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日遊行過去半年,「抵制日貨」對中國都產生了哪些影響?
因為釣魚島問題不斷升溫,去年9月在中國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5個中國城市都爆發了反日遊行,當時的口號是「抵制日貨」,浪潮一時席捲全國,日系車被砸、日資商店被搶,可謂損失慘重。如今,民間沸騰的「抵制日貨」運動已經過去了半年,這些不正常的騷動似乎已經恢復到以前的平靜,但後遺症仍未消除。中國?日本?誰成為了「抵制日貨」的受害者?國貨?日貨?誰又成為了「抵制日貨」的受益人?日本商業資訊網站鑽石在線於今年3月底刊發一篇《「抵制日貨」開始影響中國》文章,由譯言網友貝貝花花翻譯,虎嗅刪編如下:當時,反日人群中流行的說法是「如果中國人一個月不買日本品牌,數千家日本企業將會破產。若半年不買,日本的一半人口將會失業。若一年不買,日本經濟將徹底瓦解。」但是伴隨著日本企業規模縮小,最後發現利益受損的是普通的中國企業和中國人。宏觀投資:今年1-2月日本的對華投資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7%,日本的中小企業正在進一步加速調整亞洲傾斜戰略步伐。人才培養:去年9月以後,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中資日語學校"學生量驟減"。經營者坦言,"最受打擊的是失去了大量學員。以前我們的客戶中日本企業佔了多數,主要業務是本地員工的語言及禮儀培訓。然而目前這類培訓相繼被取消。」當地的日資企業在人材培養方面正逐步減少預算,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開展培訓等活動。關聯公司:2000年代後半期進入上海的某日本醫療器具廠,本來曾計劃在上海市中心增加銷售點。可是,從總公司卻發來了「重新定位」的通知。除了該計劃,擴大企業規模項目也暫時被擱置。據說這一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該項目運作的負責人也失望地表示「付出了這麼多,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受到影響的還有當地的房地產公司。曾為很多日資企業做過中介而頗有名氣的某中資房地產公司表示「日資企業曾佔了公司利潤的大半,但目前已經很難再指望日資企業為了擴大業務而進行的房屋搬遷。」日系公司員工:一家在中國取得了顯著發展的大型日資企業,其品牌在中國很受歡迎,但反日遊行以後業績便急轉直下。因此,該企業取消了往年的「春節紅包」,本應春節前後公布的加薪、升職等也全部被取消。已無法分開的日本公司與中國社會據說,進入中國的日資企業已有兩萬家。所僱用的中國人也達到了200萬人,而間接從日資企業的經濟活動中受益的人口據說也已超過900萬人。這就意味著,在日資公司縮小規模的同時,他們也陷入了困境之中。中國品牌能否取代日本品牌那時,曾經熱血沸騰、積极參与經濟制裁日本的普通市民,如今,已經不再那麼在意究竟是"日本生產的還是國產的"區別了。日系便利店的客人照常進進出出,壽司、飯糰也都賣得不錯。2012年9月日系車的銷售量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近3成,對於這部分需求,消費者並沒有都投向「吉利」、「奇瑞」等國產品牌。而銷售量有所增加的卻是歐美及韓國車。由此可見,即便是把日本品牌拒之門外,消費者也不買國產車的賬。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數碼照相機上。在「抵制日貨」這一口號下,也沒多少人義無反顧地投向了「明基」、「愛國者」等國產品牌上。在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活動中,已經分不清什麼是純粹的日本品牌,什麼是中國製造了。甚至都很難確定被敵視的日本經濟與民族經濟的分界線究竟在哪裡。在中國銷售量遭遇滑鐵盧的日系車內部的很多零件都是中國製造。而這些零件大多是「當地採購」。這也意味著其在中國為很多零件承包、轉包工廠及這些工廠里的員工創造了工作機會。中國應傾注全力去做的事情不是打倒日本品牌,而是要儘早樹立「被國民支持、信賴」的國產品牌。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