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君子

戰國時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說認為應該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史記》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資治通鑒》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03年(三家分晉)。戰國的名稱來自於西漢劉向編的《戰國策》。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其主體時間線處於東周末期。是華夏歷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

戰國上承春秋亂世,後啟秦朝,中續百家爭鳴,是中國的思想、學術、科技、軍事以及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與此同時,圖強求存的各諸侯國展開了許多舉世聞名的變法和改革,如吳起商鞅的變法圖強;而在兼并戰爭過程中,如張儀、蘇秦的縱橫捭闔,廉頗、李牧的戰場爭鋒,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成語和典故。而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戰國時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社會的雛形。戰國時期十個能人輩出的時期,這一時期湧現了所謂的諸子百家和四大君子,那麼四大君子究竟有哪些生平事迹呢?

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後人稱他們為「戰國四公子」。

孟嘗君田文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

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封為丞相,不久逃歸。後為齊湣王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齊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曾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復與莫聯合相秦。死後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共同攻滅。

公孫戍曾:「大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之義。小國英桀之士,皆以國事累君,誠說君之義,慕君之廉也。」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

賈誼:「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司馬遷:「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②「好客喜士,士歸於薛,為齊扞楚魏。」

曹植:「若夫田文、無忌之疇,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飛仁揚義,騰躍道藝,游心無方,抗志雲際,凌轢諸侯,驅馳當世,揮袂則九野生風,慷慨則氣成虹霓。」

司馬貞:「靖郭之子,威王之孫。既彊其國,實高其門。好客喜士,見重平原。雞鳴狗盜,魏子、馮諼。如何承睫,薛縣徒存!」

王安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難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平原君趙勝

趙勝(?-前25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刻於東武(今山東諸城),號平原君。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建議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

趙勝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長平之戰後,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趙王派趙勝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趙勝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

白起:「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趙勝

荀子:「君有過謀過事,將危國家、殞社稷之懼也,大臣父兄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用則去,謂之諫;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用則死,謂之爭;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撟君,君雖不安,不能不聽,遂以解國之大患,除國之大害,成於尊君安國,謂之輔;有能抗君之命,竊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國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國之大利,謂之拂。故諫、爭、輔、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國君之寶也,明君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為己賊也。故明君之所賞,暗君之所罰也;暗君之所賞,明君之所殺也。伊尹、箕子可謂諫矣,比干、子婿可謂爭矣,平原君之於趙可謂輔矣,信陵君之於魏可謂拂矣。」

賈誼:「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司馬遷:「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之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11]爭馮亭以權,如楚以救邯鄲之圍,使其君復稱於諸侯。

譙周:「長平之陷,乃趙王信間易將之咎,何怨平原受馮亭哉?」

司馬貞:「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笑姬從戮,義士增氣。兵解李同,盟定毛遂。虞卿躡蹻,受賞料事。及困魏齊,著書見意。」

蘇轍:「趙勝傾身下士,以竊一時之聲可耳;至於為國計慮,性不知也。趙欲拒燕,有廉頗、趙奢不能用,而割地與齊以借田單,知單之賢而不知其不為趙用也?及韓馮亭以上黨嫁禍於趙,趙豹知其不可,而勝貪取之,長平之禍成於勝之言,此皆貴公子不知務之禍也。乃欲使之相危國,拒強秦。難矣哉。」

錢謙益:「朝歌長夜館娃春,總為妖姬戮諫臣。何事邯鄲貴公子,能因牴者殺佳人。」

羅劍波:「平原君乃重義、重賢、重德、重禮之人,實為難得的智者。」

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前243年),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前243年,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魏國為秦所滅。著有《魏公子兵法》。

趙孝成王: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荀子:信陵君之於魏,可謂拂矣。

國子:公子無忌為天下循便計,殺晉鄙,率魏兵以救邯鄲之圍,使秦弗有而失天下。

縮高:信陵君為人,悍猛而自用。

賈誼: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司馬遷: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

曹植:若夫田文、無忌之疇,乃上古之俊公子也,皆飛仁揚義,騰躍道藝,游心無方,抗志雲際,凌轢諸侯,驅馳當世,揮袂則九野生風,慷慨則氣成虹霓。

春申君黃歇

黃歇(前314-前238年),楚國江夏人,原籍楚國屬國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楚考烈王時期官至楚國令尹,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喪,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據《越絕書》表明春申君是在楚幽王之時為幽王所殺。春申君封地吳,今江蘇蘇州之人頗敬春申君,不少民眾奉之為城隍,為之立神主,定期祭祀。

范雎:「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

賈誼:「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司馬遷:「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其智之明也!後制於李園,旄矣。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以身徇君,遂脫彊秦,使馳說之士南鄉走楚者,黃歇之義。

司馬貞:「黃歇辯智,權略秦、楚。太子獲歸,身作宰輔。珠炫趙客,邑開吳土。烈王寡胤,李園獻女。無妄成災,朱英徒語。」

張繼:「春申祠宇空山裡,古柏陰陰石泉水。日暮江南無主人,彌令過客思公子。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張祜:「薄俗何心議感恩,諂容卑跡賴君門。春申還道三千客,寂寞無人殺李園。」

杜牧:「烈士思酬國士恩,春申誰與快冤魂。三千賓客總珠履,欲使何人殺李園。

推薦閱讀:

【花卉知識 】養君子蘭,就用這1個方法開花30朵!
君子如蘭 | 七絕 秋日情思(新韻20首)
震撼丨君子蘭根上抹點它,變成群蘭擠滿盆,開花太驚艷了!
(12)知命錄[01]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和而不同的戊戌六君子 (2)

TAG:戰國時期 | 君子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