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年號都有何寓意?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張旭楊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年號紀年的國家。漢武帝「建元」(前140年—前135年)年號的使用開創了我國歷代帝王以年號彰顯其「受命於天」的使命。歷朝歷代,每逢新君登基或統治期間遇到祥瑞災異、政局變亂而改元。年號因事關重大,新年號多為皇帝親自命名,或大臣擬定供皇帝欽定選用。漢至元朝帝皇年號因各種原因更換較多,一帝多年號,至明清之後逐步固定下來,一帝一年號成常態,一帝擁有2個年號已屬少見。清王朝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至清末帝溥儀共歷十二帝。十二帝年號多出自《周易》,清王朝帝王年號知多少?
1、努爾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1616年建後金。建元「天命」。「天命」年號源出於《周易》無妄卦「彖傳」,意為「大享以正,天之命也」。即帝皇以為「君權神授」,自命「受命於天」。
(努爾哈赤)
1、皇太極:後金第二位統治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年號「天聰」,意「得上天之智慧輔助」。1636年改國號「金」為「清」,稱皇帝,改元「崇德」。「崇德」即「崇尚德化」,指皇太極在「國立之初,崇尚德化」,是他當時政治理念的反映。皇太極也是有清一代帝皇中為數不多的有兩個年號的皇帝之一。當然,有學者考究認為「天聰」不算年號,有興趣者或可查閱史料了解,此不贅述。
(皇太極)
3、順治帝: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皇太極第九子,名福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薨,福臨繼位。同年清人實現了入主中原的願望,福臨昭告天下,定明年改元順治。順,順利;治,治理。順治,即「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在位期間肅清前朝殘餘及各地方反抗勢力,基本實現了「華夏一統」的願望。
4、康熙帝:名玄燁,順治帝第三子。在順治時期,前朝殘餘勢力及各地方武裝反抗勢力已進本肅清,華夏實現了一統,打下「江山」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二字就反映了這一理想。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康熙)
5、雍正帝:名胤禛,康熙第四子,封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繼位,次年改元「雍正」。「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清朝列帝中最勤奮之人,《清世宗實錄》記載他得病時「仍照常辦事」,設軍機處,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之政事或是世人多所知之。
6、乾隆帝:名弘曆,雍正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乾隆帝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乾隆」即「天道昌隆」之意,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乾隆在位時間長達60年,還當了四年太上皇,他是清朝皇帝中文治武功均有成績之人,號稱「十全老人」。
7、嘉慶帝:名顒琰(原名永琰),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慶,普天同慶。「嘉慶」的意思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8、道光帝:名旻寧,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慶帝次子,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為「道光」,意為「大道光輝」。但諷刺的是,道光在位期間沒有能夠讓清王朝走回光輝軌道上,反而是清朝走向衰落。
9、咸豐帝:名奕詝,道光第四子,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豐」。咸,普遍;豐,富足。「咸豐」即「普天之下,豐衣足食」之意。「咸豐」二字反映了他渴望百姓安康的願望。
10、同治帝:名載淳,咸豐帝和慈禧之子,他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咸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出生之後未命名就夭折了)繼位者。即位時僅5歲,按咸豐帝詔命,由肅順等八大臣輔政。同治也是算是清王朝帝王中有兩個年號的君王。祺祥年號原是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輔政大臣為幼主載淳準備的年號,但慈禧聯合恭親王奕?發動政變(辛酉政變,又叫祺祥政變),逮治了肅順等八大臣。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咸豐帝的皇后和貴妃,慈禧在同治帝登基後被尊為太后)垂簾聽政,並取消「祺祥」年號,採納大學士周祖培的奏議,改用「同治」,隱含兩宮太后臨朝同治之意或者說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11、光緒帝:名載湉,是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與慈禧胞妹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出生於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緒」。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當時清臣希望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
12、宣統帝:清末代皇帝,名溥儀,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光緒帝弟弟攝政王載灃之子,1908年12月2日至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世人多稱其為清廢帝或宣統帝,又稱「康德皇帝」。一生擁有兩個年號,即宣統和康德。宣,大之意;統,帝位、帝業。根據《清史稿·德宗紀一》:「傳懿旨,以上繼文宗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德宗為光緒帝,文宗指咸豐,即宣統帝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但溥儀繼位時,反清浪潮席捲華夏,大清王朝已經風雨飄搖,搖搖欲墜,因此,「宣統」二字即有「大統」之意,又有為清王朝統治正當性辯護的意思。
(晚年溥儀)
推薦閱讀:
※廟號、謚號、年號的由來
※古代的年號是怎麼回事, 能否重複使用?
※何為「謚號 廟號 年號 」,五分鐘全部搞清,永久收藏的國學知識
※清朝十二帝,為何基本是一人一年號?此制度是從哪兒學來的?
※皇帝的年號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