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當家庭主婦的最高境界:趁娃午睡,拿了諾獎

上周周末,路讀君跟大家介紹了20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大家是不是從來沒想過,高高在上的諾獎居然會頒給這麼一個「惡棍」?

在看完這位大師的故事、聽完他的巔峰之作《大河灣》後,這一周,路讀君想給大家介紹另一位諾獎得主——愛麗絲·門羅。

「天都黑了,我早忘記這個茬了。」

這幾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已經變成一個超越文學界以外的新聞事件:頒獎前有博彩公司造勢,頒獎後又迎來一批出版商、評論家、讀者和吃瓜群眾,或爭版權,或吐槽,或馬後炮,或刷「村上春樹又陪跑了」的千年老梗。尤其是去年鮑勃·迪倫得獎後,諾獎甚至都上了娛樂版頭條了。

不過,在門羅得獎的那一年,應該算得上是近年最安靜的一次頒獎了:沒有爭議,沒有吐槽,沒有花邊新聞,只因為作家本人實在低調,而她的作品更是「實至名歸」,是「對純文學的回歸」。

門羅有多低調呢?

儘管被諾獎的評委們奉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但門羅卻不大「看得起」自己,她說過:「我並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可以吸引我,所以我沒有像很多人那樣被太多東西干擾。」

她坦誠,自己之所以選擇寫作,是因為她只會寫作,「我想或許我在文學方面成功是因為我沒有其他的天賦」。

這不是假謙虛,而是她對自己的清晰認知:她,門羅,除了喜歡文學外,生來就只是一個普通人。

門羅生於加拿大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一位牧場主,母親是一位鄉村教師。不過在這個充斥著走私犯、妓女和流浪者的小鎮,門羅的家庭並沒有給她隔絕外界的庇護和溫暖。

相反,門羅像許多窮人家的孩子們一樣,從小就要肩負起在她年齡之外的責任。尤其是當門羅九歲時,她的母親得了帕金森症,從此她更是被要求去當一名更專業的家庭婦女:吃飯、編織......

而且,由於家境清貧,門羅還得外出賺錢,在上學期間,她擔任過的職業有女招待、煙葉採摘工和圖書管理員。

//年輕時的門羅

幸好,從小就熱愛閱讀的她得到了知識的饋贈——在她18歲那年,西安大略大學的一筆獎學金讓這個牧場主的女兒逃離了小鎮,也逃離了那個壓抑的家庭。

「當我離開家的時候,我母親已經無法自己穿衣服、自己梳頭髮。人們年輕的時候,想像不到殘廢是種什麼樣的感覺,覺得總會想到辦法克服難關。但當我年紀漸漸變大,我能想像到那種情形,也開始同情母親。」多年後,她在接受採訪時回憶道。

這種小鎮女性的出身,讓門羅終生都保持著過於謙卑的低調,這也是為什麼在當年頒獎前,作為得獎大熱門的她卻早就上床睡覺了。

直到被激動的女兒叫醒後,她也只是淡定地說了一句:「天都黑了,我早忘記這個茬了。」

門羅永遠知道如何得體地「躲」起來,即使是聚光燈打在她身上時。

「......我總有時間望著窗外。」

卑微的小鎮出身,清貧的原生家庭,這只是門羅人生和作品中的元素之一。當人們談論起她的小說創作,還有兩個出現頻率更高的詞:「晚」,和「小」。

晚,是指她的成名時間。

但她的創作生涯不是卧薪嘗膽式的勵志雞湯,而是一曲辛酸的歲月之歌。

在大二時,20歲的門羅退學,嫁給了她的一個同學,只因為「他願意帶我去西海岸」這個小女孩才有的小心思。但生活在別處的浪漫想法很快就破碎了,在接下來的六年,她陸續生了四個女兒,其中,二女兒在出生15個小時候便不幸夭折。

這並不是一個標準的作家故事:沒有激情的文學夢想,沒有浪漫的愛情故事,只有一個盤旋於孩子和家務的家庭婦女的日常生活。

//門羅和女兒

如果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細節的話,那就是這位家庭婦女那顆熱愛文學的心。

儘管孩子帶給她窒息般的生活作息,但她還是為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留一口氣:她趁孩子午睡時寫作,或者說潦草地寫上幾句;有時候,當她有時間坐下來時,卻寫不出東西了。

直到後來她和丈夫開了間書店後,她才有機會,花多一點點時間去閱讀、思考,以及寫作。

作為標準的家庭婦女,家庭生活給她的創作帶來極大的影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作品的篇幅——門羅寫的都是短篇小說,她擁有的時間只允許她在幾千字內完成創作——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談到她,總會說起另一個詞:小。

但儘管如此,她仍然不是一個作家,而是一個愛好是寫作的家庭婦女。

她自己也這麼認為——在關於門羅的眾多故事中,有一個故事常被提起,因為它過於辛酸:她曾經藏了六本處女作在家中一個不怎麼打開的柜子里,只有獨自在家時,她才會強迫自己去重讀。

「我不會打橋牌,不會打網球——這些很多人都在學習的東西。我很羨慕,但是覺得沒有時間學,不過我總有時間望著窗外。」

在被退稿多次之後,處女作《快樂影子之舞》終於在1968年得以出版。那一年,她已經37歲了;也正是在那一年,她得到了加拿大最高文學獎總督獎。

4年後,她和丈夫離婚,正式開始了遲到的作家生涯。

「怎麼會這樣?」

2000年以來,一共有4位女性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除了門羅,另外3位分別是耶利內克、萊辛和赫塔·米勒,人們提到這3位女性作家總是會涉及到一些包含政治傾向的詞:左翼、女權主義、反宗教、反極權……

但談到門羅,口吻卻會變得輕鬆多了。

或者說,門羅的故事更為日常,因為她的作品也許輕便,但絕不輕鬆。

她的故事,永遠聚焦女性,尤其是生於小鎮、囿於日常生活的女性:

離家出走和男朋友私奔的女子,卻因為無法忍受男友而再次逃離;

//電影《柳暗花明》劇照,改編自門羅作品

即將結婚的女子,在經歷了一次詭異的出遊後,在婚姻面前突然猶豫了起來;

//電影《胡麗葉塔》劇照,改編自門羅作品

擁有美好前景的女子,決意為愛情放棄前途時,突然發現了浪漫背後的不堪…..

//電影《胡麗葉塔》劇照,改編自門羅作品

門羅一生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但筆下都是這類的女性角色:

她們都對生活有著自己的看法、期待或厭倦,但卻把這些心思深埋在心中,或突然爆發,或黯然沉寂,或使其陷入窘境......

因此有人說,門羅一輩子都在寫一個相同的故事,只是發生的形式不同。

這些故事,有時可以折射出這位女作家自己的親身經歷,比如小鎮背景、原生家庭,及婚姻生活;但也是通過門羅自己對身邊女性的細微觀察,從而一筆一划去勾勒出她們的心態。

//電影《胡麗葉塔》劇照,改編自門羅作品

「怎麼會這樣?這就是我所寫的故事,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會這樣。但我不得不關注,因為值得。」

門羅從來沒有喊出一句女權主義的口號,卻是這個世界上最關注女性生存狀態的人。

「讓我下車!」

「娜拉走後怎樣?」

1923年,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文藝會上拋出了這個問題。

娜拉,是劇作家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創作的一個人物。起初,她滿足於自己的家庭,後來卻發現自己是丈夫和孩子的傀儡,於是毅然決定走出,作品以她關上家門而結束。

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所問,娜拉出走後會怎麼樣?

//電影《胡麗葉塔》劇照,改編自門羅作品

出生於1931年的門羅試圖用小說去回答這個問題,如前所述,她小說中的女性角色總會陷入這樣或那樣的困境。而關於出走後的困境,正在她最知名的作品《逃離》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本短篇小說集出版於2004年,由《逃離》《機緣》《匆匆》《沉寂》等六個短篇故事組成,是門羅的文學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要知道,在獲得諾獎前,這本書是國內唯一引進的門羅作品。

//英文版《逃離》

在書中,門羅寫出了不同階級的女性面對的不同逃離情景,比如其中的朱麗葉三部曲:《機緣》《不久》和《沉寂》。這三篇小說分為不同篇章,描述了一個女人在人生三個階段的不同遭遇:

少女時期,主人公朱麗葉為愛情(或者說,情慾)而逃離;

而在成為一位成熟女性後,她為了顧及體面而再次逃離;

在組建一個家庭、生了一個女兒後,她卻再一次面臨逃離——這一次,逃離的是她的親生女兒,逃離的對象,則是朱麗葉自己。

從少女到母親,門羅用更微妙的故事來回應魯迅先生的問題:娜拉走後,除了「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魯迅語),還有不斷地繼續逃離,或者「被逃離」。

或者,在門羅的作品,一切可以簡化為主人公一句絕望的對白:「讓我下車!」

是的,除了魯迅先生說的「經濟問題」,門羅更是從點點細節入手,寫下了女性在這世間會遭遇的不幸、尷尬、窘迫和幻滅。這句「讓我下車」,卻比那些空泛的女性宣言,更能凸顯了女性的困境和地位。

有人說過,多一個人讀《1984》,就多了一份對自由的保障。

那麼,我們也可以說:多一個人讀門羅,就多了一份對女性的了解和關懷,無論閱讀者是男是女。

在下周周五(10月27日),愛麗絲·門羅的代表作《逃離》的講書音頻將於路上讀書APP獨家上架,一起來和路讀君繼續諾貝爾文學獎巡禮吧!

除了《逃離》,未來一周還有這些好書在等著你:

周一

「廣告教皇」經典著作

生意人和消費者都不容錯過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是「廣告之父」大衛·奧格威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書里,奧格威介紹了打造品牌的經驗和哲學,設定了現代廣告很多最基本的原則和標準,包括維繫客戶、經營公司、創作文案,還強調了廣告高標準的社會責任。

本書被譽為廣告界經典作品,是對廣告人影響最大的書之一。

周二

當皇帝沒啥意思

還不如出去玩個痛快

《明朝那些事兒》vol.7

縱觀中國歷史,最有意思、最多演繹、最為人們所熟悉、最火熱的朝代,非明朝莫屬。而《明朝那些事兒》,無疑為明朝歷史的大熱推波助瀾。

周三

人生再艱苦

也要堅持走完科學之路

《居里夫人傳》(下)

本書回顧了居里夫人這位影響過世界進程的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人生軌跡,從幼年喪母的孩童時代,四處奔波的少年時期,到巴黎求學、收穫愛情、鐳的發現、兩次獲諾貝爾獎,以及在永恆奉獻中度過的孤寂的後半生。

這部傳記由居里夫人的女兒所著,引用了居里夫人的大量信件、日記及其他文字材料,內容詳實豐富,讓我們得以近距離、全方位地觀察這位偉大科學家自強不息的一生。

周四

為了捉摸人心

科學家們都幹了啥?

《瘋狂實驗室》(下)

現代科學研究有著精密的儀器、嚴格的流程、謹慎的操作,但科學研究並非向來如此。《瘋狂實驗史》以輕鬆的筆調講述科學實驗史,這些實驗五花八門、有喜有悲,有的實驗非常大膽,有的讓人作嘔,有的堪稱恐怖,有的充滿奇幻色彩,還有的引發了社會倫理問題。

不過,瘋狂本身不是目的,這只是體現了人類無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的世界,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推動科學發展。

周六

戰爭對愛做夢的人都做了些什麼啊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

> 全網獨家 路讀首發 <

德國少年維爾納一心想擺脫底層命運,憑藉無線電天賦躋身納粹精英學校,本以為是命運的轉折,不料卻跌入另一個地獄。法國少女幼年失明,在父親的保護下長大,但是德國入侵了,她不僅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城市巴黎,還要與父親骨肉分離。

當兩個敵對國家的年輕人意外相遇,會發生什麼?當黑暗降臨,他們是否用勇氣,追逐那看不見的希望之光?

周日

綠化、洗澡、扮靚

曾經都需要不小代價

《趣味生活簡史》(下)


推薦閱讀:

醫者手記:午睡養生
午睡起來之後渾身乏力怎麼一回事?
美研究稱午睡半小時可大大緩解睡眠不足
中午越睡越困,還需要睡午覺嗎?
如何改掉睡午覺的習慣?

TAG:家庭 | 境界 | 午睡 | 家庭主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