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講記 第四十二講 前行備忘錄

  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講記

  ——《普賢上師言教》與《前行備忘錄》合講

  蔣陽龍朵加參尊者傳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傳講

  第四十二講 2013年1月7日

  【原文】

  所說之法的次第,包括暇滿難得等六個引導。所謂的法,正如前文所說,我們一定要依靠此法來調伏自心,「非以髮髻非以棍」。為此,自相續中要反反覆復思維暇滿難得等這些內容。

  首先講四種厭世法,或者四種除貪法,或者四種出離法,都是一個意思,只是名稱不同。我們要依靠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兩個引導對現世產生反感。《離四貪》中說:「若貪今生非行人。」又如雲:「暇滿人身難獲得,難以復得如曇花,得大利如摩尼珠。」我們務必要清楚地認識到,上去下去的關鍵猶如馬被轡頭所轉一樣,就在如今的這個身體上。其實,這個身體也是無常的,有生就有死,這是必然規律。因此,我們必定走向無常的死亡。謀求現世沒有意義或實質,明白了這一點後就要尋求後世。想到輪迴因果,必然對來世以後的輪迴心生厭離。

  ——《前行備忘錄》

  【正文講解】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

  祈禱大恩根本上師賜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願盡虛空之際有情父母即生證得四身五智之金剛持果位,為此《大圓滿龍欽心滴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與《前行備忘錄》相結合而宣講。此前行分三:首義、論義、結義。首義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論義。論義乃大圓滿龍欽心滴前行引導文,由吾等殊勝上師無謬之口傳所著之備忘錄。此論義分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徑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為: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業之因果、解脫利益和依止上師六個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滿難得」。

  暇滿難得引導分為聞法之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聞法之方式之前已宣講完畢,今天所宣的是所宣之法之次第。暇滿難得引導分四:第一、思維本性閑暇;第二、思維特法圓滿;第三、思維難得之喻;第四、思維數目差別。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思維本性閑暇」。

  之前所宣講的思維本性閑暇法義內容為《普賢上師言教》中的內容,今天講解《前行備忘錄》中的思維本性閑暇法義。請大眾翻開《前行備忘錄》。此次在《前行備忘錄》中詳細講解如何結合打坐實修暇滿難得引導。

  所說之法的次第,包括暇滿難得等六個引導。

  所宣的法之次第包括暇滿難得等六個引導。共同外前行分為:暇滿難得、壽命無常、業之因果、輪迴過患、解脫利益、依止上師等六法。

  所謂的法,正如前文所說,我們一定要依靠此法來調伏自心,「非以髮髻非以棍」。為此,自相續中要反反覆復思維暇滿難得等這些內容。

  之前也宣講過法是什麼?調伏自相續的貪嗔痴之煩惱、能夠對治自相續,就稱之為法。但不能僅僅口中宣說「法是來調伏自心」而放棄實修、未能調伏自相續。法是用來調伏自相續的,因此要反觀自相續有沒有以法來調伏,反觀自相續非常關要。

  在座的大眾入佛門有多長時間?或者到亞青有多少年了?在入佛門之前後、或者到亞青之前後,這個期間你相續中的貪嗔痴慢疑有沒有改變?和過去有沒有區別?有沒有對治此等煩惱?有沒有去調伏煩惱?應詳細地反觀自續,才能知道自己和過去是否有區別。否則僅僅在口中說「修法、修法」或者「我是個修行者」,但沒有以法對治和調伏自相續,這樣的口中之法對你的相續無有利益。

  此處所說「非以髮髻非以棍」也是同樣的道理。無論你身著僧衣或者依止寂靜之處,還是你依止了上師、或者到任何佛學院,如果沒有對治相續,這樣的形象也沒有意義。之前也宣講過,僅僅手裡持著一個卡杖或者頭上有個頂髻,就自稱是成就者,徒具道貌之相沒有任何意義。

  在座的大眾不要僅僅停留在了知法義的詞句上。很多人聽聞很多法,口裡說 「懂、懂、懂」,但根本沒有領悟它的意義,也沒有奉行實際的意義,如是聽聞沒有任何意義。

  反觀自相續,自己有沒有僅僅聽懂詞句但未領悟實際的意義這樣的過失?佛法是用來調伏自相續,對治相續中的貪嗔痴慢疑的煩惱,應如是依教奉行。

  喇嘛仁波切大恩者經常這樣宣說:「聞法不要像滑冰一樣。」意思說:聞法不應僅僅記住詞句而沒有領悟它的甚深意義,而應領悟法的真正意義,此點非常關要。

  在座的大眾有沒有懂得如何修法?有沒有如是修法?有沒有領悟佛法?要反觀自己相續的貪嗔痴慢疑有沒有減輕。

  比如一個棉花團被風吹走時,抓住這個棉花團壓在手中或壓在腳下,再大的棉花團被壓住以後都會變小。反觀自己:有沒有這樣對治自相續的貪嗔痴呢?有沒有這樣變小呢?比如煮奶的時候,牛奶沸騰了以後會噴出來。這時往牛奶里倒一點水,沸騰的牛奶就會平息不再沸騰。牛奶燒開以後,還會溢出來,此時再倒點冷水,也會令牛奶不再沸騰。與這個比喻相似的道理,如何用佛法對治自相續的貪嗔痴慢疑?就應反反覆復地反觀自相續,反反覆復思維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業之因果、解脫利益和依止上師等六法。

  此處所宣的「自相續」指的是:自己的心晝夜六時不斷起現的念頭。自相續要思維的也是這個不斷起現的念頭。而不是今天思維一點點、明天思維一點點;或者今年思維一點點、明年思維一點點,並非是這樣。自相續要思維晝夜六時心相續所起現的每一個念頭。大眾都要認識自相續。

  首先講四種厭世法,或者四種除貪法,或者四種出離法,都是一個意思,只是名稱不同。

  四種厭世法指的是: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和業之因果,也稱之為四厭離法。

  什麼是厭世法?厭離世間,就稱之為厭世法。舉一個簡單例子。比如你去往一個非常恐怖、非常害怕的外境,回來以後,你根本再也不會去了。這種心態就稱之為厭世。從此世間中脫離,再不去世間輪迴,此就稱之為厭世法或厭離法。

  接著是除貪法。什麼是除貪?比如一種很低劣的食物,當你不知道它是低劣的食物而食用以後,就會嘔吐;以後再聽到或看到這種食物時,就會生起嘔吐之心,此就稱之為除貪法。

  對世間輪迴產生迷亂或者生起貪執,無有安樂認為是安樂,痛苦認為是安樂,應該以四厭離法熏修自相續以後,每當念到世間的時候,認識到此世間根本沒有安樂之處、它是迷亂的,於是從根本上斷除貪心,就稱之為除貪法。

  厭世法、除貪法、出離法都是一個意思。

  比如說自己去了一個不悅意、不高興的地方,到了以後,因為此處是自己不悅意的地方,就會生起「馬上從此處離開的話多好!」的想法。這樣意欲離開的想法就稱之為出離法。

  比如說一個人被關進監獄,監獄所在的地方、房間、同獄犯人等等,都令人痛苦。例如被判刑三年的話,兩年之中不能離開監獄;如果被判刑兩年的話,服刑一年也不能脫離此痛苦。此時的犯人慾逃離監獄,稱之為出離法。

  世間的輪迴如同監獄,外器世界相當於監獄的場所,內情眾生如同監獄內的同伴,輪迴中食物等一切事等於監獄的痛苦,痛苦的輪迴如同監獄般。要從監獄裡出離的方便法是什麼?是四厭離心。依靠四厭離心就會認識輪迴是痛苦的,認識以後相續會生起出離心。因此依靠四厭離法才能生起此出離心。

  厭世法、除貪法、出離法,都稱之為四厭離心。此四厭離法是哪四種法?四厭離法指的是: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和業之因果。

  我們要依靠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兩個引導對現世產生反感。《離四貪》中說:「若貪今生非行人。」又如雲:「暇滿人身難獲得,難以復得如曇花,得大利如摩尼珠。」

  必須要依靠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兩個引導對現世生起厭離。

  如何生起厭離呢?薩迦派《離四耽著》中說:「若貪今生非行人。」在其他偈頌中說:「暇滿人身難獲得,難以復得如曇花,得大利如摩尼珠。」意思為:得到如意寶般的暇滿人身而未讓它具有實義,如同得到摩尼寶而捨棄它,這個人身沒有意義。

  我們務必要清楚地認識到,上去下去的關鍵猶如馬被轡頭所轉一樣,就在如今的這個身體上。

  一定要認識:得到如意珍寶人身以後,上去下去的關鍵在此人身。如同在十字路口的馬匹,馬轡頭朝左,馬只能朝左走;馬轡頭朝右,馬只能朝右走;馬轡頭朝前,馬只能朝前走;輪迴上下之關鍵就在於此人身。要得到解脫和遍知佛的果位,也要依靠此人身。是否墮惡趣也關鍵取決於此人身。如果墮入三惡道,無法從三惡道出離。處於輪迴十字路口的關鍵就在此所依人身之上。

  現今因緣具足,通過修持正法此生得到究竟遍知佛的果位,一生一世得到金剛持的果位,也有這樣的能力。如果此世人身當中,從事殺生、不與取、非梵行、惡語、醜語、綺語、妄語、貪心、害心、邪見等惡行的話,也依靠此人身令你無法從三惡道中解脫。除此人身之外的非人、天人、畜生道等眾生的所依身,無法得到究竟遍知佛的果位,只能墮入三惡道。

  因此輪迴上去下去的關鍵就在於此所依身。華智仁波切、堪布昂瓊均如是所宣。大眾也應該認識如同馬頭被馬轡頭所轉,上去下去的關鍵就是此所依身。認識這一點以後,應該以正法讓此所依身具有真正的意義。即使聚集再多世間的名聞利養或財物,也是虛度此人身而沒有任何意義。

  思維暇滿難得以後,在相續生起出離心,對此生生起厭離之心。應該如是思維暇滿難得而生起出離心。

  其實,這個身體也是無常的,有生就有死,這是必然規律。因此,我們必定走向無常的死亡。謀求現世沒有意義或實質,明白了這一點後就要尋求後世。想到輪迴因果,必然對來世以後的輪迴心生厭離。

  如何去思維壽命無常而對現世生起厭離之心呢?要認識到無常。有生都有死,這是無常的法性和法相。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向無常的死亡。在死亡之時再儘力尋求名聞利養或親朋好友,死亡之時沒有任何意義。了知無常的法義並思維清楚以後,應該尋求後世的解脫。這樣熏修死亡無常以後,此生當中唯有修正法才有意義。

  接著宣講未修正法、對此生未生起厭離心的痛苦和修持正法、對此生生起厭離心而得到的安樂的一個公案。宣講兩者之間的區別。

  前天亞青的一位來自德格囊安瑪這個地方的弟子,因疾病而示現圓寂。他圓寂之前兩三個月中到成都醫治,但無法醫治,最後回到藏地圓寂。在圓寂前,他在成都醫病時,他知道自己會死,那時他說:「治療已經沒有意義了!我一定要回到喇嘛仁波切的聖地!我一定要回到金剛道友在的地方!我到這個地方死去!」當時要求他的父母按照他的要求回亞青。後來他們到甘孜後,父母說:「回家以後,家鄉的醫生醫治也許能好轉。」 父母就沒有同意他回亞青。但他回到家後就圓寂了。

  回到家鄉以後,他接近臨終時給我打了一個電話。電話之中他對我說:「也許晚上或明天我就會死亡。死之前我沒能到亞青有些傷心,沒能見到上師也有些傷心。除此之外,我沒有任何遺憾。因為我在亞青聖地修行得到了果實。在我死之前,喇嘛仁波切三次親臨在我面前。我現在的一切顯現也是剎土之顯現,我沒有任何痛苦,我在剎土之中。」當時他問我:「此顯現的剎土是不是意味著我未舍此生就生到剎土?我未死之前,喇嘛仁波切親臨接引我,是不是未舍此生就已經生到剎土?是不是這樣?」當時我非常喜悅和高興地回答:「是這樣的。顯現的剎土未遮止,上師與自心相融之中。就是這樣的!肯定是這樣的!沒有任何痛苦。」第二天這位弟子示現圓寂。這就是以佛法熏修此人身以後,修持正法而令此人身具有意義。

  與此相反,他的父母一直在哭泣,說:「我的兒子會死亡。」 他們在兒子病重的時候,擔心兒子死亡、擔心和孩子分離一直傷心哭泣。有些人對此世間沒有厭離之心、把世間的無常執為常有,不凈執為凈,無有安樂執為安樂……以此等執著之心,最後遭受痛苦。安樂和痛苦的區分就是這樣。

  兒子是厭離此世間、以正法讓此人身具有意義,處於安樂之中;父母是對世間沒有生起厭離之心,得到此人身也沒有意義。兒子修行正法,未舍此生現量轉生到剎土。兒子臨終之前現量見到喇嘛仁波切,安住於大圓滿的見解之上,喇嘛仁波切和剎土沒有分離之中,沒有任何恐懼、沒有任何死亡之相,歡歡喜喜地、自由自在地迎接死亡。這就是對輪迴生起厭離之心並讓此人身具有意義的公案。

  與此相反,同是一家人的父母,會遭受兒子患病、擔心兒子離去和兒子死亡的痛苦,這樣一家人的人身沒有意義。因為貪執而遭受傷心和痛苦時,現世就應該思維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對世間生起厭離之心,讓人身具有意義。

  德格縣囊安瑪的這位僧人和大家所依止的上師是同一位上師,所修的法是同一個法。而這位僧人未舍此生而讓此人身具有意義。由此可見,上師是同一位上師,法也是現今所宣之法。能否具足解脫的能力,關鍵要靠自己。大眾應該如理如法去實修,這是我最大的希望,也是修行最為關要之處。

  今天的法就講到此。

  迴向

  【備註】

  此為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於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懺悔!

  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眾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推薦閱讀:

《前行備忘錄》(8)
洛克菲勒家族14條零用錢備忘錄 看富豪如何教育子女理財
林場魅影(待續)
教師常用網址備忘錄

TAG:備忘錄 | 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