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仙李白詩歌寫意宣城山水

  李白一生漫遊天下,漂流四方,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安徽的山山水水也印滿了李白的履痕。他一生遊歷安徽十餘次,有六次來到宣城,前前後後在此累居十年,創作了大量詩歌來描繪宣城的山水美景和人情。通過品讀這些詩歌,可以看出李白對宣城的獨特情懷。

  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五十三歲的李白第一次來到宣城(當時他的從弟李昭正在宣城做長史,寫信邀請他來宣城)。此時離他從長安出走已經整十年了,當初仗劍出川時的那顆雄心早已是千瘡百孔。到達宣城後,此處的風物處處使李白想起蜀中。城中的宛溪與青蓮鄉的盤江一樣清澈見底,城北敬亭山又如青蓮鄉匡山般清幽宜人。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在宣城西北郊。其山勢迴環峻拔,林壑幽深,山間泉水淙淙,雲霧繚繞,是李白經常流連的地方。他詩中有云:「人煙寒桔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敬亭山之美還因為它和壯麗的城郭,明秀婉轉的溪水相互映襯相得益彰。正如李白所寫:「敬亭白雲氣,秀色連蒼梧。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李白一生飽嘗辛酸苦辣,看透世態炎涼,只有大自然是他最親密的朋友,他寄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去尋求安慰和快樂。他一個人坐在亭中,面對著敬亭山,鳥兒一隻只高飛遠去,寥廓的長空中一片雲也不願停留,悠悠地飄遠。此刻只有敬亭山一動不動地深情地看著詩人,人看山,山亦看人。此時一種孤獨寂寞從內心深處襲來,於是一首傳唱千古的詩篇誕生了: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當時肯定不會想到他的這首五言絕句《獨坐敬亭山》竟成就了一座山。此後,眾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探訪敬亭,追憶青蓮。李白喜愛敬亭山,不僅因為敬亭山風景美麗使他陶醉,還出於他對前代詩人謝朓的懷念和崇敬。「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相去數百年,風期宛如昨。」(《游敬亭寄崔侍御》)李白多次在宣城尋訪謝朓遺迹,其中著名的當數謝公亭和北樓。相傳謝朓曾在謝公亭送別好友范雲,當李白追尋而來時早已物是人非,於是觸景生情感慨知音難遇:「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今古一相逢,長歌懷舊遊。」(《謝公亭》)。這首詩觸景生情,表達詩人對時事的感慨和對謝朓的一往情深。客散了,山空了,只有明月依舊,碧水東流。只有古人一去不復返。詩人愁緒萬千,感慨不已。

  「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涇川送族弟》)。青弋江上游的涇縣是李白多次駐足過的地方。涇縣,建置於漢,以涇水得名。李白贊其:「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涇川送族弟》)他曾三次來此遊覽,特別是藍山、水西山、桃花潭一帶,詩人更是流連忘返,留下許多動人的詩篇。奇特險峻的藍山作為涇縣的一處風景名勝吸引著李白。藍山在涇川西南,距縣城六十里。李白贊其:「藍岑聳天壁,突兀如鯨額。奔蹙橫澄潭,勢吞落星石。」(《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山中峰岩斜削,側石倒懸,令人望而生畏。而山下的落星潭更為點睛之筆。由於潭底累積了一層白沙,使得落星潭一到夜間就好比星星在水下發出光一般。李白用「涼煙浮竹盡,秋月照沙明」(《觀魚潭》)兩句詩形象地描繪了這一美景。「水色倒空青,林煙橫積素」(《早過漆林渡寄萬巨》)的漆林渡更是引得李白產生過在這裡「卜築」以長期留住的衝動。

  涇縣城西的水西山山勢雄偉,高聳入雲。山腳直插涇水,碧流婉轉,浪拍巉岩;兩旁小山若斷若連。當年李白攀登此山後曾留下「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別山僧》)的豪邁詩句。山中廟宇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唐初名僧黃孽禪師主持過的水西寺。壯美的水西山和宏偉的寺廟融為一體,使得景色更加美麗。正如李白詩中所寫:「天宮水西寺,雲錦照東郭。清湍鳴回溪,綠竹繞飛閣。」(《游水西簡鄭明府》)而在涇縣諸多名勝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毫無疑問就是因一首詩而名聞天下的桃花潭了。公元755年,當汪倫聽說自己仰慕的大詩人李白要來宣城時,隨即修書一封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一游。據清人袁牧《隨園詩話》記載:「汪倫者,涇縣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里有十里挑花。先生好飲乎?此里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酒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原比不上別處風景名勝,也無明顯獨特之處,但因為有了同李白的一段邂逅而包涵了更多的東西。李白在桃花潭駐足很久,時常泛舟潭上觀魚賞景品味其中樂趣:「觀魚碧潭上,木落潭水清。……何必滄浪去,茲焉可濯纓」(《觀魚潭》)。

  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由當塗再次來到宣城會好友崔侍御。兩人去了「白沙留月色,綠竹助秋聲」(《題宛溪館》)的宛溪,登上謝朓樓,「臨風懷謝公」。謝朓樓,又名北樓。在宣城城內陵陽山麓,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登上此樓,上可眺望敬亭山,下可俯視雙溪水;城郭市容,盡收眼底。李白憑弔遺址,寫了好幾首情景俱佳的詩篇,其中《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生動描繪了北樓周圍的山水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為之神往: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詩人由登樓朓望景色而引起對前代詩人謝朓的深深懷念之情。而另一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堪為千古傑作,抒發了詩人「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的壯志豪情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無限感慨。千百年來,不知震撼過多少讀者的心魄。而當詩人對著寥廓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正因為他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遇到的環境所壓抑,所以時刻都嚮往著廣大的可以自由馳騁的空間。目接「長風萬里送秋雁」之境,不覺精神為之一爽,煩憂為之一掃,感到一種心境契合的舒暢。

  自當塗到宣城至涇縣,從涇縣回宣城,李白大多是走水路,泛舟青弋江上。青弋江源出黃山北麓太平湖,流經宣城、南陵,逾蕪湖注入長江。而青弋江在涇縣的一段江面被稱為涇川或涇溪。涇川的上游總稱為陵陽溪。「石驚虎伏起,水壯龍縈盤」(《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溪水從黃山如游龍曲折而來,在水聲和猿聲的喧鬧之中「白波若卷雪,側石不容舠」(《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地來到涇縣縣城。由於涇川兩岸風景美麗,李白稱讚「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涇川送族弟》)意為涇川三百里的美麗風光,連當時名聞天下的浙江若耶溪見到它都會自愧不如。

  宣城的山川美景讓李白陶醉,投身於宣城的山水之中似乎讓他忘記了長安,忘記了永王。在這裡他泛舟於青弋江上,往來於宣城和涇縣的各處風景,登敬亭山,訪桃花潭,探尋謝朓遺迹等。宣城的江山美景給了他無限的詩情,他徹底地迷上了這裡。而後代詩人又慕李白遺風,接踵而來,使宣城更成為詩人們嚮往的勝地。

  參考文獻:

  [1]中華書局編輯部校點《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版

  [2]周勛初,《李白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常秀峰、何慶善,《李白在安徽》[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鮑方校點,《李白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5]茆家培、李子龍,《謝朓與李白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6]安旗,薛天緯《李白年譜》[M]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版

推薦閱讀:

詩歌:今夜月光
《我看見一輪明月》/魯米
榆林市第一醫院——老婆待產有感

TAG:詩歌 | 李白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