修飾我們自然真情的流露。就像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本有玫瑰般的顏色,可是,她卻塗上了胭脂。

詩有六至:至險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麗而自然;至苦而無跡;至近而意遠;至放而不迂

詩,以小寫大,那是真的大,以大寫大,那是虛的大,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是初級階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高一級的階段;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則是返樸歸真的達境化境的階段。世事事理,其實就是詩理。去看你眼前的山水,去看你門前的小花,把他寫出來,用心的寫,那就是在寫世界。

論英雄,不問出身是啥;修佛道,不看你曾紅塵幾何;進詩境,不在於你如何搬弄典籍。

立意,謀篇,鍊字,押韻,對仗,引典,造句,修辭,平仄四聲......你看,要完成一首詩的創作,需要多少道「工序」?需要考慮多少方面的因素?詩的魅力所在,不也正是如此精鍊藝術的精工細做嗎?

推薦閱讀:

家●讓奔波的靈魂有了歸宿
兩張價值過億的圖片,直擊靈魂,看後請三思!
靈魂之謎?靈魂的流轉和解脫/認識佛教/佛教基本知識
詩的靈魂之閑情
高級愛情是一個靈魂愛上另一個靈魂

TAG: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