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要多從腳上找感覺
習練太極拳,人人都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各種感覺,來檢驗自己的練習成果或動作要領做的正確與否。比如有人整天找所謂的「氣感」,將正常的血液微循環加速當成「氣感」,有「氣」的人不會講「氣」,無「氣」的人整天「找氣」。又比如所謂「骨肉分離」的感覺,練不到一定層次是體悟不到的。對大多數人來講,多從腳上找感覺會更加實際和實用。
一,用腳上的感覺檢驗身法要領 身法對習練太極拳至關重要,身法要領就是塑造外形的,身正形順,骨節自然吻合,周身氣血暢通,日久內勁漸生。我們首先應該清楚,太極拳對兩腳的要求:平實踏地,均勻受力。當然這個「均勻受力」是相對的,如以陰陽來區分,前腳掌為陽,後腳跟為陰;腳內側為陰,腳外側為陽。根據助陰不助陽的原則,陰為六、陽為四。清楚了這些要求和原則就很容易明白,每個身法要領是否做到了位,或多或少都會從兩腳上反映出來:1,如果感到前腳掌發飄,說明身體後仰了,如果程度較輕,說明含胸沒做到位;如果感到後腳跟發飄,說明身體前傾了。
2,如果腳內側吃力多、外側吃力少,說明膝蓋內扣過多;如果腳內側吃力少、外側吃力多,說明膝蓋外撇了。
3,如果在站樁時,感到一腳吃力多、一腳吃力少,說明兩胯不平,一側緊一側松。4,如果感覺兩腳踏地不實,說明兩胯沒松、襠不合,松腰坐臀沒有做到位,身體自身的重力沒有沉到腳底。兩腳踏實的程度還與松肩垂肘有關。
二,檢驗旋轉虛實是否正確和到位 用兩胯旋轉虛實時,實腿一側的「旋轉下沉」至關重要,關係到周身動作走螺旋,關係到周身的運動軌跡非圓即弧,關係到腿腳蹬地能否吃上勁,即力源的大小。
實腿一側的「旋轉下沉」所形成的狀態是「坐腿掖胯」,通過上身的旋轉,將腹股溝這條縫隙掖住,由於膝蓋固定不動,在腳底就會產生一種「擰勁」;通過下沉將重心坐在實腿,將給地面的力最大化,地面給實腿腳掌的反彈力也會最大化。所以通過實腿的腳掌,可以感知「旋轉下沉」是否正確和到位。比如,虛實不清時或者旋轉下沉時屁股先跑了,重心就坐不到實腿上,就會感覺不到地面的反彈力;又比如,在上身旋轉下沉時實腿膝蓋晃動了,那麼腳上既不可能產生「擰勁」,地面的反彈力也會晃跑掉。
三,檢驗「隱性重心線」是否垂直 大家知道,如欲保持身體的立身中正,由百會至會陰的這條人體重心線就要垂直於地面。雖然這條隱性重心線看不見摸不著,但從腳上可以感知到其是否垂直。當這條線與地面垂直時,兩腳踏在地上平而實,腳掌受力均勻,否則就要從身法要領上去找病因。
四,檢驗腳底是否有根 練習太極拳講究「心氣下沉」或「力沉腳底」,腳上才能有根,上盤輕靈,下盤穩固。所謂「力沉腳底」,就是將人體自身的重力沉到腳上,任何關節都不受力,除了要做好松肩垂肘、含胸塌腰以外,兩胯的內收內合是關鍵。有經驗的老師看人練拳或站樁,一眼就能看出來你腳上是否有根。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做到了「力沉腳底」,就是感覺自己的兩腳踏在地上實不實,兩條腿象兩根大彈簧。 練習太極拳,應力戒高大上的空洞理論和不著邊際的空談,多注重過程少求結果,不刻意追求結果,反而收穫的更多。無論你練拳處在什麼階段,多從腳上找感覺都會有收穫,日久可以養成自我檢查、自我糾錯的好習慣。
推薦閱讀:
※太極合老說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源流 —— 佚名
※淺談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功----陳正雷
※學習陳式太極拳需要懂得九條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