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京土語(一)(專輯)

目錄(1)北京土語實際是「北京普通話」--呂長鳴(2)「春點」辭彙誤為北京土語--東萊堂(3)消失的北京土語--田瑜(4)消失的北京方言_悖論狂人(5)老北京—大雜院的北京土語- 綠葉(6)北京土語典故趣聞_周簡段(7)風趣幽默的老北京土語_北京往事(8)北京土語--春典辭彙非北京土語辭彙--呂長鳴(9)【北京土語】·骷棰兒_小碗干炸(10)老北京土語_貝勒爺(11)北京土語辭典---你能看懂多少?_人生的遊戲(12)北京土語是歷史發展的活化石--呂長鳴(13)北京土話的幽默-- 周簡段(14)北京土語流行的區域--呂長鳴(15)北京土語"勞駕"是怎麼來的?-- 張小英(1)北京土語實際是「北京普通話」--呂長鳴

咱們中國的地域十分遼闊,歷史上很多朝代的中央政府,為了便於國家的大一統,便於地區之間的人們交流,都指定了某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並強制在全國各地通用。這種保證了政令暢通、促進了國家統一的措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便已經開始實行了。據說當時就有一種通行於夏朝全境的語言,這種語言被稱之為「雅言」。後來這種能夠通行於全國的語言被老百姓稱為「官話」。按照現在的辭彙意思翻譯,舊時的「官話」就是現在的「普通話」。由於咱們國家的地域遼闊。加之歷史上政治中心的位置曾南北遷移,所以歷史上的「官話」有「南方官話」和「北方官話」之分。在這兩種「官話」的下面,還有很多「官話」的分支。流行於北京地區的官話,應該屬於「北方官話」中的「華北官話」。「華北官話」主要分布在現在的北京地區、河北省的北部地區和內蒙古中部地區。一般來說,全國各個地區都流行著兩種語言,一種是純粹的地方方言土語,一種是使用當地方言土語的語音、腔調說出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普通話」。純粹的地方方言土語,百里之外的人就可能聽不懂,但是使用當地方言土語的語音、腔調說出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普通話」,大家卻都可以基本聽懂。由於北京城自古以來是個移民城市,在此地區居住的居民多是外來移民,真正土著的北京地區的居民可以忽略不計; 由於北京地區自身的地理位置、歷史環境、居民的組成,純粹的北京地區的方言土語受眾面極小,所以便逐漸的邊緣化;由於北京城處在「天下之中」,萬方來朝,操著各種口音的人都齊聚北京城,大家為了相互正常的交流溝通,都在用一種相互能夠聽得明白的語言進行交流,這就是在使用「官話」,也就是現在的「普通話」進行交流。久而久之,北京這個地區社會上流行主體語言,是使用北京地區方言土語的語音、腔調說出的「官話」,而真正意義上的地方土著的方言土語則逐漸的消失了。這就是說,北京地區純粹的地方方言土語已經不存在了,目前所流行的「京腔京味」的北京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北京地區的方言土語,這種「京腔京味」的北京地方話,實際是移居到北京地區的各地居民,「去異存同」,以北京地區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方言土語的語音、腔調為主體,說出來的各地人都能夠基本上聽得懂的「北京官話」,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北京地區的「北京普通話」。較純粹的北京土著居民的方言土語應該說早就不存在了。那麼較純粹的北京方言土語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歷史上的語言發音沒有錄音,但是從一些舊時的書籍上,可以看到用文字記載的北京方言土語的辭彙、發音。舉一些例子:《周禮注》中記載:燕俗名熱湯為「觀」。《晉書》中記載:燕、齊謂勉強為「文莫」。《順天府志》中記載:釗,遠也。燕之北郊曰釗。記載:螽斯,幽州人謂之舂箕。(chōng ji)。記載:人通呼蜻蜓,順天人謂之流離。《帝京景物略》記載:不當價,如吳語云罪過。《宛署雜記》中記載:主人呼僱工曰漢每。僱工稱主曰當家的。《庸閑齋筆記》中記載:北人謂失火曰走水。再有就是從一些京味小說中也可以感覺出:較純粹的北京方言土語向現在流行的北京話的轉變。曹雪芹的《紅樓夢》,應該是使用較純粹的「北京官話」寫作的一部京味小說。「你知道,我並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襲人鴛鴦是一夥的。偏把我給了林姑娘使,偏偏他又和我極好,比他蘇州帶來的還好十倍,一時一刻,我們兩個離不開。我如今心裡卻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這裡,我若不去,辜負了我們素日的情長;若去,又棄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說出這謊話來問你,誰知你就傻鬧起來!」松友梅的《小額》,應該是使用接近於舊時北京方言土語寫的京味小說。小額當了三年的庫兵,算是好,沒出多大的砂子,家裡的錢是掙足啦,把小押兒也倒出去啦,自己看著這點兒帳目,心滿意足。又有些個不開眼的人,這們一捧臭腳,小額可就自己疑惑的了不得啦。胡這們一穿,混這們一架弄,冬天也鬧一頂染貂皮帽子帶帶,也鬧一個狐狸皮馬褂兒穿穿。見天上什麼通河軒啦,福祿軒啦,聽聽書去。後頭也跟著一個童兒,提溜一根仙鶴腿的小煙袋,大搖大擺,學著邁方步又邁不好(何苦!)。沒事也帶副墨鏡,要是不摸底的,真疑惑他是卸了任的府道。老舍的《四世同堂》,應該是使用接近現在流行的北京方言土語寫的京味小說。怎麼!你看哪,每打一次仗,小偷兒,私運煙土的,和嘎雜子們,就都抖起來一回。我知道的清楚,因為我是幹警察的。我們明明知道,可是不能管他們,你看,連我們自己還不知道明天是什麼樣兒呀!這次,就更不同了;來的是日本人,還有不包庇壞蛋琉璃球兒的?你看著吧,趕明兒大街上要不公然的吆喝煙土,你把咱的眼珠子挖了去!

(2)「春點」辭彙誤為北京土語在這些介紹老北京土語的文章中,還有一些詞不是北京的日常土語,如:有的文章提到:「果兒 — 是女人的意思。尖果 — 是漂亮女人的意思。蒼果 — 是老太太的意思。戲果 — 是調戲婦女的意思。孫兒 — 應為「孫什」或「孫什碼子」,是男人的意思。尖孫 — 是漂亮男人的意思。抖花子 — 是大姑娘的意思。小鈴鐺 — 是小姑娘的意思。念嘬果 — 是醜女人的意思。蒼孫 — 是老頭的意思。怎科子 — 是小男孩的意思。排琴 — 是兄弟的意思」等等,這些詞實際上屬於行走江湖的藝人行話,只在圈裡使用。據我了解,上面這些詞多是舊社會北京、或是華北、或是中國北方(我也說不清楚)曲藝行里的行話,也叫「春點」或「唇典」。北京曲藝學校的田利禾老師對「春點」有研究,如您感興趣可以找田先生的文章看看。在北京土語中確有借用「春點」辭彙的,如墊話兒 – 「春點」中解釋:「相聲即興的開場白」。北京話引用過來「墊話兒」,意思為:先鋪墊一下,讓對方有個準備。如:「你先給墊個話兒,過幾天我再找他,事兒就好辦了」。再如「包袱兒」— 「春點」中解釋:「笑料」。北京話引用過來「包袱」還是笑料的意思。如:某人在會場說笑話,引得大家哈哈笑,「你盡在這兒瞎甩什麼包袱,會場都讓你攪了」。但是有一些「春點」中的辭彙引用過來,不被社會上正常使用的北京土語所接受。如有一段時間(好像是在「文革」期間)北京的青少年中經常講的「盤亮」,這個詞就是「春點」里的辭彙,形容女孩子面容長得很漂亮。但是青少年只在自己的圈子裡用這個詞,當著老人面兒是絕不會用這個詞的。目前北京有個別年輕人還用這個詞,雖然大部分北京人都明白這個詞的意思,但在正常的社會交往中,很少有人在形容女孩子漂亮時用這個詞。上面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實事求是地講,由於解放後普及普通話,大家以講普通話為榮。自己從上幼兒園學的就是普通話,所以對北京土語了解的不多,但是自己終究是在「真正」的皇城根下的大雜院里長起的人(我從下就住在北皇城根,當時叫「北黃城根」,就是現在的地安門東大街),自己的身邊講老北京話的人很多,所以對老北京話還是有一些了解。這些年,研究北京土語的人很多,對北京土語感興趣的人也很多,為了不要以訛傳訛,自己便用多年來使用的老北京土語幫助大家再解釋一下網上流傳的北京土語。當然,也可能自己的使用也不準確,解釋的也不準確,還希望專家指正,這也能幫助我改掉語言使用上的錯誤。(3)消失的北京土語「打了瓦了」、「腰裡硬」、「拿翅兒」,這樣的北京土語你還知道多少?又有多少人能說出它們的確切含義?「這些北京的土語都快消失了。」從小到大一直生長在北京海淀區六郎庄的退休清潔工魏林海,眼看著自己的語言在消失,心裡很著急。於是,他干起了一項特殊工作:整理北京土語。他已整理出1萬多條在老魏簡陋的家裡,記者見到了他近一年時間整理出來的土語成果。「一萬多條了。」老魏一邊說,一邊又把條目看了一遍。他從一大堆筆記本中隨便挑出一本翻開來,一條條地念,說著說著自己就樂出來了。「你知道什麼叫"安傢伙』嗎?」他試著出一道考題。記者搖頭,他說:「過去我們說春天播種就叫"安傢伙』。」類似「安傢伙」這樣的詞條,老魏整理出來很多,他也知道,這樣的詞語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懂了。可是,越是這樣,他越是覺得自己的任務緊迫,幹得更起勁了。當然,在老魏整理出的一萬多條土語中,並不都是這樣讓年輕人費解的詞語,有很多是完全可以猜出來的,比如短語「餃子有餡不在皮兒上,包子有肉不在褶兒上」等等。「這是說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吧?」記者問。老魏一聽樂了,表示答案正確,然後說:「你看這土語說得多形象呀!」土語中有語言的精華老魏這輩子乾的是清潔工,但他讀書頗豐,幾年前還曾當選北京的「藏書狀元」,這為他做整理北京土語的工作打下了基礎。他現在整理的主要是他生活的所在地六郎庄一帶的方言土語,他說:「老舍小說里寫的大多都是北京城裡的土語,我現在是把城外的也整理出來,這也是北京土語的一部分。」老魏做這件事情並非心血來潮,用他的話說,「是有緣由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發現,過去頻繁使用的語言正在逐漸被人們遺忘。這些年來,他眼看著北京的土語在一點點地消失。「跟上年紀的人在一塊還能說幾句,跟30歲左右的人就得有意識地往通俗里說,20歲以下的"小年輕』就甭說了,他們根本就聽不懂。」老魏對此感到頗為遺憾,他覺得那些老話當中的樂趣年輕人體會不到了。他認為,那些土話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語言中的精華。老魏整理方言土語的第二個緣由,是他看到人們溝通中的障礙。「比如一個人買東西要求便宜點,對方不便宜,這個人就對賣主說,你怎麼這麼死性呢。如果是明白北京土話的賣主,他就不會生氣,他可以解釋說,不是不便宜,是東西來的就貴。要是碰上個不理解這話的人,那就慘了,他可能以為是在罵他呢,弄不好還打一架。」他說。「葷話」不知如何處理老魏的工作主要靠回憶完成。做土語的整理工作將近一年了,老魏幾乎每天都處在回憶狀態。與平常的回憶不同,老魏回憶的主要是一樁樁往事、一個個場景中的人們所說的原話。「比如吃飯的時候說什麼了,打牌的時候怎麼說的,不同的季節里人們說什麼,過年過節的時候人們說什麼,吃喝拉撒睡、婚喪嫁娶說什麼……」就在這個過程中,老魏回憶起了自己往昔的生活,他一邊整理這些土語,一邊感慨人生。「那時候人們的交往,多好啊。」他說。老魏回憶的效率有時候高,有時候低,高的時候一天能想起來百十條,低的時候就怎麼也想不起來。他經常會想到很晚,常常夜裡三四點鐘才睡覺。「有的時候睡了,忽然想起來一個,拉開燈起身記下來,又睡,又想起來了,再起來記。」他最初擬定了一個計劃,想在幾個月之內做完這項工作,後來他發現,這是不現實的。「老北京的土話真是太豐富了,過去婦女罵街都不帶重樣的,我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整理完了呢?」老魏知道自己的力量畢竟有限,因此也會請朋友幫忙一起想。「我們三四個人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那天晚上越說越興奮,一口氣說了倆小時,想起了七八百條。」這是老魏記憶中成果最大的一次。回憶的成果一天天累積起來,老魏開始考慮如何分類的問題。他現在有一個問題想不出答案,那就是他整理出來的這些土語中有一部分是「葷的」。「不知道將來出書的時候該不該把這些"葷的』歸進去,要是不合適歸進去,能不能弄一個附錄在後面。」要把土語編成集子出版老魏干這個工作的時候有種責任感,可是他認識的很多人對此並不以為然。有人說,那些老話真是太土了,雖然有時候會想起,但是也不太想說了。老魏就曾親耳聽到一個朋友講,在使用一個土語時和老婆發生過衝突。有一次這位朋友對他老婆說,把一件沒用的東西「撇了」吧,結果招來夫人一頓教訓,她說:「現在人家都說"扔了』,誰還說"撇了』,真是老土!」「消失就消失了唄,整理它有什麼用?」這是老魏聽到的說法。「現在都流行網路語言了,社會這麼發達了,我還弄這個,人家覺得我是不識時務。」老魏非常清楚人們的看法,但他心裡並不認同。老魏沒有聽說誰在做和他相同的工作。「這個工作太細了,費精力,又沒有錢掙,只有好事者才願意做。」他說。老魏不但要幹下去,還想找附近的北大中文系的教授,讓他們給指點一下,幹得更好些。他計劃,等整理完了,要編成一本《柳浪土語》出版。下一步,他還想用這些土語寫本小說,把這些土語寫進去,讓人們在情節里去體會這些北京的老話。專家看土語普通話 應該由方言來豐富「對老魏這樣的人,我們表示敬意,並給予道義上的支持」「這說明我們北京文化的魅力,說明我們的民族文化不會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趙書聽說老魏正在做整理北京土語的工作後說,「方言能不能保護好,是一代人的文化覺悟問題。對這樣的人,我們應該表示敬意,並給予道義上的支持。」趙書說,北京是各種方言利用得比較成熟和出色的城市,在京劇、評劇、相聲里都有北京的方言出現。但是,目前北京方言的研究和保護工作正處於一種令人擔憂的狀態。「我們現在缺少研究者,專家也不多。」他說。趙書認為,很多人在認識普通話與方言的關係時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要由普通話來代替方言。「任何一種地方方言的出現都有其合理性,不是普通話能夠完全代表的,相反,普通話應該由方言來豐富。」他說,北京話也不能等同於普通話,北京話有其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內涵。對於有些人表現出的對北京土話的拋棄態度,趙書認為這是當今喧囂文化和浮躁心態的表現。「他們不知道,大俗才能大雅,一個人和一個民族要想前進,不能忘了回家的路。」他說。北京土語 正在加速消失專家稱,北京話還與東北話甚至南京話有淵源「語言是活的流動的歷史,老魏做這個工作是有意義的。」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胡小偉對老魏的工作表示肯定。他認為,作為民間人士,老魏能夠從事北京土語的整理工作,值得人尊敬。「哪怕以後我們不再使用這些語言了,但作為歷史,作為語言研究的對象,都是有意義的。」胡小偉說,現在,由於廣播電視等媒體使用的都是標準的語言,由於媒體的影響力,方言土語存在的空間已經很小了。而在媒體的傳播加速了土語消失的同時,地域的開放和人口的流動,又使得人們傾向於使用統一的語言進行交流,而不使用土語。「可以說,北京的土語正在消失,而且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要快得多。」他說。胡小偉說,北京土語有三個特點,一是反映了歷史的變遷。「比如北京土話有些地方和南京話很相似,那是因為明朝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來了很多南京人,他們的語言也就成為北京話的一部分。」第二個特點是滿族漢化以後使用的語言在北京土語中體現得很明顯,「比如北京話的兒音,其實是滿族入關後帶來的東北口音。」第三個特點是體現了民族的融合性,由於北京歷來是個各地人口聚居的地方,各種語言得以在這裡共同存在和發展。(4)消失的北京方言_悖論狂人這是一段我兒時的記憶,現在拿出來,大家一起欣賞。「哎呦喂,你這是怎麼日崴的的,挎兜子都咧鼓了,凈擎著掖嚼穀的好捎吧。給你的油拉子吶?玩兒瘋了拉拉忘了吧,快著踅么回來,就瞧你的這個老的兒吧,讓他(讀tan )老人家到段上找趟腳巡,還是拿了腳錢,坐鐺鐺車去的,這早晚兒了也不回來,不知道又饒世界哪兒闖喪去了。都老陽歪了,還不說緊著落(讀lao )了架。小祖宗,你就不能消停會(讀悔)子,要不介你趁早兒裉了你的噎食,矮凳上有高碎就著順了。捻口得了,晚傍晌再墊補,可了不得了,一錯眼珠兒,我打的咯箔沒影了,可摺子了,起燈也沒有了,這日子沒法(讀帆兒)過了。」哪位能正確的翻譯過來?現在的北京話實際上已經沒有老北京的地方色彩了。真正的北京方言正在因為湧入北京的人潮而改變著。現在的所謂北京話,不過是以北京話發音為基礎的普通話,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北京方言和北京話。比如,有些人總是在強調北京話的兒話音,好象有了兒話音就是北京話了,其實不然。"您』是一種最有代表性的北京語言,在其他地區,大多用你來代替的,明顯的有對別人的不禮貌。實際上,北京話是用「您恁」來稱呼對方的。如:"吃了嗎您恁?』"遛早兒哪您恁?』"好您恁』。而且,「您恁」並不是只針對長輩,而是針對所有你所尊重或看得起的人。北京的方言或者叫做土話,現在有人在呼籲,申請非物質文明遺產,北京電視台的潮東、長盛、也在簡訊徵集,其實就是有些打鑔的意思。徵集到的無非是些耳熟能詳的俗例,懂得北京方言的不會發簡訊,會發簡訊的,不懂北京方言。所以不會有太大的反映。也就收不到好的效果。再有就是,很多的北京方言是在漢字里沒有相應的字,北京人把太陽叫"老陽兒』「老陽兒都曬屁股了,還躺著。」把蜻蜓叫做"螞麟』撲蜻蜓的工具稱做螞麟網。如果都用北京的土話,不是正裝的老北京人是搞不懂意思的。(5)老北京—大雜院的北京土語- 綠葉北京話作為一種方言有著它的鮮明特色。老北京人說話,聲音的抑揚頓挫,語調的優美動聽,著實讓外地人「耳」花繚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其實,最早的北京話只是中原音韻大河北方言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有600多年的歷史。然而,自清軍入關後,滿族人大量湧入北京,號稱「從龍入關」。這樣,北京城裡的方言逐漸與大河北方言、中原音韻有了距離。她豐富了大河北方言和中原音韻。因為在這個時候,蒙古語、回族語、藏語也融入了北京話中,為北京話增加了新的色彩。《紅樓夢》、《兒女英雄傳》、滿族曲藝八角鼓、單弦牌子曲、京韻大鼓、數來寶,以及當代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先生說的相聲無不記載著北京話的精練、生動活潑、犀利明快、含蓄幽默、通俗易懂的特點。下面是舊時北京大雜院內兩個小朋友的對話:甲:騷子哥!咱們掐蛐蛐啊?乙:行!等會咱們就掐,我先墊補點吃的。甲:那你快點,別一個屁勻十六悠放。乙:二臭,你逮的這個不是蛐蛐是老米咀,不開牙。你,三尾(兒),還是一隻夯,給它放了吧,完秋讓他甩子。甲:那咱們玩什麼啊?藏矇哥,人不夠,兩人只能玩剟刀子和逮老了。要不咱們灌倆官老爺和娘娘,拿細蔑和格檔做屎克郎車,看誰爬的快?乙:行,誰拿桶,再點水。甲:你是哥哥,你大,你拿。乙:你是弟弟,你小,你拿。甲:咱哥倆誰也別吃虧,咱們捽捽捽,要不就石頭、剪子、布,誰也別訛攪。乙:甭介,還是我拿吧!甲:到哪逮去啊?太遠了我媽叫我,找不找非得一頓臭卷不可。乙:去城根,道近,一杵兩來回,一鐘頭,擦黑就能回來。甲:好吧!上面兩個小孩對話,僅六七分鐘、300多字,但卻有大量的北京土語。其中:掐是互咬、打架的意思。墊補是吃少許東西暫時充饑。一個屁勻十六悠放是動作或言語十分緩慢。二臭,騷子,多為北京平民小孩的俗名。逮是捉。老米咀是一種不善斗的蟋蟀。不開牙是沒有相鬥的表示。是看或瞅。三尾兒是雌蟋蟀,母的。一隻夯是一條腿。完秋是秋天結束。甩子是繁殖。藏矇哥是兒童傍晚玩的捉迷藏。剟刀子、逮老是舊時兒童遊戲的種類。官老爺是雄屎克郎。娘娘是雌屎克郎。屎克郎是蜣螂。細蔑是高粱莖辟成條。格檔是高粱莖上多節的地方。是舀、盛。捽捽捽是兒童猜拳,也叫捽丁殼。石頭、剪子、布是猜拳的動作。訛攪是借詞糾纏。甭介是不用。臭卷是臭罵。一杵是去。擦黑是傍晚。北京舊時大雜院里兩個中年男子的對話:甲:大兄弟,剛回來啊?低頭昨摩什麼哪?乙:吆喝!大哥啊,凈想事了!沒見您,賠個不是,晚上你逮個工夫,上我那兒坐坐,剛發餉了,喝口。 甲:看來你們那兒買賣還不賴?乙:哪啊!還不是哥幾個跟頭(兒)那兒白唬一陣,頭(兒)也認頭了,先關倆子。甲:大兄弟,謝謝了,今晚上我去不了,有點事,一擔挑捎話了,東家要辭他。乙:怎麼弄的到這份上?甲:別提了,我那兄弟不是練家,繞世界生事,整天界打游飛,擺忙、不著家。小姨子拿他也沒轍,掙這倆錢都打水漂了。這不,前兩天跟人家掉腰子,頭(兒)本來就不待見他,節骨眼上又來一行家,把他梃了。回頭,我一是說情,二是得給他找條道啊!乙:這兄弟,怎麼混的。這年頭,人得明戲,胳膊肘能擰過大腿,那還不邪性了?本來他手藝上就二把刀,裉節上,您再拿糖,撂挑子,擱車,還不讓人給開了。您替我帶個話,人在世界上得鬼點,迷瞪不行,玩票就得有玩票的本事,想跟人逗咳嗽、叫板,也得不禁不悠的,真翻了車,末拉了,還是自己吃虧。甲:可不是嗎?謝謝您啦!文中兩人對話不長,然北京土話都占很大比例。其中:昨摩為算計,普通話為琢磨。凈為全。為看。逮為得。發餉也叫關餉,為今日發工資。頭兒為領導。認頭為同意。白唬為漫無邊際的空談。一擔挑為連襟。練家為此行出色的人。繞世界為到處,處處。生事為惹事。打油飛為到處閑逛。擺忙為不必要的忙碌。沒轍為沒辦法。掉腰子為使花招,對立。不待見為不喜歡。梃為頂,代替。明戲為知道情況。邪性為古怪、蹊蹺。二把刀指對某種知識不精通或對某種技能不純熟。裉節為關鍵或重要環節。擱車為中途暫停進行。拿糖為假意推託、進行刁難。撂挑子為突然停止。開為開除、除名。帶為捎。鬼為機靈、聰明。迷瞪為神質不清的樣子。不禁不悠的為差不多,有分寸。逗咳嗽為開玩笑。叫板為爭勝,鬧彆扭。翻車為改變原來的許諾或大肆爭吵。玩票原為業餘演戲,對話中為戲弄,不重視。末拉了為最後。北京舊時大雜院中,兩名中年婦女的對話:甲:大嫂子,大晌午還不歇會,直直腰兒,老爺兒那麼毒,找個背陰地歇歇吧?乙:沒辦法,趁著天好,把妞子的褯揉搓揉搓。二妹子,中午吃的什麼啊?逮個功夫回娘家看看去啊!有半年沒回去了吧? 甲:可不是嘛!抽空是得回去一下,西屋二兄弟還讓我帶話呢!也怪,這天熱的邪呼,狗都吐舌頭,剛吃完二米子飯,就著☆咸茄,挺香,就是咸點,有點齁咸齁鹹的。沒招,喝了一碗井拔涼。這不,落落汗,回頭上街尋摸點菜回來,怎麼也得給掌柜的點好的吃啊!大嫂,悠著點,涮涮就行了。錢板使完了,您先別收,回頭我也搓搓。 乙:上街瞧著點車,這年頭,毛兔子們蹬起車來就跟奔命一樣。甲:是嘍!甲:大嫂子,我給您說說這趟吧!一出門,就見衚衕蹤著一群人,污泱污泱的。順進去一看,原來是汽車和馬車☆上了。馬車槽子里的灰漿子,稀拉逛盪的漓漓拉拉一地。趕車的是個小地里迫子,說出話來嗆茬兒,整個一個四六不懂,滿不賃秧子,非讓那開車的說出個道道來。那開車的也不是個善主,長的賊瘦,兩個大眼賊,像個人燈。開車的說,賠什麼?賠你坐著,這馬路是你走的嗎?咱城裡可不像是鄉下。有理說理,玩三青子可不行。趕車的小矬子說,鄉下人怎麼啦!你甭跟我尥蹦兒,就你這樣的嘎雜雜我見過多了,賠錢吧!您那。多少錢?開車的問。五塊。沒有,賠你,姥姥,咱們找巡警去。這兩主兒正打著那,圈外頭進來一老頭,給他們說和。老頭說:你們的事我都見了,好說好散,誰也別和誰治氣。你開車的比他拿錢順當點,給他仨瓜倆棗的也就行了。不是我在這充大輩、倚老賣老,大侄子,給他兩塊八怎樣?開車的一聽,說:老爺子看您老面上,給這小子三塊,那我就開路了。那趕車的哪干那,指著老頭說:老坷拉完,找練那,這裡面有你什麼事啊?別在這充大尾巴鷹,這大頭蒜也是你裝的?老梆☆,別玩那糊弄局的事,不給五塊,說出大天來也不行。趕車的這句話,惹翻了大伙兒,都說趕車的小子狼人,欠收拾。正鬧著,巡警來了,不問青紅皂白,給哥倆一頓臭卷,再看那趕車的那三孫子樣,跟磕頭蟲一樣,一勁點頭哈腰。大夥都說,欠。臨完了,開車的給趕車的三塊一,這場官司才算斷了。大嫂子,您看這不是屬驢的嗎?牽著不走,打著倒退。 乙:得長記性啊!得饒人處且饒人嘛!文中的老爺兒為太陽。褯子為孩子的屎尿布。逮個功夫為抽點時間。二米子飯為兩種米合蒸煮出的主食。☆咸茄為北京常吃的一種熱菜。齁咸為特別鹹的意思。沒招為沒辦法。井拔涼為剛從地底下打或壓出來的水。尋摸為連看帶買。悠為慢和勻。錢板為洗衣服的搓板。毛兔子為粗率慌張的人。奔命為拚命趕路或做事。為看。蹤著為聚集。污泱污泱為眾多而攢動不止。☆為碰。稀拉逛盪為極稀的液體前後左右地動。漓漓拉拉為連綿不斷,丟丟撒撒。地里迫子為個頭較矮的人。嗆茬為不順著說話。四六不懂為什麼都不懂。滿不賃秧子為什麼都不怕的樣子。道道為道理。善主為好惹的。賊瘦為特別瘦。大眼賊為眼睛大的人。人燈為瘦的樣子。三青子為無癩漢。尥蹦為發急暴跳。嘎雜雜為說話舉動出範圍的人。姥姥為哼、胡說等反駁詞。開路為走。老坷拉完為老而無用人。大尾巴鷹為充有能力的人。大頭蒜為有權勢的人。老梆☆為老年人。糊弄局為騙人的手段。狼人為敲詐。磕頭蟲為一種老點頭的小昆蟲。三孫子為受欺負的可憐人。北京大雜院里因住戶複雜,什麼樣的人都會出現,下面就是大雜院中一位老實忠厚的中年婦女與一個長舌頭、說三道四的女人對話:乙:大嫂子,您聽說了嗎?界比兒二丫頭的事了嗎?甲:沒聽說,不知道。乙:她搞上對象了,男的在取燈廠上班,長的不賴,雖說歲數大了點,但挺少相。大高個,人挺帥,就是說話母了母氣。甲:大妹子,甭背后里說人家,都是街里街坊的。乙:您知道嗎?大嫂!東屋這丫頭可不是善主,聽說還沒過門,就開始往娘家概落,連婆家的蓋典兒、支鍋瓦、拓蘭紙、電棒都抄。丫頭這樣,那小子更摳,滿世界找不出來這一對,一個子掰成八半花,這兩口子要是過日子,不是刺口子,繞世界也找不出這對過日子的人。甲:大妹子,我先籠一爐去,要不孩子他爹回來,又該說我盡聽你山哨了。對話中的:界比兒為隔壁。二丫頭為北京女孩子的俗稱,泛指排行第二位的女孩子。取燈為火柴。不賴為不錯。少相為相貌顯得年輕。母了母氣為貶意,指男人有女人氣,娘娘腔。甭本意為不用,對話中為不要。善主為不好惹、不柔順的人。過門為結婚女人進入夫家。概落為攬取的意思。蓋典兒為用高粱秸編的平盤,用來做鍋蓋或放置食物,也叫蓋簾兒,鍋拍子,淺兒。支鍋瓦為用磚頭磨成的鍋支子,後來多用鐵制大羅母代替。拓蘭紙為複寫紙。電棒為手電筒。抄為拿。摳為吝嗇。滿世界與繞世界同為到處,處處的意思,後引申為滿市街,滿市井。刺口子為許願,承諾,表示負其責任。籠一爐為生火。盡為只。山哨為無邊無際的述說,現在多為高談闊論。(6)北京土語典故趣聞北京話並不等於北京土語,雖然它們的音系是同一的。全國通行的國語是以北京話為準,但北京土語則是縮在北京這個圈子裡,不是全國通行的。如隨便翻閱舉幾個例子:奔飯、冰核兒、煤核兒、不走字兒、車匪、吃瓦片兒、吃柱子、池座兒、打鼓兒的、大子兒、當家的、肥子兒、伏地面、扛肩兒、窩脖兒、換取燈兒的、井窩子、擂磚的、喚頭、剃頭挑子……這些語言現在幾乎很少有年輕人再說了,也許我們還可以在老舍的《駱駝祥子》里見到吧。筆者擇錄了一些不出北京城圈的土語,這些土語「不雕不飾,純出自然」(我國名文藝作家端木蕻良語),讀起來情趣盎然。窩脖送嫁妝  ———老北京的苦力,窩著頸項,肩上扛著一個箱子,上面擺著精細易砸破的擺設:梳妝鏡匣、自鳴鐘、瓷帽筒,都是女兒家送到夫家的嫁妝,所以叫「窩脖送嫁妝」、「窩脖兒」,和「扛肩兒的」是同一種兩個名詞而已,都是老北京搬運公司的搬運形式,一般搬家也都用車載,但是細瓷玻璃擺設,就不能隨車運送,要找幾個窩脖兒代勞了。他們窩著脖子,低著頭,扛著嫁妝,一步步從女家走到夫家,不知道有多遠的路哪!要是在如今塞車現象普遍的北京,都得摔碎了吧。換取燈兒  ———在老北京,經常可以看見「換取燈兒」的這種沿街叫的婦女。她們穿著一身藍布棉衣或單衣,背後背著一個大竹筐,邊走邊喊著:「換取燈兒咧!換肥子兒咧!」取燈兒就是火柴。有時也喊:「換洋取燈兒咧!」洋取燈兒表示這是外來的。肥子兒就是皂莢的黑色核,把它用水泡開成黏液,婦女用來抿髮,作用和今天的髮油一樣。這種婦女大多是天足,因為她們是旗人(滿洲人),民國以後,無以為生,便做了這樣貧苦勞動婦女,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她們的呼喚聲。所謂「換」,是拿家中的舊報紙、廢紙跟她交談作價換取。我記得北京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聽說他的母親就是換取燈兒的貧苦婦人出身。拉洋片  ———在電影未通行的年代,拉洋片是代替電影的娛樂,逢廟會趕集期,許多孩子各給一個銅子兒,就坐在「電影院」里(只是坐在一條長板凳上),通過放大鏡向里看。拉洋片的是拉著繩子把一張張圖片拉下來。拉洋片又叫「西洋景」,大概是因為電影是從西洋傳進的,所以有此名。撿煤核兒的  ———也許有這麼一個家庭,爸爸拉洋車(人力車),媽媽是「換取燈兒的」,孩子就在垃圾堆里「撿煤核兒」。雖然父母都有工作能力,但是所入還是不足糊口,於是孩子沒錢上不了學,就每天穿著打補丁的棉襖棉褲,提著一個破籮筐,手裡拿著一根鐵棍,「撿煤核兒」去也。所謂煤核兒是沒有完全燒盡的煤球,用鐵棍把上面已燒盡的煤渣打去,裡面的煤核兒撿回家去還可以放在爐里燒,就可以煮水燒飯了。 應該說,這些老北京的土語,雖然有些過時,但是它們反映了老北京特有的風土人情,極其具有研究價值。揶揄的情味北京土語於形容的同時,兼有揶揄的情味兒。例如形容人身材太高且笨重,便曰「接駱駝糞」;形容人之矮小,曰「縮脖兒罈子」;形容人之肥胖,謂之「一簍油」;形容人之瘦骨嶙峋,則謂之「人燈」;形容辦事糊弄,謂之「貓蓋屎」;形容人際間離心離德、步調不一致,則謂之曰「牛蹄子,兩半子」。鮮明的愛憎北京土語有極其鮮明的愛憎感情,對不法商人在白酒、牛奶、豆漿等食品中肆意兌水的劣跡,必諷之曰「凈跟龍王爺打交道」;對並無真才實學、僥倖成功而名聲大震者,必譏之曰「猴兒屁股,大紅大紫」;對房頂開門、六親不認的狂妄之徒,則譏消為「上炕認識老婆,下炕認識鞋。」很深的哲理北京土語亦有很深的哲理性,耐人尋味。對大處不算計,小處錙銖必較的愚者,北京土語必言其「大簍灑香油,滿地撿芝麻」。對積蓄雖多但只出不進的經濟狀況,則必以「大海架不住瓢兒舀」儆誡當事者。對辦事毫無準備,臨陣磨槍者,老北京人必說「現上轎子現扎耳朵眼兒」這句土話兒,那說話的口氣,是善意的批評,亦兼有同情之心理。(作者:周簡段)貪吃者常用「饕餮」一詞;到了老北京人嘴裡,卻說「帶爪兒的不吃土鱉,帶腿兒的不吃板凳」。大肚兒漢進食少量飯菜不足以充饑,遂曰「茉莉花兒喂駱駝」。已然酒足飯飽而仍不撂下筷子,則曰「眼餓肚飽」。已經吃得「頂了嗓子眼兒」 而繼續硬塞,則謂之「搬山」。文學作品稱好色之徒為「色鬼」,近來又有人創造「色狼」一詞,益發不貼切。而老北京人對此類人卻說「爺們群兒里不走,娘兒們群兒里蹭痒痒」。或者說「見著老娘兒們就拉胯」,「拉胯」 亦土語,言其如下肢有病走不動也。文學作品對老於世故、逢場作戲者描寫起來總要費些筆墨;老北京人只用一句話概括:「見著是六月,見不著是臘月。」六月者,言其熱乎也;臘月者,言其冷冰冰也。文學作品形容少女容顏美麗,頗費筆墨,北京土語則只說「粉棠花兒似的」;而文學作品對貧病交加、面有菜色者的描繪起碼要用幾十字,北京土語則只說「蓋張紙哭得過兒了」。文學作品描寫大雨陰天景象用「天色陰沉」或「陰雲密布」;北京土語則以「黑鍋底」三字進行生動形象的比喻。文學作品每每使用「呼嘯」、「凜冽」等詞形容寒風;而老北京幹家萬戶主中饋者乃至不識一丁的老太太們,卻都能用「針鼻兒大的窟窿斗大的風」這句既對比又誇張的土語狀出冬日寒風的特點。北京土話集錦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言土語,特別是在中國方圓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有五十六種民族語言以外,在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方言,其語言之多可謂不計其數。而北京的方言就是其中之一。在北京有很多的土語是讓人非常的難以理解的。比如說「噯!我說」這個詞是北京人常掛在嘴邊的,它總是在北京人說正常事之前出現。例如「噯!我說,昨兒晚嘛晌兒你幹嘛去了!」實際上按普通話說「昨天晚上你做什麼去了!」而北京人說話啰嗦,好帶零碎兒,很簡單的一句話就變成了前邊的樣子。而「噯!我說」的「說」字要輕讀一帶而過,在這句話里「噯!我說」這三個字沒有任何意義,它只是打個招呼,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同「噯!我說」一樣還有一個詞也是北京人離不開的就是「您猜怎麼著,昨兒我碰到老兄弟(註:弟字讀輕聲)了!」意思差不多但是外人就不明白了,你還沒說什麼事呢就讓我猜?猜什麼呢?不明白。再有像什麼「我說你在這兒瞎日咕什麼呢?」這裡「日咕」,外人不明白,實際上「日咕」是「做」和「弄」的意思,用普通話說「你在幹什麼」?還有像「倒(註:dao)咕」,「倒(註:dao)騰「都是這個意思。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的土語,我不如仔細地介紹一下北京人常說的一些詞。呲瞪(ci,deng)——這是句滿語,批評的意思。還有挨呲兒,挨瞪。挨呲兒是受批評,挨瞪是受嗔怪的意思。例:「你別老呲瞪孩子行不行」?就是說你不要總批評孩子的意思。奧不噔的——形容東西太甜不好吃的意思。例:「瞧你買的甜瓜,奧不噔的!怎麼吃呀」?巴不能夠兒——求之不得非常希望的意思。例「這檔子事交給他,您別瞧表面不言語,心裡頭,巴不能夠的呢!」白水竇章——這是《百家姓》里的一句四個姓氏,原文是「柏(bo)水竇章」,北京人借「柏水」倆字特意念成「白水」形容茶水不釅的意思。例:「您給我們預備的什麼茶呀?連點色兒(註:shai)都沒有,合著我們上您這兒白水竇章來啦!」半彪子——不莊重,好開玩笑的人。例:「今後你少理他,這人是半彪子,整天一點兒正行兒都沒有」。不得煙兒抽——行容被歧視,受到冷落的意思。例:「就你這死心眼子,別瞧你這麼玩命干,到死也是不得煙兒抽」!不論(lin)秧子——不管不顧的意思。例:「他竟敢欺負咱們爺們兒,惹急了我可不論秧子,非拿板兒磚招呼他不可」!不醒腔——不明白的意思。例:「說你這麼半天了,你怎麼還不醒腔啊」?藏蒙哥兒——捉迷藏的意思。例:「妞子,今天咱們不拍洋畫兒了,還是玩藏蒙哥兒吧」!蹭稜子——消極怠工的意思。例:「我告訴你,這差事要干就好好兒干,甭整天跟我這兒蹭稜子」!墊窩兒——貓、狗產仔時最後一個出生的叫墊窩兒;而生活中的北京人往往善意的取笑其最小的兄弟時,就管他叫"墊窩兒』。叮噹五四——行容速度非常快的意思。例:「您還別說,就這點兒活兒,沒幾下兒,叮噹五四就幹完了」。獨悶兒——獨吞的意思。例:「這小子真不地道,把錢給獨悶兒了」。二五八檔——指事情沒辦完就放棄了的意思。例:「瞧你這事辦的,怎麼二五八檔啊」?肥得嚕兒——通常指肥肉,但在北京也有對胖人的一種貶稱。例:「你瞧你肥得嚕兒的這身肉,將來怎麼給你說媳婦呀」?嘎七馬八兒——指混雜的,不三不四的人。例:「瞅你們這幫嘎七馬八兒的東西,以後跺我遠點兒」。肝兒顫——害怕的意思。例:「想起打仗我就肝兒顫」。怯混兒——對外地農民的貶稱。例:「就你這模樣,怎麼跟怯混兒似的」。唧噔嘎噔——行容一種走路的聲音,北京人一般常用這個詞諷刺來那種愛臭美的人。例:「你瞧他整天穿著雙皮鞋屋裡屋外唧噔嘎噔的,不知道怎麼臭美好了」。雞一嘴鴨一嘴——形容人多嘴雜紛紛亂說的意思。例:「瞧你們這雞一嘴鴨一嘴的,還讓不讓人說話了」。人嫌狗不代見——令人生厭的意思。例:「你這孩子太淘汽,真是人嫌狗不代見」。摳屁股嗍手指頭——北京人常用來形容那些極為吝嗇的人。例:「就你這摳屁股嗍手指頭的主兒,也捨得買帶芝麻的餑餑」。拉老婆舌頭——形容好傳閑話,搬弄是非的意思。例:「你這人怎麼專好拉老婆舌頭呢?唯恐天下不亂是怎麼地」?來不來——形容經常的意思。例:「你怎麼來不來的就訓人呢」?滿盤子滿碗——形容圓滿成功的意思。例:「今天這檔子事可以說是滿盤子滿碗,無論是誰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沫沫丟丟——形容叫人難堪,不好意思有話說不出。例:「你瞧他那沫沫丟丟的樣子,真讓人難受」。這些只是北京話里的一小部分,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老北京人的一種說話特點。北京話  1 扎針兒----背後說別人壞話,告狀。2 穿小鞋兒----利用某項權力或地位暗中欺負人。3 掉鏈子----由於意外無法兌現承諾。4 歇、歇菜----徹底不行了。5 不能夠----不可能6 界邊(三音)兒----隔壁、旁邊7 當街----街上8 晚么晌----晚上9 勞駕、勞您駕----請人幫忙。如:勞駕,借過。勞駕,問個路。10 勺當----辦事不牢靠,不穩妥11 雞賊----小氣,吝嗇,暗藏私心。12 局器----仗義,大方,豪爽。13 傍家兒(音尖兒)----情婦,現在官稱二奶。14 土鱉----形容沒見過世面不開眼的人。15 小力笨兒----在店鋪或車站碼頭做粗活、雜活的學徒。16 點卯----北京土話,到那兒報到或看一眼,打個照面兒的意思。17 言語(音元義)----北京的口語,即說話、打個招呼的意思。18 翻車----北京土話,即翻臉的意思。19 炸了廟----北京土話,驚愕,急眼的意思。20 瞎了----北京土話,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21 念央兒----北京土話,跟人說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讓旁邊的人聽見。22 摔咧子----北京土話,發脾氣的意思。23 拉了胯----走路費力,一瘸一拐的樣子。24 大拿----北京土話,能作主管事的人。25 末了兒----北京土話,最後、最終的意思。26 概兒不論(論,音「吝」)----京城新土語,一概不管的意思。27 顛兒了----撒腿跑了,也作「顛菜」。28 勺上----「勺」是北京土話,打,打架的意思。「勺上」,就是連帶著把他也給打了。29 橫----北京土話「橫是」的簡化音,「橫是」是「橫豎」的變讀,有大概、反正、也30 許的意思。31 點兒背----北京土話,「點兒」,指遭遇、運氣,「點兒背」的意思是運氣不好,倒霉。32 咕容----在地上蠕動的意思,北京方言。33 遭踐----北京土話,埋沒、糟踏的意思,自個兒把自個兒給遭踐了,即自殺的含義。34 也說一綳兒。35 號----監獄或拘留所的別稱。36 貓著----北京土話,閑呆著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義。37 替----也叫「T」,即人民幣38 怯勺----北京土話,不懂行,鬧笑話的意思。39 傍著----即依附,「傍家兒」一詞由此引申而來。40 葛----北京方言,即脾氣各色,古怪。有時也用作形容詞,形容什麼事兒或什麼東西葛。41 雁么虎----蝙蝠。北京方言。42 底兒掉----北京土話,知道對方的老底。43 掃聽----北京土話,四處探聽,掃聽與打聽不同,「掃」帶有更為主動的意思。44 張著神----北京土語,留心留意。45 消停----北京土語,踏實的意思。46 撈人----撈,即打撈之意。即通過不正當手段把被拘留的人弄出來。47 刷夜----北京流行語,即有家不回,夜裡在外閒蕩。48 撒癔症----北京土話,夜間到處亂逛,癔症本是一種病症,此話是引申過來的。49 把不住----北京方言。把,是動詞,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50 折(音「舌」)----北京新流行語,即犯了案子被**人員抓了起來。51 全須全尾(尾音「以兒」)----北京土話,完整,整個身子的意思。52 眼裡見兒(見兒音「架兒」)----北京常用語,指眼裡有活兒,不用別人提醒就能及時動作。53 拿大頂----北京方言,倒立。54 發小兒----北京方言,從小一塊長大的。55 擔兒挑----姐妹倆的丈夫互稱56 老家兒----北京土話,指父母。「老家兒」讀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語。57 掉腰子----北京土話,耍花招。58 你大爺----北京土話,不帶髒字的罵人的話。59 哪一齣兒----北京土話,什麼事兒的意思,是一齣戲的簡化。60 套瓷----北京新流行語,套近乎的意思。61 情兒----北京新流行語,情人、情婦的簡稱。62 裹亂----北京土話,從中插入干擾的意思。63 老家雀兒----北京土話,對上歲數人的謔稱。64 碎催----北京土話,指伺候人、為人奔走的人,帶有貶意。65 板兒鍬----鐵鍬。66 硌窩兒----北京方言,指雞蛋、鴨蛋在出窩之前受到破損。67 見天----北京土話,天天的意思。68 軸----北京方言,指脾氣執拗。69 不著三不著兩----北京人常說的俗語,即沒頭沒腦的意思。70 甩片湯話----甩閑話。71 說話要走----說話,就是馬上,很快的意思,這是北京人常用的一個口語。72 不著四六----意思同69。73 作興----北京土話,原意為欣賞的意思。74 撒丫子----北京土話,趕緊走了的意思。75 蠍了虎子----北京土話,壁虎。(7)風趣幽默的老北京土語_北京往事這老北京城圈(音:QUAN讀四聲)子里的北京土語,豐富多彩、生動鮮活,而且是言簡意賅,幽默、風趣,經(音:JIN讀一聲)捉摸。可惜啊,現在的人說的少了。這兩天兒,廢了老大勁搜集了下面兒的老北京土話,茶餘飯後,按照老北京的發音讀讀,挺有意思的。當然,下面兒的話里哪些(音:XIE讀三聲)不太文明的話,就沒往上擱,您多擔待。再有就是北京的土語遠不止這些。有什麼沒寫到的,您給提個醒兒。【一個字】端、閃、軸、橫、號、葛、kei、瞧、弱+欠(音:RUA讀二聲)、瞅、老、特、甭、掰、傍、暴、辦、得、過、毀、崴。【二個字】老趕、翻扯、點卯、挑費、抻掇、側歪、砸窯、人燈、塊兒、言語、大拿、橫是、咕容、遲累、遭踐、業障、貓著、怯勺、掃聽、熬頭、攢了、打卦、白話、嗆著、倒騰、操蛋、賣蔥、瓢兒、出溜、倒窖、胡掄、抖摟、貧嘴、忽捋、概摟、扯淡、嚼穀、閑話、筋道、裹亂、露怯、遞葛、扯臊、日咕、拌蒜、不吝、勺兒、放鷹、錯來、碎催、見天、正型、敢情、硌應、瓷器、擱著、候著、套樁、暈菜、擎著、局器、雞賊、消停、吧唧、倒飭、迷瞪、喇迷、上算、咬吃、瞜瞜、遲登、見天、棒槌、走營、崴泥、頑主、零揪、齊活、得活、毛窩、搬山、勺上、KEICHI、KUCHI。【三個字】零揪兒、一繃子、褃節兒、把不住、忤窩子、拿大頂、瞅冷子、發小兒、擔兒挑、放份兒、南蠻子、不礙得、顛兒了、老家兒、盒兒錢、這會子、王老五、迄小兒、賣山音、上趕著、走跡了、勾兒的、姥姥的、擎小兒、掉鏈子、吃黑棗、抽抽兒、褶溜子、丟身子、瞎勒勒、打油飛、溜肩膀、摳門兒、二把刀、跌份兒、二五眼、二百五、假招子、走了眼、硌窩兒、拉和兒、不順把、嚼舌頭、姑母倆、假科里、獨悶兒、蹭稜子、半彪子、礙事兒、碎嘴子、齁著了、吊腰子、麻利兒、套著喂、老家賊、環兒著、打聯聯、底兒掉、顛兒了、念央兒、炸了廟、這程子、拉了胯、打漂兒、練家子、理門兒、摔咧子、火筷子、傍家兒、塔兒哄、唏溜兒、點兒背、拔塞子、骨碌兒、貓蓋屎、來不來、板鍬兒、姥姥的、擎好兒、零嘰咕、大馬趴、屁股沉、黑鍋底、零完了、臟口兒、大發了、大概齊、蔫兒壞、蔫有準、蔫不唧、蔫土匪、鞋巴兒。【四個字】叮噹五四、藏蒙哥兒、奧不噔的、不得勁兒、肥得嚕兒、披虱子襖、童蛋子兒、犯牛脖子、抹不丟地、框外的事、打飆悠兒、小力笨兒、眼裡見兒、概兒不論、全須全尾、哪一齣兒、撳頭拍子、苦不英兒、抖機靈兒、急赤白臉、現在意思、二五八檔、沫沫丟丟、老家雀兒、廢物點心、神聊海哨、嘿嘍兒著、雲山霧罩、耍嘴皮子、說話要走、這不結了、扯閑篇兒、跑頭子貨、找根繩兒、甩片湯話、提了著心、混不了槍、半不啰啰、把不住邊、他大爺的、零打碎敲、零碎嘰咕、仰巴腳子、咸不勁兒、沒結沒完、零打碎敲、毛兒八分、塊兒來錢、嚦嗝兒愣、打嗑唄兒、打這兒起、好么泱的。【五個字】拉老婆舌頭、滿盤子滿碗、不得煙兒抽、頂嗓子眼兒、縮脖兒罈子、滿嘴跑舌頭、張八了樣兒、掰不開鑷子、無可不可兒、吱貓子喊叫、五積子六瘦、斷了念想兒、甜不唆唆的、不著四六兒、盯貴著點兒、小妹妹兒的、頂嗓子眼兒。【六個字】撂高兒打遠兒、不著三不著兩、人嫌狗不代見、雞一嘴鴨一嘴、八竿子打不著、茉莉花兒喂駱駝、有餓眼沒餓肚、。【七個字】摳屁股嗍手指頭、貓兒洗臉一划啦、大海架不住瓢兒舀。【八個字以上】下巴頦兒底下打滴溜兒、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頭朝里撳頭兒拍子、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老天餓不死瞎家雀兒、見著六月見不著臘月、上炕認老婆下炕認鞋、溜肩耷背雞射抖摟膀、現上轎子現扎耳朵眼、大簍灑香油滿揀芝麻、手指頭不夠用腳指頭、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爺們群兒里不走娘兒們群兒里蹭痒痒、踢寡婦門挖絕戶墳打瞎子罵啞、巴帶爪兒的不吃土鱉帶腿兒的不吃板凳。

● 吝嗇:暗藏私心。● 砸窯:是踢場子的意思。● 局器:仗義,大方,豪 ● 雞賊:小氣,爽。● 果兒:女人的意思。● 尖果:漂亮的女孩。● 蒼果:老太太。● 孫兒:被泡的男孩。● 戲果:跟泡妞,嗅蜜一個意思。●尖孫:漂亮的男孩。●傍家兒:情婦,現在官稱二奶。● 土鱉:形容沒見過世面不開眼的人。●小力巴兒:在店鋪或車站碼頭做粗活、雜活的學徒。● 水三兒:老北京對送水的稱呼,多為山東人。●點卯:到那兒報到或看一眼,打個照面兒的意思。● 言語:即說話的意思,言語的讀音是元義。●翻車:即翻臉的意思。●炸了廟:驚愕急眼的意思。● 練家子:練武術的人。●理門兒:老北京一種禁煙酒的民間組織。●瞎了: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念央兒:跟人說自己的事,故意讓旁邊的人聽見。● 摔咧子:發脾氣的意思。● 雞:野雞的簡稱。● 這程子:北京土話,這一段時間的意思。● 拉了胯:北京土話,服軟的意思。● 半不啰啰:半截兒,事情做到一半未完成。● 大拿:北京土話,能作主管事的人。●抹不丟地:難為情,面子上不光彩。● 大限:壽數。壽命都是有定數的,死期的意思。●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爐子的鐵棍也叫通條。● 末了兒:最後、最終的意思。● 概兒不論:一概不管的意思,論,讀"吝"。● 顛兒了:撒腿跑了。● 勺上:連帶著把旁人打了、聯繫上了。● 橫:「橫是」的簡化,大概、反正、也許的意思。●唏溜兒:說話用鼻子吸氣,也可寫作吸溜兒。● 點兒背:運氣不好,倒霉。●髒了房:人被殺,死在屋子裡會帶來晦氣。● 咕容:在地上蠕動的意思,北京方言。● 遭踐:埋沒、糟踏的意思。● 業障:作孽、罪過。● 一繃子:即很長時間的意思。●號:監獄或拘留所的別稱。● 貓著:北京土話,閑呆著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義。● 替:也叫"T",即人民幣,屬於道兒上的黑話。●媽咪:歌廳的女領班。● 怯勺:不懂行,鬧笑話的意思。●全活兒:京城隱語,即賣身,也就是暗娼。● 傍著:即依附,「傍家兒」一詞由此引申。● 葛:即脾氣各色,古怪。● 打漂兒:即無職無業,在社會上閑逛。北京土話。● 雁么虎:蝙蝠。北京方言。● 大喇:喇,新土語,指出賣色相和肉體的女人。●賣:京城隱語,即賣身。● 雷子:黑話,即便衣警察。● 盤兒:北京的黑話,即臉蛋。盤兒。● 底兒掉:北京土話,知道對方的老底。● 老坷垃完:北京土話,自蔑老而無用、保守的人。● 掃聽:四處探聽。● 張著神:北京土語,留心留意。● 逗牙籤子:開玩笑的意思,與逗咳嗽類似。● 消停:北京土語,踏實的意思。● 玩蠍了虎子:意思是讓人摸不著,人較滑頭。● 端了:抄了的意思。端,即「連鍋端」的簡化。●瞜瞜:北京土話,看,瞧,瞅的意思。● 撈人:人稱被拘留幫助弄出來。● 刷夜:有家不回,夜裡在外閒蕩。● 撒癔症:夜間到處亂逛,管不住自己。● 折:讀「舌」。犯了案子抓起來。● 折:讀「遮」,被關起來的意思。● 全須全尾:完整,尾,讀「以兒」。● 應場:北京土話,到某種場合參加活動。● 眼裡見兒:指眼裡有活兒,不用別人提醒。● 拿大頂:北京方言,倒立。● 發小兒:北京方言,從小一塊長大的。● 翻扯:北京土話,發急,發火的意思。● 把不住邊:說話沒譜兒,愛吹善侃的意思。● 挑費: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 老家兒:指父母。● 百年:北京土話,死的意思。● 迄小兒:北京土話,從小的意思。● 小蜜:情婦。北京新流行語。● 掉腰子:北京土話,耍花招。● 他大爺的:不帶髒字的罵人的話。● 抹不丟地:北京土話,不好意思。● 哪一齣兒:北京土話,什麼事兒的意思,是一齣戲的簡化。● 走營:頻繁往返的意思。心裡有事,鬧心。● 熬頭:心裡煩惱的意思,也寫作熬慆。● 攢了:總不運動,身體不舒展。攢,讀CUAN。● 打卦:北京土話,腦子裡翻來覆去地想。● 乍么實兒:突然大叫的意思。 後門橋的茶館。● 賣山音:顯擺自己有見識。● 撳頭拍子: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完菜:新流行語,完蛋的意思。● 爵兒:職位的意思。● 框外的事:出格的事,帶有違法亂紀的意思。● 暈菜:暈了的意思,與「瞎菜」,「完菜」類似。● 炸廟: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 ● 臟口兒:教鳥學了罵人話。● 睖:斜眼瞪。● 棒槌:北京話,蠢笨,外行的意思。● 撂高兒:觀察的意思,常與打遠兒連用。● 哈著:央求、巴結對方。● 白案兒:廚行術語,做麵食的。● 丑兒:京劇里的丑角兒。● 燈泡兒:被人當晃子利用的人的謔稱。● 上趕著:主動的意思。● 姥姥的:不加「的」,單說「姥姥」是反駁的意思。● 南蠻子:指南方來的性情粗野的人。● 吃黑棗:挨槍子。● 套瓷:套近乎的意思。● 情兒:情人、情婦的簡稱。● 照顧主兒:生意口兒上的顧客。● 抻掇:批評、數落的意思。● 裹亂:從中插入干擾的意思。● 拍三角:北京青少年玩的煙紙玩藝兒。 ● 上麻桌兒:指打麻將。● 門坎兒:指進入"幫派"(即黑道)的圈裡。● 走了眼:即把東西看錯了,即分析問題不正確。● 撂高兒打遠兒:北京土話,朝遠處看。● 老家雀兒:北京土話,對上歲數人的謔稱。● 端:北京土話,幹掉,打掉的意思。● 碎催:伺候人、為人奔走的人,帶有貶意。● 擎小兒:擎的本義是往上托,擎小兒就是從小的意思。● 褃節兒:關鍵時刻,如同節骨眼兒一詞。● 倒窖:翻扯舊事,即回憶往事。● 賣蔥:裝傻充愣的意思。● 套樁:讓人給盯上了。● 丟身子:男女發生關係,會失去身體內陽氣。● 走跡:把人看錯了把事兒辦錯了。有走板的意思。● 去的是什麼角兒: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勾兒的:北京土語中一句罵人的話。● 放份兒:北京新流行語,猖狂的意思。●板兒鍬:鐵鍬。● 報銷:即完了,沒了的意思。● 找根繩兒:上吊自殺的意思。● 硌窩兒:指雞蛋、鴨蛋在出窩之前受到破損。● 遲登:猶豫的意思。● 熬可:煎熬的意思。●聯手兒:北京土話,合夥、合作人。● 這會子—「會」字讀「悔」。● 童蛋子兒:童貞之意。●正行:調皮,沒正經的意思。行,讀"形"。● 王老五:單身漢的謔稱。● 麻利兒:趕快,快點的意思。● 嘿嘍兒著:讓小孩騎在自己的脖子上。● 忤窩子:生性怯懦,靦腆,膽兒小的意思。● 閃:新流行語,閃開,躲避,捨棄的意思。● 張八樣兒:北京土話,不穩重的意思。● 錯來:北京土話,其實的意思。● 老著臉:北京土話,舍臉的意思。●不順把:北京土話,事業上不順利的意思。● 披虱子襖:形容遇到了扯纏不清的麻煩事。● 二意思思:猶豫不決,三心二意的意思。● 暈了菜:北京土話,暈眩的意思。●見天:北京土話,天天的意思。● 軸:北京方言,指脾氣執拗。●著三不著兩:俗語,即沒頭沒腦的意思。● 甩片湯話:甩閑話。● 跑頭子貨:不正派的女人,也有與男人私奔的意思。列位看官,我就搜集了這麼多。您別忘了瞧完了給我提個醒兒,還有什麼遺漏的沒有。在這兒先謝謝您啦!(8)北京土語--春典辭彙非北京土語辭彙--呂長鳴在很多介紹北京土語的文章中,總會介紹一些這樣的辭彙: 「果兒 -- 女人」、「尖果 -- 漂亮女孩」、「蒼果 -- 老太太」、「戲果 -- 泡妞」、「盤兒 -- 臉蛋」、「尖孫 -- 漂亮男孩」、「杵頭子 -- 錢」、「瓤了 -- 餓了」、 「安根-- 吃飯」等等。 實際上這些辭彙並不是北京土語辭彙,應該是「春典」的辭彙。 「春典」是舊時在江湖藝人中間流行的一種"內部「語言。也可說是「江湖行話」,有時大家也稱之為「江湖黑話」。據說中國的江湖藝人使用的行話最早分為南北兩個派別,流行在南方的江湖行話為「春」,流行在北方的江湖行話稱「典」,後二者統一起來被稱為「春典」。 前面說的這些辭彙都是春典辭彙,不應該是正常的北京土語辭彙。舊時普通的老北京人很反感使用這些春典辭彙。只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好奇心強,並為了顯示自己的「江湖霸氣」,有時會說出幾個春典的辭彙。不過由於老北京人絕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說這種春典語言,所以孩子們也就不敢在老輩人面前使用。正因如此,這種春典辭彙根本就沒在社會上正常的流行。不過在上世紀「文革」期間,由於社會的混亂,像「盤兒亮」、「尖果兒」等等辭彙,一段時間內還真是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起來了。不過隨著「文革」的結束,社會逐漸穩定,這些語言也就逐漸的失去了「市場」。 現在一些介紹北京土語的文章,都將這些春典辭彙作為北京土語辭彙介紹給大家,究其原因:一是搜集者不了解北京土語辭彙和春典辭彙之間的區別;二是搜集者不了解老北京人對使用春典語言的態度;三是搜集者出於獵奇心理。 當然了,北京是個大都市,廣納百川。所以北京土語中也就吸收了很多外來辭彙。在北京土語中也吸收了較少的春典辭彙充實了自身辭彙庫。但似乎搜集者只注意到了類似「盤兒亮」這樣的春典辭彙,卻沒有注意到北京土語中將春典辭彙轉化為北京土語的那些辭彙。 舉幾個例子: 北京土語:「看你樂的,嘴咧的跟瓢似的。」「咧瓢兒」就是春典辭彙,就是「笑」的意思。 北京土語:「這些貨已經存了半年多了,趕快挑(tiǎo)了吧。」「挑」也是春典辭彙,就是「賣了」的意思。 北京土語:「這件事還得麻煩您,請您先墊個話。」「墊話」的意思是「提前向對方說明的意思。」春典的辭彙「墊話」就是提前「鋪墊」的意思。 北京土語:「刨根問底。」春典中有「刨底」一詞。意思是「將一個作品的最後精彩結尾提前告訴觀眾或者聽眾,削弱了作品的效果。」 北京土語:「這次演出可真是火啦。」「火啦」就是春典辭彙,就是「演出的效果很好的意思。」 北京土語:「這些人是咱們單位的老班底,一定要照顧好了。」「班底」也是春典辭彙,詞義相同。 北京土語:「大家都在那和老趙頭調侃。」「調侃兒」也是春典辭彙,「調」讀為「diào」是「說行話的意思。」在北京土語中也有「調侃」這個詞,不過「調」讀為「tiáo」,「侃」不發兒化音,意思是「開玩笑」。 還有一些春典辭彙是曲藝節目的專業術語,現在已經廣泛流行使用,大眾都十分明白了。 如相聲中經常提到的:「底 -- 結尾」、「包袱兒——笑料」、「怯口——方言」、「倒口——說方言」、「貫口--- 一種展示語言能力的表演形式」、「柳活兒--學唱」等等。 -----------

(9)【北京土語】·骷棰兒_小碗干炸

瞧著這兩張以前拍的片子,我想起一個詞來,北京土語──「骷棰兒」,讀音[kū chuír]。在口語中,常讀為[kūchír],意為只有軀幹而無四肢。一般常說的有「笤帚骷棰兒」,也有叫「笤帚疙瘩」的,其意為已將笤帚用到幾乎沒有笤帚苗兒了。例①:您都快成了土猴了,麻利兒的拿那笤帚骷棰兒蒯打蒯打身上。例②:昨兒這條狗死在這兒了。今兒個一瞧,嘿!不知讓什麼東西吃得就剩下個骷棰兒啦!

念殃和秧子郭榮啟先生的《打牌論》中,輸錢的人指責別人說「你是秧子,天天拿錢這兒捐來,我陪著你可受不了。」亂雲飛散先生在另一帖中提到念殃,我回了一帖,在這兒也順便說一下。念殃有「說破話」,即說不吉利的話的意思,但是程度還沒到「詛咒」、「咒罵」那麼嚴重。這個「殃」,指的是人死後的煞氣,總念叨這個,自然是不吉利的。愛說破話,特別是對已經定下來的事情,還是嘮叨起來沒完,招人煩,就有可能遭到這樣的叱責:「你丫少這兒念殃啊」。天津宮白羽先生的名著《十二金錢鏢》裡邊,描寫了一個愛念殃的鏢師,叫喬茂,我認為是近代文學中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舊時還有開殃榜、出殃的說法。遭殃也是這個意思。傳統相聲《開殃榜》對此敘述甚詳,可以參見。我常常想,相聲基本和百科全書一個路子,裡邊嘛都有。可一套百科全書得多少錢啊?看著還怪沒勁的。另外一個「秧」字相聲裡邊也常常提到。這個秧是「幼苗」、「幼小的動物」的意思,比如秧苗、魚秧子、豬秧子等等。從這個含義引申,又管「幼稚、沒有經驗、技能比較差」的人也叫「秧子」,而且含貶義,比如「財主秧子」。郭榮啟先生的《打牌論》中,輸錢的人指責別人說「你是秧子,天天拿錢這兒捐來,我陪著你可受不了。」意思就是埋怨指責人家技術低下,等於幫了幸家兒忙,連累他也輸錢了。這樣牌品的人,大家自然都不喜歡,所以最近幾年,很少有人和我玩麻將了病秧子病病殃殃-疾病纏身,體力不支。 病秧子-身體虛弱多病的人架秧子 起鬨架秧子不論秧子— 拼音: bu4 lun4 yang zi 解釋: 北平方言。 指不因對方的地位而有所顧忌或懼怕。 如: 「管他是誰, 也得較量較量, 我可不論秧子! 」吵秧子 湊在一處"吵秧子(10)老北京土語_貝勒爺老北京的土語數不勝數。很多土語對於當今的時代來說,雖然陳舊了,但至今有的仍在沿用,它們當中不少反映了舊北京特有的名物制度等,頗有史料價值。其實,北京話並不等於北京土語,雖然它們的音系是同一的。全國通行的國語是以北京話為準,但北京土語則是縮在北京這個圈子裡,不是全國通行的。如隨便翻閱舉幾個例子:奔飯、冰核兒、煤核兒、不走字兒、車匪、吃瓦片兒、吃柱子、池座兒、打鼓兒的、大子兒、當家的、肥子兒、伏地面、扛肩兒、窩脖兒、換取燈兒的、井窩子、擂磚的、喚頭、剃頭挑子……這些語言現在幾乎很少有年輕人再說了,也許我們還可以在老舍的《駱駝祥子》里見到吧。至於現在仍沿用於北京人口中的土語有:吃掛絡兒、眵目糊、吃了耗子葯、吃咂兒、出恭、出虛恭、搭街坊、打糙兒、打哈哈、屁股沉等等。北京土語的來源很廣,因為北京建都數百年,各地人人來人往,因此留下了各地的話,蒙古、滿洲、古漢語等等,再加上文化作品如元曲傳奇、《紅樓夢》、《兒女英雄傳》中所用的土語,一直都留在北京人的口中,所以北京人的語言可謂豐富極了。在徐世榮編著的《北京土語詞典》中,編者又在書前有一篇長文代序《北京土語探索》中將很多北京的土語進行分類、解析、歸納等,並舉例以說明。該書中有的不光是辭彙,還有些是歇後語或諺語。筆者擇錄了一些不出北京城圈的土語,這些土語「不雕不飾,純出自然」(我國名文藝作家端木蕻良語),讀起來情趣盎然。窩脖送嫁妝———老北京的苦力,窩著頸項,肩上扛著一個箱子,上面擺著精細易砸破的擺設:梳妝鏡匣、自鳴鐘、瓷帽筒,都是女兒家送到夫家的嫁妝,所以叫「窩脖送嫁妝」、「窩脖兒」,和「扛肩兒的」是同一種兩個名詞而已,都是老北京搬運公司的搬運形式,一般搬家也都用車載,但是細瓷玻璃擺設,就不能隨車運送,要找幾個窩脖兒代勞了。他們窩著脖子,低著頭,扛著嫁妝,一步步從女家走到夫家,不知道有多遠的路哪!要是在如今塞車現象普遍的北京,都得摔碎了吧。換取燈兒———在老北京,經常可以看見「換取燈兒」的這種沿街叫的婦女。她們穿著一身藍布棉衣或單衣,背後背著一個大竹筐,邊走邊喊著:「換取燈兒咧!換肥子兒咧!」取燈兒就是火柴。有時也喊:「換洋取燈兒咧!」洋取燈兒表示這是外來的。肥子兒就是皂莢的黑色核,把它用水泡開成黏液,婦女用來抿髮,作用和今天的髮油一樣。這種婦女大多是天足,因為她們是旗人(滿洲人),民國以後,無以為生,便做了這樣貧苦勞動婦女,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她們的呼喚聲。所謂「換」,是拿家中的舊報紙、廢紙跟她交談作價換取。我記得北京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聽說他的母親就是換取燈兒的貧苦婦人出身。拉洋片———在電影未通行的年代,拉洋片是代替電影的娛樂,逢廟會趕集期,許多孩子各給一個銅子兒,就坐在「電影院」里(只是坐在一條長板凳上),通過放大鏡向里看。拉洋片的是拉著繩子把一張張圖片拉下來。拉洋片又叫「西洋景」,大概是因為電影是從西洋傳進的,所以有此名。撿煤核兒的———也許有這麼一個家庭,爸爸拉洋車(人力車),媽媽是「換取燈兒的」,孩子就在垃圾堆里「撿煤核兒」。雖然父母都有工作能力,但是所入還是不足糊口,於是孩子沒錢上不了學,就每天穿著打補丁的棉襖棉褲,提著一個破籮筐,手裡拿著一根鐵棍,「撿煤核兒」去也。所謂煤核兒是沒有完全燒盡的煤球,用鐵棍把上面已燒盡的煤渣打去,裡面的煤核兒撿回家去還可以放在爐里燒,就可以煮水燒飯了。應該說,這些老北京的土語,雖然有些過時,但是它們反映了老北京特有的風土人情,極其具有研究價值。(11)北京土語辭典-----你能看懂多少?_人生的遊戲收到厚厚六百頁精裝的《北京土語辭典》,真是說不出的高興。它——北京土語,必然是跟我很親近的書,掀開了第一頁,預備先閱讀本書的前言後語(這是一向讀書的習慣),何凡過來了,他拿起了書看了看說:「哪兒的書?咦,編者徐世榮是我的同學嘛!——」「你的同學?我怎麼沒聽你說過?是同名吧!」扉頁有編者的照片,他又說:「是耶,是北師大比我低一屆,是中文系的,而且在師大附中也是低我一班的同學。」我聽了也很高興,問:「你跟他熟嗎?」因為不是同系,又低何凡一班,所以何凡說,他們同在石駙馬大街的師大文學院上課,不過系別不同,少來往,但是記得徐世榮是溫文儒雅一型,人很和氣有禮貌,這照片上的人胖了些,止於此而已。我看書前的編者介紹,果然不錯,徐世榮北京市人,畢業師大後,考入「中國大詞典編纂處」,從此以後畢生致力於國語文研究,和國語統一運動。編纂《國語詞典》、《同音字典》等語文書籍五十餘種。研究國語文的專家,在海峽兩岸都有不少,在台的有前輩何容、王玉川等;在大陸的有羅常培、李方桂、黎錦熙等。但是研究北京土語,可真是絕無僅有的只有徐世榮一人吧。說明中是說,編者祖居北京,對北京話甚為熟悉。書中的資料即是來源於他自己的生活,把他自己口中所能說、耳中所曾聞、心中所猶記的北京土語彙集起來,收集辭彙一萬多條。真了不起,這一萬多條的辭彙里,又分成《正編》是現在還說的常用土語,無論是語言或事物。《副編》則是清末到一九四七年前後的用語,叫做舊京土語,此種土語雖然陳舊了,但至今有的仍沿用,有的則反映了舊京特有的名物制度、風土人情等,反而是頗有史料價值。讀者要先認明,北京話並不等於北京土語,雖然它們的音系是同一的。全國通行的國語是以北京話為準,但北京土語則是縮在北京這個圈子裡,不是全國通行,或小學教科書所要學的。如我隨便翻閱舉幾個例:奔飯、冰核兒、煤核兒、不走字兒、車匪、吃瓦片兒、吃柱子、池座兒、打鼓兒的、大子兒、當家的、肥子兒、伏地面、扛肩兒、窩脖兒、換取燈兒的、井窩子、擂磚的、喚頭、剃頭挑子……。這些不但在台灣說國語或國語文中聽不見、看不見,就是在北京城裡,這些語言、事務也不會在年輕人的嘴裡再說了,也許我們還可以在老舍的《駱駝祥子》里見到吧。至於另一萬多條現在仍沿用於北京人口中的土語,我也舉出若干:吃掛絡兒、眵目糊、吃了耗子葯、吃咂兒、出恭、出虛恭、搭街坊、打糙兒、打哈哈、大喇叭嗓子、倒氣兒、倒線、倒騰、地崩兒、疊炕、過家家兒、過不著、過梭兒、撂蹦兒、哪兒呵幾、瞅著、起不瞧、禿嚕、禿瓢兒、腿著、砸鍋、坐蠟、坐根兒、嘬癟子、鑽死胡同兒、轉影壁、蹦子、矬子、屁股沉。不勝枚舉,我也無法逐則解釋它們的原意。一萬多條,我不過隨便翻翻寫下這三十多個辭彙,出了北京城圈沒人懂。北京土語的來源很廣,因為北京建都數百年,在不同的各地人來人往,因此留下了各地的話,蒙古、滿洲、古漢語等等,再加上文化作品如元曲傳奇、《紅樓夢》、《兒女英雄傳》中所用的土語,一直都留在北京人的口中,所以北京人的語言可謂豐富極了。徐世榮就是研究它一輩子。這一萬多條的辭彙,編者在每條目後都有解說,我讀起來非常有趣,大部分的話我雖打小就說,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編者又在書前有一篇長文代序《北京土語探索》,更說明了他研究的分類、解析、歸納、語法、特點等等,並舉例以說明之。這裡也有的不光是辭彙,有些是歇後語或諺語。但是因為本書不是以部首或咱們的國語注音符號排列,而是以現在大陸的用英文拼音為順序,我對這類拼音一點兒也不通,所以無法找出我要找的辭彙,很可惜。但是這麼隨便翻著看,也是十分有趣。上面舉的例,就是翻著翻著碰上我所熟悉的,自小習見習知的事物,念著回想著,也頗有收穫,總歸是對編者徐世榮的敬佩。他一九一二年出生,今年八十一歲了,書是一九九○年出版的,想必他還是很硬朗的不斷地從事語文研究。寫「床頭書」習慣附以有關某書的圖片,但是這本書無圖可尋,我卻想起了下面這本仍是很精彩的書,給我和讀者增加閱讀欣賞。而且它和《土語辭典》也有關聯。那就是:舊京風俗百圖十六開精裝大本的《舊京風俗百圖》是一九八四年十月在香港出版,我是一九八六年到香港必逛書店而買來的。作畫者王羽儀是一九○二年出生於浙江,久居北京,留學美國學的是機械工程,回國後一直在鐵路上做工程師,但是業餘則因愛好國畫而大部分時間不斷作畫,並與畫家王夢白、馬敘倫、胡佩衡、汪慎生、壽石工等游處。雖是業餘,卻見功夫,並且有他自己的畫風。這一○三幅的「舊京風俗圖」,是繪者受了同時居留香港的我國名文藝作家端木蕻良的鼓勵而成的。因為他倆同是把北京當作第二故鄉,某日談起來,王羽儀說他早年在京時,畫過幾副舊京風俗圖,他們倆因熱愛北京,所以端木便鼓勵他要畫出他所記憶的北京民俗畫,這也是在民族學上的一種貢獻吧!王羽儀受了鼓勵,便興緻勃勃地畫將起來,畫成時他已經八十高齡了。他並要求由端木給他的畫配上詩句,這是受了另一位早期的畫家陳師曾(一八七六~一九二三)的影響。陳師曾所畫的《北京風俗圖》便是先後由姚茫父、潘語舟令、志魚、葉恭綽等作詞寫跋語,又有鄭昶、馬公愚、何賓笙、陳止、程康等人的題詩作跋。端木便也答應為之題詩了。《北京風俗圖》我也收藏一本精裝本,兩位作者的畫風也有類似之處,但陳畫只收畫三十六幅(因為陳師曾突然去世時只有四十七歲,非常令人惋惜),因此我選擇了王羽儀這本來讀。一般人懷念北京,大都是以北京民俗中的民間低下層人的生活形態做為他們寫文、做畫的對象,寫文的喜歡形容他們的市聲、市容、動作說話,而作畫者就畫出他們的形態,由形態中,你可以回憶到他們的舉動、服務、叫賣聲,甚至可以譜以聲調呢!他們大都是悲苦生活中的老百姓,但他們是艱苦的、純樸的、辛勞的、忍耐的、善良的,但也是無奈的!我想他寫文或作畫時,心中也是存了這種意念吧!我在寫前段「北京土語」之文時,擇錄了一些不出北京城圈的土語,卻遺憾無圖以配,這回在這本百圖中,我倒可以找出幾幅來,供讀者欣賞了。我所選的數幅都是前文中有提到的土語辭彙,可惜篇幅有限,他和陳師曾的畫都是國畫中的彩墨畫,「不雕不飾,純出自然」(端木語),情趣盎然。窩脖送嫁妝——請看這位苦力,窩著頸項,肩上扛著一個箱子,上面擺著精細易砸破的擺設:梳妝鏡匣、自鳴鐘、瓷帽筒,都是女兒家送到夫家的嫁妝,所以叫「窩脖送嫁妝」,「窩脖兒」和「扛肩兒的」是同一種兩個名詞而已,都是老北京搬運公司的搬運形式,一般搬家也都用車載,但是細瓷玻璃擺設,就不能隨車運送,要找幾個窩脖兒代勞了。他們窩著脖子,低著頭,扛著嫁妝,一步步從女家走到夫家,不知道有多遠的路哪!要是在台北的塞車現象下,都得摔碎了吧,端木蕻良的題詩是:巧夫從不壓金線,窩頸為人送嫁妝。帽筒座鐘梳頭鏡,箱空如也湊全堂。井窩子——舊時北京,自來水尚未完全出現前,都是在一些衚衕里挖井取水。井上設以轂轆軸繞粗繩打水,再由水車分送附近各住戶。但是挖的水井、水質不同,有的出水是苦味的,有的幸運是甜的,所以北京的衚衕命名有的就因井而起名,如苦水井、甜水井,王府井則是王府自鑿井而名。我在拙著《城南舊事》中的第一篇《惠安館》文中,寫的兩個小女孩英子和小妞兒,就是在衚衕里的一處井窩子認識的。記得當大陸拍此片時,北京已經沒有這類水井送水了,也沒有「井窩子」這名詞,所以電影廠特別建造一處井窩子來拍攝。端木的題詩是:京師買水貴如油,小戶還須數水籌。記取開門八件事,祖師高高把水留。剃頭挑子——「剃頭挑子——一頭兒熱」,這句歇後語的來歷,就是因北京舊時沒有理髮店,都是由剃頭師傅挑著一個擔子,一頭是小火爐上架著一臉盆熱水,掛著毛巾等物,另一頭則是一個抽屜櫃,裡面放著理髮用具如剃刀、剪刀、肥皂等。剃頭師傅挑著這副擔子沿街用一種響器叫「喚頭」或「梭子」的,是兩片似鑷子的鐵片,用鐵棍在中間急速撥出,就發出嗡嗡的金屬振動聲,住戶可以聽得見,就會把剃頭挑子叫進宅門裡,給男人、孩子完成理髮的任務。他們把剃頭挑子演進成一句歇後語,也是滿諷刺的,這是形容別人不熱心,你卻一個人熱心,這就是「一頭熱」的意思了。端木的題詩是:依樣葫蘆畫不休,前人栽樹後人留。剃來剃去翻新樣,還請他人剃己頭。換取燈兒——我童年在北京時常可以看見「換取燈兒」的這種沿街叫的婦女,她穿著一身藍布棉衣或單衣,背後背著一個大竹筐,她喚著:「換取燈兒咧!換肥子兒咧!取燈兒就是火柴,有時她也喊:「換洋取燈兒咧!」洋取燈兒表示這是外來的。肥子兒就是皂莢的黑色核,把它用水泡開成粘液,婦女用來抿髮,作用和今天的髮油一樣。這種婦女大多是天足,因為她們是旗人(滿洲人),民國以後,無以為生,便做了這樣貧苦勞動婦女,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她們的呼喚聲。所謂「換」,是拿家中的舊報紙、廢紙跟她交談作價換取。我記得北京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聽說他的母親就是換取燈兒的貧苦婦人出身,端木題的這首是新詩體:換取燈兒,取燈兒換。能給別人光明,自家慣於黑暗。換取燈兒,取燈兒換。能使別人取暖,自家風中空喚。拉洋片——在電影未通行的年代,拉洋片是代替電影的娛樂,逢廟會趕集期,許多孩子各給一個銅子兒,就坐在「電影院」里(只是坐在一條長板凳上),通過放大鏡向里看。拉洋片的是拉著繩子把一張張圖片拉下來,嘴裡說著:(端木的題詩)望吧里瞧,望吧里觀,看了一片又一片。西湖景,無錫景,孟姜女,哭長城,還有新添流行片。望吧里瞧,望吧里觀,再看軍民打武漢,大元帥就是孫中山。炮火連天歡聲震,推翻滿清又討袁。真是的,它還有革命意識呢!我小時候也做過拉洋片的觀眾,拉洋片又叫「西洋景」,大概是因為電影是從西洋傳進的,所以有此名。撿煤核兒的——也許有這麼一個家庭,爸爸拉洋車(人力車),媽媽是「換取燈兒的」,孩子就在垃圾堆里「撿煤核兒」。雖然爸媽都是勞工級,但是所入還是不足糊口,於是孩子沒錢上不了學,就每天穿著打補釘的棉襖棉褲,提著一個破蘿筐,手裡拿著一根鐵棍,「撿煤核兒」去也。所謂煤核是沒有完全燒盡的煤球,用鐵棍把上面已燒盡的煤渣打去,裡面的煤核撿回家去還可以放在爐里燒,就可以煮水燒飯了。端木對這樣可憐的貧苦的「撿煤核兒的」孩子們,是這樣題的詩:煤球攙黃土,燒過喚煤核。傾倒入垃圾,棄之同敝屣。窮兒爭取拾,得來如拱璧。餘燼生微溫,藉此勝逼窄。為了多取兩幅圖,我未免又寫多了,但是它給我們的感情是說不盡的,人本是感情的動物嘛!(12)北京土語是歷史發展的活化石--呂長鳴中國地域廣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有數千公里之遙。俗語說的好:百里不同音。這樣遼闊的國土,各個地區有著不同的方言土語,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各朝代的中央政權為了保證國家的大一統,為了方便全國範圍內的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都推行了能夠在全國流通的「官話」,這種「官話」,也就是現在推廣使用的「普通話」。現代社會,由於交通的便利,人員的交流頻繁,加之音像媒體的普及,在全國範圍推廣普通話,各地區的方言土語都在逐漸的「異化」,並逐漸的邊緣化。這種方言土語逐漸消失的現象,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的。對這種現象,《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在2009年發表過一篇名為《保護方言留存民族記憶》的文章,裡面就談到了「我國局部地區出現"方言資源流失』現象,部分方言的使用範圍日漸萎縮」的問題。文章中指出:「作為"語言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語方言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因為「不少漢語方言保留著古漢語成分,飽含"民族記憶』,承載了諸多歷史文化內容」。所以從「2008年10月起,國家語委逐步開展"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明確提出,要「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各地區的「民族記憶」,也就是各地區的「方言」。這些年來,北京地區傳統意義上的方言土語也在逐步的「異化」,也逐漸的失去了「原汁原味」,根據現在傳統意義上的北京土語的現狀,保存北京地區的方言土語工作已經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事情了我們之所以保留北京方言土語,有這樣幾條原因:一是由於北京地區的特殊歷史地位,現在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的普通話,其「標準音」就取自於北京方言土話的發音,所以北京方言土語的發音,也就是普通話發音的「標準物」。北京方言土語的「異化」、消失,特別是北京方言土語發音的「異化」、消失,對國家普通話的研究、發展將是一個不可彌補的損失。現在在北京地區,已經很難找到十分標準的傳統意義上的北京方言土語的發音了,所以,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刻不容緩,把北京方言土語作為一種瀕危的「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汁原味」保護起來。 二是北京城作為三千多年的古老城市,作為六朝古都,作為共和國的首善之區,歷史的文化積澱十分的厚重。北京地區的方言土語是這個區域內的歷史產物,同時也是這個地區歷史文化、社會文化的承載體,在北京的方言土語中,有大量的辭彙附帶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如「官房」、「官茅房」、「官廳」等辭彙與大清國城市建設有著直接的關係;如「叫起」、「在旗」、「鐵杆莊稼」、「黃帶子」、「紅帶子」、「在旗的」等辭彙與滿族入主北京,實行對國家的統治管理有著直接的關係;如「窩脖兒」、「杠房兒」、「吃瓦片」、「吃軟片」等辭彙與老北京人從事的職業有關係;如「茶鹵兒」、「水汆兒」、「風斗兒」、「土箱子」等辭彙與老北京人的生活有著直接的關係;如「驢打滾」、「栗子面小窩頭」、「炸卷果」、「蛤蟆吐蜜」等辭彙都是北京風味小吃;如「叫板」、「有板有眼」、「跟包的」、「拿糖」、「行頭」、「里格楞」等辭彙與北京戲曲有著直接的關係;土語中簡單的兩三個字組成的辭彙,就可以形象的反映出當時北京地區的社會狀況、生活條件、市井風俗。老北京的方言土語是北京地區歷史發展的活化石,是這個地區不可再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是由於北京話的發音無論是在大清國,還是中華民國,還是現在的共和國,都是中央政府推行的「官話」、「普通話」發音的標準,所以用老北京方言土語創造出的文藝作品,能夠被全國其他地區、操著各種不同方言土語的人群所接受。 老北京既是一座有數千年建城歷史的北方重鎮,又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大都市。所以歷史上北京城人才濟濟,文人輩出。歷史上使用北京地區的方言土語創作的文藝作品很多。如元朝的雜劇,就應該是使用當時的大都城(北京城)的語言寫成的。目前仍廣泛流行於世的著名文藝小說,如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文康的《兒女英雄傳》,現代作家老舍的《駱駝祥子》等等,都是使用北京土語辭彙寫成的;這些年來,全部台詞都是京腔京韻的北京人藝演出的話劇《茶館》、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等等影視作品,也受到了各界人士、各個年齡段的觀眾的追捧。保留老北京的方言土語,並了解老北京的方言土語,對深刻的理解這些文藝作品有著重要的作用。

(13)北京土話的幽默活躍在老北京人口頭上的北京土語,歷史悠久而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而趣味盎然。拿現代文學作品中之語言與北京土語就言簡意賅、言近旨遠、幽默令人噴飯幾方面進行比較,若說前者相形見絀,大概並不過分。  以吃而論,文學作品比喻貪吃者常用「饕餮」一詞;到了老北京人嘴裡,卻說「帶爪兒的不吃土鱉,帶腿兒的不吃板凳」。大肚兒漢進食少量飯菜不足以充饑,遂曰「茉莉花兒喂駱駝」。已然酒足飯飽而仍不撂下筷子,則曰「眼餓肚飽」。已經吃得「頂了嗓子眼兒」 而繼續硬塞,則謂之「搬山」。文學作品稱好色之徒為「色鬼」,近來又有人創造「色狼」一詞,益發不貼切。而老北京人對此類人卻說「爺們群兒里不走,娘兒們群兒里蹭痒痒」。或者說「見著老娘兒們就拉胯」,「拉胯」 亦土語,言其如下肢有病走不動也。文學作品對老於世故、逢場作戲者描寫起來總要費些筆墨;老北京人只用一句話概括:「見著是六月,見不著是臘月。」六月者,言其熱乎也;臘月者,言其冷冰冰也。文學作品形容少女容顏美麗,頗費筆墨,北京土語則只說「粉棠花兒似的」;而文學作品對貧病交加、面有菜色者的描繪起碼要用幾十字,北京土語則只說「蓋張紙哭得過兒了」。文學作品描寫大雨陰天景象用「天色陰沉」或「陰雲密布」;北京土語則以「黑鍋底」三字進行生動形象的比喻。文學作品每每使用「呼嘯」、「凜冽」等詞形容寒風;而老北京幹家萬戶主中饋者乃至不識一丁的老太太們,卻都能用「針鼻兒大的窟窿斗大的風」這句既對比又誇張的土語狀出冬日寒風的特點。北京土語於形容的同時,兼有椰榆的情味兒。例如形容人身材太高且笨重,便曰「接駱駝糞」;形容人之矮小,曰「縮脖兒罈子」;形容人之肥胖,謂之「一簍油」;形容人之瘦骨嶙峋,則謂之「人燈」;形容辦事糊弄,謂之「貓蓋屎」;形容人際間離心離德、步調不一致,則謂之曰「牛蹄子,兩半子」。北京土語有極其鮮明的愛憎感情,對不法商人在白酒、牛奶、豆漿等食品中肆意兌水的劣跡,必諷之曰「凈跟龍王爺打交道」;對並無真才實學、僥倖成功而名聲大震者,必譏之曰「猴兒屁股,大紅大紫」;對房頂開門、六親不認的狂妄之徒,則譏消為「上炕認識老婆,下炕認識鞋。」北京土語亦有很深的哲理性,耐人尋味。對大處不算計,小處錙銖必較的愚者,北京土語必言其「大簍灑香油,滿地撿芝麻」。對積蓄雖多但只出不進的經濟狀況,則必以「大海架不住瓢兒舀」儆誡當事者。對辦事毫無準備,臨陣磨槍者,老北京人必說「現上轎子現扎耳朵眼兒」這句土話兒,那說話的口氣,是善意的批評,亦兼有同情之心理。(作者: 周簡段)(14)北京土語流行的區域--呂長鳴

舊時的老北京話雖屬古代的北方官話,並且是國之中心城市流行的語言,但北京話只是在北京城區流行的一種方言。真正老北京土語的流行區域並不是很大,嚴格地講就是在老北京城的內外城和環繞老北京城城牆的周邊地區。即使在上述的這一區域中,舊時各城區的口音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如「鵝淋」這個詞,北京內城發音為「鵝淋」,外城則發音為「羅淋」。以前初到北京的外地朋友,剛聽到北京各城區的人說的話時,覺得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純正的京腔京味,其實不然,作為老北京人,您會感覺出來,各個城區說話的口音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如朝陽門內外的老住戶與宣武門內外的老住戶,這兩個地區老住戶說話時的發音是有區別的。究其原因,應該說與歷史上北京城裡的交通不便、人員來往相對不經常有著直接的關係。民國以前,北京城裡的交通工具只有騾馬轎車,後來才有了人力車。居民相互往來多是步行,從宣武門到朝陽門,最起碼也要走上一個小時,遠不如現在這樣方便。特別是由於當時北京城中間地區是皇城區域,南起大清門,北到地安門,西到西華門,東到東華門,這一區域是不允許老百姓隨意通行的。東西城兒、南北城兒之間的往來必須要繞路皇城以外。北城的需繞行北皇城根。(大概位置在現在的平安大道)。南城的需繞行大清門以南的內城南城牆根兒和東、西江米巷。(大概位置在現在的毛主席紀念堂南側。東、西交民巷)。住在外城地區或城外的居民,您要是想進城還要考慮到城門開、關時間。如果我們以外地朋友認可的北京話來講,可以將北京話流行的地理位置再放大一些。南邊最遠可以到南四環路附近。北京歷史上有一句俗語叫做「怯良鄉」,意思就是說,京城南面的良鄉縣(現屬房山區、丰台區)的居民是有口音的。如「火滅了」,老北京話說為「火miè了」,「滅」字讀四聲,但良鄉蘆城附近的老住戶則說為:「火miē了」,「滅」讀為一聲。良鄉地區還有自己的方言辭彙,如炒菜時放的鹽少了,北京話說為「菜淡了」,而良鄉人則說「菜薄了」;北京城裡稱父親的姐妹為「姑」或「爹」,良鄉人則稱為「娘」。歷史上良鄉縣的最北邊就在現在的三環路草橋、西鐵匠營一帶。老北京話流行區域的北邊應該不超過北苑附近。因為來廣營、回龍觀等地的老住戶就有點兒口音了。北京話流行區域的東邊最遠在東五環路附近。東五環以里的高碑店、黃杉木店等地區的老住戶,口音即與北京城裡的有一定的區別,所用辭彙中也有一些不同了。如「夾子」,老北京人讀為「夾子jiā ze,「夾」為一聲;但高碑店附近的老住戶將「夾子」讀為「jiá ze,「夾」讀為二聲。再如此地的老住戶將「回家」說為「走家」或「家走」,將喝酒時 「干一杯」說為「走一杯」。北京話流行區域的西邊可到西山腳下,大致在西六環附近。之所以西邊能夠遠一些,應該與當時清政府的八旗在西山腳下多設旗營有一定的關係。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區域。可以這樣說,凡是大清國八旗兵丁駐紮的地區,只要這些旗人是從北京城這邊調過去的,基本上該區域的語言就是京腔京味,並保留至今。如北京南苑的團河行宮一帶,雖在南五環路以外,但附近居民的口音依舊是京腔京味。這與歷史上當地居民多由城裡遷移過去、多與南苑行宮有關聯有關。有趣兒的是,這種現象還出現在河北省的一些地區。比如說承德市。八十年代我去承德,發現在承德市避暑山莊附近的一個小的區域範圍內,老住戶說話的口音近似於京腔京味,問過當地人後,被告知這種現象只存在這個較小的範圍內。想一想,估計這個地區老住戶的先人,當年是隨著清朝皇室到圍場「木蘭秋獮」,或到避暑山莊提供服務而去承德,最後落戶於承德的老北京人。從八十年代到現在已經過去二三十年,也不知道這種現象現在是否還保留著?還有就是位於河北遵化清東陵的老住戶,他們說話雖然接近於唐山口音,但是他們在日常說話時,經常使用兒化音。如「棍兒、刺兒、點兒、字兒」等等日常用語都使用兒化音。包括他們的居住地的地名也都是用兒化音,如有個村子的村名是「裕陵大圈子」,正常讀音應為「裕陵大quan子」,但當地人卻發音為「裕陵大juan子」,這與老北京土語的發音是一致的。這些老住戶都是當年派到陵區守陵的旗人。至今有一些老住戶還和北京城裡有親戚來往呢。

(15)北京土語"勞駕"是怎麼來的?老北京一般麻煩別人的時候都會說「勞駕」,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勞駕是北京人經常掛在嘴邊兒上的一句禮貌用語,它算是地道的北京土話。勞駕一詞是由「勞」引申出來的。 「勞」字本是北京人常用的客氣詞兒,有煩勞、勞動、勞人的含義。老北京人在請求別人幫助或搭把手的時候,一般會說:「勞您費費神。」或「這事還得勞您跑一趟。」有時也直接說「勞動」,比如:「勞動您把東西挪一挪。」或「師傅,勞動您幫我抬一下兒。」勞駕這個詞兒是怎麼來的呢?老北京的代步工具多是馬車騾車以及轎子或騎驢,「駕」最早是趕車和趕馬的術語,以後成了敬詞兒,如「駕到」、「大駕光臨」等,據說把「勞」與「駕」糅到一起,成為客氣話的最初是老北京趕車和趕馬的,以後推而廣之,成為大眾的日常用語。勞駕,有的為加重語氣和更敬一步,也被北京人說成「勞您一駕」或「勞您大駕」。在北京,勞駕的應用極廣,求人幫忙,借東西,請人搭把手,請人讓路,出門打聽道兒,都會用到它。一聲勞駕,會讓人覺得您很懂禮貌。
推薦閱讀:

北京 | 冬天,你需要一杯好喝的熱咖啡
北京中醫藥養生教授:堅持喝它,80歲眼睛都放光!
毛囊角化症 北京有推薦的醫院嗎?
北京標婷到底可靠么?
Him:想帶你吃遍世界的陽光優質男

TAG: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