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中國經濟需直面美債「後危機」

中國經濟需直面美債「後危機」 魏晞 2011年07月31日

  全球經濟伴隨著美國債務危機度過了一個難熬的周末。隨著最後期限步步逼近,這場債務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不限於美國國會拉鋸不斷的投票結果或者8月2日這個簡單時點。更多投資人開始緊張評判並不遙遠的美債「後危機」時期:深度「貧血」的美國、手持重債的中國以及仍然羸弱的全球經濟,要如何應對美債後危機時期。

  無論能否通過提高債務上限的議案,美國經濟的「造血」能力在這場風波中已被嚴重質疑:增加國內就業的努力收效些微,各項改革進展遲緩,製造業嚴重乏力,金融業復甦緩慢,美國卻仍然依靠債務一次次「觸頂」和龐大的美元體系裹挾全球經濟。

  即便以最樂觀的結果分析,即美國在8月2日前如期通過提高債務上限的議案,並且國際評級公司依然保持美國最高信用評級,各國經濟仍然要面對一番波瀾。

  不少觀點認為,就算美國債務如期履約,但上調債務上限後持續開動的美元「印鈔機」會繼續增加美元流動性,推高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屆時,全球市 場上有色金屬、煤炭、農產品等價格都將繼續上揚,這也是中國目前最不願看到的局面。經濟學家謝國忠也表示,美債危機過後,會進一步刺激資金流出美國,從而 引發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通貨膨脹升溫。

  除了可能面對的「被動」通貨膨脹,中國在美債「後危機」時期還有不少難題,特別是現在中國持有總額近1.1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更是令各方心 事重重: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黃少明認為,一方面是大量美元外匯儲備資產風險放大,美債「無風險資產」的理念已經過時;另一方面現在歐洲債務危機加重, 日本經濟低迷不振,很難找到比美國國債安全級別更高的投資品種,因此無論中國未來決定增持或是減持美債,都要面臨維持國家資產安全的「雙面難題」。

  美國媒體也撰文稱,美國國債市場仍是全球唯一可以承受大規模資金並且流動性充足的債券市場,因此中國不會大規模減持美國債券,仍會繼續擔任美國國債最大海外持有者的角色。

  這樣一來,即便美國這次能用盡拖延戰術避免違約,但債務問題卻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嚴重,身在其中的各國都難以找到脫身捷徑。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中國雖然已減慢累積美債的速度,但由於目前沒有能取代美債的「理想替代物」,必然只能在「配置」上做些許文章。最近出爐的一 系列數據也表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在對外匯儲備資產結構進行「微調」和「分散化」,相信這也會成為中國處理美債「後危機」時期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的一個 基本原則。


推薦閱讀:

只有經歷一次金融危機,中國經濟才有可能脫虛入實
傅海棠:你的錢為什麼越來越不值錢了?
思秋經濟將催生養老產業的S2B模式
李揚:中國可以應對1.5次經濟危機,對去槓桿我充滿信心
外媒激辯「中國經濟今年超美」論:養老金等遠低於美|外媒|中國公民

TAG:中國 | 市場 | 經濟 | 中國經濟 | 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