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居易 名作鑒賞

  白居易(772-846)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土。祖籍太原。至曾祖白溫移居下邽(今陝西省渭南縣東北)。祖父白鍠、父白季庚都是明經出身,宦遊各地,做過縣令、州別駕一類小官。白鍠長於五言詩,有詩集傳世;白季庚為官清廉,多有政績。白居易出生於新鄭縣(今屬河南省)。母陳夫人粗通詩書,「親執詩書,晝夜教導」。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簡、從祖弟白敏中都及進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隨父親在中原一帶度過的,正遇上叛軍作亂,十一、二歲以後避居越中。十六歲北返長安,曾以詩文投謁當時名土顧況,很受讚揚。大約十七、八歲時,就寫出《賦得古原草送別》那樣的名篇。二十九歲在長安進士及第,三十歲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試,及第後授周至(今陝西)縣尉。在那裡寫了《長恨歌》和《觀刈麥》等名作。三十六歲入朝為翰林學士,拜左拾遺。這一時期,他意氣風發,賦詩撰文,上書獻策,積极參与朝廷的政治活動。《新樂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詩篇作於此時。他積极參与朝政,直言不諱,得罪了一些權貴。元和十年(815),他44歲時被貶為江州司馬。次年秋寫出了著名的《琵琶行》。以後又相繼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長慶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洛陽,這年冬天,自己編定了《白氏長慶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詩與文),並制序。敬宗寶曆元年(825),54歲的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此時他體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歲回到洛陽。此後雖一度入朝作秘書監(官職較高,但只管理國家圖書),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當時牛、李黨爭激烈,他不願介入,就請求退休,終於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賓客(閑官)分司東都,回到洛陽。七十一歲以刑部尚書致仕。七十五歲病逝於洛陽,追贈尚書左僕射。  白居易生前多次編集自己的詩文。會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長慶集序》云:「白氏前集《長慶集》五十卷,元微之為序;後集二十卷,自為序;今又續後集五卷,自為記。前後七十五卷,詩筆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廬山東林寺經藏院,一本在蘇州南禪寺經藏內;一本在東都聖善寺缽塔院律庫樓;一本付侄龜郎;一本付外孫談閣童。」由於五本分藏,他的詩文基本得以保存。今存白詩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南宋紹興年間刻印的七十一卷本《白香山詩集》是現存最早的白集刻本。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是近年來較重要的箋校本。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釋雜糅的。四十二歲貶江州前,以儒家為主導,積極入世,有「兼善天下」之志;此後道、釋為主導,倡「知足」,信「命定」,求適意,「獨善其身」成為生活信條。後半生做官信奉兩條原則:不作京官(不介入朝廷黨爭);無為而治(半官半隱)。最終皈依佛門。  他前半生的文學主張很著名。《與元九書》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寄唐生》詩云:「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主張文學要吟詠性情,愉悅心意。他第一次編《白氏長慶集》時,把自己的作品分為四類:諷喻詩(如《新樂府》、《秦中吟》等)、閑適詩(如)、感傷詩(如《長恨歌》、《琵琶行》等)、雜律詩。前三類皆古體,近體皆入第四類。  賦得古原草送別①  離離②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③侵古道,晴翠④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⑤。  ①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南朝梁元帝《賦得蘭澤多芳草》詩是現存較早的「賦得體」詩。而「賦得體」之大興是在唐代,以後歷代沿用。試帖詩比一般的賦得體要求嚴格,一般限為五言排律,六韻或八韻。白居易此詩以「古原草送別」為題,故詩須扣住「古原」、「草」、「送別」等題意。②離離:青草繁茂的樣子。③遠芳:廣遠的草原。④晴翠:草原明麗翠綠。⑤王孫:公子王孫。此指所送之人。萋萋:青草繁盛紛亂的樣子。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只是練習應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待讀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讚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於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讚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恆。然而永恆的生命並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徵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徵,才擁有值得人讚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別之意,「又」字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嘆,後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  前人於此詩好評甚多。《古歡堂集雜著》:「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復生』。孟浩然『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此聯豈出自劉歟?……古人作詩,皆有所本,而脫化無窮,非蹈襲也。」《唐詩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  但亦有說此詩別有寓意者。《唐詩三百首》:「詩以喻小人也。消除不盡,得時即生,干犯正路。文飾鄙陋,卻最易感人。」《詩境淺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確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  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①  時難年荒世業空②,弟兄羈旅各西東③。田園寥落干戈後④,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⑤,辭根散作九秋蓬⑥。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⑦。  ①河南:唐時河南道,轄今河南省大部和山東、江蘇、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區。關內:關內道,轄今陝西大部及甘肅、寧夏、內蒙的部分地區。阻飢:遭受饑荒等困難。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長兄幼文,貞元十四、五年間任饒州浮梁(今江西)主簿。於潛七兄:白居易叔父季康的長子,時為於潛(今浙江臨安縣)縣尉。烏江十五兄:白居易的從兄逸,時任烏江(今安徽和縣)主簿。符離:在今安徽宿縣內。白居易的父親在彭城(今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離。下邽:縣名,治所在今陝西省渭南縣。白氏祖居曾在此。②時難年荒:指遭受戰亂和災荒。世業:祖傳的產業。③羈旅:漂泊流浪。④寥落:荒蕪零落。干戈:古代兩種兵器,此代指戰爭。⑤弔影:一個人孤身獨處,形影相伴,沒有伴侶。千里雁:比喻兄弟們相隔千里,皆如孤雁離群。⑥辭根:草木離開根部,比喻兄弟們各自背井離鄉。九秋蓬:深秋時節隨風飄轉的蓬草。⑦鄉心:思親戀鄉之心。五處:即詩題所言五處。  此戰亂思親之作。貞元十五年(799)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開封市)軍節度使董晉死,宣武軍叛亂。三月,彰義(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縣)節度使吳少誠又叛亂。平叛戰爭規模較大,時間亦長。此即詩題所言「河南經亂」。而關內又逢饑荒。值此人禍天災紛至沓來之際,田園荒蕪,骨肉離散,詩人自不免憂國思親,傷亂悲離。全詩用白描手法,語淺意深,情懷真切。劉熙載《藝概》云:「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唐詩三百首》云:「一氣貫注,八句如一句,與少陵《聞官軍》作同一格律。」  長恨歌①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②。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末識③。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官粉黛無顏色④。  春寒賜浴華清池⑤,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⑥。春宵苦短⑦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⑧。後官佳麗三千人⑨,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⑩。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⑾;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⑿。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⒀。  緩歌慢舞凝絲竹⒁,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⒂。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⒃。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⒅。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⒇。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21,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22,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崽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23。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24。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25。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26。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27。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28。  臨邛道土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魂29。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30。上窮碧落下黃泉31,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32。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33。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34。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35。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36。  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37。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38。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39。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40。回頭下望人寰處41,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42。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43。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44。  ①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任盩厔(今陝西周至縣)縣尉時,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游寺,談起50多年前的「天寶遺事」(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根據王質夫的提議,白寫了這篇《長恨歌》,陳寫了傳奇小說《長恨歌傳》。②漢皇:漢家天子。此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學創作常以漢稱唐。御宇:駕馭天下。③楊家:蜀州司戶楊玄琰,有女楊玉環,自幼由叔父楊玄珪撫養,17歲被冊封為玄宗之子壽王李瑁之妃。22歲時,玄宗命其出宮為道士,道號太真。27歲被玄宗冊封為貴妃。所謂「養在深閨人未識」,是作者有意為帝王避諱的說法。④六宮:古代皇帝設六宮,正寢(日常處理政務之地)一,燕寢(休息之地)五,合稱六宮。六宮粉黛:粉黛本為女性化妝用品,此代指六宮中的女性。⑤華清池:即華清池溫泉,在今陝西省臨潼縣南的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644)建湯泉宮,咸亨二年(671)改名溫泉宮,天寶六年(747)擴建後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到此居住。⑥雲鬢:形容美髮如雲。金步搖:一種金首飾,上面綴著垂珠之類,走路時搖曳生姿。芙蓉帳:綉著蓮花的帳子。⑦春宵苦短:嫌春宵太短。⑧專夜:皇帝只和她同宿。⑨後宮佳麗三千人:漢武帝、元帝時後宮嬪妃有「三千人」。唐太宗時多餘的宮女有「數萬」,「精簡」一次就放出三千名。唐玄宗時宮女有四萬。⑩金屋:指楊貴妃的住所。據《漢武故事》載:漢武帝年幼時曾說,如果能娶表妹阿嬌作妻子,就給她造一座金房子住。妝成:打扮好。醉和春:醉態中含著春情。⒒列土:分封土地。此指楊家人都受了特殊的封賞。楊玉環受封貴妃後,其父追封太尉、齊國公,叔擢升光祿卿,母封涼國夫人,大姐、三姐、八姐分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宗兄銛、錡、釗(國忠)分封鴻臚猶卿、御史、右丞相。可憐:可愛,值得羨慕。⒓重生女:陳鴻《長恨歌傳》雲,當時民謠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等。⒔驪宮:即華清宮,因在驪山下,故稱。⒕絲竹:弦樂器和管樂器。⒖漁陽:郡名,轄今北京市平谷縣和河北省的薊縣等地,當時屬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史安祿山的轄區。天寶十四載(755)冬,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顰鼓:古代騎兵用的小鼓,此借指戰爭。霓裳羽衣曲:舞曲名,據說為唐開元年間西涼節度使楊敬述所獻,經唐玄宗潤色並製作歌辭,改用此名。樂曲著意表現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天寶後曲調失傳。⒗九重城闕:九重門的京城,此指長安。煙塵生:指發生戰事。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祿山破潼關,逼近長安。玄宗帶領楊貴妃等出延秋門向西南方向逃走。當時隨行護衛並不多,「千乘萬騎」是誇大之辭。⒘翠華: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皇帝儀仗隊用。百餘里:指到了距長安一百多里的馬嵬坡。⒙六軍:泛指禁衛軍。當護送唐玄宗的禁衛軍行至馬嵬坡時,不肯再走,先以謀反為由殺楊國忠,繼而請求處死楊貴妃。宛轉:形容美人臨死前哀怨纏綿的樣子。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稱,此指楊貴妃。⒚花鈿:用金翠珠寶等製成的花朵形首飾。委地:丟棄在地上。翠翹:像翠鳥長尾一樣的頭飾。金雀:雀形金釵。玉搔頭:玉簪。⒛黃埃:黃塵。雲棧:高入雲宵的棧道。縈紆:縈迴盤繞。劍閣:又稱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北,是由秦入蜀的要道。此地群山如劍,峭壁中斷處,兩山對峙如門。諸葛亮相蜀時,鑿石駕凌空棧道以通行。21、行宮:皇帝外出時的臨時住所。22、天旋日轉:指時局好轉。肅宗至德二年(757),郭子儀軍收復長安。龍馭:皇帝的車駕。23、太液:漢宮中有太液池。未央:漢有未央宮。此皆借指唐長安皇宮。24、西宮南內:皇宮之內稱為大內。西宮即西內太極宮,南內為興慶宮。玄宗返京後,初居南內。上元元年(760),權宦李輔國假借肅宗名義,脅迫玄宗遷往西內,併流貶玄宗親信高力士、陳玄禮等人。25、梨園弟子:指玄宗當年訓練的樂工舞女。梨園:唐玄宗時宮中教習音樂的機構,曾選「坐部伎」三百人教練歌舞,隨時應詔表演,號稱「皇帝梨園弟子」。椒房:后妃居住之所,因以花椒和泥抹牆,故稱。阿監:宮中的侍從女官。青娥:年輕的宮女。26、耿耿:明亮。27、鴛鴦瓦:屋頂上俯仰相對合在一起的瓦。翡翠衾:布面綉有翡翠鳥的被子。28、經年:年復一年。29、臨邛:今四川邛崍縣。鴻都:東漢都城洛陽的宮門名,這裡借指長安。精誠:至誠。致:招來。30、排空馭氣:即騰雲駕霧。31、窮:窮盡。碧落:即天空。黃泉:指地下。32、綽約:體態輕盈柔美。33、太真:楊玉環為道士時的道號。參差:彷彿,差不多。34、金闕:黃金裝飾的宮殿門樓。玉扃:玉石做的門環。小玉:小玉吳王夫差女。雙成: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這裡皆借指揚貴妃在仙山的侍女。35、九華帳:綉飾華美的帳子。36、珠箔:珠簾。銀屏:飾銀的屏風。迤邐:接連不斷地。37、袂:衣袖。38、寂寞:此指神色黯淡凄楚。闌干:縱橫。39、凝睇:凝視。40、昭陽殿:漢成帝寵妃趙飛燕的寢宮。此借指楊貴妃住過的宮殿。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裡指貴妃在仙山的居所。41、人寰:人間。42、寄將去:托道士帶回。43、釵留二句:把金釵、鈿盒分成兩半,自留一半。44、長生殿:在驪山華清官內,天寶元年造。按「七月」以下六句為作者虛擬之詞。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長恨歌》中云:「長生殿七夕私誓之為後來增飾之物語,並非當時真確之事實」。「玄宗臨幸溫湯必在冬季、春初寒冷之時節。今詳檢兩唐書玄宗記無一次於夏日炎暑時幸驪山。」而所謂長生殿者,亦非華清宮之長生殿,而是長安皇宮寢殿之習稱。比翼鳥:傳說中的鳥名,據說只有一目一翼,雌雄並在一起才能飛。連理枝:兩棵樹的枝幹連在一起,叫連理。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侶相愛、永不分離。  關於《長恨歌》的主題,歷來有爭論。或曰批判「漢皇重色」誤國;或雲歌詠李楊愛情;或雲二者兼有之。然而文學作品的價值並不止於「主題」。從作者創作意圖來看,《長恨歌》即「歌長恨」,歌詠愛的長恨。白居易自言「一篇長恨有風情」(《白居易集》卷十六《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末戲贈元九李十二》),說明作者是為歌「風情」而作此詩。詩分四段,先寫熱戀情景,突出楊氏之美和李對楊的迷戀。其中對「漢皇」因貪戀女色而誤國事自然有所譏諷。次寫兵變妃死,悲劇鑄成,明皇腸斷。這是悲歡榮辱極端對比的寫法。三寫物是人非、刻骨銘心的無望之思念。最後寫天人永隔之長愛與長恨。如此由樂而悲而思而恨,構成全詩的感情脈絡,其間因果關係密切而且分明。此詩所以為千古名篇,非因其譴責「漢皇重色」誤國,實因其有三種絕美之藝術創造。一是人物美。白氏筆下的楊家女,不僅形貌美,而且對明皇既鍾情又專一,生死相以,始終不渝。作者隱去了作為歷史人物的楊玉環的不美之處。「漢皇」是中國文學中不多見的「不愛江山愛美人」式的君王,作者同樣不是寫歷史的唐玄宗,而是塑造了一位痴情、純情的君主。他是作品的主人公,作品主要是寫他由愛到悲,由思念到悔恨的情感歷程。二是故事美,作者創作了一個優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歌頌了人類生存中一種絕美的情感。三是語言美,這是人們永遠喜歡讀它的重要因素。  放言五首①並序(迭一首)  元九在江陵時②,有《放言》長句詩五首③,韻高而體律④,意古而詞新。予每詠之,甚覺有味。雖前輩深於詩者⑤,未有此作。唯李頎有云:「濟水至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①放言:暢所欲言。元九:元稹。他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是在元和五年至九年(810--814)。長句詩:指七言詩。體律:體式合乎格律。深於詩:非常懂詩。李頎:盛唐詩人。此引其詩見《雜興》。濟水:黃河下游與黃河並行入海的一條河流。周公:姬姓,名旦,佐周成王有功,被後世尊為聖人。接輿:春秋時楚國人,姓陸名通,字接輿。楚昭王時,政令無常,他披髮佯狂不仕,人稱楚狂。出佐潯陽:白居易於元和十年被貶為江州司馬。這組詩寫於赴任途中船上。屆:到達。鑽龜:古人占卜的一種方式,把金屬燒熱鑽燙龜甲,視其裂紋以判斷吉凶。祝蓍:也是一種占卜方式。祝蓍:焚燒蓍草,觀察草灰的形狀,從而判斷吉凶。試玉兩句:作者自註:「真玉燒三日不熱,豫章木生七年而後知。」《淮南子·俶真》:「鐘山之玉,灼以爐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史記·司馬相如傳》正義:「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別。」周公:《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武王死,成王繼位而年幼,由叔叔周公執政。管叔散布流言,說周公有野心。周公害怕,趕緊逃避。後來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使國家得以治理,出現盛世。王莽:漢末野心家王莽平時裝得很謙恭,一旦時機成熟就篡奪了皇位。向使:當初假如。  白居易作此詩乃自辯忠誠之意。當時他方貶江州,自謂無愧於君國,只不過是直言得罪。他相信自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歷史自有公正之論。詩中以試玉、辨材為喻,又引周公、王莽對比,激勵自己和元稹要堅定信心,等待時日。此詩後人評價不一。《詩源辯體》舉「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盡離文字非中道,長往虛空是小乘」等句,言其「亦大入議論。」《唐詩快》云:「真正千古名言。佛說真經,不過如是。」《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俚詞野調。」  琵琶行①並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②。明年③秋,送客湓浦口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娼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⑤。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⑥婦。遂命酒⑦,使快彈⑧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⑨,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10。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11。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12。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13,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1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15。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16。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17。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18。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19。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20。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2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22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23。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24。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25。鈿頭雲篦擊節碎26,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27。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28。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29。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3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31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32難為聽。  今夜間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33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34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35。  ①行:古樂府詩的一種,與「歌」體相近,故常稱歌行體。此詩題又作《琵琶引》。②九江郡:即江州,州治所在九江。司馬:州刺史的副官,唐時常以謫官充之,有職無權。③明年:第二年。④湓浦口:湓水(今名龍開河)源出江西省瑞昌縣清湓山,東流經九江入長江,江口稱湓浦口。⑤善才:樂師。⑥賈人:商人。⑦命酒:吩咐擺酒。⑧快彈:痛痛快快地彈。⑨本詩共六一六字。「二」當為「六」字之誤。10、潯陽江:長江流經潯陽郡境內的一段。荻花:荻是水生植物,秋天開草黃色花。11、管弦:管樂器與弦樂器,指音樂。13、欲語遲:想回答又有些遲疑。14、弦弦句:弦聲低沉優郁,樂聲深沉哀怨。15、輕攏句:彈奏的各種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據說是開元時從印度傳入的,原名《婆羅門》,經唐明皇潤色並改此名。作者還有《霓裳羽衣舞歌》,對此有較詳細的描寫。《六么》:琵琶曲名。也作「綠腰」,原名「錄要」,以樂工進曲錄其要點而得名,是當時流行的曲調。16、大弦指琵琶四弦(或五弦)中最粗的弦,小弦指細弦。嘈嘈:形容低重之音。切切:形容輕細之音。17、大珠句:形容琵琶聲清脆圓潤。18、間關:鳥鳴聲。滑:形容樂聲宛轉流暢。冰下難:以泉水在冰下流動受阻形容樂聲艱澀低沉、嗚咽斷續。19、銀瓶兩句:形容曲調暫歇之後,忽然急促高亢,又進入高潮。20、曲終兩句:描寫演奏結束時,演奏者用拔子對著四弦的中心用力一划,琵琶聲象猛然撕開布帛時發出的聲響。21、沉吟:沉思回味。斂容:整理情緒,從音樂意境中收回心來,表現出嚴肅而又恭敬的神態。22、蝦蟆陵: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舊說董仲舒葬此,門人經過這裡,都下馬步行,所以叫下馬陵。後人誤傳為蝦蟆陵。23、教坊:唐高祖時設置的宮內教練歌舞的機構,唐玄宗又設內教坊和左教坊、右教坊。這位彈琵琶的娼女當是掛名教坊,臨時入宮供奉的。第一部:首席樂隊。24、伏:通服,敬佩。秋娘:當時的一位名妓。25、五陵年少:富貴人家子弟。五陵:指漢代的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都在長安城北,是漢朝王公貴族的聚居處。纏頭:古代賞贈給歌人舞女的絲織品。爭纏頭:爭先恐後地送纏頭。紅綃:紅色綾緞。26、鈿:用金玉珠寶等製成的花朵形的首飾。雲箆:雲狀的箆,也是一種首飾。雲一作銀。擊節碎:用貴重首飾打拍子,碎了也不可惜。27、故:陳舊。28、浮梁:唐天寶間改設的縣,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鎮北浮梁。是個茶葉貿易中心。29、妝淚:脂粉和眼淚混在一起。闌干:(淚水)縱橫。30、重:更加。唧唧:嘆息。31、杜鵑:又名子規,鳴聲凄切。相傳古蜀國的一位國君名叫杜宇,又稱望帝,死後魂化杜鵑,鳴聲凄切,常常啼叫得口角流血。32、嘔啞嘲哳:形容樂聲雜亂難聽。33、翻作:按曲填寫歌詞。34、卻坐:重新坐下。35、江州司馬:作者自指。  前人或以為琵琶女之事未必真有。宋洪邁《容齋五筆·琵琶行海棠詩》條:「白樂天《琵琶行》一篇,讀者但羨其風致,敬其詞章,至形於樂府歌詠之不足,遂以謂真為長安故倡所作。予竊疑之。唐世法綱雖於此為寬,然樂天曾居禁密,且謫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獨處婦人船中,相從飲酒,至於極彈絲之樂,中夕方去,豈不虞商人者他日議其後乎?樂天之意,直欲抒寫天涯淪落之恨爾。」田雯《古歡堂集雜著》卷三:「余嘗謂白香山《琵琶行》一篇,從杜子美《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詩得來。『臨穎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杜以四語,白成數行,所謂演法者也。」也有人認為真有琵琶女其人其事。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云:「作此詩之人與此詩所詠之人,二者為一體。真可謂能所雙亡,主賓俱化,專一而更專一,感慨復加感慨。」蘇仲翔《元白詩選注》云:「此詩本為長安故倡女感今傷昔而作,聯繫己身遷謫失路之懷」。  不論琵琶女真否,此詩所寫天涯淪落之悲實為真情。《唐宋詩醇》云:「滿腔遷謫之感,借商婦以發之,有同病相憐之意焉。比興相緯,寄託遙深,其意微以顯,其情哀以思,其辭麗以則。」白氏自編集時,將此詩歸入「感傷」類。  這是唐詩中寫音樂的名篇,與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李白《聽蜀僧濬彈琴》、韓愈《聽穎師彈琴》、李賀《李憑箜篌引》等並受後人關注。此詩之音樂描寫、人物形象、語言詞藻,均優美動人,又情深意切,故頗能引起讀者共鳴。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綠蟻:酒面上綠色的泡沫。古人常以此代稱酒。醅:尚未濾過的酒。這首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富於生活氣息的情趣,寫出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係。《唐詩三百首》云:「信手拈來,都成妙諦。詩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詩評註讀本》:「用土語不見俗,乃是點鐵成金手段。」《詩境淺說續編》:「末句之『無』字,妙作問語,千載下如聞聲口也。」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  翰林江左日①,員外劍南時②: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③。  暮年逋客恨④,浮世謫仙悲⑤。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辭。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⑥。  ①翰林:原意為文翰薈萃之處。唐玄宗始置翰林待詔,屬文學侍從之官。李白曾奉詔入侍翰林。江左日:江左指江東,即今江蘇、安徽一帶。李白曾長期在這一帶生活,晚年在金陵及安徽當塗時,窮困潦倒。員外:指杜甫,他晚年在成都曾作過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②劍南:唐設劍南道,以在劍閣之南而名,治所在益州(今成都)。杜甫居蜀時,仕宦途窮,生活靠朋友資助。③苦亂離:指李、杜都逢安史之亂,四處漂泊。④逋客:避世之人,此指杜甫晚年四處漂泊。⑤謫仙:指李白。作者原註:「賀監知章目李白為謫仙人」。⑥天意兩句:二君要領會天意,因為人間需要好詩,而好詩須出自磨難,所以老天爺才讓你們遭受窮困和亂離。  在中唐時期,詩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李白和杜甫的價值,常以李杜並提。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都有過推尊李杜的言論或詩篇。元、白亦曾從某種意義上作過李不如杜的評說,因而被後人指為「李杜優劣」論的始作俑者。其實詩人各有所長,從某一方面說李不如杜或杜不及李,應是正常的。而且元、白也有李杜並尊之論,此篇即一例。  李白墓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壠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采石磯原名牛渚磯,是牛渚山突出於長江的部分,在今安徽馬鞍山市長江東岸。李白墓原在西邊六里外的龍山,宣歙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的遺願,於唐元和十二年(817)遷葬於采石磯。此詩以「驚天動地」評價李白作品,並闡發「詩人多薄命」之意,以李白為其中最為「淪落」者,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和不平。詩人採用對比手法,將李白的成就和遭遇對比,亦有驚心動魄的感染力。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此詩之江,或謂長江,或謂長安東南之曲江。其寫作時間雖無考,但寫景之微妙則歷來備受稱道。《升庵詩話》云:「詩有丰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微入畫」。《讓宋詩醇》:「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唐人萬首絕句選評》:「麗絕韻絕,令人神往。」  錢塘湖春行①  孤山寺北賈亭西②,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③,綠楊陰里白沙堤④。  ①錢塘湖:即杭州西湖。②孤山寺:在里湖與外湖之間的孤山上,是南朝陳天嘉年間(560--565)所建。賈亭:唐賈全德宗貞元年間在杭州做刺史時,於西湖建亭,又稱賈公亭。③不足:不厭倦。④白沙堤:即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後人誤為白居易所建。其實白氏所築之堤在錢塘門外自石雨橋北至武林門外一段。  此詩是長慶三年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詩人早春遊湖,面對湖光山色,鶯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十分愉快。詩中字裡行間流露著喜悅、輕鬆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詩的風格自然清新,娟秀明麗。《昭昧詹言》云:「佳處在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歷來美白詩者稱其清新明快,譏白詩者言其淺近卑俗。然而這首詩卻是白詩中的特例,十分朦朧含蓄。詩全用比喻,但所喻之事卻始終未明言。詩中所言必定是美好而短暫之事物,雖美而難久。白集中有《真娘墓》詩:「真娘墓,虎丘道,不識真娘鏡中面,唯見真娘墓頭草。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又《簡簡吟》:「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恐是天仙謫人世,只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二詩均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詩與以上二詩同卷,編次其後。據詩意,亦屬往事雖美,卻如夢如雲,不復可得之嘆。另外,白居易是早期文人詞作家之一,此詩及《真娘墓》詩,皆長短不齊之句。《花非花》之題後來就被用為詞調名。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首句「似花還似非花」,與白詩意同。  藍橋驛見元九詩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藍橋驛:藍橋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藍溪,地處長安東南要道上。元和十年(815)初春,元稹在經歷了五年貶謫生活之後,自唐州(在今湖北)奉詔還京,經過藍橋驛,心情不錯,題七律於驛亭壁,題為《留呈夢得、子厚、致用》,詩中有「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里西」那樣得意之句。然而到長安不久,三月就又遠謫通州(四川東北部,大巴山之南,長江北)。八月,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途經藍橋驛,讀到元稹的詩,想想朝政風雲多變,不禁感慨萬千地寫下了這首絕句。這來來往往的變故,就是「藍田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的故事,其中當然寄寓了作者對世事無常,仕宦險惡的感慨。後兩句表面是說「覓君詩」,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說我們兩人先後經歷著同樣坎坷的人生道路,同是天涯遷客。白詩向以曉暢著稱,然此詩卻比較含蓄蘊藉。  中唐詩人(孟郊751—814、韓愈768—824、白居易772—846、劉禹錫772—842、柳宗元773—819、元稹779—831、李賀790—816)中,元、白最為至交。二人集中唱和酬答之作很多,白氏《憶元九》詩有「近來文卷里,半是憶君詩」之句,並非虛語,茲錄二首以供參讀:  贈元稹  自我從宦遊,七年在長安。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難。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之子異於是,久要誓不諼。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桿。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覽盧子蒙侍御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因贈子蒙題於卷後  昔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今日逢君開舊卷,卷中多道贈微之。相看淚眼情難說,別有傷心事豈知?聞道咸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並錄元稹四首: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得樂天書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閑人不夢君。  重贈樂天  休遣玲瓏唱我詩,我詩多是別君詞。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  燕子樓(張仲素、白居易唱和詩三組)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床。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白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已十年。  ──張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  ──白  適看鴻雁洛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張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  導讀  詩人張仲素作《燕子樓》詩三首,白居易很感興趣,就一一和之。白為此作序云:  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予為校書郎時,游徐、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盼盼以佐歡。歡甚,予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一歡而去,爾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昨日,司勛員外郎張仲素繢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盼盼而作也。繢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盼盼始末,云:「尚書既沒,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以上所謂張尚書者,是名臣張建封之子,做過檢校工部尚書,後又征為兵部尚書,未及到任就死了。張仲素《燕子樓》三首是擬托盼盼口吻寫的,所以後來也有人誤作盼盼詩的。張詩擬寫盼盼寡居十年中對尚書的懷念之情,以及自傷之意。白詩不僅全依張詩原韻,而且依其詩意,只是創造新語新詞。其「秋來只為一人長」、「幾回欲著即潸然」、「爭教紅粉不成灰」等句,頗見新巧。由此亦可知古人唱和情景。白詩遵循了最嚴格的唱和方式:詩的題材、意旨、形式均同,唯語詞不同。體現了兩人精湛的藝術技巧。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導讀  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白在江州司馬任上。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白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參。此詩以趣勝,寫一種喜出望外之趣。用對比和擬人的手法,「芳菲盡」與「始盛開」,「無覓處」與「此中來」對比,把春色寫得像個調皮的少年,與人捉迷藏,時隱時現,活潑可愛。  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  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去誰能惜酒錢?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閑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導讀  夢得:劉禹錫,字夢得,與白居易同齡(白772—846;劉772—842)。開成二年(837),白、劉(67歲,故云「相看七十欠三年」)同在洛陽。劉任太子賓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閑職,故得「閑飲且約後期」。白、劉皆歷坎坷,又皆系狂放通達之人。十多年前(826)劉酬答白詩曾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豪句。此時兩位性情趣味相投的朋友詩酒相娛,將生平不快之事盡拋腦後,縱情享樂人生,「共君一醉一陶然」,純然閑雅情懷。超脫如陶令而愜意過之。  寄韜光禪師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  前台花發後台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導讀  此詩音節緊湊而活潑,意致連綿而流麗,構思巧妙,語若連珠,有山歌風調,是七律之創格。
推薦閱讀:

古詩詞鑒賞方法
詩詞曲區別及鑒賞
如何鑒賞攝影作品
崔道融詩鑒賞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鑒賞

TAG:白居易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