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岳飛不救淮西辯析 【貓眼看人】
岳飛不救淮西辯析
紹興十一年的,淮西其實是一次極好的機會,《宋史·劉錡傳》中,也說得非常明白:「十一年,兀朮復簽兩河兵,謀再舉。帝亦測知敵情,必不一挫遂已,乃詔大合兵於淮西以待之。」金烏術領兵渡淮河,騎兵的機動性在江淮限制的多一點。南宋又有騎兵(岳部),又有水師(韓部),加上張,楊,劉。都在戰備狀態,互相的距離可以支持一次對金兵的圍剿。假如可以對金兵進行一次殲滅戰而不是擊潰,那麼不論是北伐還是主和,形勢都是有利的。所以,高宗在多次強調,各部必須通力合作,消滅金兀朮在此一舉。他希望岳飛出其背,張俊面其正,韓出其側,圍殲金兀朮,至少重創金兀朮。 可是結果呢?三大頭分進不合擊,從而給金人大空子,楊部在濠州給全殲,(就算不全殲,也是重創了,歷史書給留了點面子,我估計是身免而已。直接逃回江南,連張俊大營也去不了。(好比整編七十四師,在大好形勢下給全殲) 這種事情事後追究責任。岳飛假如按高宗指示,在江州,或從蘄、黃繞出其後,那還好說一點。結果岳在什麼地方?在舒州呆著。岳飛不服從中央,最後在趙構十七道金牌。(這才是真的17加急金牌。) 史載:「春正月癸卯,鳳翔統制楊從儀敗金人於渭南(金在陝西的戰略佯攻)。庚戌,張浚入見。乙卯,金人犯壽春府(金在淮西的戰略主攻),守臣孫暉、統制雷仲合兵拒之。丁巳,壽春陷,暉、仲棄城去。己未,劉錡自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率兵二萬援淮西。庚申,金人渡淮。辛酉,雨雹。乙丑,劉錡至廬州(今安徽合肥)還。丙寅,兀朮陷廬州(空城)。戊辰,金人陷商州(金在陝西的戰略佯攻),守臣邵隆棄城去。己巳,命楊沂中引兵赴淮西,岳飛進兵江州(今江西九江)。」 「癸卯」是正月初二岳飛的孫子岳珂所著的《鄂國金佗粹編·淮西辯》中,則是這樣說的: 「故御札首曰:『昨得卿奏,欲合諸帥兵破敵,備見忠誼許國之意,嘉嘆不已。今虜犯淮西,張俊、楊沂中、劉錡已并力與賊相拒。卿若乘此機會,亟提兵會合,必成大功。』此蓋奏至之第一札也。」 也就是說,岳飛在接到兵部督府下達的命令後,並未執行,而是親自給宋高宗上了一道奏章,內容竟也是「合諸帥兵」! 按宋時急件快遞的規定,杭州到鄂州(今武昌)為十天送達。據查,高宗這個回岳飛的「奏至第一札」,到達岳飛手中的日期是二月九日,再從「昨得卿奏」上加一天,說明岳飛上奏章的時間,應為正月十八。史載: 「二月癸酉,張俊遣王德渡江,屯和州,金人退屯昭關。邵隆破金人於洪門,復商州(邵隆依靠自己力量失而復得商州,可見金軍人數並不多)。乙亥,金人復來爭和州,張俊敗之。命韓世忠以兵援淮西。丙子,趣岳飛會兵蘄、黃。王德等敗金人於含山縣東。己卯,統制關師古、李橫擊敗金人於巢縣,復之。庚辰(十一),岳飛發鄂州。」 趣,就是催促。淮西失城陷地,張俊等人一仗接一仗的打得那麼熱鬧緊張,大本營卻只接到岳飛的建議,接不到岳飛出兵的消息,救兵如救火,能不急嗎?而岳飛除了還在一個奏摺一個奏摺的往上遞,還一再要求親赴大本營,面見高宗,陳述己見。好傢夥,都什麼時侯了,千里迢迢的還要赴京面談?你說高宗能不急嗎?就連一個勁為岳飛說好話的《宋史·岳飛傳》中,都記著「帝趣飛應援,凡十七札」。十七道詔書往來呀,天知道路上得累死幾匹馬!還好,岳飛總算於接到命令的第三天出發了。史載: 「三月庚子朔,張俊進鬻田及賣度牒錢六十三萬緡助軍用。壬寅,韓世忠引兵趨壽春。癸卯,復張俊特進。金人圍濠州。岳飛發舒州。」 「帝凡十七札,趣飛進兵」,以親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飛偃蹇如故。最後又降親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舉。」飛奉詔移軍三十里而止。看看,皇帝幾乎到了哀求的地步,岳飛就是我行我素,哪裡有半點大局觀念?上始有誅飛意。 岳家軍11日出發,2月底,岳飛部行軍ING,收到都督張俊急遞要求其部不要來淮西。岳飛部暫停行動,給高宗發急遞要求明確部隊行動若算成2月25日,那這200多公里已經走了15天尚未走到,而且據說是岳家軍8000精銳騎兵。按岳飛孫子岳珂的說法,岳飛是帶了八千騎兵赴援淮西的,可從鄂州(今湖北武昌)到舒州(今安徽潛山),直線距離最多不過218公里,到此次岳飛從舒州再次出發時,二月庚辰到三月癸卯,要是沒算錯,可是已經整整二十四天了,按行程算,一天才走了不足十公里。這是不是太慢了點呢?對比一下,曹操追劉備一日一夜行軍300里。金兀朮數萬騎兵軍隊從東京增援順昌,每天行軍速度約90公里。斯巴達步兵增援馬拉松戰役,三日行軍240公里。還記得紅軍飛奪瀘定橋嗎,疲憊之師一天一夜用腳走了100多公里,況且是以雷厲風行著稱的岳家軍八千騎兵呢?對此,岳飛的孫子沒給出合理的解釋來,而《岳飛傳》中則說: 「師至廬州,金兵望風而遁。飛還兵於舒以俟命……」 看上去,佔領廬州的金軍,是因看見岳飛來了而嚇跑的。可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廬州是在岳飛到來之前,由一直在淮西與金軍苦戰的其它各路宋軍,在著名的柘皋大捷後,乘勝收復的!與岳飛到來不到來,毫無關係。 實際情況是,岳飛聽說宋軍在柘皋與金軍決戰,廬州必空,想趁勢收復,不想剛出發三十里,便接宋軍已復廬州消息,只好又退回舒州去了。 八天後,遠在四百八十公里外的岳飛,才率軍趕到距濠州約七十公里的定遠縣,而金兀朮已挽足了柘皋失敗的面子,自然不願再復失手,早已全師而退了。按岳飛孫子的說法,岳飛是二月十一日兵發鄂州的,而到定遠縣時,則是三月十二日。也就是說,淮西大戰兩月余,岳飛在出兵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中,始終未見金軍一兵一卒,成為諸大將中唯一未與金軍接戰的人。 岳珂的辯解是岳飛眼疾發作,就算你本人有病,不能急行,派手下戰將帶數千輕騎疾進馳援,把你的「岳」字大旗在兩軍陣前展上一展,總不是一件難事吧?也多少算是對大本營的一個交代吧?而這原本就是岳飛早就用過的手段。史載: 「江、淮平,(張)俊奏(岳)飛功第一,加神武右軍副統制,留洪州,彈壓盜賊,授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建寇范汝為陷邵武,江西安撫李回檄飛分兵保建昌軍及撫州,飛遣人以『岳』字幟植城門,賊望見,相戒勿犯。賊黨姚達、饒青逼建昌,飛遣王萬、徐慶討擒之。升神武副軍都統制。」 怎麼此時反到忘了這一招呢? 按說,岳飛上奏第一章的建議,既與大本營「諸大帥合兵淮西」命令的不謀而合,就應該積極執行,但為什麼在實際執行時,岳飛卻又從始至終磨磨唧唧,進不進退不退的在那轉圈玩呢?唯一原因,就是岳飛又在犯當年不服張所派王彥挂帥的毛病,認為他應是大元帥。 首先,他在接到兵部督府的速發淮西命令後,本應立即服從,可他卻在根本就沒弄懂大本營意圖的情況下,自以為是的按兵不動,給高宗上起了奏章。可岳飛畢竟是個職業軍人,故在他尚未接到高宗回復時,已漸漸悟出了大本營不好明言的意圖——活捉金兀朮!史載: 「秦檜奏:『近報韓世忠距濠三十里,張俊等亦至濠州五十里,又岳飛已離池州渡江去會師矣。』帝曰:「首禍者惟兀朮,戒諸將無務多殺,惟取兀朮可也……」 而這個戰役目的,大本營不可能公開,也就只有作為前敵總指揮的張俊知道,這就是為什麼他要沿江設防,不願先過江臨敵的原因。同時也是出色的進行過順昌保衛戰的劉錡二萬「八字軍」,在先入廬州而棄守的原因,無非就是要放金兀朮孤軍深入,而讓岳飛奇兵直取廬州,韓世忠水軍封鎖淮河,好關門打狗,一舉活捉好戰分子金兀朮而已。可遺憾的是,當岳飛悟出這個大膽而確實可行的戰略意圖時,他已把出奇致勝的寶貴時間,浪費在奏章往返的路途上了。這也是他為什麼在二月四日的奏章中,要提出從襄陽「長驅京、洛」補救性建議的原因。 不錯,對於淮西一戰的分析,專家是權威的,但專家也有疏漏之處。以岳飛兵發舒州的日期為例,王曾瑜採納岳珂《淮西辨》的說法,顯然是沒有仔細研究的,離事實遠矣;鄧廣銘其實大體是正確的,因為鄧老知道第十四道御札「得卿奏,卿聞命,即往廬州」是關鍵,而不是之前御札猜測的「以卿忠智許國,聞之必即日引道」,聞命後出兵才是事實。只不過鄧老以為高宗的御札是最早的命令,所以認為岳飛是接到「十日二更」的御札才啟程的。實際上,秦檜在十日的省札提示三月九日就有命令了,所以我才估定為三月十二日。其實鄧老的說法和我的說法相差只有不到兩天,從這兩種說法得出的結論也是一致的。岳飛不管是接到哪個命令後才出發,實際上都已算是「緩於救濠」了,因為他至少在三月九日應該得知濠州復圍的消息,但他遲發了三日。 「南宋的進攻走河南,是因為河南易攻難守,況且光復汴京政治上可得高分,其實戰略上不是很好,後勤條件也一般。要收復北方,走山東的路線更好。」 兵出京洛和兵出山東是兩種選擇。岳飛傾向前者,這是和他所處的戰區有關的,也因為岳飛是河南人,對家鄉比較了解,而且當時河南的守將是李成,確實也不是岳飛的對手,但兵出京洛的下一步是恢復陝西,這第二步才是比較難的;辛棄疾傾向後者,家鄉因素是一方面,當時金人統治中心已遷至中都,先前完顏亮還曾著意經營汴京,所以河南一路情勢已變,沒什麼空當可鑽。但其實山東的情形也不樂觀,即使在金人統治不穩的時期,山東也是塊禁臠,不易為人染指。試看海陵南侵時山東義軍風起雲湧,轉瞬即被撲滅;金宣宗時金襖軍大起義席捲山東,但金人精銳一至,蕩平幾近,只餘下李全禍患兩淮。金人對於山東的控制力絕對不容小視。從山東一路進軍的難度由此可見。 總之,不管那種戰略,都是以國力和戰力為依託的,終南宋始末,唯一最有希望的就是紹興十年十一年這個短暫時期了。但此時南宋的軍力雖有所上揚,但諸大將互不相能又難於駕馭,諸軍區無法相互配合行動,朝廷內部的和戰態度也搖擺不定,也就錯失了良機。 岳家軍騎兵是輕騎兵嗎? 楊沂中軍隊是柘皋主力之一,抗住沒有呢。濠州之戰一個假設,當宋軍得知濠州吃緊,若有騎兵增援,完全可以在濠州失陷前趕到戰場。金是孔彥舟部進攻濠州,能有多少,怎麼岳家軍8000騎兵成一盤菜了。 柘皋之戰,如果宋騎兵數量多戰果會加倍放大。從濠州戰場描述來看,金兵也就萬把到兩萬,宋兩千騎兵數量無法相抗,步兵行進中受騎兵撤退擾動,導致兵潰。若真有八千騎兵,完全可以與濠州之敵作戰。緩一步說,若步兵有騎兵掩護,也可以展開戰鬥隊形,主力部隊缺少的是中心人物。 韓世忠撤退也是濠州戰敗後的事。 淮西兵敗。金國拋出了議和條件。宋也失去議價能力。誰叫你打敗仗呢。 紹興11年宋朝廷的策略則是在淮西消滅進犯的金兵,這是國家的大局,一切工作,一切人都要圍繞這個工作中心進行。但是中興三大將的表現,擁兵自重,互不救援,都想看同行的熱鬧,實在糟糕透頂,還不如沒名氣的小將。 根據各個參戰將領表現打分: 劉琦——100分; 張俊——60分; 楊沂中——不及格; 韓世忠——0分; 岳飛——-負分 高宗為首的朝廷惱火張俊的小肚量,韓世忠的自私(虧他和張俊還是雙重親家!),岳飛的自私+傲慢+不聽指揮。 國家花費巨資養活你們,關鍵時刻掉鏈子,不整頓怎麼得了? 這才是宋高宗和秦檜決心削奪三大將軍權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像大多數庸俗歷史書所說的那樣,苟且偷安,貪生求和。大家看清楚了,是中興三大名將把勝算極大的戰役搞的亂七八糟,宋金不得不進入勢均力敵狀態,雙方都感覺吃不掉對方,所以才想議和罷戰。假如南宋能把金兀朮孤軍深入的9萬大軍一口吞掉,相信接下來,朝廷會考慮擴大戰果,繼續北伐。 多好的機會啊,就這樣失去了。責任應該由岳飛、楊沂中、韓世忠等戰將來承擔。戰爭中,朝廷對三大將鼎力支持,沒啥過錯。 這一戰的結果是大家都很憤怒。張俊等覺得岳飛救援不力,岳飛覺得張韓和趙構無用,趙構等對諸將的控制和軍隊作戰的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主和派的空間一下子大起來了 淮西戰役,南宋實在冤枉。本來打得有聲有色,但是先勝後敗,白給金兀朮這隻惡狼狠狠地咬了一口,鮮血淋漓。金兀朮佔了便宜,來了個豬八戒過河——倒打一耙。寫信給宋高宗,指責南宋破壞和平,然後誠懇地說,大金的胸懷是寬廣的,對你們的錯誤既往不咎,和談的大門一直是敞開的。 金兀朮漂亮滴完成了以打促談的戰略,樂呵呵地回金國喝酒去了。而南宋卻感覺一隻本來已經煮熟了的鴨子,竟然在即將端上餐桌的剎那,撲啦一聲飛走了。 淮西戰役,中興四大將表現的一塌糊塗。劉光世平庸混日子,張俊嫉賢妒能,韓世忠坐山觀虎鬥,最氣人的是岳飛,和朝廷頂著干。秦檜給了他幾道省札,高宗給了他15道手札,外加兩個特使催促,但是人家全當你放了個屁。假如岳飛能拿出真本事來,在友軍的配合下,在祖國的領土上,和金國侵略者拼個你死我活,勝利幾率是很大的。 淮西戰役,宋高宗對這三大將失望透頂。也看清楚了他們的本質:擁兵自重,自私自利,互相不團結,不以國家利益為重。既然金兵撤退了,而且彼此都明白誰也吞併不了誰,那只有和談一個路子可走。所以絕對不是高宗秦檜投降賣國,而是實力對比形成的結果。古今學者,哪怕是宋史專家鄧廣銘,也是持這樣的庸俗觀點。 即使是幼稚園孩子,也看明白,必須對軍隊進行整頓。精明老練的趙構豈會不知道? 紹興十一年三月底戰鬥結束,四月他就授意秦檜,代表朝廷召回三大將,削奪張俊韓世忠岳飛的軍權,明升暗降,對各自所屬的部隊進行整頓,實行軍隊國家化。
-------------------------------------------------------
紹興十年春夏,金兵南犯,趙構命令各部隊積極應戰。劉琦在順昌率先和金兀朮接火,寡不敵眾,非常危急。趙構連續15道手札,先是指揮岳飛快去救援劉琦,岳飛接到出援命令,主力最後出發中間隔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岳飛首先派出張憲姚正的騎兵部隊支援,援兵2000餘騎占岳家軍總兵力的2%,奇怪的是鄂州到蔡州600餘里地,張憲的騎兵部隊晝夜兼程倒走了十二天!六月二十三日才在蔡州接戰。岳家軍的身經百戰的精騎部隊,一天才走50餘里,完全是消極避戰外。等張憲趕到蔡州時,順昌之戰早就結束了。如果劉琦戰敗被殲。張憲等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撤退了。 顯然,張憲得到岳飛的暗示,不是不救,而是慢救,讓敵人和友軍自相殘殺,自己坐收漁人之利。這是國軍將領常犯的錯誤,想不到800年前,精忠岳飛已經精彩上演了。 直到順昌戰爭勝利結束,張憲部隊還沒到位。岳飛一個勁敵要求去大本營見趙構,趙構急得火燒屁股,我的天啊,戰爭激烈,你先安排妥當,再見我也不遲啊。 岳飛確實該殺,按照宋朝法律,理由: 一、違背大本營命令,不救援友軍,獨出心裁地「北伐」 紹興十年五月初六日乙卯,金人叛盟,宗弼等分四路入寇。 十三日丙戌,宗弼入東京。 十四日丁亥,劉琦(金旁)至順昌府。 十六日已丑,金人陷西京。 二十五日戊戌,高宗詔諸路進討。 宋高宗的戰略構想。就是以江淮、荊襄鄂為依託,採取積極防禦的形式,抗擊金人的入侵。紹興十年的出征,一是對宗弼南侵的反擊;二是救援劉琦。並不是戰略總反攻。 劉光世帶領的援救部隊在泗水附近就潰散了。岳飛接到出援命令,岳飛的主力最後出發中間隔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岳飛首先派出張憲姚正的騎兵部隊支援,援兵2000餘騎占岳家軍總兵力的2%,奇怪的是鄂州到蔡州600餘里地,張憲的騎兵部隊晝夜兼程倒走了十二天!六月二十三日才在蔡州接戰。每天平均50餘里!岳家軍的身經百戰的精騎部隊,一天才走50餘里,完全是消極避戰外。等張憲趕到蔡州時,順昌之戰早就結束了。如果劉琦戰敗被殲。張憲等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撤退了。 高宗的這些御札說明,岳飛的這次北征,是在趙構的極力催促下成行的,根本不存在高宗不讓岳飛北征,岳飛「違詔」北征的事情。李若虛送的那個詔,早就過期了。【宋史.高宗本紀】把它兜出來到處招搖,而不提高宗發出的數道御札,如此,給人的印象是岳飛堅決要求北伐,皇帝不同意,岳飛愛國愛的不顧自己的性命。 而事實是,岳飛先是不救劉琦,耽誤時間遠超過三天,宋朝法律規定,超過三天就該殺。本來岳飛是死罪,是岳飛後來被殺一大罪證,但經過他孫子的吹噓,岳飛的不忠反而成了比忠臣還忠臣。 徐夢莘編修《三朝北盟會編》,「甲寅,岳飛遣統制楊再興、王蘭等擊金人於小商橋,皆戰死……累奉詔班師,遂自郾城還,軍皆潰,金人追之不及。」「軍皆潰」,是說岳飛的北伐慘敗,而「金人追之不及」是因為劉琦出兵救了岳飛一命,劉琦出兵在這裡卻不提。 劉錡軍中「淮西從軍記」:方至陳州,而俊已定宿亳,遂還壽春,引兵南渡而歸。金人探知,於是并力出兵以御飛,飛兵不能支,幾敗,告急於錡。錡出兵牽制,抵太康,金人乃退,飛軍得還。 岳飛不救援劉琦,他讓張憲磨洋工。但劉琦卻以德報怨地救援了岳飛。岳飛先撤軍,劉琦後撤的,根本不存在岳家軍已經成了「孤軍」之說。先是岳飛不救劉琦,後來劉琦救了岳飛,差距天壤。 宋高宗的整體計劃就是防守,因為南宋軍隊野戰不如金兵,南宋的勝利基本是守城或者水戰,北方軍隊向來水戰是弱項。而岳飛先是不協助劉琦守城,後來又自說自話的要北伐,結果與金兀朮纏鬥,險些被包餃子。假如不是劉琦出兵,完全可能全軍覆沒。 御札可見,宋高宗北征的戰爭目標極為有限,對岳飛的指令,推進到光、蔡、陳、許之間,就很滿意了。戰爭結束時間,大致在閏六月底,七月以前結束。這是趙構思想深處的構想。
南宋既然都不能消滅孤軍深入的金兀朮10萬軍隊,更談不上北伐河南山東河北,直至黃龍府。北伐要取得成功,至少必須具備5個條件:1。北伐進攻戰略總方針的確立。2。充足的糧草銀兩。3。高度統一的指揮和各路將帥的聽命以及相互的配合協調。4。足夠的兵源,一支能征善戰,總兵力十分雄厚的軍隊,特別是騎兵。5。消滅金兀朮的騎兵部隊。這5個條件,岳飛擁有幾個?0.5個,能征慣戰。其餘都不具備。這樣的北伐,完全是痴人說夢。愚昧的是,所有的歷史書都鸚鵡學舌,說是岳飛北伐眼看就要成功了,秦檜說服高宗,連發12道金牌把他召回。岳飛怒號:10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得而復失。荒謬啊! 第二該殺:不救淮西。 紹興十一年春,完顏宗弼以重兵突入淮南西路,總兵力接近10萬人。當時淮西宣撫使張俊將兵八萬人,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將兵三萬人,淮北宣撫判官劉錡將兵約二萬人,總兵力約十三萬人。宋廷再調駐在鄂州岳飛前去支援,目的相全殲金兀朮。宋高宗於正月二十九日發出命令,要求岳飛出兵。岳飛於二月九日接令。此是一疑。因為從杭州到鄂州的軍情急遞,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走了十天! 岳飛於二月九日接趙構手詔後,定於二月十一日發兵,前往淮西,主要目的地是舒州。 二月十八日,岳飛還沒有趕到戰場時,淮西宋軍已與金軍大戰一場,這就是柘皋戰役,宋軍大勝。金軍被迫退出廬州。 第二個疑問是,岳飛從鄂州趕到淮西,八天時間是不是應該趕得上了?岳飛領兵長途奔襲,卻一兵末接,完全是鬧情緒,消極怠慢,見死不救。岳飛領兵進至廬州後,張俊告訴他「前途糧乏,不可行師」,擺明了是惱怒厭惡他。 此後岳飛駐兵舒州,直至三月初,再沒有與金兵打過一個照面。仍在舒州按兵不動。儘管宋廷早在三月一日就下令要求他對金兵盡行平盪,但岳飛仍與金兵一戰未接。而張俊和劉錡楊沂中卻於三月九日在濠州又與金兵大戰一場。結果宋軍大敗, 直到三月十二日,岳飛才趕到了濠州以南的定遠縣,但此時金宋會戰已結束了四天了,金軍早已渡淮北撤。宋軍最終以失敗收場。 岳飛增援淮西第一個問題是行動緩慢,2月下旬到舒州,這個速度在步兵也是奇慢。而高宗一道又一道的御札則是要其兼程倍道。 第二個,其實是更重要的問題是留軍在淮西戰區外的舒州。這裡只是全部行程一半的地方,無論淮西出現什麼情況,岳飛軍都來不及反應。 所謂15金牌加兩中使來催促岳飛增援,結果卻是這樣,高宗惱怒是自然的。朝中決策圈內人物參知政事王次翁所說「上始有誅飛意」是毫無疑問的。 紹興11年宋朝廷的策略則是在淮西消滅進犯的金兵,淮東、長江中游並無戰火,這才有大合兵。正是欲勝反敗,讓趙構極為惱火。淮西戰役暴露了南宋這所謂中興名將們擁兵自重,互不救援。《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九三指出:(紹興九年二月)吉州布衣周南仲上書,書曰:「今之諸軍將帥,相視若冰炭,相疾如仇讎。假使一軍深入,其誰為應,一軍陷陣,其誰為援?劉光世竊琳館之清名,張俊負跋扈之大惡,岳飛、吳玠、韓世忠之流,裹糧坐甲,首鼠兩端。所以然者,無主帥故也。陛下曩年躬擐甲胄,親冒煙塵,詔書具在,誰不聞知……今日諸將尾大不掉,陛下已失於初矣,尚此不決,何耶?……欲馭諸軍,不可不將將。」 韓世忠也是如此,四大名將完全是軍閥作風,這樣的軍隊打仗扯皮,徒費糧餉,不僅不可能北伐金國,連守土都成問題。必須實行軍隊國家化,比如毛爺爺還要搞三灣整編、延安整風了。 至於有些憤青所說,宋高宗在御札里多次誇讚岳飛神速,忠勇等,這好理解,岳飛擁有精銳之師,萬一把他刺激火了,南宋局勢不是更糟糕嗎?所以高宗咬著牙根,竭力奉承,生怕岳飛翻臉。這可從側面看出趙構這人很精明,否則也不可能支撐起南宋半壁江山那麼多年。 戰事一停,朝廷立即解除了張俊、韓世忠、岳飛的軍職,解散他們的宣撫司,命令他們的將領必須聽從朝廷統一指揮。這是完全正確的決定,不管是誰,處在宋高宗的角度都會這樣做。你們想北伐打仗?很好,部隊統一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到勝利。正如宋高宗所說,原來是讓你們管理一支部隊,現在讓你們管理全國部隊。有什麼利國利民的招數,儘管使喚。 出兵延緩3天就要被殺頭,那麼請看岳飛遲緩耽擱了天? 紹興11年1月29日年2到3月,淮西戰役。 岳飛軍隊行動時間表: 1月29日 高宗下御札命岳飛出兵。 2月4日, 岳飛得到情報,金人進犯淮西。 同日,岳飛上兩札: 1、要求乘機進攻唐鄧進行牽制。 2、如不可,則他本人率軍西去援助。 高宗御札公文旅行ING 2月9日 岳飛收到御札,決定本月11日出兵。 2月11日 岳飛出兵 2月18日 金軍已遭遇大敗 岳飛部行軍ING 2月20日 宋軍收復廬州,金軍撤退 岳飛部行軍ING 2月21日 岳飛部行軍ING 岳飛收到高宗回復嘉許其進軍神速 2月底 韓世忠收到御札要求出兵 岳飛部行軍ING,收到都督張俊急遞要求其部不要來淮西。 岳飛部暫停行動,給高宗發急遞要求明確部隊行動。 3月3日 韓世忠部於本日出發 岳飛部待機ING。 3月4日左右 岳飛部抵達舒州一帶待機ING,並得到情報,金人發動反擊,岳飛部拔營前進,並給高宗上急遞說明我部動向。 3月9日 宋廷要求岳飛繼續進軍,不需理會張俊命令。 3月11日 高宗收到岳飛急遞,並回復岳飛,嘉許岳飛行動得體(3月4日拔營前進),要求繼續前進。 金人開始撤退。 3月12日 岳飛部抵達壕州。 金人已經撤退完畢。 高宗御札公文旅行ING 濠州宋軍失敗,淮西戰事結束。 本來朝廷計劃是:張俊、楊沂中正面迎敵,韓世忠側面出擊,岳飛背後包抄,完全可以將金兀朮深入淮西的孤軍吃掉。然後進可以北伐,退可以議和,天賜良機。但是這幾大將互相拆台,意氣用事,白白丟失了這一天賜良機。岳飛的責任最大,即使在現代也要上軍事法庭。為什麼這樣明顯的違抗軍令的嚴重問題,竟然沒人重視和研究?
推薦閱讀:
※論語故事:如何看人論事而不走偏?
※淡看人間事??瀟洒天地間
※易之:眉毛很濃很粗的面相怎樣?
※有沒有算命準的,本人84年陰曆前10月初一出生,應該是11點以後,幫慢批下八字,看看人生如何
※[原創]我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正道路了!(與君共參) 【貓眼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