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癌症的精神療法

(一)精神療法抗癌簡介

據美國《星期六晚郵報》報道,一位中年男子不幸罹患癌症,當時他的妻子正在懷孕,他決心要活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而醫生預言他是活不了這麼久的。受這種希望心理的影響,他頑強抗爭,果然如願以償,不僅活到了孩子出生的那天,而且到20年後仍然還活著。

醫學專家認為,癌症的精神療法,其作用是難以估量的。

無論是西醫療法,還是中醫療法,都不能忽視精神心理因素在癌症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心理治療可使人正確認識癌症,樹立起與癌症鬥爭的信心,使人心胸開闊,情緒穩定,精神爽朗,能夠輔助和幫助藥物或其他療法增強療效,使癥狀得到緩解。我國中醫理論非常重視精神因素在癌瘤治療中的作用。例如,乳腺癌的早期治療原則就是:「初便宜多服疏氣行血之葯,須情思如意,則可愈。」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醫學家就已認識到精神心理因素與癌症的密切關係。《素問·通評虛實論》指出:「脆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說明食管癌進食梗阻一類疾病與情緒劇烈變動有關。

因此,身體發生了腫瘤並不真正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受到癌瘤的壓抑,並由此造成的恐懼。現實生活中,由於對癌症的可治癒性了解得不多,有的甚至處於無所知的狀態,以致一部分患者一旦知道自己被確診為癌症後,便認為:「一切都完了」,精神防線崩潰了,消極等待死神的降臨。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這樣的患者思想上不再有生存信念,常常過早地死去。有人說得好:「得了癌症,一是嚇死的,二是愁死的,三是病急亂投醫折騰死的,四才是病死的。」反映了精神心理療法的重要性。

值得引起嚴重警示的是,人們對「癌症難治」聽說得較多,而對癌症治好的卻知道得較少。加上一些醫生對精神療法缺乏足夠的認識,以及不負責任的言詞,也會給患者帶來可怕的負面效應。其實,癌症並非等於絕症,在我國癌症的死亡率也並非最高,我國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腦血管病。我國醫學專家認為,像糖尿病等「富貴病」一樣,有些癌症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而且,大部分癌症患者可以通過多學科綜合療法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

所以,癌症患者要正確認識癌症,要以積極向上,改其必克的精神和心理準備,這也有利於康復。就目前來說,癌症患者的命運絕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悲觀。本世紀60年代被認為不治之症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現在如%可緩解,50%可治癒。惡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宮頸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也可達如%以上。惡性程度極高的子宮絨毛膜上皮癌,即使到了晚期,也有90%的患者可獲得治癒。有資料報道,近年來統計,全世界經治療的各種惡性腫瘤總的5年生存率已接近50%。中國人多發的鼻咽癌的總治癒率也已近50%,若早期治療則治癒率可達80%以上。至於依靠堅強的信念和意志,徹底降服癌魔,成為「抗癌明星」的人,現在更是越來越多。

由此可見,癌症患者應正視現實,面對襲來的「癌症」,要有足夠的精神準備,「既來之,則安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樂觀、開朗,對未來充滿希望。有學者認為:希望是求生意志的基礎,希望能給人以力量,希望是任何靈丹妙藥所不能代替的康復支柱。癌症患者應該積極、主動地與癌瘤抗爭,為健康而奮鬥,把生命的希望,把康復的根本希望掌握在自己手中。把自己置身於現實生活之中,提出合理的奮鬥目標,在治療中把自己看成向癌症進攻的尖兵、勇士,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配合治療。這一切將會延長患者的壽命,並提高生命質量,有利於癌症患者的康復。精神療法會使癌症患者充滿新的生命活力。

如何向癌症患者交代病情。癌症是否要告知患者,這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醫生、患者的家屬經常會碰到的問題。

由於當今仍然存在著諳如癌症、艾滋病等多種一時還難以有效控制的病症,以及對此類疾病的可治性、經精心治療可康復的實際情況宣傳得不夠,所以這類疾病的患者往往存在相當嚴重的精神心理負效應。以癌症為例,當患者確知自己得了被誤導為「不治之症」的「癌症」時,死亡的陰影便會俏俏然襲上心頭、好嫁接到「死亡通知書」那樣,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精神萎靡,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喪失與癌症作鬥爭的勇氣。為防意外和不測,以往有入主張隱瞞病況真相,在我國臨床實踐中,也一船不將癌症直接告知患者。

確實,應該正視這一點,癌症死亡率高,而且還有「難治」的一面;然而,也應該看到,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及時進行手術、化療、放療、介入放射療法、生物導彈等療法,癌症的治癒宰並不低。據有關資料報道,目前,每兩位癌症患者中有一位可以獲救。在我國,早期宮頸癌、食管癌、胃癌等根治率已分別達到95%、90.3%、99.9%,作為「癌中之王」的肝癌也有56%可以存活5年以上。總之,在現有的已知癌症中,1/3可以治癒,1/3可以經治療減少痛苦,緩解癥狀,並延長壽命。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醫藥在治癌方面的寶貴經驗,尤其是各種癌瘤經手術、放療、化療後,進行中醫藥調治可提高和改善患者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從而治癒癌瘤和防止複發,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比如,有眾多鼻咽癌患者經放療後,以及胃、腸、子宮、乳房腫瘤患者手術後,依靠中醫藥調理、治療,多年未見複發,不僅癥狀消失,絕大部分人還恢復了工作。

在癌症防治的自然療法中,運用食物療法、藥茶療法、葯膳療法、針灸療法、敷貼療法,以及精神心理療法、體育療法、娛樂療法、起居療法等,還可以使更多的癌症患者獲得更多方面的有效治療而康復,大量的自然療法使癌症患者(有的已是癌症晚期患者)重新獲得新生的事實,使醫學界都為之震驚,癌症確非絕症,癌症不僅可治,而且相當大部分可以獲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

現在不能再停留在為癌症患者治療疾病的水平上了,應該讓癌症患者作為抗癌的尖兵,堅定信念,頑強拼搏,最大限度調動自身的抗癌潛能,與癌症作鬥爭。在這種要求下,還能「隱瞞」病況不告知患者嗎?不告知,實際上取消了更多制服癌症的積極因素,是更多地把癌症患者推向「死亡」。因此,不將患癌的真實情況告知患者,沒有任何「利」可言,有嚴重的弊端。這種狀況,必須有效地糾正過來,為了充分調動癌症患者的積極抗癌的有利因素,就必須毫不猶豫地將癌症告知患者。團於以往的宣傳不充分,應該補上這一課,使更多的人深刻地認識這一點。當然,選擇適當的告知時機和告知方式,在當前現實的情況下,也必須充分加以考慮。

(二)精神療法的抗癌機理

19世紀以來,國內外醫學科學家對精神心理因素與癌症的關係進行了更為廣泛、深入的研究,對其抗癌機理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1)美國醫學心理學家勞倫斯·萊什研究了500多名癌症患者的生活史,發現其中約76%的人在童年就經歷了孤獨、寂寞等情感挫折和心理創傷,這種情感影響或決定了患者的心理狀態並誘發癌症。醫學心理的現代研究表明:人生中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亡故、離婚、被拘禁、失業、夫妻分居、司法糾紛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嚴重的心理缺失感、焦慮感、絕望感等惡劣情緒可能是癌細胞的「激活劑」。

(2)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對手術治療持懷疑態度、喪失信心、悲觀抑鬱的癌症患者,術後傷口恢復慢,容易複發,術後存活時間較短;而那些相信手術能成功、心情開朗「意志堅定者,術後傷口恢復較快,複發率低,存活時間較長。

(3)我國《腫瘤病的康復與保健》一書中介紹:北京某工廠一位工人,患病時自己還能乘公共汽車單獨到醫院檢查,生活自理,一般情況良好。但當醫生正式告知他患了癌症,競癱軟在現場,最後被人用擔架抬回家中,前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被「癌症」奪去了生命。而另一位女性,是乳腺癌患者,術後3年複發,先後出現骨、肺、遠端淋巴結、腦、肝等多處癌瘤轉移,由於患者始終保持樂觀的情緒,不管病情發生多大變化,從不氣餒和頹喪,並配合醫務人員積極治療,還進行自己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雖發病已十年有餘,仍然頑強地生活著。由此可見,在與癌症的鬥爭中,精神心理因素是至關重要的.能不能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要看患者本人對生活的態度,即其求生的意志和樂觀的情緒。

(4)有報道說,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的學者發現,癌症不經治療而自行消退的多見於性格外向、開朗、能發泄心中苦惱的患者。而情緒壓抑、悲觀、恐懼的癌症患者存活時間相對縮短。即或是早期發現.雖經各種治療可以治癒,但由於情緒不好、精神壓抑、複發和轉移的可能性要大於那些情緒樂觀、精神振奮者。

(5)現代醫學、心理學專家們發現,希望、信心屬於一種很有效力的心理素質,它能使人產生開朗、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增強大腦皮質的功能和整個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進而通過植物神經的遞質系統、內分泌系統等中介分泌皮質激素和腦啡敗類物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並能充分調動機體的巨大活力,通過調整、代替、補償,使體內各種組織、細胞的功能恢復正常,各器官間功能重新趨於協調。並認為:癌症患者,只要對未來充滿希望,並抱有必勝的信心,就能夠動員自己體內足夠的力量來抵抗癌,身體本身就可能征服癌症。因此,癌症患者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也能在他的生活中發揮出最大的能力,直至最終能戰勝癌症,獲得新的生命。

(6)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人體的痊癒系統與其信念系統是密切相關的.免疫系統在抵抗癌症的侵襲和擴散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臨床實踐揭示,越是有堅強信念的人,就越能夠有效地調動那些具有抗癌作用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即NK細胞)的抗癌活性,並能激活那些平時處於「休止」狀態的細胞恢復活力,這就大大有利於遏制和殺死癌細胞。並且,有這樣的共識:生存的希望,以及信念、意志和毅力,是戰勝癌症不可忽視的重大力量,它將輔佐其他療法發揮出最大的效力。

(7)科學家宣告患癌並不可怕,只要挖掘自身的抗癌潛力,加上有克癌的信心、斗癌的精神、戰癌的意志和毅力,以及保持豁達樂觀,開朗自信的生活態度,就會重新走進健康長壽的廣闊天地。要堅信這一點:戰勝癌症主要靠自己的頑強奮鬥。

(三)心理療法

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向心理、社會醫學的轉變,醫學心理學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大量的臨床及社會醫療實踐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不僅是致癌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還對癌的發展和預後產生重大的影響。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可增強抗癌治療的功效,並可使機體向痊癒、康復的方向發展,有助於從根本上戰勝癌症。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開朗、樂觀、明智、冷靜、沉著,以及堅定意志和剛強毅力。

相反,消極的、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則表現為抑鬱、憂愁、悲觀、焦慮、忙亂,以及好發脾氣和缺乏理智,這種消極情緒往往對癌症防治產生極大的阻力。有研究資料表明,消極情緒發展會導致並加速癌瘤細胞的增殖,不良的社會心理刺激是一種強力「促癌劑」,尤其是長期的抑鬱情緒,作為一種激動因子可催化細胞基因發生突變。因此,消除不良情緒及社會心理因素,是防癌抗癌及治療癌症的主要措施之一。

時至今日,癌對人類的威脅依然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宣布:世界上誰能攻克癌症,將為其塑一個與真人一模一樣的金像,作為其對人類貢獻的永恆豐碑。

在探索征服癌症的眾多途徑中,精神心理療法所取得的成就十分引人注目,由此,引發了對癌症患者心理特徵的關注和重視。癌症是當前危害人類生命的嚴重病息,當息者得知自己被確診為「癌症」患者時,其心理承受的打擊是莫大的,在沒有精神準備的情況下,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有時會是致命的。多數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徵是:①在認識上,認為得了「不治之症」,以致於談癌色變;②在情緒上產生「這下可完了」的悲嘆,絕望感強烈;③心理上嚴重失衡,正常心理活動得不到調節,效能明顯降低,④易受不良暗示,看到別的患者嘔吐,自己也會感到噁心;③受「癌恐懼」的心理影響,在抗癌治療上住往配合較差。

因此,醫務人員以及癌症患者的家屬和親朋好友,除了自身提高心理、社會醫學知識的素質,更重要的是應不失時機地對癌症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開展多環節、多層次的心理治療,如信心療法、想像療法、放鬆療法、談話療法以及精神寄託療法等,並採取「生活意義療法」和有效地運用癌症恐懼心理消除法與不良心理消除法,使癌症患者從悲觀轉為樂觀,從恐懼感中解脫出來,從而有信心制服癌魔,從被動地接受抗癌治療轉為主動地迎戰癌症,發揮大無畏的勇猛精神,去攻克一個個戰則必勝的頑固的「癌」的堡壘。

(四)生活意義療法

本世紀80年代,日本腫瘤專家伊丹仁朗在治療晚期癌症中創立了一種心身治療方法——「生活意義療法」。該療法的出發點是,對腫瘤病變不僅要從生理學的角度,還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治療。該療法讓癌症患者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同不安和恐懼進行鬥爭,使之心理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在實施中取得了很大成功,被美國學者稱為「有關癌症患者康復的一場革命」。目前,「生活意義療法」已在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得以推廣,是值得推薦的精神心理療法。

生活意義療法包括5個方面的指導措施:

(1)自己做自己的主治醫生,跟自己的疾病作鬥爭配合醫生進行必需的治療。

(2)生活要有目標,活一天就要愉快地生活一天,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工作、家庭,或個人興趣和對社會做點貢獻等方面。

(3)為他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好事,使自己感到生存的價值。

(4)要有正確的生死觀。從科學角度探討死亡,人有生有死,把它視為自然現象,要把這些問題置之度外,心情就會放鬆。這樣,就可以無憂元慮地與病魔作鬥爭。

(5)要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同不安和恐懼進行鬥爭,積极參加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動,如講笑話、聽音樂、看電視、玩遊戲、登山和交朋友等。

癌症患者不要總是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下,而應勇敢和堅定地活下去。息了癌症並不等於面臨死亡。癌症可以康復,有些甚至可以治癒。癌症患者應有長期抗爭的精神,積极參与自己的生活管理。伊丹仁朗認為,能與癌症進行主動抗爭的人『其生存朗可以達到10年以上;而被癌症擊倒的人,生存率不足20%,由此足見心理治療是多麼重要。

據調查,接受這項心理療法的群體中,絕大多數癌症患者腦力和體力方面並沒有完全喪失,患者的生理狀況、記憶力、思維能力、智力水平仍有潛力,社會、家庭、個人還需要他們繼續發揮作用。他們中間的有些人,還可以作出卓越貢獻。總之,得了癌症以後,除了手術、放化療和中醫藥治療外,增強戰勝癌痘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

(五)信心療法

當患者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時,產生一系列複雜的心理反應是不足為怪的。關鍵在於是恐懼、絕望呢,還是抗爭、自信。

美國華裔醫學博士翁廣安先生給不幸患上癌症的患者開出了一張癌症康復三大信念的獨特奇效良方:即,相信癌症是一種疾病,不一定會致命,相信體內的免疫系統是癌的剋星,與之有不共戴天之仇;相信抗癌的治療是支援體內防禦的盟友。由此可見,抗癌的根本要立足於信心。

現代醫學認為,信心產生作用是在健全的心理和理智基礎之上的,是通過複雜的心理和生理作用來實現其價值的。科學研究證明,每個人的機體內部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後,它將使人得到意外的收穫,甚至會出現奇蹟,而信心就可激發達種潛能。信心,是戰勝癌症的先決條件。有信心,才能激發拼搏精神,保持坦然心境,才能挖掘自身抗癌的潛在能力,從而戰勝癌症。

(1)要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積極態度。一個人一旦被告知確診自己患了癌症,無疑心情必然十分沉重。在這個痛苦的事實面前,很多人往往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時,應儘快地恢復鎮定和自信,在思想上要樂觀處世。只有在精神上不被癌症所壓倒1JLl理上保持平靜,方能下定決心,頑強地去戰勝疾病。病人的自信,加上治療方案的正確實施,以及醫生和家屬的積極相互配合,往往可大大開拓戰勝癌症的前景。

(2)經常閱讀一些癌症患者同癌魔作鬥爭而康復的事例,從中激發自己同癌症作鬥爭的必勝信念。

(3)隨時將自己同癌症進行鬥爭的成功經驗和良好反應記錄下來,或者講給親人、朋友聽,經常與同室病友或癌友交流信息,交換經驗,不斷總結,堅信有盾必有矛,一物制一物的自然法則,確信癌症並非不治之症。只有堅定信心,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從而為科學的、精心的治療創造必要的條件。

(六)談話療法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正處於一種生與死的邊緣上,住往容易產生一些緊張、焦慮、煩躁、抑鬱等不良情緒。這時患者如果缺乏人際間的交往,常常處於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就會使上述種種不良情緒無從得到良性渲泄,也無法獲得他人的關心和勸導,由此,將會導致加重病情的嚴重後果。

所以,癌症患者得病後,一定不要與世隔絕,要積極地參加

社會交往,特別是要注意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增強與癌症病友之間的聯繫,用集體的力量(也可稱之為「群體心理療法」的作用),來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在上海,有一個由幾百名癌症患者組成的「癌友俱樂部」;在北京玉淵譚公園的八一湖畔,也有一個抗癌樂園;在南京,有一個手挽手,走進生命綠洲的癌友康復協會,這些都是群體心理療法的好形式,他們有個共同的約定,或聚會,或交流,開展各種抗癌活動,舉辦葯療、食療等康復諮詢講座及文體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有腫瘤專家講腫瘤的預防和治療,有患者談自己的體會,還有癌症康復者介紹他們的經驗。交流時常常是邊談邊說話,邊講邊議論,有問有答,氣氛熱烈,使參與者受益匪淺。這種無拘無束的互相交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的群體心理療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及至部分患者完全康復。北京市腫瘤研究所的徐光偉教授,曾把癌症病友之間的聯誼、交談,十分生動且風趣地譽稱為「談話療法」,他認為這種「話療」有著醫院化療等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與西醫的放療、化療以及中醫藥治療相配合,發揮綜合治療的強勁的抗癌功效。

(七)想像療法

想像療法,屬於心理療法的範疇,又稱「精神性療法」或「整體機能療法」,還有人把它稱為「精神想像操」。這種療法在國外十分盛行。

美國卡爾·西蒙頓醫生,運用「想像療法」治好了自身的皮膚癌,自1971年以來,他就用編定的「精神想像操」來治療晚期癌瘤。受治療的患者每天邊行3次想像操治療。醫生讓他們閉目靜坐,順著指導語而開始精神想像。這些患者雖臨床診斷已明確表明他們的生命不會超過一年,然而,在西蒙頓的整體機能治療下,其中絕大多數人的生命都延長了,至少也生存20個月以上。另有資料報道,美國一位喉癌患者,癌瘤幾乎阻塞了她的咽喉,每天只能喝一些果汁,醫生已「元計可施」,斷言她只能活一兩個月。後來,患者接受一位精神心理學家建議,採用「想像療法」治療,每天靜坐在床上,排除雜念,想像自己體內的白細胞成了繞勇的「戰士」,一起集中到喉頭將癌細胞惡魔一個個殺死,如此只一個月,病情便有明顯地好轉,一年之後,癌瘤競奇蹟般地消失了。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表明,接受心理療法的晚期癌症患考的存活時間,幾乎是只接受藥物治療的癌症患者的2倍。現代醫學心理學研究發現,想像療法是藉助患者的主觀意念進行積極的思維和想像,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從而使患者的病症得以緩解或消除。想像療法所帶來的積極情緒、良好心態可通過免疫系統來增強抗病能力。同時,人的大腦右半球司職想像功能,如果人們能通過想像改變不良刺激,就會分散腦右半球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由於想像療法可以強化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能抑制癌細胞的發展.甚至能使病情逆轉。

鑒於想像有「越想越像」的神奇功能,美國專家己將免疫系統與癌細胞作戰的過程先編製成程序,然後讓患者閉目、放鬆,再按編好的作戰程序想像「攻擊」癌細胞。結果:在119名接受這種療法的患者中,有1/4的患者得以康復,其餘3/4的患者也不同程度地延長了生命。其中有1例繼發性未分化癌患者,經過2個月的想像療法,並配合以適當的食療、葯療,癌瘤競全部消退。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商人應該在商言商,不談政治」?
解行並重.自覺覺他──《華嚴經》的入世精神(寬運法師)
中國知性男人的精神符號(一)
蕭佳:淺談利他精神
如何挽回精神出軌的老公

TAG:癌症 | 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