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獨家推送!一位中央黨校廳局班學員的學習筆記
核心閱讀
兩個月的中央黨校熏陶,在上課聽講、交流研討、現場教學中完成了學業。恰逢辭舊迎新的門檻上,回首過去一年中最富歷史性意義的盛事喜事,與自己最具關聯性的大事好事,當屬這段充滿深意、富含美好、韻味綿長的專題研學十九大精神的難忘時光。
筆記
當世界欽佩的目光定格在黨的十九大盛大閉幕,神州大地持續升溫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熱潮之際,我朝聖般走進有著84年卓然歷史的中共中央黨校,走進我黨最高學府、紅色殿堂、思想理論高地,聆聽盛會之後的第一堂黨課和政治必修課,開啟為期兩個月最前衛、最受關注的學習生活與踱方步、冷思考……
(一)筆記
清晨,宿舍窗帘剛被一點朦朧微光點亮,走廊里的關門聲、腳步聲就頻頻作響,此起彼伏。我知道它在提醒,一天的學員生活已從晨練晨讀開始了。參加第69期專題學習十九大精神的47名來自國家機關和全國各地黨政軍企學的學員們,都把這次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學習培訓,視作政治殊榮、專學「特權」、工作福利和組織厚愛,倍感榮光、倍加珍惜。從開學第一天起,就轉入學員身份,進入學研節奏、「充電」狀態和熔爐「淬火」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重要時期更加強調加強學習,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都會推動我們的事業實現大進步大發展。這既是我們黨安身立命的政治密碼,又是有別於世界上任何政黨獨有政治優勢,更是第一大執政黨歷經97年如磐歲月,始終歷久彌新、朝氣蓬勃的傳家法寶。 開班不久,迎來了省部級第一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300多名高級幹部。一下子,平時肅靜、森嚴、古意十足的校園,頓時充盈著節日氛圍,馬路上、餐廳里、大禮堂、各教室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問候,都是老領導、老同學、老部屬、老同事久違重逢的驚喜。這問候與驚喜,飽含彼此的互激互勵,傳達出由衷的自豪自信,也隱含著為了一個共同目的,學習、第一時間學習、更先一步搞好學習,在專業化規範化的教學安排下,在有限有效的時間裡,跟上黨的理論創新步伐,跟進黨的理論武裝,以達到新的思想高度,以凝聚新的共識共為。 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結合親身經歷和先學領悟,為學員們作了3個多小時的動員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黨校校長陳希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黃坤明、劉鶴、楊曉渡分別作了輔導報告。在學校形勢與任務大報告特色教學講壇上,又有4位國家機關的部長、副部長專題授課。只有在中央黨校這個神聖而特殊的地方,才會讓學員們享受到如此高規格的政治待遇與精神慰藉。 在中央黨校聽領導人的講話、報告和輔導授課,是常事、也是幸事,不是為了炫耀顯擺,也不是多份談資噱頭,而是傾聽他們的視野與胸襟,了解他們的經歷與觀點,體會他們的態度與情懷,分享他們的思路與舉措,靠近的是靈魂,而不是名號。中央黨校作為傳「道」的地方,傳播的是馬列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講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功能定位是教化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新理論新思想破解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純學知識與技能。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對每一名學員來說,都具有十分緊迫的現實指向性。
(二)筆記徜徉在中央黨校校園內的中軸線上,彷彿置身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成長史與革命建設改革發展史交匯的坐標系裡。這條清晰的中軸線,標定了共產黨的創始人,從時間到空間上,探尋科學真理與奠基理論基石,逐步挺起中華民族精神脊樑的艱難歷程。 沿校園中軸線由南向北,首先看到馬克思、恩格斯一坐一站名為《戰友》的石雕像,馬克思緊握左拳,正襟端坐,表達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決心;恩格斯輕捻鬍鬚凝神遠視,傳達著對共產主義未來發展的思考。再往前走,就是鐫有「實事求是」校訓的石碑,這種方位上的遙相對稱,與思想精神的傳承對接,是中國共產黨人把「實事求是」作為自己精神圖騰的歷史寫照,由此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征程,實現了中國共產黨理論上的第一次飛躍,奠定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里程碑。睹物思人,迎面正矗立著《我們的老校長》毛主席雙手扶腰給抗大學生講課的高大塑像,這一經典又傳神的再現,不僅是後人的追思緬懷,更是對源與根的生動詮釋。學習期間,結合「黨性教育」課程,學校精心安排全體學員前往毛主席紀念堂現場教學。我們無比崇敬地獻上花圈,無比虔誠地瞻仰鞠躬,無比深情地懷念老校長的豐功偉業,無比敬畏地篤學他老人家氣貫長虹的人格風範。 穿過坐落在中軸線上有著窯洞風格和蘇式建築特點的大禮堂,映入眼帘的是《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偉岸塑像,他雙眸深邃,身披大衣闊步走在春風裡的樣子,是那樣的氣定神閑,那樣的成竹在胸。拾階前行,一組國內罕見的大型群雕《旗幟》,以排山倒海之勢赫然聳立,組雕的上半部是鮮紅的黨旗獵獵招展,基座以56個民族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解放軍指戰員、新社會階層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群雕像構成,寓意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豪邁地從富起來向強起來,更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鬥。 從精神導師到精神圖騰,從精神家園到精神旗幟,高度的真實具象與凝練的思想抽象,在這條紅色的中軸線上無限延展,令每一位來此學習的黨員幹部,無不留下靈魂的叩問和無聲的誓言。
(三)筆記「陳教授,我的問題是:十九大報告第五部分中、第五條目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論述中,是何種邏輯關係,又有何深意?」年輕的教授以淵博的專業知識、獨到的視角,對這一論斷作了深刻解讀,引起一陣掌聲。這是在我們學習進行到中期,由進修部專門安排的一次解疑釋惑的交流活動。一級教授吳忠民,帶著4名副教授、副主任,專題解答前一段學習中的問題。說是答疑,其實是一次高層次高水平的課題研討,就問題的廣度、研究的深度、研機析理的透徹性,早已超過就事說事、就理論理,而是由點及面,由願景籌划到底線防控,由一國到多國甚至世界性的全景性透析。教授們借這個平台,把自己正在思考和研究的最新課題和最前沿成果,拿出來與學員們研究交流,傾聽意見建議,以期更聚焦更有效更精準形成新的教學講稿。交流中,學員們的自主研讀、深思熟慮,得到教授們點贊。有的教授坦言,學員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少還沒有涉及,會後將潛心研究,再交流時予以解答。這就是黨校的教授,這就是黨校的學員,始終以教學相長來完成一次次的跨越與升華。特別是學校提出「用學術講政治」,每一位教員,不僅牢牢把握「黨校姓黨」,而是把每一個課題置於學術框架中,用學理解讀中央精神與黨的方針政策,在理論和現實的維度上,闡發問題,解構問題;不僅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而且聯繫實際、關照當下;不僅深具國際視野、放眼全球,而且參照歷史、對比中國,力爭把每一堂課講得深入淺出、醍醐灌頂、餘音繞梁。 「築牢不想腐的理想信念之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防控系統性風險」,每次發言的同學,以鮮明的黨性修養,深邃的世界眼光,準確的戰略思維,把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的所思所想所悟,與同學們作了精彩的研討分享,得到大家如潮的好評。為把學員交流活動推向高潮,一、二支部又聯手各推薦一名重量級代表,再次進行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研討交流,進修部張忠軍主任率全體教職員蒞臨指導,給這次交流研討活動帶來了鞭策與鼓舞。交流的學員中有50後、60後、70後,可以說,向老同志學習,是我們的傳承;向同齡人學習,是建立屬於這個時代的交疊共識和歷史記憶;向年輕人學習,使我們具有未來的發展方向,使自己更具責任與擔當。
(四)筆記每天我們經過宿舍一樓門廳的學習資料擺放台,都要自覺不自覺地瀏覽一下有沒有新到的報紙雜誌和相關資料,隨手取上一份或幾份,天天如此,人人必須。有時下課人員集中時,還有造成短時間內的「爭搶」。每當課上教授推薦某部經典書籍或是著名文章,抑或某名家的學術觀點,課後不久,在支部的微信群里一定會有相關的介紹信息和連鎖的後續跟蹤。這是自發的,而且樂此不疲,每每有效。 不少再次進校學習的同學,不無欣喜感慨道,現在中央黨校一周的學習時間與內容,相當於以前的一個月。如今上午下午晚上連軸轉,周一至周五全都排得滿滿的,甚至周六還全天上課。兩個月的學習培訓,要完成兩篇論文、一篇黨性分析材料和一份學習總結,還為每個課題研究小組指定一名教授全程指導。可以說,堂堂課有收穫,天天都有新進步,每項教學設計都匠心獨具,同學們特別亢奮,也特別年輕,特別有學生范。但也特別感到本領的恐慌,能力素質的危機感。這就是系統研讀十九大報告激發的內生動力與緊迫感,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帶動的自覺自省。都不肯錯過漏過任何一次大報告和專題講座,因為來中央黨校講學的都是全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學者專家。一次次的頭腦風暴,一次次全景式、百科全書式的講解剖析,讓我們腦洞大開,如沐春風,收益頗豐。 在這裡可以接觸和遇到很多國家機關和省部級領導,但我看到,同學們沒有刻意促成刻意追求,就是一個支部、一個組,哪怕是再次聚首的同學也都遵規守紀,互把雷池。 這對過往習慣和熱衷古道熱腸與推杯換盞的人來說,真有壯士斷腕之難之勇,恐怕這也是學校多年從未有的變局與新風。同學們珍惜來校學習的難得機緣,彼此尊重、欣賞,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關心與被關心,更多地是通過學校搭設的各種平台,有意設計的各種機會,精心組織的各種活動,來構建一種新型健康友誼的新風尚。
(五)筆記
華燈初上的中央黨校之夜,處處流光溢彩,勾勒得錯落有致,空氣中活躍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大禮堂拱形屋檐下鑲嵌的五個圓形空心花飾,在明亮燈光的照射下格外熠熠生輝、典雅富麗。今晚這裡將迎來上海芭蕾舞團豪華版《天鵝湖》的演出,是專程為中央黨校奉獻的專場。這裡還上演了中國國家話劇院精心打造編排的話劇《谷文昌》,我們在被這位「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黨員領導幹部深深折服的同時,心靈受到震撼和滌盪。同時也更能領悟到東西學員樓前分別豎立的「焦裕祿」和「谷文昌」半身塑像,對各級領導幹部意味著什麼。還有上海廣播電視台組織京滬兩地影視表演大家,舉辦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詩歌朗誦會」,呈現了一場高品質、純藝術、接地氣的文化大餐,受到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2017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4周年,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的大型舞劇《恰同學少年》,以毛澤東和楊開慧一段蕩氣迴腸的紅色戀情,展現了一位世紀偉人的夢想征程,這也是台上演員和全校師生對老校長最真情的紀念和懷想。學校每周三晚都安排電影鑒賞課,專門有老師在開演前,以最精練最文學的語言,對國內外經典影片進行專業化的點評,並從思想、生活、藝術、技術的觀影角度,提出有建設性的欣賞指導。還有每周一晚上安排的系列選修課講座,雖是選修,但場場爆滿,稍晚一點就有「座位」之虞。許多學員感慨地說,到黨校學習,既像應邀參加國際性的綜合文化藝術節,又像是與古代先賢求知問道、與至功偉人學養性修身。通過一個個窗口,透過一本本典籍,品讀一首首詩詞,讓我們進入過往聖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廣闊胸懷,在學歷史、品文化、鑒風骨中潛滋暗長文化素養,更加堅定不忘本來、吸取外來、開創未來的文化自信。 「身體健康,決勝小康」。這是我們參加進修部趣味運動會的勵志口號,雖然它在12支參賽隊中的辨識度不高,但準確契合了專題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義。當我們列著訓練有素的方陣,喊著共同選定的號子,揮動著五色彩旗,以氣貫全場、銳不可當之勢通過主席台時,大家都鐵定了「團體之冠」非地廳一支部莫屬。為了高水平參加進修部傳承多年的「品牌」運動會,全支部總動員,每個學員躍躍欲試、真練實備,同學們看中的不是爭金奪銀的彩頭,而是其中蘊含的美好與回味。4個參賽項目、4組20人的競賽人馬,但緊張備戰的卻是翻倍的後備軍。這是一種凝聚力、組織力和無聲的執行力。 47人的隊列,還有「五朵」官花在前排領隊,僅用3次合練,就達到「准部隊」的方隊水平。不得不叫好這一級別領導幹部的悟性、學習力和對人對事的通達。頒獎時,第62期省部班「戰略思維與領導能力」研究專題支部以不凡的實力屈居第二,接過獎盃的領導總想把亞軍杯舉過我們的大冠杯,於是擎杯的比賽又在領獎台上展開,大概這就是趣味運動會的趣味所在吧。在一支部圍著團體冠軍大獎照全家福時,大家共同喊出了「牛」。
(六)筆記佇立在掠燕湖畔的棧橋上,凝望一泓深潭浸潤的「一大紅船」,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古訓,在這已被凝固成厚重的紅色教材,打造成生動的革命傳統課堂,在寫真歷史與歷史寫真中延續。回望身後,那栩栩如生雕塑的13位黨的一大代表,其人生選擇與命運走向,又是何等的同路異歸,天壤之別。來黨校學習,既要完成和實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精進升華,又要對個人黨性進行檢視反省。這兒就是培根鑄魂的洗禮之地,就是燒旺三昧真火的熔爐。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有過這樣的記述,習近平和北京知青雷平生在另外一個生產隊知青那裡,讀到一本「文革」前出版的《詩刊》雜誌,有位詩人寫道:「待入塵寰,與眾悲歡,始信叢中另有天。」習近平讀後很受觸動,反覆吟誦。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是黨內「秀才」胡喬木的詩《採桑子·反「愁」》其三。這是詩的下半篇,還是從第二句開始的,原本詩的第一句「孤芳絕代傷幽谷」,絕對是表達高冷涅槃又蓄滿定力的空靈境界。我想,有過七年知青生活的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句和「與眾悲歡」有著尋常人無法理解的痛徹與真切。品讀十九大報告,可以清晰讀懂習近平總書記親民、愛民、憂民、為民的真摯情懷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擔當使命的堅定執著。報告主題的前8個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行文的第一句又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報告結尾最後一句又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奮鬥」。首尾呼應,環環相扣。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篇文章中說到的,「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茫、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裡,永遠都是黃土地的兒子。」這是一個大黨大國領袖永遠不忘、永遠不變的初心。 2017年冬天的黨校異常清朗優美,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略帶溫暖的北風,讓每位學員心曠神怡,興緻盎然。漫步在校園內,抬頭是歷史、舉步是文化、處處是課堂,迎面和身邊儘是滔滔不絕談治國理政的新老同學們。從進入黨校,我一直在紅色的氧吧中呼與吸、在紅色的暖流里走與停、在紅色的圖譜里尋與思,感受黨校從創辦到今天的篳路藍縷與累累碩果,觸摸黨的思想理論發展的溫度與溫暖,追憶當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的破局與開局。更讓我銘心刻骨的是對黨性的反躬自省,對初心的不斷考問。「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當初為什麼而出發」。此次找回初心的學習,將讓我帶著洗滌一新的初心,回歸提純後的忠誠,乾乾淨淨、本本分分、老老實實地擔當作為。
作者系中央黨校進修部廳局班學員、武漢聯勤保障基地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文章原標題為《在紅色的圖譜里尋與思——中共中央黨校學習錄》,刊載於《學習時報》2018年1月26日第4版
推薦閱讀:
※老廚師幾十年積累下來的配方筆記,什麼樣的配方都有,喜歡可以收藏!
※第四章:名詞性從句
※龍勢砂訣歌(雲龍筆記)
※編外雜記-層次結構的一點思考
※笑傲職場一個資深經理人的職場筆記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