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塔(082)中華第一斜塔

中國塔(082)中華第一斜塔

塔身的斜度已達6度51分52秒,塔頂中心位移2.27米

雲間九峰,天馬山上有護珠塔一座,又斜又破,經千年風雨,仍巍然屹立,乃一奇蹟。

護珠塔,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橫山鄉人許文全建塔於圓智教寺(中峰寺)後。南宋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宋高宗賜五色佛舎利藏於塔內,時顯寶光,故又名寶光塔。塔高18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因中峰寺祭神燃放爆竹起火,塔心、扶梯、樓板、腰檐等木結構被毀,只剩磚身。以後,又有人在塔的磚縫中發現元豐錢幣,便拆磚覓寶,底層磚身之西半形被拆去大半,此後塔身逐漸向東南傾斜,宛如斜塔。二百餘年來,塔身的斜度已達6度51分52秒,塔頂中心位移2.27米。1987年市文管會對護珠塔進行了修繕加固,保持了該塔斜而不倒的奇姿。

天馬山護珠塔的斜度超過了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因此有人將其贊為「上海比薩斜塔」,上海一大奇觀也。

天馬山護珠塔斜而不倒的原因何在?有這麼幾種解釋,是古代的建築技術高超,粘合技術特殊所致。古代用糯米汁拌以桐油石灰,來粘合磚塊,這種粘合強度不亞於現代的水泥沙漿,而且時間愈久愈堅固。再加上古代磚砌技術精湛,使護珠塔能夠渾然一體,雖然挖去磚塊,有一個很大的缺口,而缺口上方四周的磚不會一塊塊掉下來(見照片)。還有神力支撐說,塔東南有一棵古銀杏,為辰山仙人彭素雲500年前所植,依靠它的神力,與護珠塔遙相支撐,使塔斜不不倒(見照片),這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也是人們美好的願望。還有一種解釋是風力平衡心說,護珠塔建在沉陷不均的地方,東南方向土質較弱,西北方向土質較強,從而造成了塔向東南方向傾斜。上海地區多東南風,護珠塔建在山頂,四周空曠,風力更強,塔的傾斜力與風力相平衡,從而使護珠塔迎風挺立,斜而不倒。

2012年11月20日,30多位老人躑躅塔下,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千年古塔:滄桑、古老、殘缺、傾斜;耄耋老人:年邁、龍腫、病弱、痴呆。都說殘缺也是一種美,我們在欣賞護珠塔的殘缺美的同時也在欣賞自身的殘缺美。殘缺是一種美嗎?記住:夕陽無限好,只是……。

斜塔種種:廣西崇左歸龍塔,向西南傾斜4度24分46秒。陝西武功報本塔,傾斜度為3度36分。遼寧葫蘆島綏中縣的古瑞州歪塔,建於遼代,現塔殘高約10米,石築塔基,磚砌塔身,實心三級八角形,塔身向東北傾斜12度,塔尖移位1.7米,斜而不墜,歪而不倒,素有「怪塔」之稱。義大利比薩斜塔高56米,塔頂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5.6米。

2012年5月10日於上海茅台路蝸居

景點:天馬山護珠塔。

地點:松江天馬山。

門票:8元。

交通:公交808至西區汽車站換滬佘昆線,天馬山站下。

底層磚身之西半形被拆去大半

塔身的斜度已達6度51分52秒,塔頂中心位移2.27米

天馬山上有護珠塔一座,又斜又破,經千年風雨,仍巍然屹立

塔東南有一棵古銀杏,為辰山仙人彭素雲500年前所植,依靠它的神力,與護珠塔遙相支撐,

使塔斜不不倒

天馬山護珠塔

推薦閱讀:

現代玉:穿上舊衣扮古典 中華博物 鑒藏講座
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一)
中華文化的瑰寶,面花指尖上的傳承
中華風水--- 如何可早結良緣

TAG:中國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