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個人學習環境

PLE,是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個人學習環境、個性化學習環境)的縮寫,被Stephen描述為「一種工具、服務、人和資源的鬆散集合體,是利用網路力量的一種新方式」。我理解中的PLE並不一定局限於網路之中,實際其反映出的一種理念是人對環境的能動性,我們以往總是在別人安排的場所或條件下進行學習。個人學習環境概念的提出使學習者自主設計環境成為可能。那人如何構建自己的PLE呢?

目錄

  • 1 PLE技術工具
  • 1.1 PLE必備工具
  • 1.2 PLE工具組合運用法則
  • 2 PLE實施中的PKM
  • 3 PLE實施案例
  • 4 PLE構建與研究
  • 4.1 研究PLE的人物
  • 4.2 PLE主題資源
  • 5PLE實施常見問題
  • 6心得故事與FAQ問答
  • 7PLE拓展資源
  • 1 PLE技術工具

    PLE(個人學習環境)可以大致分為網路環境和現實環境,這裡我們主要先討論網路環境。在Web2.0時代,由於軟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可以輔助人們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社會性軟體大量湧現,如何根據個人學習需求,有效的把這些社會性軟體納入到個人學習環境要素中,有效的輔助學習,成為個人學習過程中一個必要的環節。PLE技術環境的介紹與研究就是要討論和解決這一問題的。

    PLE技術環境可以稱之為個人網路學習環境,它是個人在網路上為自己尋找和開闢的學習場所。在信息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在終身學習成為普遍共識的當代,PLE環境的確立對於我們具有深刻的意義。從這一環境中,我們可以避免費勁周折才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可以更快更及時地獲得書本以外的更多的資源,只要你願意,並且條件具備,我們可以很好地提高效率.

    1.1 PLE必備工具

    社會書籤

    RSS閱讀

    1.2 PLE工具組合運用法則

    2 PLE實施中的PKM

    PKM行動學習策略案例

    3 PLE實施案例

  • http://eduspaces.net/davidds/weblog/category/ple
  • 每個人在構建自己的PLE時思考的角度和出發點都是不同的。以下是我通過del.icio.us查找到一些人他們所構建的自己的PLE。

  • Ray所構建的自己的PLE概念圖,http://simslearningconnections.com/ple/ray_ple.html 在Ray的PLE中,他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思考的:
  • Text文本,
  • Audio音頻,
  • Writing and Drawing寫作和畫圖,
  • Formal Training正規培訓,
  • People人物,
  • Data and Information Hacks數據和信息,
  • Physical Space物理空間,
  • Reflection反思。
  • Michle Martin構建的自己的PLE,http://michelemartin.typepad.com/thebambooprojectblog/2007/04/my_personal_lea.html 她則是從信息的角度進行構建的,分為三個部分,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以及學習行動。另外,在她的文章中,還提到關於PLE的一個概念界定,是由Ron Lubensky提出的: A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a facility for an individual to access, aggregate, configure and manipulate digital artifacts of their ongo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 網路時代及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求我們建立PLE,從而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那麼我們該怎樣建立自己的PLE呢?

    PLE的起點是信息,終點也是信息,建立PLE要圍繞這個中心轉。

    那麼我需要哪些信息呢?我需要學習什麼呢?一個是專業課,這是我的研究方向,也是我所喜愛的。一個是WEB2.0工具的學習,這是我建立PLE所必需的掌握的操作。當然我還有別的信息要獲取,不過時間不允許,就先用其實驗,領會其精神後,以後再拓展也不遲。

    人和網站是資源的來源,找到好的有用的網站,找到能夠一起談天說地和討論的人,你才有可能獲得進步。另外,就是要保持與時俱進,掌握網站的最新咨訊。這一點想明白之後,我就去找和學習相應工具,並開始實踐。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多個個工具軟體網站:DEL.CIO.US;GOOGLEGROUP;HAOKANBU;ZHUAXIA;SLIDESHARE;GOOGLE READER,並簡略敘述了一下它的操作和功用。回來以後,我用了其中的四個:DEL.CIO.US;GOOGLEGROUP;HAOKANBU;ZHUAXIA。下面是我的學習過程:

    1. 註冊GMAIL,加入GOOGLE論壇。考慮到學習WEB2.0需要別人指導,論壇是最好的交流和獲得信息的地方。在老師的鼓勵下,就先申請了GMAIL郵箱,加入了SOCIALLEARN論壇。發現這裡確實有許多人可以幫助我。無奈我表達能力不清,許多網上名詞術語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有些問題別人不知我在說些什麼。不過這個問題最後在我學HAOKANBU的時候被我解決了。

    2. 學習製作好看簿。出於好奇和喜歡,我註冊了haokanbu,發現那裡也是一個學習的好地方,不只是一個欣賞的地方。那裡面有許多配有圖片的教學故事,你可以通過他來學習你想學的一些基礎操作。圖片生動,文字簡潔,讓我們初學者非常輕鬆就可以掌握故事裡的內容。而且它的旁邊還有評論,你可以在裡面提出疑問,可以提出新問題,作者可以幫助你解決這些問題。此外,你可以把你的學習也編成故事,並形成故事系列。這樣,自己可以回首改進學習,別人也可以得到受益和啟發。我在看我們同學寫的教育掘客的例子,就又想起上面的問題,如果我也像他們一樣,用圖來表達我的問題。那不是別人就明白了,於是,我就問那位同學怎樣抓圖。他告訴我用snagit8,回去用了以後,效果挺好的。Zhuaxi也是我在這裡學的。所以我決定把它當成學習web2.0的主要地方之一。不過,就是我性子急,問問題後總想立馬讓人家回答我。有時別人不在線,我就把這個問題踢在一邊不管了,等過後又忘了。這是我以後要注意改正的。

    3. 加入delicious.上面的兩項學了以後,現在要解決專業收集資料問題。浩瀚如海的網站我搜索得太累,能不能一下子就得到我想要的,專業一點的。美食書籤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那裡把文章分門別類,並用tag標註,你可以按照tag找出你想要網站。同時,你可以把你的所有資料都搬上去,加上tag讓別人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你,跟你取得聯繫。然後你們交流。你還可以訂閱相關的主題,這樣,我想要的主題的網站我就可以看到。

    4. 抓蝦。收藏的網站還是太多,一個一個打開還是太慢,怎麼辦?有沒有一個顯示所有更新的網站。讓我只要上去就可以知道獲得更新的那些內容。抓蝦就是這樣的一個閱讀器。當我把按類收藏的網站訂閱以後,我就可以上抓蝦看到他們的更新內容。抓蝦基本上算是從好看簿上自學得來的。如果沒有好看簿我想到現在我可能還不會抓蝦。由此可見他們對自我學習的幫助。我在抓蝦上也看到一些好專題。就趁機把他們訂閱了,還可以趁機看看其他訂閱者,也算不錯。不過,抓蝦只支持有種子的網站,如果沒有還是訂閱不了。有一些我喜歡的網站,我就無法訂閱,確實遺憾。

    問題:

    1.我們在delicious上收藏了若干網站,其實我們只要在delicious那裡打開它顯示的也是最新的內容,我在這一點上疑惑抓蝦的作用。當然,我還沒驗證。

    2.抓蝦也設有收藏,這個是不是與delicous 異曲同工呢?

    4 PLE構建與研究

    4.1 研究PLE的人物

    一、在線學習領域國際著名的研究專家:Stephen Downes(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

  • 「Stephen是學習對象(learning object)和元數據(metadata)領域領先的研究者,以及正在出現中的weblog在教育和內容聚合領域應用的領先研究者,他可能因每天一封的研究型郵件列表OLDaily而最為知名。他的工作還包括開發教育內容聚合系統(Edu_RSS),和設計學習資源的數字版權管理系統。Stephen是多家(在線)專業媒體的編輯或者顧問,經常會在在線學習領域發表報告和講座,包括2004年10月在澳大利亞Perth,發表了著名的Buntine Oration演講。目前,他是位於New Brunswick蒙克頓的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在信息技術學會的e-Learning研究組工作。」 (eLearn 雜誌的介紹)
  • Stephen的個人網站:Stephen"s Web(http://www.downes.ca)
  • Stephen的個人介紹:http://www.downes.ca/about.htm
  • Stephen的聯絡郵件:stephen@downes.ca
  • OLDaily研究型郵件列表:http://www.downes.ca/news/OLDaily.htm
  • OLDaily是在線學習領域國際著名的研究專家Stephen Downes的研究型郵件列表,周一至周五,五個工作日每天發布一次,點評當天國際教育資訊。

  • OLDaily中文版:http://edu2do.com/oldaily/
  • OLDaily中文版在英文版上線15小時內發布。

    二、Sims Learning Connections(Ray Sims的PLE思考及其他)

  • about Ray:Ray Sims has nearly thirty years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design, process and quality engineer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business (systems) analyst work; project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ix years as the leader of a KM function) and learning & development. Ray is a passionate life-long learner who believe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learning and behavioral change occurs within a social context. He is currently looking for a new career opportunity based in the Boston, or north of Boston, area. For aditional details, refer to LinkedIn profile.He holds a MBA from Cornell, a M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B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Automotive Design from (now) Kettering University.Ray lives in the Boston area with his wife and young son who shares his father"s passion both for all things mechanical and the outdoors.
  • Email Contact:"ray at simslearningconnections dot com"ray@simslearningconnections.com
  • rsims on del.icio.us:http://del.icio.us/rsims
  • 站點:http://blog.simslearningconnections.com/?page_id=84
  • 三、Mark van Harmelen(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四、Graham Attwell (Pontydysgu)

  • 他是PLE(個人學習環境)領域最有影響的專家之一,我是在slideshare中,他的"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Learning Environments "(http://www.slideshare.net/GrahamAttwell/personal-learning-environments-46423)幻燈片中認識他的,可以關注一下。
  • Brief description: Graham Attwell is a researcher working for Pontydysgu in Pontypridd
  • Interests: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e-Portfolios, elearning, eportfolios, informal learning, non-formal learning, OERs,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pen Source,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PLEs, podcasting, Second Life, training of trainers, video, web 2.0
  • 個人Blog: http://www.knownet.com/writing/weblogs/Graham_Attwell
  • 五、George Siemens

    六、James Farmer

    七、Michelle Martin

    八、Mohamed Amine Chatti

    九、Ray Sims

    十、Scott Wilson (Bolton University, JISC, CETIS)

    十一、Steve Barth

    十二、Terry Anderson

    十三、Will Richardson

    4.2 PLE主題資源

    (除給出網站鏈接,希望對網站內容給出一定的介紹性說明)

  • 推薦資源列表
  • http://www.wikipedia.org wikipedia
  • 關於PLE的發展歷史(2000-2006)、PLE概念、基本知識介紹以及一些專家對PLE的描述鏈接

  • http://www.cetis.ac.uk/members/ple The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blog
  • About:This is the PLE project at Bolton University, working towards defining the tools for personal learning. The project is being funded by JISC and carried out by CETIS.The project is part of the e-Learning Reference Models programme for the e-Framework. Read a very short project summary.

  • http://www.workplace-ple.org Workplace PLE project
  • About:Workplace personali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ees"technical communicative skills

  • http://personal-learning-environments.wikispaces.com/
  • 一個主要介紹PLE的wiki,裡面包括不少PLE的案例和資源。This wiki has been created to keep all of my learning and advice about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PLEs) and personal organiser pages (POPs) in the one place

  • http://scope.lidc.sfu.ca/mod/forum/view.php?f=186
  • 2007.6.4-6.25 Derek Chirnside 和Derek Wenmoth 組織召開的一個關於PLE的研討會的論壇和 wiki Derek"s blog http://blog.core-ed.net/derek/personalisation/

  • http://www.edu2do.com/fanyi/category/ple 益學會個人學習環境(PLE)專題
  • 國外優秀資源翻譯
  • http://blog.simslearningconnections.com/?page_id=84
  • 一個個人博客,包含不少關於PLE的網站資源、優秀文章、專家的介紹

    5 PLE實施常見問題

    任何一種學習形式都會有問題出現,基於WEB2.0技術建立學習環境的學習者也會在這一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列出一些常見的問題:

    1. 對於很少接觸網路的人來說,總存在這樣一種心理:網路軟體是高深莫測的,我學不會。實際上,現在的工具越來越友好,可操作性越來越強。只要我們上機實踐就會發現這一點,PLE環境所要求的基本技術我們能很快掌握。
    2. 害怕提出問題,這是傳統學習社會留下的病根。如果你是一個愛思考的人,這個毛病應該該一改,否則我們如何創建一個學習網路呢?
    3. 全面掌握,陷入操作層面,沒時間把握其精神。WEB2有很多工具,但我們沒必要全部掌握,我們熟悉其中最重要的一兩種即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握其精神:我們究竟用它來做什麼?為了什麼?

    6 心得故事與FAQ問答

    我的一個困惑是,目前web2.0工具如浩瀚海洋,數不勝數,甚至不斷出新。這麼多工具擺在面前,總感覺無從下手,個人在學習的時候很容易感到困惑。怎樣才能更好地、更有系統的進行學習呢?還有,究竟哪些工具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真正有價值的呢?

    另外,現在已經進入了web2.0的時代,但是人們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階段,因此,我感覺要想更好地構建個人學習環境,更好地學習web2.0知識,首先並不是技術的使用,而是觀念的轉變,首先我們要深刻理解web2.0的思想,接受它的思想,才能夠慢慢地進入web2.0的時代。

    PLE是伴隨著web2.0的發展產生的一種學習方式(不知道可不可以稱其為一種學習方式)。正如一個講座中的教授所說,傳統的學習中學習者是被push的狀態,而在個人學習環境中是學習者在pull,學習者在主動地尋找自己的資源,同時也在創造資源,分享資源。

    the PLE allows the learners not noly to consume learning resources,but to produce them as well.學習者不僅在使用資源,同時也在創造資源。

    All learning technology will be at least to some degree network technology,since it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ublic knowledge and personal knowledge. 在PLE中,所有的學習技術在某種程度上至少都是網路技術,它能夠促進個人知識和公共知識之間的交互。


    推薦閱讀:

    葯一總結學習第一周(彭亮)
    【隨筆】談談學習
    知見 有教養的40個細節,學習了!!他極愛貓,我怕毛
    學習舞蹈的⑤大秘訣!
    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

    TAG:學習 | 環境 | 學習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