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家長別再坐視不管——中國食品報網

兒童肥胖家長別再坐視不管來源:中國食品報時間:2012-09-04

  ◆新學期開學了,一個暑期過後,是不是發現身邊的小胖孩兒更多了?甚至連營養專業人士的孩子也不能免俗。出差時,遇到一位營養資深人士的上小學的兒子就長成了個「小相撲」的體型,在飯桌上胃口極佳、飯量超群,尤其嗜好肉類食品;雖然小小年紀,但身形沉重,走路爬坡時,別的小朋友跑前跑後,「小相撲」卻是沒走兩步就氣喘吁吁,以至於需要媽媽扶著走。

  ◆令人不安的是,很多小胖墩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會瘦下來,「節食」和控制體重不利於生長發育,因而採取聽之任之、靜觀其變的做法。

  ◆近日,美國凱薩醫療保健機構公布的一份研究結果可能會加重人們對於兒童肥胖的擔心。研究人員發現,與擁有正常體重的普通青少年相比,超重青少年患膽結石的幾率高一倍。膽結石以往被認為是成年肥胖者易患的疾病,如今卻已發生在肥胖兒童的身上。這種因肥胖導致的疾病(還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痛風等)的年輕化跡象,為家長們敲響一記警鐘。

萱萱減肥成長圖片記

  身邊的小胖孩越來越多

  多重可以算作肥胖?

  在感覺里,好像小胖墩越來越常見。事實上,這種印象是有確鑿依據的。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韓磊介紹說,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經濟發達還是經濟落後地區,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發生率都在逐年增加,城市尤為明顯。一份省會城市1991年和2000年的對比統計顯示,城市男生的肥胖率從3.79%增加到了14.36%,女生的肥胖率從1.76%增加到了7.34%。城市兒童的超重肥胖率的增長速度已快於歐美等發達國家。

  學齡前兒童的情況也很嚴峻。根據全國兒童期單純肥胖症研究協作組對代表了100多萬孩子的84,766名0—6歲兒童的檢查發現,0—6歲兒童的肥胖、超重總檢出率分別為7.2%、19.8%,意味著每5個學齡前孩子中就有1個超重了(表1)。其中,小男孩肥胖、超重檢出率分別為8.9%、22.2%,小女孩肥胖、超重檢出率分別為5.3%、17.0%。較1996年分別增長了3.6倍和4.7倍,增長速度極快。小男孩的超重肥胖發生率比小女孩高,從地域看,北方高於西部,中南部居中。

  超重、肥胖是怎麼判斷的呢?那些看上去有些胖的孩子到底算不算肥胖?

  從簡明的概念說,孩子體重超過同性別、同年齡孩子平均體重20%以上,就可視作肥胖。用數值衡量的話,0—6歲兒童肥胖的判定標準是採用統計人群標準身高體重值的偏差計分法,在85百分位上的數值作為超重的臨界點,在95百分位上的數值作為肥胖的臨界點,表2可以做一個參考。

  對於7歲以上的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判斷則通常採用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提出的體重指數值的分類標準(見表3)。不同性別孩子在每一個年齡上都有各自的標準體重指數值。體質指數(BMI)是身高(米)與體重(公斤)的二次方的比值(體質指數=體重/身高2)。以一個10歲女孩為例,身高1.35米,體重40公斤,BMI是21.9,對應表格,就屬於超重(>20.0),但未達到肥胖(<22.1)。

表1  0—6歲兒童超重和肥胖檢出率

表2 0—6歲各年齡男童、女童平均身高(身長)、體重和BMI百分位數分布

  長大了自然就會瘦下來嗎

  小胖墩要不要減肥?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長大了、個兒長高了,肥胖自然就會改變了。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副教授、營養醫生劉燕萍表示,這是一個誤區。孩子胖了,通常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出現了問題,不能寄希望於生長發育的消耗會自然降低體重,必須幫助他們逐漸回歸健康的生活方式,該活動多活動,不該吃的不能吃。 韓磊醫生介紹說,肥胖兒童約有25%血清膽固醇或甘油三酯超過正常,15%—20%血壓偏高。兒童2型糖尿病患者中,80%—90%超重或肥胖。肥胖兒童約有60%伴有至少一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血壓升高、高血脂或高血糖。35%的超重兒童會發展為成年肥胖,且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顯高於成年期發胖的患者,因此,在兒童時期進行超重和肥胖的預防,對預防成年期肥胖及其相關疾病非常重要。

  美國凱薩醫療保健機構的研究發現,超重青少年患膽結石的幾率2倍於體重正常的青少年,中度肥胖青少年和重度肥胖青少年患膽結石的幾率則分別上升為4和6倍。

  膽囊結石是一種小石頭,通常情況下它們毫無癥狀,但發生收縮或壓迫時可誘發劇烈的腹部絞痛(膽絞痛)。膽囊結石可阻礙膽汁進入腸道,反過來它導致嚴重的膽源性肝膽及胰腺損傷或感染,耽誤或拖延治療,甚至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過去的研究發現,成人肥胖與膽囊結石發病關係緊密,而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了成人疾病的年輕化趨勢,那些成人疾病也會發生在肥胖或極度肥胖的孩子身上。

  因此,對孩子的肥胖坐視不理是不可取的,等到孩子已經將糟糕的生活方式變成頑固的習慣或罹患疾病,再來減肥就為時已晚。

  身高發育會緩解肥胖只是一些家長的一廂情願。據介紹,肥胖兒童開始時發育快於同齡兒童,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肥胖兒童身高發育停止早於同齡兒童,表現為矮胖體型,容易出現X型腿和O型腿。肥胖還可以影響兒童的頭型發育,間接影響智力的發育。

  減肥影響生長發育嗎

  讓孩子變苗條有多難?

  在探討如何幫孩子科學控制體重之前,先來看一個案例:

  萱萱和萱萱媽的減肥成長記

  萱萱現在快6歲了,身高1.12米,體重19公斤,BMI已在正常範圍內。但從萱萱4個月大到5歲,一直都是小胖丫頭。

  萱萱媽說,萱萱剛出生時其實並不胖,因為母乳不夠,小時候是混合餵養,從小就把胃撐大了,能吃普通食物後越發能吃。在4個月的時候,體重達到了7.2千克,身高只有64厘米,跨出了超重的下限;3歲半時幼兒園檢查身體,萱萱的BMI達到17.2,向肥胖靠近。

  萱萱愛吃,特饞。3歲的時候,一頓能吃10個大餃子;幼兒園吃包子,別的小朋友就吃一兩個,她得吃4個半,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飽。3歲多時,有一次晚飯吃了太多的餅,到夜裡很難過地吐了,後來又發了高燒。

  肥胖的孩子反而體質比較弱,愛生病。萱萱上幼兒園以後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吃的多了就長胖,一胖了就生病,生病後因為沒什麼食慾,就開始瘦下來,然後病慢慢好了,恢復以後又開吃,然後又胖,又生病……如此反覆,幾乎兩個月就要去醫院輸液。

  萱萱媽終於意識到必須要控制萱萱的飲食和體重了。

  她告訴萱萱,飯要吃飽,但是吃飽了以後,即便是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吃了,不管什麼吃多了都會不舒服的。

  能吃的孩子一般都愛吃肉和主食,萱萱不算太挑食,但對綠色蔬菜不太感興趣。萱萱媽就「處心積慮」地講條件和誘導,比如,萱萱想吃鴨腿,沒問題,先把面前的一小碗青菜吃掉;萱萱喜歡可愛活潑的小白兔,萱萱媽就告訴她,小白兔就是愛吃蘿蔔愛吃菜的。此外,萱萱媽教萱萱認識各種糧食、蔬菜,比如告訴她黃豆最開始長什麼樣子,黃豆是怎麼做成豆漿、又怎麼變成豆腐的,豆腐乾又是怎麼做出來的,等等,讓萱萱對這些食物有更多的認識,她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會變得有興趣選擇。

  萱萱媽還有意識地讓萱萱少吃零食,為了避免萱萱吃,自己也把零食戒掉了。帶萱萱多運動,萱萱媽說,小孩一般都是好動的,只要家長勤快些,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孩子的運動量便可以保證。 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差不多經過兩年的時間,萱萱的BMI從17.2降到了15.1,小姑娘變得更加有活力、更清秀也更自信了。

  韓磊醫生表示,糾正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控制體重,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合理的營養,減去過度攝入的負擔,反而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韓磊曾主持的一項對青島1000名小學生的肥胖干預研究顯示,兒童肥胖的主要影響因素以飲食及生活方式偏差為主。父母肥胖、家庭收入高是兒童肥胖發生的危險因素。家長和孩子有控制體重的願望,但不知道如何科學合理地控制體重。肥胖兒童經常在運動後再大量進食,造成體重不減反增。她強調說,要成功地使兒童超重肥胖率下降,需要學校、老師、家長、營養專業指導人員配合,形成聯動的營養教育干預模式,任何一個環節有疏漏,往往都會功虧一簣。

  在干預中,對老師和家長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告訴他們給孩子吃多少食物是適量,教給他們計算食物和運動交換份的知識。例如,1個雞蛋=1片麵包=1聽啤酒=1勺油=90千卡熱量;1個運動單位=散步30分鐘=跳舞20分鐘=游泳10分鐘=消耗90千卡,每人每天不少於兩個運動單位,形成吃動平衡的概念。要為孩子制定控制體重方案,超重肥胖兒童在干預期間每天填寫《健康飲食管理日誌》,每周由營養專業人員根據日誌的記錄進行一對一的指導。還要制訂運動方案,由體育老師在學校協助超重肥胖兒童完成。通過這樣的干預,孩子們超重率從16.73%下降到15.01%,肥胖率從16.81%下降到13.92%,效果明顯。

  韓磊告訴記者,孩子自控力差,又處於生長發育期,兒童減肥比成人減肥更複雜,應在以下細節上多注意。

  1.與孩子一起吃飯,並吃同樣健康的食物。兒童對飲食的了解大多來自對父母飲食習慣的觀察。因此,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吃高脂肪的零食,他們也會得到心理暗示去做同樣的事。

  2.創建良好的生活模式。創造全家一起運動的機會。切不可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這樣會因無意識進食而過度攝入,並且,涉及飲食的電視廣告會干擾孩子對健康食物的挑選。應該坐在餐桌邊進餐,父母可以控制孩子的飯量,避免進食過多。

  3.讓孩子學著幫廚。在家幫廚能讓孩子學到許多關於營養的知識。不要總吃方便食品,這些食品不但熱量高,還會剝奪學習廚藝的樂趣和教育機會。

  4.不要以糖果作為獎勵。大多糖果除了含有較高的糖分沒有更多營養,飯後偶爾吃點糖果並無大礙,但如果作為獎勵,就會強化孩子腦中對糖果的追求。

  5.培養細嚼慢咽,糾正狼吞虎咽的進食習慣。短時間進食大量食物,會增加高胰島素血症的發生;還會促使食慾更加旺盛,加重肥胖。

  6.控制零食。睡前1—2小時不吃零食,平時兩餐間吃低熱量、高營養的零食,如牛奶、酸奶、果汁,而不是薯片、蛋糕和冷飲。

  減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急於求成。少兒減肥以每周下降0.25公斤為宜,不可超過0.5公斤。每天運動多消耗300千卡,堅持一年,就可以減少5—10公斤脂肪,這是一個持續堅持的過程。

  劉燕萍提示說,幫助孩子減肥,應關注心理因素,多鼓勵,多身體力行,多陪伴,少埋怨。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敏感,體型不正常對他們的壓力已經很大,家長的苛責只會火上澆油。幸福快樂的孩子,心理動力強,克服困難的成功率也高些,而本身憂鬱敏感的小孩兒,則要困難得多。

責任編輯:王源

推薦閱讀:

嘗試站在反轉基因的角度辯解怎麼樣?
玉米粉和馬鈴薯粉有什麼不同?
孜然羊肉漢堡怎麼做?
食品評測:哪些牛奶喝著最放心
茶飲新寵奶蓋茶的背後故事

TAG:中國 | 兒童 | 食品 | 肥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