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圓滿次第必須以上師的加持為道路!

圓滿次第必須以上師的加持為道路!(2015-06-07 20:50:05)

轉載

標籤: 佛學

若您了解《大寶伏藏》歷史的話,必定對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1813-1899年)有所耳聞,這位偉大的上師博學多聞,著作等身,作品內容涵蓋所有的傳統西藏學術。珍史密斯稱他為「西藏的達文西」,在他故鄉還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醫生、外交家和政壇顯要。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在接受佛教訓練之前,由他名義上的父親——笨教喇嘛朔南貝爾施以徹頭徹尾的笨教訓練。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相信他的自然父親(是佛教喇嘛勇朗夭忍——著名的袞波系傳承上師。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最先接受寧瑪傳統的訓練,1832年在佐欽寺受戒。不過為了在八邦寺任文職的資格,第二年他又受戒為噶瑪噶舉派的喇嘛,這種規定的「……繁瑣和派別意識頗使他感到沮喪……。」  第二次授戒是由第九世大司徒仁波切貝瑪·寧傑(1774-1853年)主持,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在「了義炬」中,奪之為「根本上師」。他賜給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法名是阿旺圓頓嘉措,本書即以此法名題籤。  未滿三十歲,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就已經接受了六十位不同派系傳承的教法和灌頂。大約在這時候,他被印可為「活佛」,此舉或與政治有關。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像笨教和寧瑪派的上師一樣,也承認伏藏的真實性。1855年,他由伏藏大師秋吉林巴(1829-1870年)印可為伏藏師。他一生寫了九十多部書,闡揚各大支派的理論和修行。  他大部份的著作,都搜集在「五寶」一書中,此書於十九世紀末,由八邦寺印行。而藏文本「了義炬」出版於1844年,就是他早期的著作之一。 下面我們摘錄其中的部分內容來分享(《了義炬.上師相應法》): (修持上師相應法)快樂的時候,要想像是上師的加持,痛苦的時候,也要想像是上師的恩德,除了利用一切情況增長對上師的虔敬之外,不去尋求其他的所斷和對治方法,這是真正的關鍵。 以上師加持為道 在這裡應有的理解是:修持密咒金剛乘,尤其是修持任何圓滿次的口訣時,都必須要以上師的加持為道路。在尚未得加持之前,心中無法生起純正的法道。經典中說:「一個能持守誓戒的弟子,若能對一位具德的金剛阿闍黎生起由衷的堅定信心,就算沒有別的法門,也能獲得共通與殊勝的成就。」若對上師沒有虔敬,就算在本尊四部密續的念修上達到了標準,也根本不能獲得殊勝成就。在共通的成就上必須要仰賴長壽、財富、權勢等,卻有些部分仍然無法成就。就算成就了一些,也是要歷經過巨大的艱難才能成就。這就是所謂的「非深道」。 若能毫不顛倒地在心中生起虔敬,便能消除法道上的障礙,發揮修持效力,能夠不需要倚賴其他的方法,就能達成一切共通與殊勝的成就,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稱為「甚深道上師瑜伽」的原因。 無論是阿闍黎和弟子,都需要斷除的嚴重過患是:沒有慈悲心,容易發怒,惡意怨恨深重,我慢驕傲,貪戀錢財和親屬,不約束身語行為,自我吹噓等。 尤其是在世俗人中,講說氣脈、手印、咒語、事業、甚深圓滿次第的要點,並且揚言這是別人所沒有的教導,將秘密的甚深見地和行持在市集群眾中傳播。行為放蕩,口說高見,貪求三寶財物,諂取狡詐,講授沒有傳承的灌頂和口訣,耽於酒色,這種不知教示無顛倒的法道,卻講說著自己編造的不如法道理,對這種受到邪魔加持的阿闍黎,任何時候都要捨棄。 弟子沒有信心,不守三昧耶誓戒,喜新厭舊,阿諛奉迎,三心二意等等,對於這樣的弟子,除非能夠漸進的調伏其心性,不然在一開始時就不要有密切的關係。 關於上師的定義,在經典和續典中都有廣泛的說明。一位上師要有不壞的信心與誓戒,能完成修念而且懂得應用,不會過度貪著世間八法,對於要向別人說的法,自己多少都要修持過。身為一個弟子,起碼要有堅固的信心,能夠持守誓戒,以及不結交惡友。 以上所說的師徒特質,是指在求法、求灌頂之前要去觀察的,一旦結上了法和灌頂的關係,就算上師完全毀犯了四根本戒,你仍然只能把他當做虔敬的對象,不可以做出退失信心、辱罵斥責、審視觀察等行為。正如偈言所說,「僅聞一句偈,若不敬上師,百世轉生狗,再生為賤民。」想找完全沒有過患、具足功德的上師,以時節因緣來說是找不到的。假設偶爾可能會遇到一、兩位這樣的上師,但是如果自己的感知不清凈,反而會將對方的功德看作是過患,就像有很多如同提婆達多看佛陀世尊有過患一樣的例子。 近來的人,大多數都是具有造作惡業的共同緣分,因此會將過患看成功德,將功德看成過患,就算一點也沒有如法的功德而且表裡不一,也會把他看成是聖者等等,要真正知道如何觀察都很困難。尤其是在開示大手印法道這方面,就像是有什麼圖紋的模具,就能做出什麼樣的擦擦一樣,若沒有一位證悟的上師,弟子心中也無法生起究竟的證悟。 因此若已經從岡波巴、杜松虔巴、祥采巴、戈倉巴等大師處獲得傳承的口傳,就看你對哪一位大師信心較大,將其奉為根本上師而祈請,這樣做的話,就能獲得加持,這是大師們許下的承諾。 特別是無比達波拉傑「岡波巴大師」,佛陀曾經授記他將弘揚大手印。因此嚮往修學大手印的人,重要的關鍵就在於要信任岡波巴大師,並且必須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和岡波巴大師無二無別。比如在噶瑪巴和他的心子尊前獲得加持的傳承,並且將他們視為根本上師的話,僅是這樣,就已經很足夠,也不再需要去觀察其德性了。 噶舉之所以不需要依賴其他傳承,是因為過去出現的一切祖師,都是被授記的大士聖者,能將證悟「大手印」的真實本智從一位傳授至另一位,他們都是有能力加持他人心續的聖者。 就算沒有從如同噶瑪巴和他的心子這樣眾所周知的上師口中聽聞到佛法,將其他有覺證的上師奉為根本上師,也能獲得加持。這位上師實際上是凡夫也好,是佛陀、菩薩的化身也好,如果我們自己能觀想對方就是佛陀,並且向他祈請的話,諸佛、菩薩、本尊聖眾就會進入這位金剛阿闍黎的身、語、意中來利益眾生。 《廣布吉祥口授》中說:「任何眾生若是藐視未來的金剛持,就等於是藐視我,我將捨棄他們。」又說:「住在上師體內的是我,從其他行者那兒接受供養的是我,他們取悅我,因此清凈了自心的業障。」 若能讓自己的上師歡喜,就是讓一切諸佛歡喜,若對上師作惡,就和對一切諸佛作惡沒有差別。若供養上師,就獲得供養一切諸佛的福德,而且滅除自己的覆障。所有的經典和論典都說,殊勝成就的獲得只取決於上師。 因此,對上師虔敬和供養等行為的利益是無量的。 密續中說:「若人觀修十萬尊,較之專想上師身,其利百千分不及。若人誦咒千億數,較勤祈上師三遍,其力萬分不及一。若劫修圓滿次第,較之心中僅現師,其威萬分不及一。」 《明燈》說:「善男子,盡所有十方佛世尊,所有十方諸佛世尊金剛身、語、意所生之福德蘊聚,阿闍黎一毛孔之福德更勝於彼,何以故?善男子,菩提心乃如來智藏故。」 以密乘第一條根本戒的對象來說,所謂是否毀犯了三昧耶誓戒,取決於我們自己,並非取決於對方是否為根本上師。在領受了密咒灌頂之後,所有和自己建立起法緣的上師,即是要持守勿犯根本戒第一條的對象了。所以不論接受了多少顯乘或密乘的法,一旦受法了,就要重視不能積造罪惡。然而,沒有法上聯結的傳承上師們,雖然不是毀犯根本戒的對象,卻也絕不可以對他們做出詆毀等行為。 整體而言,不要觀察眾生的過錯,要修持知母、念恩、慈悲,特別是不要觀察進入佛門之人的過失,要知道他們就像是在同一條船上的人一樣,只有想著對方的功德,並且去隨喜和尊敬,尤其不能觀察上師的過錯。 在《信力入印法門經》中說:「辱罵一位菩薩的罪惡,大於搶奪三千世界一切有情之財務,摧毀一切佛塔。不論任何緣由輕視苛罵菩薩,將轉生嚎叫地獄,身長五百由旬,頭、嘴、舌各有五百,有五百支犁挖割每一舌頭。」 總之,辱罵一位聖者的罪過是無量的,何況是辱罵菩薩,更危險的是辱罵密乘瑜伽士。再者,我們不知道誰是聖者,誰住於內在的瑜伽,因此說除了圓滿的佛陀之外,一介凡夫無法度知另一個凡夫,若是隨便道人長短以及毀謗他人,則會掃掉自己的功德。觀察別人的過失,自然一定也會毀滅自己。所以,只偵察警惕自己的過錯,這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對上師沒有信心,對修行人沒有凈觀的人,我們現在都看得到、聽得到,這樣的人會遭遇到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別人都把他們視為敵人,遇到不安樂的死亡因素,死亡的徵兆不祥,成為人們毀謗的對象;那些對上師虔敬並且對他人較有凈觀的人,自然就會福樂且有名望,人人都會讚歎、尊重、愛戴他,也會遇到好的死亡因素,有好的死亡徵兆等。 噶舉祖師曾說:「視上師為佛,就能獲得佛的加持;視上師為菩薩,就能獲得菩薩的加持;視上師為成就者,就能獲得成就者的加持;看上師只是一位好的凡夫善知識,就獲得相等身份的加持。沒有虔敬,永遠不會得到加持。」
推薦閱讀:

梁啟超、宋教仁的道路:憲政中國之道 - 張永久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夜聽 | 總有一條道路可以通往幸福
在建設現代社會的道路上,中華文化不值得一提
魔都安全出行指南

TAG: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