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蔣在台歲月》下集節目文稿(播出日期:2011年1月22日)
2011-02-10 12:23:47
歸檔在節目文稿
從權傾天下到偏居一隅 他們走過怎樣的心路歷程 儒家思想到耶穌基督 中西文明又如何集於一身 走進士林官邸 探訪陽明書屋 拜謁慈湖陵寢 尋找蔣氏父子的最後歲月 《文化大觀園》正在播出串場:1969年,耄耋之年仍然心念反攻大計的蔣介石在台北大屯山群最高峰七星山附近看上了一處特別的地方,據後來蔣公自己感嘆,此地像極了他在奉化溪口老家的最後一個政權指揮中心雪竇山。那一年,思鄉心切的蔣介石找來了台北最好的建築師和風水師,並親手參與草圖設計,三四月間,陽明山中興賓館興建工程破土,入夏,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一起,住進了新家。陽明書屋,建造之初的名字是中興賓館,是蔣介石在台灣最大,也是最後一個行館。主持人:這麼一走到這來看,我們看到這個地方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就像中國很傳統的建築,一個大照壁,照壁上頭它唯一不同的是中間有一個千秋萬歲的好像一個漢代的宮廷瓦當的紋樣,是吧。A:是的。主持人:這個當年就是建築師設計的時候就有的嗎? A:這當初是由黃寶瑜設計師設計的,設計的時候蔣老先生他有參與,他就拿著拐杖走了一段距離,然後自己用拐杖點,就說要這個地方,那當初為什麼設這個照壁,就是一般中國的傳統的建築,應該是坐北朝南,所以南應該是那邊,後來因為風水上的關係,有一個淡水河跟我們有一個基隆河,構成好像一把弓箭一樣,所以它好象有一個水箭射過來,所以當時候可能風水考量,就把它門開到北,北因為七星山,可能有人傳說,就是七星山有七顆星,那他以前是五星上將,所以就可能會有一些要擋住山裡面的這些氣,氣場,所以蓋了一個照壁,把它擋住。主持人:一般中國的照壁是在住宅的南門外面,所以照壁的這一面一般都是陰的,可是這個我們看到陽光照到上頭。A:對,這是北的。主持人:對。A:所以它當初門就是,它這個就是有特別的作用,可能是風水師有跟他建議。主持人:一定是有風水講究的。A:對。主持人:凡是這種不符合一般常規,一定有特別的風水講究。A:特別的意義,對對。中興賓館佔地15公頃,賓館面積1200坪,自1969年三、四月間籌建,到1970年春,才徹底完工,總工期歷時一年。由於彼時的蔣介石年事已高,為了方便醫療急救,也為了軍事考量,中興賓館的樓頂加設了蔣介石眾多行館中唯一專設的停機坪。 主持人:這就上到陽明書屋的頂上了。 B:對,屋頂上面了。主持人:整個是一個平頂。A:是。主持人:一看就是一覽無餘了,整個台灣都是在下面,山下。 B:台北盆地在底下,還有台北最高的山,七星山。 主持人:這個海拔多少。 B:這個海拔1120公尺,台北市的最高峰,清朝的時候叫磺山,因為周遭都在產硫磺。主持人:這個一看,好像整個是一個壕溝。A:對。主持人:整個把整個樓全部給串起來了,也就是說,過去這個上頭應該是有重兵有巡邏的吧。B:有,侍衛人也躲在這裡面,這個上面早期也有炮台。主持人:還有炮台。A:對,有機槍,都有,這是典型的一個模仿歐洲的那一種碉堡,碉堡式的建築。主持人:城堡式建築。A:城堡,對對對,城堡式的建築。站在陽明書屋的頂端,晚年的蔣介石時常感慨萬千。朝著夕陽落山的方向望去,越過台北盆地,就是大陸的方向。因此,儘管從風水考量,這裡並非絕佳的住所,可蔣介石還是堅持把行館建在了這裡。主持人:你看我們從這個地方現在看過來,整個陽明書屋所在的這個地方,那這種風水的格局,好像就看得很清楚了。A:對。主持人:剛才我們在下面的時候還只能看到一部分,到這裡就看得很清楚了,整個背後這邊靠的就是一個像金字塔似的山,這就是七星山,然後七星山下面右邊這邊有一道山過來,像一個佛手。A:大屯山。主持人:叫大屯山。A:下面還有一個叫中正山。主持人:就是那邊看過去那個山頭,是中正山。A:是。主持人:然後這一邊,左邊下來這個像一個官帽一樣這個是什麼。 A:這是紗帽山。主持人:像明朝的官帽。A:烏紗帽。主持人:烏紗帽。A:對。主持人:然後陽明書屋所在的這個地方正好是風水上頭一個最好的一個穴位,是吧。A:是的。主持人:最好的一個穴位,然後前面那個叫前山。 A:丹鳳山,北玄武,南朱雀,朱雀就是丹鳳的意思,所以那個也是丹鳳山這樣子。左青龍右白虎,所以它這裡是一個龍穴,所以我們從圓山大飯店那裡開始,龍穴一直到中山樓,一直到七星山,構成一個風水,風水上的一個龍脈,是一個很重要的龍脈。 主持人:那麼實際上一些很重要的一些,軍政情制機構好像也是在這條脈上頭。A:對。是吧,圓山飯店過來以後,什麼忠烈祠啊,什麼「海軍司令部」啊A:還有那些相關的重要(機構)主持人:我們上山的時候還有一個「國安局」。A:對,這個就是跟蔣老先生來,早期整個政治中心在這裡,因為他要在這裡避暑,住這裡,所以相關單位自然就會在這附近這樣子。1969年入夏,等不及工程全部竣工的蔣介石攜夫人提前入駐陽明山,希望可以在這裡度過一個涼爽的夏天。他的權力核心也隨之轉移到這個看上去並不奢華院落。A:這個因為是中國傳統式的兩層樓的一個庭院式建築,所以它一進來以後,就有兩棵桂花,就是富貴。主持人:富貴人家,家裡頭,庭院裡頭一定要栽這個。A:對,就一進來就有香味,然後有富貴迎客的意思,然後旁邊有觀音宗祖,有烏龜的圖騰。 主持人:這個石頭是一個烏龜。A:對,這是一個烏龜的圖騰。主持人:相當於「壽」了。A:對,就是「壽」,比如說那個石頭像一隻鶴,這樣子的意思,就跟前面的壽字。主持人:龜和鶴都是「壽」。A:都是「壽」的意思。 主持人:因為1969年的時候蔣老先生在這的時候已經年紀很大了。A:那已經很大了,對。入主陽明書屋之前,蔣介石的身體一直很好,因此,公務要事大多親歷親為。也正因為如此,上個世紀70年代最初的幾年,每到盛夏,這間會客廳總是往來與會者不斷。 主持人:這裡進來就是會議廳了。 A:對,就是大廳,這個地方,最主要還是幾個歷史階段,一個就是老先生還有蔣宋美齡她當初在這裡,行館的時候就是住這裡,一直到過世,他過世,這個歷史,他過世以後蔣宋美齡跟孔二小姐主要使用的空間,一直到1979年的時候經國先生把中國國民黨的黨史資料,把它匯總過來這個地方,把它放在這裡。 主持人:成為一個公家的機構了。A:成了一個黨史委員會,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的一個基地就在這。陽明山的大客廳分東西兩間,廳室之間迂迴互通,設置玄妙,正廳布置完全依中式風格,中央顯眼處,是依蔣公實際身高繪製的畫像。主持人:蔣老先生這個肖像是應該有照片依據的是吧,像披一個大的黑的斗篷,這個年紀大概是多大年紀的時候。A:大概六七十歲的時候。這個好像是那個誰畫的。B:那個徐九齡,就是盧浮宮畫蒙娜麗莎那個手法,用達文西畫那個方式,就是如果你看著他的眼睛,在這個屋子裡面。主持人:轉一圈他的眼神都會跟著你走。B:他的眼神在那邊,鞋頭也朝那個方向,你再走過來這邊感覺到他看這邊,那鞋頭就朝這個方向。主持人:對,這個是標準的古典主義的肖像的寫實畫法,蔣老先生其實也是個美男子。 A:是。由於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陽明山全年有200餘天是雨天,為了方便蔣公雨天散步思考,這裡的廳室之間多設有迴廊。B:這間屋子裡面四十年前這個空調就設在這裡,這個是以前房子一蓋好就有。主持人:就有的。B:那到現在我們還可以用。主持人:還可以用。B:夏天還都用這個來開。A:恩,還可以開。B:老「總統」在的時候,從來沒開過冷氣,因為他不喜歡冷氣,喜歡把窗戶門都打開,讓這個自然的山風,所以就冬天才放暖氣,那夫人她因為從小就去美國留學,所以她喜歡外國東西,像這個屋子幾乎每一間都有壁爐,那壁爐裡面燒的木頭,是我們台灣那種相思樹的木頭,有一種很香的味道。由於蔣介石對住所的高度要求,中興賓館幾乎每個房間都設有直接通往外面停機坪的秘道。 主持人:這個就是辦公的地方。A:這是他辦公的地方。B:那牆上這兩幅畫就當初就掛在這。主持人:當初就是掛這的嗎。B:房子一蓋好就掛在這裡,這個是老「總統」的媽媽,王太夫人。主持人:我到她的墓上去祭拜過。在溪口。B:他們都說他長的跟她很像。 主持人:很像,他很像他媽媽。B:然後這張是他當年才只有34歲的時候跟他媽媽一起,那我們台灣這邊,因為他來的時候已經六十幾歲,所以很多客人來看到這張的時候,都說看起來好象不像,因為我們沒有他年輕的印象,我們看到他都是後來年長的時候。主持人:有鬍子的印象。那這個辦公桌是完全照以前的方式擺,因為他喜歡這樣側著放,上面的東西都是照他以前原來的東西,是因為聽說老「總統」他也會看相,他在這邊還召見過一些人,要提拔的人他要在這邊召見他,聽說他就坐在這,兩邊都是「部長」級以上的人,他要陪考,然後他主要是看什麼呢。看那個人來的時候跟別人談話什麼樣子,走的時候又什麼態度,因為有些人很驕傲。主持人:包括退出去的時候。B:對,跟別人言談會帶出那個樣子來,還有一次是武官他們來這邊,來這邊太緊張,畏畏縮縮的樣子給他看出來了,這個都沒有分數。主持人:就不能授以重任這種人。在陽明書屋開放之前,幾乎沒有人知道,這間看起來並無特別的房間,內部竟設有極其隱蔽的秘道。主持人:等於是蔣老先生坐在這個地方。B:從這個角度。主持人:所有的人來見他。B:你就會看他,從外面一進來就會看到。主持人:而且這個角度也比較安全,如果真的發生不測,有人從那面開槍還打不著。子彈還不轉彎,對吧。 B:對,這個屋子因為它設計的門很多,這裡一個門,那裡一個門,這還一個門,這也一個門,四個,這還一個門,五個門,就是萬一如果來者不善,那所有外面走廊,那邊侍衛都可以進來很快,他從這走也很快,所以他都有軍事的那個。主持人:對,他一輩子都是在打仗,西安事變又被抓過,所以先要把退路想好。 B:對。Part2:從權傾天下到偏居一隅 他們走過怎樣的心路歷程 儒家思想到耶穌基督 中西文明又如何集於一身 走進士林官邸 探訪陽明書屋 拜謁慈湖陵寢 尋找蔣氏父子的最後歲月 《文化大觀園》正在播出串場2:入駐陽明書屋時,蔣介石84歲,身體依舊硬朗,位於一樓西側的那間用來會見國民黨要員的客廳里,常見他與下屬勤於政務的身影。公務不忙時,蔣公的作息一向規律,中午喝過午茶、吃過點心,約摸下午4點鐘前後,如果天氣允許,便會和夫人蔣宋美齡一同坐車到台北近郊兜風,這是他行之多年的散心和思考方式。然而,自從住進了陽明書屋,蔣介石似乎並不順利,坊間流傳,風水上的缺陷,正如淡水河和基隆河形成的那把神箭,朝他慢慢射去,無形地侵擾著他的晚年。穿過陽明書屋的大廳上二樓,是蔣公夫婦的生活空間。B:樓上是他們的住家,他們住這邊,這邊是留給客人。主持人:這個是蔣老先生的晚年的一張戎裝照。B:對,我們印象中他是長這個樣子,年紀到這個年齡。那他在世的時候,每年10月10日都有大的閱兵典禮遊行,所以後面有傘兵跳傘的背景,上面有雷虎小組的飛機表演,那他手裡拿的這根叫權杖,最高統帥的,現在他們有一隻金的是擺在「總統府」,另外還有一隻銀的是擺在中正紀念堂。退去權力帶給他們的身份和榮耀,這個台灣第一家庭的生活一直是令人羨慕的。晚年的蔣介石與宋美齡感情一直很好,蔣家的人丁也日益興旺。從小在西方教育背景下長大的宋美齡,也在晚年發自內心地喜歡起了中國傳統繪畫。B:頭一間是她的畫室。像這個桌上的毛筆,畫板這個都是她自己親自用過的。主持人:這都是原物。B:對,那一般我們畫國畫不都是畫紙要鋪在桌上然後趴著畫嗎,那她因為抗日的時候腰椎受過傷,所以不能趴下去,結果她老師就幫她設計一個板子立起來。主持人:立起來,這個就有點像油畫的那個架子。B:像畫西畫的方式。主持人:西畫的架子了。那個照片就是。B:對,這個就是,那夫人什麼時候開始學國畫,已經50歲開始學國畫,這張是在角板山,在那邊拍的,可是有個客人跟我開玩笑,他說50歲對她來講不算很老,因為她活到106歲。主持人:所以還畫了50多年。B:前半生去學西洋東西,後半生學中國東西,宋美齡留下的繪畫作品很多,尊貴的身份使得她有機會向彼時最為著名的國畫大師討教,她也著實勤奮好學,時常在暖暖的午後,一個人在書房刻苦鑽研繪畫技法。主持人:這也是她的作品。B:這個也是,她的山水是跟黃君璧大師學的。主持人:對。B:那花鳥是跟鄭曼青學的,那當年還聽說有一個小故事,她繪畫這些東西,台灣還有很多的自命畫家,認為說她這一定是老師畫好了她在旁邊簽個名,結果鄭曼青就幫她辦了一場晚宴,晚宴就把所有那些自命畫家都請來,然後現場就攤開紙,夫人就拿起筆畫來畫了一棵松樹,畫完之後就說你們再加上你們的功力吧,結果從那個起,沒有人再敢講了。主持人:沒人再說了,就是所謂「代筆之說」從此就沒有人再說了,現場看到她畫就知道。在兩位大師的教導下,宋美齡進步很快。每有自己滿意的作品,還請蔣介石在畫上題字,夫婦二人以此互娛,其樂融融。B:裡邊就是她的那個卧室,這間是她洗畫筆的地方。主持人:洗畫筆的地方。B:這邊終於到她的卧室,那來到卧室里你會感覺到奇怪為什麼會有兩張床呢,那原因是這樣,她夫人是一個夜貓子,喜歡晚睡晚起又喜歡睡這種西洋式的床,那老「總統」他年輕時候當軍人所以他早睡早起,兩個人睡的時間,起床什麼都不一樣,就分兩邊。主持人:他是要睡硬板的,軍人是要睡硬板床的。B:那我們都知道他在士林那邊才是他的家嘛,上次有一個副官來他看了,他說這邊布置的跟他家裡一樣,也是中間沒有門,只靠這兩個窗帘,然後床分兩邊,入駐陽明書屋後,反攻大陸的計劃似乎離現實越來越遠,可蔣介石的警戒心卻一直存在。主持人:這個房子你看也漆成這種綠色,其實也是和周圍的樹木一個顏色,同時也是軍事上也是個保護色。B:對,當年的時候最怕的是飛機轟炸,所以塗成綠色的話飛機飛過去不會容易看到。主持人:不會容易發現它。B:不容易發現。晚年的蔣介石,一直保持著一個軍人的生活習慣。B:那我們這還有一個是他自己用過的東西。主持人:哦,這是他的衣服。B:他穿過的中山裝,帽子、毛衣、鞋子。那我們看到他這個衣服就知道他人瘦瘦的,然後沒有啤酒肚,然後還有一樣,看到這個才知道文獻上寫的沒有錯,文獻上說他只有169.5公分,號稱170公分。主持人:對。B:可是我們說不對啊,小時候看他照片都好像180公分以上。主持人:挺高呀。B:那是攝影師的技巧。主持人:實際身高只有不到一米七。我剛才就納悶這衣服有點小。比我們印象中間。B:他身材很好,到年紀大時候始終保持身材很好。在蔣介石晚年的影像,那個嚴肅筆挺的軍人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主持人:蔣公平時穿衣服,要不就是一身中式的。周牧師:袍子馬褂。主持人:要不就是戎裝是吧,很威嚴的,基本上不穿西裝。 周牧師:我沒有看過他穿西裝。主持人:好像只是和蔣宋美齡先生結婚的時候,那個禮服是西裝。周牧師:對。主持人:其他再也沒有穿過是吧。周牧師:我沒看過他穿西裝。主持人:經國先生更多的是在照片上頭,除了在他父親面前他有時候穿的也是長袍以外,平時他的工作狀態基本上是穿夾克為主。 周牧師:對,穿夾克。 主持人:他穿夾克的這個作風好像影響到了後來台灣的很多的領導人,我看台灣的一代一代領導人都穿夾克,很多,只要是出去到民間的時候,到外邊去視察,都穿夾克。周牧師:對對對。串場:晚年的蔣介石無論是出席政務還是外出視察,身邊多由兒子經國陪伴,栽培鍛煉之意很是明顯。加上蔣經國在台灣的親民形象深得人心,台灣上下也心知肚明,老先生百年之後,台灣政壇的新一代領導人,恐怕非蔣經國莫屬了。1969年9月16日下午,剛剛神采奕奕地主持了軍事會談的蔣介石提前離場,在回陽明山草山行館的路上,遭遇了一場意外的車禍,那次車禍,幾乎斷送了他的性命。1969年9月16日下午5點,剛剛結束行程的蔣介石車隊,沿著仰德大道上坡回陽明山官邸,當車輛到達永福附近時,恰逢山上軍事會談散會,一輛軍車從山上急馳而下,蔣介石的司機一時情急,誤將剎車踩成油門,兩車在一瞬間猛撞在一起。周牧師:當年受傷的時候,感覺到是蔣公好像傷得比較厲害,因為他有假牙,那麼假牙就因為震動的緣故,因為他是軍人出身,所以就讓他,讓它來滾,就沒有什麼特別的用勁什麼東西,也正因為這個緣故呢,所以他的假牙把這個,把這個牙齒裡頭的牙齦嘴唇咬破了,所以就有血吐出來,所以大家都覺得很嚴重,其實不嚴重,有的時候我們吃飯的時候,也會咬一下,可是,蔣夫人是普通人,她一有這個情形就是拚命手抓住,因為這個震動的緣故,所以她的手,她的脖子,一直不好,一直到在美國的這段長的時候,她的脖子都是不好,她的手也不好。她會畫畫或寫字,可是車禍以後,好像她就不寫字不畫畫了。主持人:影響這麼大。周牧師:影響很大。那麼大概她都有一個保護脖子的一個東西,有人來的時候,她會客的時候拿下來,平時好像都是戴著。主持人:等於就是頸椎啊,胳膊啊,這個肋骨都受了內傷。周牧師:都受了。A:車禍以後,他跟夫人,兩個身體就不太好了。一直到1972年7月22號,他心臟病發作,還蠻嚴重的,就在二樓他的卧房,從那個時候心臟病發作以後全世界很多的心臟科醫生來這裡會診。主持人:到這來會診。A:對,來會診以後就送到「榮總」,榮民總醫院那裡,有一個「總統」病房,然後就開始很少出來了。Part3:從權傾天下到偏居一隅 他們走過怎樣的心路歷程 儒家思想到耶穌基督 中西文明又如何集於一身 走進士林官邸 探訪陽明書屋 拜謁慈湖陵寢 尋找蔣氏父子的最後歲月 《文化大觀園》正在播出串場4:1969年的那次車禍,傷了蔣介石的元氣。車禍發生3個月後,他在會見台軍「一級上將」薛岳時曾經不無感慨地說,「今年夏天陽明山車禍以後,我的身體已大不如前」,1970年春,蔣介石與嚴家淦聊天,也傷感地說:「永福車禍,減我陽壽20年。」那次車禍,原本以為只是皮外傷的蔣介石後來被證實內臟嚴重受損,尤其是心臟。兩年後,蔣介石於陽明山寓所突發心臟病,儘管後來全力搶救保住了性命,可從此,他再沒離開過輪椅。1975年初,在宋美齡的執意要求下,蔣介石離開了榮民總醫院,回到了士林官邸。1975年4月5日夜 士林官邸里傳出了蔣宋美齡的一聲長號,蔣介石走完了他的人生。周牧師:蔣公逝世的時候,我剛好是開過刀以後,我到美國去養病,所以在休息的時候的中午,忽然我的兒子說,叫我去看電視,就是播出那個新聞,所以中午的時候播出,很小的一段,然後在下午吃晚飯的時候的播出,差不多有一刻鐘的,美國的電視台,到晚上十一點鐘的時候,已經有半小時,非常長的,而在這個時候我收到台灣的電話,要我回來,我就來,來了以後蔣夫人就告訴我,要我來主持這個事情,那麼我每天在這個場上看到的事情呢,我都有機會去報告蔣夫人,告訴她,我看到是怎麼情形。作為蔣家凱歌堂一直以來的專屬牧師,周聯華開始全面介入籌備蔣介石的葬禮。葬禮舉行前,因為諸多事宜與宋美齡接觸的周牧師,有機會得以進入蔣公一向隱秘的住所,也在那裡,體會到了蔣介石與宋美齡之間深厚的情感。周牧師:那天比較晚了,我打電話,打給官邸的紀先生,那麼他去報告,他說夫人還沒有睡,叫我再過來,我過來以後她說我也反正睡不著,你要不要去看一看「總統」的房間,所以我就進到他的房間去,是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一個,一個床,擺的東西也是非常的簡單,就是替換的內衣內褲和外套的東西,他的袍子折好在另外一個地方,就好象他要起來就穿著就走的樣子。1975年4月6日,「行政院」開始為蔣介石舉行為期一個月「國喪」。 主持人:葬禮最後是國禮啊,周牧師:不在教堂,是在國父紀念館。主持人:在國父紀念館做的。周牧師:經國先生呢,是在這個「海軍總部」,就是七海官邸的外頭,這兩個因為都是我主持的,所以我知道。主持人:就是整個他們的葬禮作為一個「國禮」,也都是按照。周牧師:「國葬」。主持人:按「國葬」,是您主持的。周牧師:對,我主持的。那麼蔣夫人是在美國,所以我到美國去。主持人:也是您主持的。周牧師:也是我主持的。 主持人:都是按照基督教的葬禮的儀式做的是嗎。周牧師:基督教的儀式,對。4月16日,蔣介石的陵寢正式移陵慈湖。周牧師:我們練了很久,那麼他們是用這個侍衛官來抬這個棺材。到這個門口以後,一出門,那麼有儀仗隊在外面,就叫「立正,敬禮」,那我們練了許多次,當這個侍衛官把這個靈柩抬出去以後,那麼就擺到一個車上,推的時候,有八位都是大人物了。主持人:「黨國」大佬。周牧師:要員、大佬這些,每個邊上都有個花木蘭,所謂花木蘭就是政戰部隊的女的,女的軍官,那麼這些女的呢,都規定說,你是在張群先生的邊上,然後他要到張群的醫生那裡去問,有任何的狀況,吃什麼葯,什麼的,都帶在身上,萬一他在路上,因為這些都是年紀很老的。主持人:年紀很老了。周牧師:出毛病的時候,她就能夠馬上就能夠做一些工作,儀仗隊是我們練了又練,練了又練,練了許多次,所以我的腳一踩出來,我在那個靈柩的前面,我的腳一踩出來,他一看見我,就叫「立正,敬禮」,然後就有那個儀仗隊的槍的聲音什麼。那是他們挑選出來講的最好的了,所以非常非常的漂亮,可是當我一出來,那個軍官還沒有叫立正以前,先有一個女的,發口令,她就叫「總統」啊,她就那麼叫出來,一叫以後就哭。主持人:哭起來了。周牧師:她一叫所有的聲音都跪下去,那個跪下去的聲音,比那個儀仗隊的槍的聲音還要來的大,那麼大家就哭了。蔣公他過世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的感人,中國人是除了爸爸媽媽死以外,不肯幫人家穿粗麻的。 主持人:對,那是很重的重孝啊。 周牧師:一定要自己的爸爸媽媽死,或者是公公婆婆。可是那天很多人都穿粗麻。 主持人:老百姓自己給自己穿上粗麻。 周牧師:就等於是把他當做過世的爸爸。 主持人:自己當孝子賢孫等於就是。 周牧師:對,所以大家都跪下去,一路一路這麼出去。 主持人:那當時現場一片白。 周牧師:一片黃,麻,粗麻,很多麻,還有很多白。串場5:蔣介石移陵慈湖當天,全台民眾就地肅立默哀1分鐘,從台北到慈湖62公里,兩百餘萬人沿途設案路祭、跪拜迎送,台北街頭,呼號者滿地。那一天,蔣經國並沒有為父親披麻戴孝,而是以一個基督徒的方式,一身黑衣為父送行。父親去世時,蔣經國並沒有接任台灣最高領導人,直至1978年5月20日,才真正走上領袖之路。在蔣經國後來執政的10餘年中,他在台灣開啟了史無前例的民主化大門,時至今日,蔣經國執政時期,仍然被看作是台灣歷史上社會風氣最好,最富希望和活力的時代。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於台北病逝,遺體也在大殮儀式後,安放於父親的身旁。主持人:那麼我們知道現在是兩蔣的靈柩都停在慈湖這個地方,選擇了一個特別像浙江奉化溪口老家的一片山川,這種安排當時是有遺囑安排的嗎?周牧師:我想現在是叫在厝,那麼一度想搬到「國軍」的墳墓,「國軍」的墳墓叫五指山。主持人:就是正式要入土。周牧師:要入土,可是現在還沒有。主持人:好像可能一個是,蔣家意見不是很統一,再一個,可能國民黨內包括台灣民眾對這個看法可能也都有很多的爭議是嗎。周牧師:對,太多人有意見。主持人:太多人有意見。我們昨天去了慈湖、大溪,發現這個前來參觀,弔唁兩蔣靈柩的人絡繹不絕,對於蔣公和經國先生的靈柩最後的安置有一個方案嗎。有一個定案嗎.周牧師: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最後最後的方案呢,也許要回到大陸去。主持人:回到大陸。周牧師:可是,回到大陸要跟大陸方面要協商,怎麼樣回去啊等等。那現在蔣夫人的靈柩還是在紐約。主持人:也沒有入土吧。周牧師:也沒有入土。都沒有入土。我恐怕也等不到那個時候,我今年已經91歲了。主持人:一點看不出來。我一直在猜您,因為您講您1954年就到這裡來主持這個凱歌堂,應該在80以後,但是我沒想到您是在90以後。主持人:對,那我們祝您長壽。祝您健康長壽。周牧師:謝謝。
推薦閱讀:
※走過歲月,走過了愛情 [一點資訊]
※卑賤而一意孤行的歲月
※願時光許你,歲月無憂
※歲月是一把殺豬刀,捅了一刀又一刀
※拈一瓣心香,攜一縷恬淡,體會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