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診斷鑒別、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診斷鑒別【診斷說明】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診斷並不困難,一般來說,病人有下肢慢性缺血癥狀,發病年齡在45歲以上,病變主要累及大、中型動脈,如腹主動脈下端、髂動脈、股動脈等,在這些相應部位的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X線平片可顯示動脈有斑狀鈣化,無損傷血管檢查踝/肱指數可小於1,嚴重者可達0.5以下。根據以上癥狀及檢查,即可得出診斷。動脈造影可顯示動脈呈多處伸長扭曲狀,管腔瀰漫性不規則狹窄或節段性閉塞。病人可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腦中風等,這些對診斷亦有幫助。但X線攝片無動脈鈣化、血脂亦正常者,不能除外動脈硬化性閉塞的存在。【鑒別診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尚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一)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本病多見於男性青壯年,90%以上患者有吸煙史,它是一種慢性、周期性加劇的全身中小型動、靜脈的阻塞性疾病。主要累及下肢的動脈如足背動脈、脛後動脈、腘動脈或股動脈等。約有40%病人在發病的早期或發病過程中,小腿及足部反覆發生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脈管炎患者一般均無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等。(二)多發性大動脈炎多見於年輕女性,主要侵犯主動脈及其分支的起始部,如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腎動脈等。病變引起動脈狹窄或阻塞,出現腦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癥狀。臨床表現有記憶力減退、頭痛、眩暈、昏厥、患肢發涼、麻木、酸脹、乏力、間歇性跛行,但無下肢靜息痛及壞疽,動脈搏動可減弱或消失,血壓降低或測不出。腎動脈狹窄即出現腎性高血壓,如合講雙側鎖骨下動脈狹窄,可有上肢低血壓,下肢高血壓;胸腹主動脈狹窄,產生上肢高血壓,下肢低血壓。在動脈狹窄附近有收縮期雜音。病變活動期有發熱和血沉增快等現象。一般較易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相鑒別。(三)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可有行走時下肢疼痛的癥狀。皮膚常有散在的紫斑、缺血或壞死,常有發熱、乏力、體重減輕、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並常伴有內臟器官病變,很少引起較大的動脈閉塞或動脈搏動消失,要確診本病需作活組織檢查。(四)特發性動脈血栓形成本病少見。往往並發於其他疾病如膠原性疾病(全身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動脈周圍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和紅細胞增多症,也可發生於手術或動脈損傷後。發病較急,並可引起肢體壞疽。(五)急性下肢動脈栓塞起病急驟,患肢忽然出現疼痛、蒼白、厥冷、麻木、運動障礙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多見於心臟病患者,栓子多數在心臟內形成,脫落至下肢動脈內。根據以前無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發病急驟,較易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相鑒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常是全身動脈硬化的局部表現,故許多患者可合併其他重要器官的動脈硬化性病變,如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腦動脈硬化等,在病程中隨時有發生心肌梗塞、腦溢血或腦血栓形成等嚴重併發症,預後較其他慢性動脈阻塞性疾病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差,如伴有糖尿病,預後也較差。動脈硬化性閉塞是一種器質性病變,至今尚無一種藥物能使病變動脈恢復彈性和再通。目前所用藥物的主要作用在於制止疾病的繼續發展,改善患肢的側支循環,緩解疼痛和促使潰瘍癒合。前已述及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瀰漫性病變,往往涉及腦、心、腎等重要器官的動脈,因此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飲食要注意合理調節,防止脂質代謝紊亂和血膽固醇過高。中年以後應避免經常進食過多動物性脂肪及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豆類、豆製品、植物油、各種水果等。經常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對預防肥胖、鍛煉心臟和血管的功能調節、調整血脂代謝等都會有所幫助。此外戒煙非常重要,及時發現和治療糖尿病也都有助於防止本病的發展和惡化。(一)藥物療法1.降血脂藥物血脂過高的病人經飲食控制後血脂仍不降低者,可用降血脂藥物治療。目前常用的藥物有下列幾種:(1)煙酸肌醇酯:一種溫和的周圍血管擴張劑,也有降膽固醇作用。每日3次,每次0.2~0.4g。或每日1~2次,每次100mg,肌肉注射。(2)維生素C:據報道,較大劑量的維生素C有降膽固醇作用。每日3次,每次0.5g。(3)阿妥明:降血脂的作用較肯定,但對肝臟有損害,應用時要注意檢查肝功能。每日3次,每次1~2丸。(4)脈通:每日3次,每次2粒。2.降血壓藥物動脈硬化性閉塞的病人約有40~50%伴有高血壓,常給手術帶來一定危險性,故應同時治療高血壓。常用的降壓藥物有復方降壓片、利血平等。如考慮有腎動脈狹窄,可試用巰甲基丙脯氨酸,此葯為抗腎素藥物,每日3次,每次25mg,可根據降壓情況,調節劑量。3.血管擴張藥物應用血管舒張藥物後可解除血管痙攣和促進側支循環,從而改善患肢血液供應。常用藥物有地巴唑、硝苯吡啶、妥拉蘇林、煙酸等。4.中草藥製劑中草藥製劑如復方丹參、毛冬青等有活血化瘀作用,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可用復方丹參注射液20ml放入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作靜脈滴注,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紅細胞表面負電荷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對改善微循環,促進側支循環有一定作用,是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常用藥物之一。(二)手術治療1.適應證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如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動脈輕度狹窄,則可暫不手術。出現間歇性跛行並經動脈造影證實有下肢動脈嚴重狹窄(管徑小於正常管徑的50%)時則需手術治療。當伴有嚴重靜息痛或足趾潰瘍及壞疽時,更需手術治療,但手術效果較差。2.禁忌證近期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者,如心絞痛、腦血管意外、肝腎功能衰竭等,不宜施行手術治療。過去有心肌梗塞病史者,不應籠統地列為手術禁忌,應根據其近期心臟功能及全身情況而定,一般可選用較簡單且危險性較小的手術方式。主要採用人造血管或自體大隱靜脈作旁路移植術,在閉塞動脈的近遠端作橋式端-側吻合,以重建動脈血流。近年國外和國內均已開展經皮管腔內血管成形術(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簡稱PTA)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特別是髂動脈短段狹窄,尤為見效。動脈輸出管道有狹窄或閉塞,常規的動脈旁路移植術常導致失敗,故一般不宜採用手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嚴重危害老年健康的疾病,晚期患者出現靜息痛、肢體壞疽,繼而截肢,造成殘疾,確十分痛苦,故治療要及時、適當。
推薦閱讀:

專家視點: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的干預
我的單臍動脈寶寶
糖友須謹防下肢動脈「塞車」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種類有哪幾種?
怎樣活動能防動脈硬化?預防動脈硬化吃什麼好

TAG:治療 | 鑒別 | 動脈硬化 | 動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