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筆記之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5》

【內經原文】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散見於:《甲乙經-卷六-陰陽大論第七》

全見於:《黃帝內經太素-卷第三陰陽-陰陽大論》

全見於:《類經-卷二-陰陽類第一-陰陽應象》

《素問注證發微-卷一》曰:天有四時五行,------冬生咳嗽。(按:《天元紀大論》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其悲作思。皇甫士安言:悲者,以悲能勝怒,取五志迭勝。而言思者,以脾之志為思也。又按:重陰必陽,至末十句,與《靈樞·論疾診尺篇》第十七節大義相同。又按:春傷於風四句,與《生氣通天論》大同。)

【提煉理論】

1.本節繼續論述「四時六氣」、「五臟五志」、「陰陽寒熱」之為病。正如《素問集注-卷二》註:「此以下論天之四時五行、人之五臟五氣,外感六淫,內傷五志,亦有陰陽寒熱之為病也。」

2.關於「七情」,《內經》有關各篇所論略有不同。

如本文所言「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而《天元紀大論》卻「悲」作「思」。又本篇下文言五臟在志分別為怒、喜、思、憂、恐;而《玉機真臟論》又作「憂、恐、悲、喜、怒」。

諸論有雲「思」或「悲」之不同:

皇甫士安《甲乙經-精神五臟篇》:「蓋言悲者,以悲能勝怒,取五志迭勝而為言也。舉思者,以思為脾之志也。各舉一,則義俱不足;兩見之,則互相成義也。」然本節是言五臟生五志,不涉相勝之義。

《素問經注節解-卷一》云:「按:《天元紀大論》『悲』作『思』,脾主思是也。本篇下文亦云脾在志為思,而此既言悲又言憂,悲憂並為肺志,反失卻脾志,必錯誤也!宜云『喜怒悲思恐』為是」。

又,本節乃泛言情志之化生於五臟,並未細言其與五髒的一一對應關係,故可言「悲」、亦可言「思」;正如下文「喜怒傷氣」以喜怒概言七情一樣,故此「悲」不必改作「思」。

3.本段的主要精神,是在上段陰陽概念的基礎上,繼續論述陰陽的屬性及陰陽兩者的運動規律:

首先分析了天地、水火、清濁等的陰陽屬性;再以天地雲雨的形成與人體清濁的升降來說明陽主升、陰主降,陽主表、陰主里,以及陰陽互根、轉化等這一人體與自然界所共有的客觀規律。

這些規律應用到醫學上,對指導臨床及後世醫學理論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李東垣的脾胃升降學說、黃元御的五臟升降理論等,都是與《內經》中的陰陽升降規律分不開的。特別是氣、味、精、形之間的轉化,就是運用了陰陽的互根、轉化的規律來闡明人體營養物質與糟粕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的生化關係的。

4.陰陽互根、轉化的關係,對中醫理論的發展以及指導臨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正如張介賓所說的「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和「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氣;善治氣者,能使氣中生精」等理論,就是精氣轉化理論在臨床治療法則中的運用和發揮。

又如中藥學的升降浮沉理論,也是由此而發展起來的。

5.本節還以「陰陽的可分性」及其「升降出入」理論,說明了「葯食氣味」厚薄的性能:指出葯食各有氣味,由於它們的氣味不同,因而作用也就各異。葯食氣味不但有厚薄之分,而且還寒熱溫涼各別、酸苦鹹淡亦殊,這些都是中藥藥理學的理論基礎。

6.關於「少火壯火」的含義,原本是指葯食之陰陽性能而言的,且後世對此也有進一步的發揮。將火解釋為陽氣,「壯火」即是亢盛的陽氣,所謂「氣盛便是火」,也就是病理之火;「少火」即是平和的陽氣,也就是生理之火。這種壯火、少火理論,不僅成為病理學的重要內容,而且也為後世主火的學術流派奠定了理論基礎。

7.本段最後「風勝則動」一節,不但強調了「病因辨證」的要點,而且還豐富了「六氣化病」的病機學說。

如後世將「動搖震顫」的癥狀視為「內風」之象;將津液乾枯的表現歸結為「內燥」所生等,均是對本文的發展。

劉完素補充《素問》病機十九條提出的「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的病機,就是對本文「燥勝則干」的發揮。

又如後世泄瀉治法中常用的:健脾以運濕、苦溫以燥濕、淡滲以利濕、芳香以化濕、助陽以溫化寒濕、苦寒以淸泄濕熱等,都是根據「濕勝則濡泄」之理論所訂立的治療方法。

8.構圖:

「天之五行」與「人之五氣」——

天——四時、五行——生長收藏——寒暑燥濕風——傷形

人——五臟—————化五氣———喜怒悲憂恐——傷氣

喜——傷陽

怒——傷陰

冬傷於寒——寒內伏——春溫生——溫病

春傷於風——肝有餘——克脾———夏泄

夏傷於暑——熱內伏——秋涼生——間日瘧

秋傷於濕——濕傷肺——肺燥閉——咳嗽


推薦閱讀:

黃帝內經;靈樞經;經筋第十三
《內經》論腰痛
《黃帝內經》100錯
[轉載]黃帝內經臟象表
《內經筆記之陰陽概念的拓展條文集解1-2-3》

TAG:筆記 | 陰陽 | 內容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