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馮鋼:被反覆洗刷的歧視和前路漫漫的平等
上周《新京報》一位記者聯繫我,要做關於浙大社會學教授馮鋼性別歧視的專題,在微博看到了我的發言,問我是否能回答一些問題。今天《新京報》的專題(或者說,對馮鋼的宣傳)《馮鋼:女權的」敵人」》出來了, 雖說對我的原意沒有引用錯誤,但是避重就輕刪減實在太多太多太多。 在這裡放一下我回答的原文——不僅僅針對馮鋼性別歧視言論本身,也試圖做一個整個學術界/社會性別不平等問題的探討。
寫回答的過程中,受到了許多認識和不認識小夥伴的鼓舞。鞠躬。你們都是希望和光。
我收到的訪談問題列表(個人覺得許多問題頗值得玩味)
1.你第一次看到馮鋼關於推免的那條微博是什麼時候?當時什麼感覺?
四年前,我在微博上第一次看到馮鋼教授那條關於推免的微博——當時我、以及我所認識或知道的若干同樣從事社會學研究、關注性別平等的學生、學者、行動者,就已經立刻在微博上向馮鋼教授指出了這條微博是性別歧視言論。很遺憾,當時馮鋼教授並未就這些提醒、批評、建議,和我們展開有建設性的對話。 馮鋼教授的微博是性別歧視言論,沒有什麼有爭議的。馮鋼教授原文是:
「 昨天面試免試推薦的研究生,居然5女1男,性別比例失調,結果前三名還都是女的。根據以往經驗,女生讀研後繼續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讀研期間也少有專心學問的,大多混個文憑準備就業,免推生就這樣走路了3個名額,正常考試的名額就只剩2個了,真為那些有心走學術之路的考生擔心啊。」【有截圖】
五女一男,前三名都是女生——六分之五大於二分之一,姑且算是「性別比例失調」,然而這裡的問題是,為什麼女生人數更多,表現更好,拿走了全部的推免名額,是一件「成問題」的、令馮鋼教授遺憾不滿的事情?馮鋼教授給出的解釋是,「根據以往經驗,女生讀研後繼續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讀研期間也少有專心學問的,大多混個文憑準備就業。」那麼,這裡又有幾個問題:首先,馮鋼教授說女生走科研道路十不足一,讀書期間無心學術,多數是混文憑了事——這樣的現象,在男生中不存在嗎?還是說,只要是男生讀了社會學碩士,就一定都會選擇繼續深造、在讀碩士期間就一定都比女生更潛心向學?沒有任何有力證據表明,馮鋼教授提出「無心科研、混文憑」的問題是女生獨有,那麼將這些問題與女性性別掛鉤,就是一種性別歧視。
退一萬步說,哪怕暫且承認了馮鋼教授的觀察,我還要問:在當年推研前三名女生尚未開始碩士階段學習的情況下,根據馮鋼教授這些所謂「過往經驗」,就能夠得出這三名女生新生,一定也是「混文憑」之人、一定也會在讀研期間「無心科研」這樣的結論嗎?對於這三位當年的新生,馮鋼教授先入為主地,對她們尚未開始的學術道路、對她們的求學動機和學術潛能做出了偏見性的判斷,將她們通過選拔優秀獲得的推研名額認定為對「真心有志學術學生」名額的擠占。而馮鋼教授作出這種判斷,基於的僅僅就是這三位當年新生的性別——僅僅基於性別,就作出偏見性判斷,這簡直可以算是教科書一般的性別歧視了。
微博最後一句,馮鋼教授說,「真為那些有心走學術之路的考生擔心」——既然馮鋼教授已經認為女生讀碩是無心學術混文憑了事,那麼口中這些所謂「真心向學的學生」自然是不包括女生的了——馮鋼教授僅僅基於自己一個人、極其有限的觀察,就草率地將這種觀察推而廣之,放大成一個性別是否不混文憑、真心向學,隱含地表達出只有男生才是「真正有心走學術之路」的人這樣的意思——在某個方面(比如這裡的學術追求)上,將一個性別視為比另一個性別更低一等,這又是堪比定義一般的性別歧視了。
如今,馮鋼教授堅持稱,自己只是在批判碩士研究生推免制度——這裡,我們暫且不去追問「讀碩後工作,就是比讀碩後讀博更不應該的選項嗎」;這裡,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在碩士研究生階段,培養學生學術興趣、引導學生「真心向學」過程中,院系、 教授本身具有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就單單說,對推免選拔制度的批評,壓根沒有任何必要和性別掛鉤。如果馮鋼教授對推免制度的批判,立足點和原因在於「在現有制度下,更多選拔出的是女生不是男生」——那麼這種對推免制度的批評本身,就是帶著性別歧視的批評。
事實上,女性因為面對著種種來自社會、文化、家庭的壓力,因為學術圈長期以來的「男性主導」和性別偏見,在學術道路上往往面對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然而即便有著這些壓力和挑戰,仍然有大量優秀的女性學者在追求和創造知識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馮鋼教授作為一個身處知名院校社會學系、掌握著大量學術資源的教授,如果真心在乎的是學科學術的發展、在乎的是不分性別所有學生的學術道路是否順利,那麼馮鋼教授應該思考和批判的,是如何建立一個更性別平等、能夠讓女性充分發展的學術空間;馮鋼教授應該做的,是作為導師和教授,不分性別、一視同仁地給自己的女性學生提供充足而嚴格的學術訓練、教導、支持——而不是在微博上因為「推研前三名都是女生」,在這三位女生壓根沒有開始碩士學習之路時,大發牢騷滿腹委屈。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馮鋼教授就研究生推免發表的性別歧視言論之所以極其成問題、需要被認真嚴肅對待,因為這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個人言論問題。作為浙江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當馮鋼教授公開發表了這樣的性別歧視言論後,我們不得不追問:在碩士研究生招生過程中,馮鋼教授是否有、有多大招生權力?馮鋼教授的性別偏見是否會影響招生決策?在碩士研究生培養中,馮鋼教授是否能不分性別,平等地對待、教導、考核、評價所有學生?一個存在著馮鋼教授的知名社會學系,是否能夠為每一個女生都提供性別平等的學術空間和充足完善的訓練機會?
2.什麼時候看到馮鋼和網友開罵?
微博作為一個公開的話語空間,一個人過去的言論被注意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就說我自己,也不時發現四五年前的微博有了新的點贊、轉發、評論。這一次,僅僅談我所觀察到的,是馮鋼教授公開在自己的微博,以「掛人」的方式回復了網友新的反對意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馮鋼教授不僅說出了更多諸如「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性的地盤」「女生的自我寬慰」【有截圖】這樣赤裸裸性別歧視的話,馮鋼教授也說出了諸如「沒吊不是你的錯,但也沒必要忌妒嘛」「你不就惦著這二兩肉嗎」【有截圖】這樣充滿侮辱極其猥瑣的話——正是這些極致的歧視、偏見、下流、粗鄙,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反對、批評、討論。
3.最讓你感到不適的是最初的那條微博還是他後來罵戰中的言論?如果是後者,你覺得最讓你不適的是他的哪句話?
無論是馮鋼教授四年前的性別歧視微博,以及當時馮鋼教授對批評意見採取的迴避態度,還是四年後馮鋼教授對反對意見的回應辱罵、以及從這些回應辱罵中體現出的馮鋼教授似乎跨越四年沒有任何改善的性別歧視觀念——同樣作為社會學學者,這些統統讓我感到極其失望和遺憾。
四年前說女生少有專心向學大多混文憑了事,四年後說「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性的地盤」——四年如一日,公然宣揚性別歧視觀點,不是一個合格的社會學學者該有的作為;面對反對聲音,辱罵反對者不過是「忌妒沒吊」「惦記(胯下)二兩肉」,如此的粗鄙和侮辱,不是一個合格的為人師表者該有作為;面對各種批評和反駁,四年來採取的態度不是「迴避」就是「開罵」甚至還在後續中以近乎陰謀論的方式將自己包裝成被欺負的受害者,從頭至尾沒有任何自我反思、不參與任何有建設性的對話,不是一個合格的治學求真者該有的作為。
而正如我前面回答的,馮鋼教授作為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這樣的作為,這讓人不得不進一步追問,馮鋼教授是否能公平地選拔、對待、考核、評價所有女性學生,有馮鋼教授存在的浙大社會學系是否能夠給每一個女性學生都提供平等友好的學術空間和充足嚴格的訓練機會?
4.馮鋼這條微博四年前就曾被圍攻,他覺得時隔四年重新被網友翻出是女權組織有組織、有預謀的,這讓他想到了曾經歷的文//革,進而產生過激言論。你怎麼看?
首先,您在這個問題中,將四年前對馮鋼教授性別歧視微博的批評定義成「圍攻」——這是一個極其不公允、不妥當的說法。四年前,我也提出了對馮鋼教授微博的批評。四年前馮鋼教授微博的性別歧視言論,引起廣發批評,這些針對歧視性言論的抗議和批評,歸根結底,是對性別歧視和不公正,正當且合理的反抗。不僅是馮鋼教授的性別歧視微博言論,對任何性別歧視言行,只有從發聲抗議開始,才能引起對性別不平等問題的關注、才能促進對學術界和整個社會性別權力結構的批判和反思,才能推動學術界和整個社會向著更性別平等的方向去。在性別歧視的錯誤言論面前,一個社會裡如果不能形成反對聲音的浪潮,這才是畸形的社會——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針對馮鋼教授性別歧視言論的批評、抗議、反思,都不應該被污名化為「圍攻」。
與之相似的,馮鋼教授將這些針對他性別歧視言論的合理批評抗議,污衊為「文//革//批//斗」,試圖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並藉此開脫他本人對反對者發出的那些粗鄙、侮辱、亂扣大帽子的罵聲,這樣的行為同樣是站不住腳的。此外,馮鋼教授將四年後的批評,以近乎陰謀論的方式,定性成「女權組織有組織、有預謀」的行為——馮鋼教授,說這樣的話,可是要講證據的。請問馮鋼教授:您說的「女權組織」,是哪個女權組織?您說的「有組織、有預謀」,請問誰是組織者、誰是預謀者?
5.這件事本可以有雙方對話的機會,你覺得為什麼後來直接發展成一場口水戰?前者的意義可能要遠高於後者,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了?
您這個問題,說這件事,由「雙方對話」「直接發展成了一場口水站」,這同樣是一個偏頗的講法。拋開四年前的情況姑且不說,就說四年之後:這一次,試圖和馮鋼教授對話的聲音從來不少。僅僅只談我看到的,就有李思磐老師一篇批評馮鋼教授性別歧視言論的文章、就有由若干社會科學青年學生學者牽頭,寫給馮鋼教授的一封言辭懇切的聯//名信。我所認識的諸多青年學生學者、女權行動派人士,都在微博等平台上,提出了對馮鋼教授性別歧視言論的批評——這些嚴謹審慎、充滿反思性的文章與批評,都是在一次次試圖開啟針對性別平等議題,有建設性的對話和討論,而不是為了引發口水戰。這些嚴謹審慎、充滿反思性的文章與批評,也的確開啟了許多有意義的對話和討論——即便馮鋼教授沒有參與其中。
相反,正如我前面回答中提到的,四年之後這一次,面對這些針對性別歧視言論的批評,在我看到的範圍內,馮鋼教授採取的態度,是不憚以最粗鄙侮辱的言語,向反對者開罵——雖然馮鋼教授刪光了微博,但是這些罵聲都被以截圖的形式保存了下來。並且,馮鋼教授在這個過程中,繼續重複各種性別歧視言論(「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生的地盤」);馮鋼教授採取的態度,不是與提出各種批評的諸多學生、學者、網友交流,而是將這些批評,以近乎陰謀論的方式,一股腦而毫無證據地定性成「女權組織有組織、有預謀」「文//革//式」的迫害。那麼,如果您問我,為什麼沒有實現雙方對話——答案不言而喻。
6. 馮鋼認為他最初的那條微博只是在陳述事實,不涉及性別歧視。這能說服你嗎?
不僅是馮鋼教授,很多支持馮鋼教授的聲音,採取的邏輯都是,「只不過是說了女生不愛聽的社會事實大實話而已,說性別歧視上綱上線。」馮鋼教授這條微博,為什麼構成性別歧視,我之前已經回答得很清楚了。值得再次強調的是,馮鋼教授所說的,女生讀研更用心不純、讀研後更缺後續的學術追求——這只不過是他根據自己一個人的觀察,得出的一個個人經驗,遠算不得是普遍意義上的「社會事實」。作為一個社會學學者,馮鋼教授應當清楚,社會學研究者最基本的素養之一,就是不進行草率的過度普遍化——將來源於一個人的經驗觀察,不加質疑地推廣為一種普世的「社會事實」。
馮鋼教授的經驗來源,是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的,自己到目前為止,只培養出一位女博士。這裡,我想指出一點:學生讀研期間是否能專心學問、是否能培養出學術興趣、在讀完碩士之後是否仍有繼續讀博士的熱情,這其中導師的作用和影響至關重要、不可忽視。好的導師,應當能夠發掘出學生的學術潛質、激發出學生的學術動力。馮鋼教授一位在讀的女碩士生,前幾日在微博上為馮鋼教授辯護時說,馮鋼教授對女生「更優待」。為了證明這種「優待」,該生繼續舉例說,如果自己沒讀書,馮鋼教授不過是喝酒時哈哈一笑,說一句「某某很聰明、就是不讀書」,並繼續帶著該生吃飯喝酒,而如果是男生,則會被馮鋼教授嚴厲訓斥:「你讀了么?你根本就沒讀書。」【有截圖】
——那麼,馮鋼教授沒有帶出如願數量的女博士生,是否應該自我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對男生女生一視同仁、是否為男生女生提供了一樣充分而嚴格的學術訓練和培養?馮鋼教授是否該自我反思,沒有帶出如願數量的女博士,未必是因為女生「學術之心不純、混個文憑了事」,而恰恰是自己在培養女碩士生時,首先就降低標準「放了水」、壓根沒有充分盡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此外,藉此機會,浙江大學和社會學系是否也應該反思自身的學科培養模式:如果本系有教授在學術訓練上區別對待自己的男女學生,那麼社會學系是否真的為本系的每一個女性學生都提供充足的學術訓練機會和發展空間?
馮鋼教授所堅信的「社會事實」,不過是一個自我實現預言:教授出於認為女生做不好、不適合、不願意做學術的預設性別偏見,在培養女學生時降低標準放鬆要求,於是女學生果然相對表現更差,正好再次證明了教授預設的「女生不屬於學術圈」的性別偏見,並且教授不斷把這種性別偏見繼續帶到下面一個個、尚未開始碩士階段學習的新生身上。
最後,在眼下的社會環境下,毋庸置疑的社會事實是:女生的學術之路往往更加艱難、女性要面對各種根植於性別偏見中的阻礙。從小開始,女生就經常被灌輸「女生邏輯思維弱、長大了就沒後勁」之類的性別歧視性觀念。 許多專業領域被天經地義地視為「男性的領域」。女生往往面臨著更大的、「到了一定年齡就要結婚生育」的社會規訓壓力。有不少教授就曾公開表態,出於自以為的所謂「為女生好」的心態,不招沒有結婚的女性讀博【有截圖】、或者在自己的女學生讀博士時,建議她將時間精力更多花在生活和家庭、而不是學術追求之上【有截圖】。 而在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的社會文化里讚美「賢妻良母」,女性往往需要承擔更多照顧家庭的責任。在流行文化里,「女博士」是一個常常被取笑、被妖魔化的概念。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女人,從小到大、在求學之路的每一步,都面對著各式各樣的性別偏見壓力。
馮鋼教授是社會學系教授,而社會學的核心,正包括對社會問題、社會結構的批判性反思。一個負責任的社會學家和社會學系,應該敏銳意識到並積極反思的「社會現實」,是這些根植於社會結構、文化、家庭中的性別偏見對女性學術追求造成的束縛。一個負責任的社會學家和社會學系,應該努力促進的是一個對女性友好、性別平等的學術環境和空間。一個負責任的社會學家,應該做的,不是在這樣的社會事實面前雙上一攤,順流而下;更不是將「社會事實」,作為自己性別歧視言行的擋箭牌。相應的,一個負責任的社會學系,應該做的,不是縱容本系教授在任何問題上的性別歧視言論、不是縱容本系教授在學術培養上對男女生的區別對待。
7.馮鋼的一些學生近期也開始為他辯護,你也跟其中一位有過一些討論,你能理解他們站出來為馮鋼說話的行為嗎?
馮鋼教授的一些在讀學生為他辯護,雖然辯護時的言論有頗多值得商榷、不敢苟同之處,然而畢竟是自己的導師, 出於「護師心切」的心理等種種原因,這樣的辯護行為本身,我充分理解。我與其中一位學生有過對話,在我看來,作為同是學習研究社會學的青年學生和學者,只有對話討論,才能共同進步。當然,除了有為馮鋼教授辯護的在讀學生,也有許多在讀學生,是對馮鋼教授的性別歧視言論十分不滿的。僅僅就我了解的情況,有些學生在勇敢地公開表達了自己的抗議和不滿之後,頗受到了一些來自學校、同學的壓力【有截圖】——所以,我不僅能夠充分理解一些在讀學生的辯護,我更能夠充分理解一些在讀學生的沉默。
8.此前也有學生髮聯//名//信要求馮鋼道歉,刪除前的版本你沒有簽名。你怎麼看待這種聯—名要求道歉的行為?蕭瀚認為這是一種「霸//權」,你的觀點是?
在我看到這封信的第一時間,我就在自己的所有社交平台轉發並表達了自己的強烈支持。在我看來,這封由諸多社會科學青年學生、學者寫作聯/署的信,嚴謹審慎,有理有據,探討了結構性、制度性性別偏見下女性面臨的學術困境、一字一句間都能看到青年學生學者們試圖與和馮鋼教授開展建設性討論的意願。【有截圖】很可惜,我在微博轉發這封信,轉發了四次,被刪除了四次;之後不久,這封信在豆瓣、微信公眾號,也被全部刪除銷聲匿跡了。
有些人將聯//名信形容成學生「逼迫」馮鋼教授道歉、欺負甚至迫//害馮鋼教授:這是一種極其不公允的「拉偏架」評價。正如我已經反覆強調的,馮鋼教授就研究生推免問題發表了性別歧視言論、公開宣稱「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性的地盤」,問題的嚴重性在於,這不僅僅只是他個人言論的問題,作為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當馮鋼教授公開發表了這樣的言論之後,我們不得不追問:馮鋼教授的性別偏見是否影響了招生決策和浙大社會學系的碩博錄取?馮鋼教授是否能不分性別,平等地對待、教導、考核、評價每一位女生?一個有教授公開宣稱「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性的地盤」的社會學系,是否能提供一個性別平等、能夠讓每一個女性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和訓練的學術空間?
事實上,就以美國社會學界為例,學者以及學術共//同//體(比如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以聯//名發信的方式表達立場,是被普遍接受的做法。當馮鋼教授,以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的身份,就研究生推免制//度公開發表性別歧視言論後,青年學生學者的聯//名信,是一個恰當、正常的反應。
蕭瀚雖然已經刪除了相關微博言論,然而將聯—署—信形容成「霸//權」,真可謂是拉偏架了。 一些尚在讀書的青年學生、事業初始的青年學者,寫了一封懇切的信,行文間對馮鋼教授言必稱「您」,反思探討學術界性別平等現狀,這樣一封信,在各個平台被一刪再刪最終銷聲匿跡。一個知名大學社會學系的正教授兼博士生導師,宣揚性別歧視觀點四年來立場不動搖、公開表示「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性的地盤」、對持反對意見的網友以極其下流的語言進行辱罵,如此之後,尚且有媒體願意繼續為他提供專訪的話語平台。在這樣的輿論生態下,孰強孰弱,誰能「霸//權」了誰,一目了然。
9.在你眼中,馮鋼是一個怎樣的人?(希望論斷有論據支撐。)
在這次討論中,我的所有批評只有兩個立足點。第一、抗議馮鋼教授的一系列性別歧視言論。第二、基於馮鋼教授的言論,我請求馮鋼教授供職的社會學系,關注本系是否給所有女生提供了性別平等的學術環境和合格充足的學術培養。雖然說,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面鏡子,然而馮鋼教授私德為人如何,我既無法評判,也與本次討論無關。即便馮鋼教授私德為人一百分,也不能抹煞他一系列言論性別歧視的本質。
10.就你的觀察,中國學術界性別歧視現象嚴重嗎?美國呢?(可以只談社會學界)
2015年,王立銘、湯富酬、董一格、 陳曉雪等學者發布了一份《國內學術機構性別問題調查》。之後的分析報告指出,在學術機構職業金字塔中,女性的流失極其嚴重。學術界不同層面上都存在著性別偏見和歧視。在個體師生層面,導師、特別是男性導師中,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偏好,在受訪的女生們看來,來自導師的性別偏見是學術機構內性別歧視的首要源頭。在制度層面,現行的國家、科研、學術機構政策規定里均存在著不利於女性職業發展的條款。比如,國家政策層面規定的女性研究者退休年齡早於男性,人為縮短了女性的學術科研職業生涯;科研政策制定時、科研機構考核中,在設置考核時間時未能充分考慮到女性生育、哺乳的特殊情況和需求;在機構招聘中存在著對男性候選人的偏好、和為女性候選人設置人為障礙的情況。
這些報告的結果,在我自己目前正在進行的訪談研究中,也一一得到了支撐佐證。而這些調查研究結果,一再證明,女性的學術道路更加艱難、學術界存在大量女性人員流失——而這一問題的根源,並不是像馮鋼教授斷言的那樣,因為女生本身大多無心學術、只求混文憑了事。而是整個學術界的制度和政策設定,從結構上說,就不能保證女性同等的發展空間。除此以外,這些年來,大學男性教授性騷擾、侵犯女學生的事件屢見不鮮,更是造就了惡劣的學術環境和影響。
固然,任何一個社會,只要性別平等沒有完全實現,就會存在性別歧視現象。然而中國社會學界和美國社會學界的區別在於:美國一個類似於浙江大學社會學系的院系,它的教授,幾乎沒有可能發表馮鋼教授這樣的性別歧視言論,並跨越四年、拒不道歉、毫無後果。拿我畢業的哈佛大學社會學系做這樣的假想:我個人可以想像,如果哪位我系老師說了和馮鋼教授一樣的話,首先,我系的在讀學生和校友會立刻抗議、並且不會有「這是性別歧視還是社會事實大實話」的爭議,我系和學校也幾乎完全不可能會對提出抗議的在讀學生們進行打壓。其次、社會學系、研究生院、哈佛大學會出面表態,譴責教授的歧視言論。並且在譴責之外,學校會組織委員會,調查該教授和社會學系是否在錄取、評估、考核、教學中,存在性別歧視行為。如果教授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行為,哪怕是終身教授,也極有可能被要求停止教學、甚至辭退。第三,在整個社會學界,大量學者和學生都會加入發聲的浪潮,對該教授的歧視言論提出抗議和批評;學術共同體(美國社會學學會)也極有可能發聲表態,譴責這位教授的性別歧視言論。
而馮鋼教授公開發表性別歧視言論之後,目前在我的觀察里,上面說的這些幾乎全部都沒有出現:在青年學生學者的信之外、在網路上一些出自義憤和公心的批評之外,有的是來自各方為馮鋼教授言論的各角度直接辯護與「小罵大幫忙」、是對抗議性別歧視者的污名化和打壓、是來自社會學學界的極其普遍的、振聾發聵的沉默。
11.要改善學術界性別歧視的狀況,你認為最需要從哪方面努力?
談如何改善學術界性別歧視現狀,無法脫離整個社會的性別不平等現狀進行討論——改變性別觀念偏見、促進性別平等政策、推動社會性別平等發展,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然而正是因為長期、艱難,才更需要從現在、從每一小步開始做起。前面,我已經反覆強調了女性因為家庭、社會、文化、結構中的性別偏見,走學術道路要格外面臨的困難。下面的幾點粗淺的建議,並不完備。
首先,任何一個導師,在對待女性學生時,你眼中應該看到的,是一個成長中的青年學者。不因為性別而區別對待學生、為男女生提供同樣的學術訓練和發展機會,是合格的教育者最基本責任。有些男教授,覺得自己「不招沒結婚的女生讀博士」是為了學生好;有些男教授公開稱,自己的女學生談學術時,會對她說「別廢話、趕快找男朋友、結婚、生孩子」,並還自以為做了件好事——這些行為,都是在將女性一點點從學術的世界中擠壓排除出去;這些「自以為我為你好」的行為,都是在用無形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告訴女學生,「屬於你的不是學術追求,而只有婚姻家庭」。
其次,相應的,同樣從個人層面上說,許多研究都表明,在女性的成長發展中,女性榜樣的力量十分重要。對於改善學術界性別不平等現狀,已經相對成功的女性學者,應當對晚輩,起到榜樣的作用、提供支持的力量。
第三,大學和科研機構應該對什麼是校園環境下、學術科研工作中的性別不平等有基本的敏感,並且制定對應的政策措施。就我所了解的情況,美國大學教授和研究者入職時,通常需要完成一個特別的培訓(Title IX Training),這個培訓,旨在教研究者和教育者學會識別校園內的各種性別權力不平等關係、以及這種關係滋生的性侵犯騷擾歧視行為,以創建更性別平等友好的校園環境。
第四,正如前面已經講到的,各個層面的政策設置,從招聘、選拔、考核,都應該向著更性別平等的方向靠攏。比如招聘——無論是在招聘時明確只要男生或是同等條件下暗暗偏好男生,還是在招聘中明確單獨詢問女生的婚育計劃並以此作為是否錄用的考量,都應該是在政策和實踐中被杜絕的行為。同時,我們需要更性別平等的家庭政策、特別是產假政策——現實的情況是,無論是否在學術界,生育對於職業的代價,都是更多由女性承擔。
第五,促進學術界和整個社會的性別平等,一系列性別文化觀念都需要變化。比如,從初級教育開始,教育者就應該明確,沒有什麼學科是只有男性才能學好、女生學習沒有後勁的。比如,不用婚姻、生育定義女性的存在意義——女性的價值,並不體現在到了一定年齡就必須結婚、生育、做個賢妻良母上。推動社會文化觀念的改變,道阻且長,而每一次為性別平等的發聲和抗爭,都是在這條路上向前邁出一步。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眼下的輿論環境,時常是在打壓、污名化這些為性別平等的抗爭。在許多時候,抗議性別歧視,被視為「玻璃心、過度敏感」;爭取性別平等,被視為「只要權利不要義務、過度憤怒」——這裡我不禁要問:究竟什麼是女性的義務?對壓迫性的男權制度的反抗、對男性結構性特權的批判,被視為「搞男女對立」。甚至是一些本身就是研究社會學的學者,都在反覆用極其性別本質主義的話語一再強調男女兩性的所謂「本質區別」、並以此所謂「本質區別」為借口,擠壓著女性在許多領域的發展空間。
學術界和整個社會的性別不平等,歸根結底,並不是因為女性「天生能力更弱」或是「後天不夠努力」,而是一套有著悠久歷史根源的制度性、結構性壓迫機制,限制著女性的發展。推動學術界和全社會的性別平等,固然有許多微觀、個人層面的小事可以做,然而最後的落腳點,終究需要政策層面的結構性的改變。
12.在美國,如果一名教授像馮鋼這樣發表過激言論,會有什麼後果?
見10.
13.馮鋼在接受《每日人物》的專訪時,說他不可能道歉,那麼你覺得這件事最好的解決方式是什麼?
在我看來,這件事最好的解決模式,有以下幾步:首先,我希望馮鋼教授無論最後是否道歉,都帶著開放的態度和自我反思的精神,參與對話和討論。其次,我請求浙江大學社會學系能夠審視院系的錄取和培養模式,特別關注在招生、考核、評價、教學過程中,是否一視同仁地對待了所有男女學生、是否是在用同一標準培養男女學生、是否給所有男女學生提供了同樣充足的學術訓練和培養機會、是否營造了一個性別平等的學術環境。社會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社會結構中的不平等。而性別問題從來都是社會學學科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社會學是一門自身帶有強烈批判性和反思性的學科——所以第三步,我懇請我們的社會學學界能夠藉此契機反思:為什麼在一些社會學研究者中,性別歧視觀念仍然大行其道——此時此刻,我盼望看到我們能共同拿出社會學家批判反思的精神、實證研究的素養,審慎嚴謹地關注學校、學界、社會等各個層面上,各種形式性別歧視的現狀。並且,在真正意識到性別不平等現狀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後,利用社會學學科的獨特優勢,開始幫助推進學術機構、學科、國家層面性別平等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不過,既然馮鋼教授已經堅定不動搖地表示了「十輩子不道歉」,那麼上述的第一步,恐怕是難以實現了。即便如此, 我真切地盼望這後面幾步,有朝一日,可以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實現。
14.對學界和大眾來說,此次事件有什麼意義?
在一所正在努力建設一流大學的院校里,一位社會學系教授,能夠公開發表性別歧視言論,並把這一立場堅持了四年之久。四年之後,面對反對聲音,該教授不僅繼續宣揚「歷史證明學術界不是女生的地盤」等性別歧視言論,還對反對者採取極端粗鄙的辱罵、毫無證據扣大帽子、近似於陰謀論的污名化。而即便如此,仍然有的是給該教授性別歧視言論的各角度辯護、有的是對抗議性別歧視、爭取性別平等者的打壓。 針對教授的性別歧視言論,一些年輕的學生學者聯//名寫就的一封探討學術界性別不平等,言辭懇切的信不僅被銷聲匿跡,還被扣上「霸//權」的高帽;發表性別歧視言論、侮辱性言論的教授,卻仍然有被專訪的話語平台。如果問我這件事發展到這裡,對學界和大眾有什麼意義,我覺得,它再一次讓我們看到:性別歧視存在程度之深之廣、性別歧視言論至今大有市場、對性別平等的追求任重道遠。
一點未完的感想。
馮鋼的言論就是性別歧視——不是什麼「社會事實就是如此、他不過說了大實話」可以洗白的;馮鋼四年一貫的性別歧視言行(包括由他的女學生自己講出來的,馮鋼對男女學生的區別對待培養),也不僅僅只是他一個人的個人言行問題——一個有這樣一個教授存在多年的社會學系,不得不讓人繼續追問:這樣的系,是否能在錄取、考核、培養、評價時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是否能夠給每一個女學生都提供充足的學術訓練機會和性別平等的環境?
青年學生學者的信不是「霸**權」——且不說學者聯//名信本就是一個普遍接受的做法,就說四年如一日的性別歧視者/名校正教授有媒體平台被專訪叫囂十輩子不道歉,青年學生學者措辭謹慎的信在各個地方被一輪一輪刪了又刪——請問在這種輿論生態下,到底誰能「霸//權」了誰?而馮鋼及其眾多支持者們自己罵出的那些極端下流、猥瑣、粗鄙的話——微博雖然刪了,但都有截圖留著。
中國學術界和整個社會的性別不平等,不是「女人天生不夠聰明厲害」或是」女人後天不夠專心努力」的問題。中國學術界和整個社會,也遠遠沒到「政治正確已經矯枉過正」「哪裡需要女權主義女人都要上天了」的地步——最新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都跌到100名了。中國學術界和整個社會,倘若還有一點想要實現性別平等,靠的也不是「女人你自己自強不息不然怪得了誰」就行的。
男性在這個社會中有沒有困難和困境?當然有。但是男性無法迴避否認自身性別的結構性特權。
女權主義者追求的性別平等和女性權利——這不是來自男人的恩賜:這些平等和權利,我們生而為人,本身就是我們的。所以,在追求權利和平等的過程中,我們不需要「姿態優雅好看/沒有攻擊性/能守護玻璃心」——我們不需要獻媚取悅這個男權制度好等著誰大發善心。女性爭取平等、自由、權利的反抗和鬥爭,從來不是搖尾乞憐——性別平等也不是對「女人乖乖順從聽話」的獎賞。
無論女權主義者被如何污名化,我都是一個女權主義者——過去所做的一切,也不過就是在網上說幾句話罷了,遠遠不夠。而成長過程中的年輕心急傲慢,觀點不完全相同時也曾誤傷過一些友軍,這些年不斷反思中漸漸意識到battle有大有小,需要pick the right fight,在此道歉。未來希望自己更勇敢、做更多事。如果你是一個男人——沒錯,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女權主義者。
推薦閱讀:
※劉敏:簽證政策背後涉及歧視嗎?
※巴黎世家,你賺著中國人錢又歧視中國人的樣子真無恥
※歧視可以有多可怕
※擔憂被歧視的亞裔(華人)可以依靠民主黨及政治正確嗎?
※妻子起訴離婚稱遭歧視 丈夫稱已睡12年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