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我倡議組建了龍泉寺動漫團隊
吳小莉:2016年的3月15日,人機圍棋大戰迎來了收官戰,谷歌圍棋人工智慧程序Alpha Go最終以4:1的分數,完勝韓國職業圍棋手李世石。然而這一波由「人機對戰」所引發的討論熱潮還沒過去,一個名叫做「賢二」,會「人機對話」的呆萌機器僧又在網路走紅。
賢帆:今天空氣質量如何?
賢二:不閱兵不開會,空氣一般都不會好。
吳小莉:賢二是來自於北京的龍泉寺,這裡的法師班底有來自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的多所的知名高校。龍泉寺因此被網友稱作是「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寺廟」。它也屢屢因為打破了人們對於佛教和寺院的常規認識而引發關注。
前不久,我也來到了這座始建於遼代的千年古剎,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相約問答。問答中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採訪開始的時候,學誠大和尚一直迴避著我的視線,之後,他告訴我說,這是因為佛教界「出家人不看女眾」。
在攝製組說明了這會影響他與觀眾的交流感之後,學誠大和尚才坦然接受了我們的建議,但是偶爾仍然會習慣性地看往他處。
吳小莉:網路上可能有一段話您也聽過:「天下武功出少林,大牛極客入龍泉。」
學誠大和尚:這個是網路上面調侃,我們可能一般認為說這種出家的都文化低,或者說只是歲數大,或者說有些什麼問題才出家,實際上面這些都是過去的狀況,現在人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了,然後現在人的信仰也是比較多元化。
吳小莉:龍泉寺的第一批高知人士,應該就是您帶的五人僧團吧?裡面好像就有3個是清華的,1個北航的?
學誠大和尚:對。那是2004年開始,他們從福建莆田廣化寺過來。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出家,還沒有剃度,是準備要出家。他們原來也在海淀區這些地方上學,過去上學的期間還經常來鳳凰嶺爬山,參加一些附近的一些野外的活動,所以大家對這裡也是挺有緣的。
我們要申報龍泉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的時候,就考慮到海淀區這個地方高校林立,中關村也在這地方,知識分子比較密集。所以我們也找了5個出家的法師,相對來講也都是文化程度比較高的。
吳小莉:是不是也是因為這樣子的一些高知人群,高知的高僧吸引了比較相似的一些人群進入?
學誠大和尚:有知識背景的人,他談話啊,包括我們一些交流、溝通,對佛法方面的引導,共同的語言更多一點。他們也不會認為說這個佛教很落伍,佛教很消極,慢慢我們這個寺廟的正信、正行就樹立起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品牌就逐步逐步形成。
吳小莉:首都師範大學的儒教研究中心的陳明主任就認為,高知出家是與中國社會急劇地變化之下,導致的心理和信仰的危機是有關係的,您是不是這樣子認為?
學誠大和尚: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得到大幅度的一個提高,但是我們人的精神生活,人的宗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加大。那麼隨著這種科學的發達,網路的普及,以及這種信息的這種網路化,對人的思想的觀念的衝擊也是相當大的。
吳小莉:您覺得高知的人士進入了佛教界,他能夠產生什麼樣的一個作用?
學誠大和尚:第一個,從某個程度上面能夠改變一部分人對佛教的認識,不會覺得這個佛教落伍啊、消極啊、甚至迷信啊;第二個,可能能夠適應我們一部分知識層次比較高的社會民眾,對佛法的一種信仰方面的需求;第三個,知識分子對寺廟裡邊的管理、日常管理的工作比較能夠到位,能夠(用)現代的一些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現代管理的一些理念,來輔助我們寺廟的傳統依靠這種戒律啊、清規啊這樣子的一種管理,讓佛教的這種寺院的管理更能夠符合現代人的一些需求和習慣。
吳小莉:這些高知人士對於佛教在世間弘法,能夠提供一些不同的看法或者是不同的視角嗎?
學誠大和尚:這個文化程度高的人的一種出家,他並不是說要來解決我們世間上面的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他最主要的話,還是從自己的一種佛教方面的信仰。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終極的關懷。
那麼我們人有四個不同的層次,那麼第一個層次生存、第二個層次生活、第三個層次就是生命、然後就是生死。我們通常的人都是為了生存,為了人的生活過得好一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過得好一點,多讀一些書,或者我們去的地方多一點,見的人多一點,這個知識豐富一點。那麼對這種生命的意義的探索,也就是說生命是怎麼來的?是怎麼去的?也就是我們生死的問題,這個就是去關心的人、去關注的人,這種人就不是很多。那麼我覺得,我們知識比較豐富的、文化程度比較高的我們出家人,能夠給我們社會上面這部分民眾,對佛教信仰,給他們做一個比較滿意的一個回答。
吳小莉:在龍泉寺有更多的這種高級的知識分子,這種比例是不是在增加?
學誠大和尚:對,是在增加,但是從我們佛教整體來講還不夠。從一個廟來講這可能在增加,但是從整個北京市來說,北京市我們現在有頒證的佛教教職人員才238人。
吳小莉:那咱們寺里就有100多人。
學誠大和尚:100人,他有些還沒受戒,所以還是遠遠不夠。我們這個漢族地區也就7萬多個出家人,這樣話也就是文化程度低的還是佔大部分。
——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現代的
吳小莉:我們龍泉寺(僧人)很年輕,平均年齡多少?三十左右?
師父:不止三十。
吳小莉:我說你是小賢二的化身嗎,這個小賢二是怎麼問問題的?
賢帆法師:他說就是把生活故事改編一下。
吳小莉:但你說師父常常會批你嘛,批什麼?
賢帆法師:批一些我們問的不靠譜的問題。
吳小莉:比如你問的最不靠譜的問題是什麼?
賢帆法師:漫畫上面有,可以看漫畫。
吳小莉:我看過人家做營銷,沒看過這麼會做營銷的。
師父:他昨天問我:「說這個記者,要不要採訪?」我和他說:「你沒把握。」他就不明白什麼叫做把握。
吳小莉:你不明白啊?
賢帆法師:糊裡糊塗。
吳小莉:也看到您的漫畫團隊。這是誰的想法?
學誠大和尚:我要求他們做的,漫畫、動畫都是。
吳小莉:您是一個60後,您覺得漫畫、動畫很重要?
學誠大和尚:曾經有一個我們外國的一個朋友,然後我就問他說,這種在高校裡頭,就美國的這些主要的高校裡頭,什麼系最吃香?他講動漫,動漫最吃香。我說為什麼這個動漫最吃香?他講我們很多科學的一些發明,都是從動漫開始的。就人的一個想像。
吳小莉:想像?
學誠大和尚:培養一個人的創意,最後科學家就根據這個創意,他就去研究,去發明,去創造,最後他就夢想成真。
吳小莉:所以您就受了這個的啟發?
學誠大和尚:是,我覺得這個用到佛教裡頭來,也挺合適的;第二個就是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在讀圖時代長大,他看到這些動畫,看到這些漫畫,更加容易接受,那麼如何來固守和保持我們中國這個佛教文化的,它的本質的內涵,又能夠很好地在現代化的語境下,面對這種國際社會的一個背景之下,進行新的解讀。那麼我想,這可能也就是我們這一代出家人應該要去盡的責任。
吳小莉:您這裡要做一個動漫的文創的這樣的一個系列,當時缺人才嗎?人才哪裡來?
學誠大和尚:這個人才,我們招募嘛。但是我們招募,全部都是義工,就大家自由創作。再我們給他提供一個場地,讓大家能夠在我們統一規劃、要求之下,然後根據我們思路,那麼進行創作。那麼這幾年做下來,還是各方面還是比較順利的。
2015年的10月的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首次增設了新媒體論壇,其中一場主題為「一即一切——佛教與互聯網」論壇的嘉賓,則是來自於龍泉寺信息中心創建人賢信法師。而早在2011年,身穿僧袍的他,下山去參加「中國移動開發者大會」時,舉辦方還誤以為他走錯了場。現如今,龍泉寺卻吸引著許多互聯網人士到此禪修參訪。
學誠大和尚:這邊是我們寺院的禪堂。
坐禪的目的,要明心見性。禪宗裡邊說:自心是佛,自性作佛。每一個人的心都是佛。每個人的心如果是清靜的,慈悲的,智慧的,他都不迷失,
吳小莉:不是真的有一些這種IT大佬在這裡禪修,那他們來這裡掛單幾天或者來這裡禪修幾天,對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學誠大和尚:IT界的人來到這裡禪修的一些活動,我們辦過很多期。有那麼一個禮拜的,也有三天的,也有兩天的。
吳小莉:是專門針對這個人群?還是他們提出要求?
學誠大和尚:是專門對這個人群,專門對這個人群。因為來到這裡以後,比如我們不用手機,跟外界不聯繫。那他那可能很多的在技術領域的這些困惑,慢慢他就放下。放下以後,他能夠,內心才會有力量來思索,大家到廟裡面來參加活動,我們廟裡面不收取任何的費用,就白吃白送。也是我們佛教為我們這些高知的人群做慈善。
吳小莉:文化慈善。
吳小莉:網路弘道和道場的弘法,您會怎麼樣分配您的時間和精力?
學誠大和尚:這個網路方面,它跟道場的弘法是不一樣的。因為道場弘法,他人到廟裡面來有體驗,要實際的體驗。但在網路上面,就很難體驗。他只能說做一些理論方面的一些引導和闡述。那麼真正要修行、要實修,還是要來到我們的寺廟裡面來。但是兩個它可以互補,那如果沒有說網路的話,人家可能不知道廟裡邊有活動。第二個如果沒有網路的話,我們社會上的這些民眾都來到廟裡邊來,那我們廟裡邊也受不了。
吳小莉:您最早接受這個電腦化其實是在1989年,廣化寺的時候,您為什麼會想到辦培訓班?那個時候在中國內地,可能電腦還不是很普及的時候?
學誠大和尚:那時候莆田還沒有電腦。
吳小莉:那您是怎麼知道的?
學誠大和尚:這個新加坡有一位法師叫廣超法師,他以前在家上大學的時候就專門學電腦。他就給我介紹這個電腦的事情。後來,我說我們可以辦一個培訓班。他說好,然後他還送一部電腦給我們,那個時候電腦286,我覺得我們佛教應該要去面對和接受這些科學。
吳小莉:但是我們現在又要運用互聯網去跟外界溝通跟弘法,那麼我們在這裡進修的這些僧人,怎麼去分清這些界線,怎麼樣去讓他們去進修,而不受到網路的干擾?
學誠大和尚:廟裡邊這些當執事的這個法師們,那他需要在工作方面的聯繫,用手機聯繫,有時候要查一些資料,查一些信息,那他就要上網。上網的話,因為我們這邊網路是我們自己內部的網路,自己能夠管理。我們廟裡面的出家人,他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他能夠有這種條件,有這種需要和資格上網,那大部分的人他沒有必要。這樣的話,他出家以後,他慢慢他就不接觸我們外在的一些信息,然後主要是學佛法,學佛經,在廟裡面修行。讓他幾年之後,對佛法的修為比較深以後,自己的戒定慧的功德比較深了以後,我們才會考慮到說手機和互聯網的使用。
學誠大和尚:2002年我來到北京中國佛教協會工作以後,那麼因為在北京沒有廟,剛好海淀區這裡的話,也沒有一個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後來就到龍泉寺來參觀,那麼看到這裡的千年的古橋——金龍橋。看到我們銀杏樹,千年的古樹,還有這個柏樹。覺得這裡的廟雖然小,但是非常的有靈氣。那麼我當時也想,在這個地方,因為比較偏僻也比較安靜。那個時候來這裡基本上都是土路,沒有柏油路,來這裡的人非常的少,很安靜。那麼起初也是一步一步在做,但是因為這個北京信眾實在是太多了,信佛的人非常多。所以我們廟裡邊,不管辦什麼活動,都會來很多的人,所以我們常常的活動都是在露天進行,所以說常常遇到下雨啊、下雪啊、颳風啊,那麼這個就非常的不方便,就是法會做一半就要停止。那麼用餐的時候,也會很不方便,也會常常遇到這些狀況,所以我們硬體的建設也是一步一步在恢復的一個過程當中。
吳小莉:大師,我發覺我們龍泉寺的設計啊,就是建築的設計、透光、採光比較好?
學誠大和尚:對,這個節能環保。
吳小莉:我們來看一看,就是能夠露著天光,然後用玻璃的方式,每一層都能夠看得到?
學誠大和尚:對,這四層都可透下來
吳小莉:最大範圍地去使用自然光
學誠大和尚:對,這樣的話,大家在這裡,白天可以不用開燈。
吳小莉:另外我還看到了,你看我們還有工程部?
學誠大和尚:對。
吳小莉:我們還有信息中心?
學誠大和尚:對,還有文化部。
吳小莉:這些部門,都是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這些現代化管理手段,當時您是怎麼學來的?
學誠大和尚:現代管理它需要對這些事務的性質進行分類,這樣我們義工居士們來參加活動的時候,他能夠找到歸口。第二個也能避免我們出家人和居士之間的一個交叉作業,就是我們出家人的事就是出家人自己管理,居士這個部門居士自己管理,自己帶動,因為居士部分人非常多。再一個就是我們各行各業都有這方面的能人,因為我們出家人,大部分都是學校畢業以後,歲數比較小,他對我們有些工作也不是很熟悉,他可能來管理我們一些具體的業務,也並不一定說在這方面能夠是強項。那反過來說,居士在這方面,能夠起更好的、更大的一些作用,所以需要出家的法師在佛法方面的引導,那麼在家的信眾,就是在他自己的能力方面的發揮。
吳小莉:你就把這個架構架好了就可以了?
學誠大和尚:對,給大家提供一個平台。那麼就避免了我們傳統上面的一些寺廟裡頭,好像在廟裡面工作,各方面都要聽出家的法師,那實際上面,我們出家的法師對很多業務也是不熟悉的。
吳小莉:所以您是有想法,就有做法,人才就會聚集,然後您有佛法,就有辦法。
學誠大和尚:見行堂我們供了三尊佛像: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那麼普賢菩薩代表願力,就代表理想;那麼文殊菩薩代表智慧,代表行動。這我們一個人有好的理想以後,主要在行動。行動就是抓落實,那是很關鍵。可能我們有很多很美好的夢想、很多很好的理想,但是不能落地,不能落實,不能兌現,最後成了一種幻想。
點擊查看佛教資訊小鳳哥微信 fo-ifeng1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談念佛往生問題
※隆蓮法師:《百法明門論》釋(七)
※宏海法師《佛說無量壽經》第五講(文字)講記
※釋本性法師開示錄--如何安心
※法尊法師:怎樣使信心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