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辦法網 首頁 > 名人名言大全 > 劉向經典語錄

劉向經典語錄 經典語句劉向名言劉向資料: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劉向經典語錄安步以當車。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本句大意是:緩步而行,當作做車。原文此句所在的一段為:「晚食以當肉,~,無罪以當貴,清凈貞正以自虞。」是教育人要知足,不要貪求功名利祿。古代貴族出必乘車,所以用~形容安貧樂道。現在多僅甩其字面的意思,形容在自願或不得已的情況下,以步行代替坐車。《戰國策·齊策四》智士者,國之器。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新序》智士:有才智的人。器:人才。《新序》成大功者不小苛。漢·劉向《說苑·政理》。小苛:在小事上苛求。本句大意是:想要辦大事業的人,不在小事上過多地苛求。此句是談整體和局部,主流和支流,大業和小事之間的辯證關係。在作者看來,應以整體、主流、大業為重,不應在局部、支節、小事上過多地苛求。可以此句分析大事、小事的關係,勸誡人們著眼於大局。《說苑·政理》用人不以私害公。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名言誠無垢,思無辱。君子交絕,不出惡聲。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交絕:斷絕交情。惡聲:難聽的話,這兩句大意是:君子在與人斷絕交情時,不說難聽的話。君子相交要善始善終,好合好散。有交情時.兩情相好.即使在斷交時,雖然會心中有所怨憤甚或讎隙,但也不可相互以惡語相傷.問題自有問題在,要通過適當的途徑來解決,以惡語相傷,只會徒增無謂的煩惱,或給人以笑柄.於實質同題無補。這兩句可用於說明在交往中要好合好散,不必在斷交時以惡語相傷。現在有些夫婦因感情不和而離異,通過協商的方法「和平解決」,好合好散,互不指責對方,可算是~在現代生活中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戰國策·燕策二》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漢·劉向《戰國策·韓策一》。牛後:牛的肛門。這兩句大意是:寧可作雞的嘴巴,決不作牛的肛門。《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乎?」鮑彪註:「《正義》云:雞口雖小乃進食,牛後雖大乃出糞。」這兩句表現的是一種獨立自主的意識,喻示人們要作自己的主人,而不作他人的附庸;寧可在小局面中獨當一面,也不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俗語有「寧為雞頭,不作鳳尾」,與此意同。《戰國策·韓策一》治國之道,愛民而已。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說苑·政理》。道:這裡指方法。而已,罷了。這兩句大意是:治理國家的方法,不過是愛護人民罷了。這是周武王向姜太公問治國方法時,姜太公作的言簡意賅的回答。治國,是件大事,也是件難事。但治國者若能抓住根本,難事也就變得窖易了。這個根本就是「愛民」二字,因為治國,實際上就是治人。姜太公從正反兩個方面—一列舉了愛民的具體方法,最後歸結說:「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耐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能夠做到這一步,國家必然就會治理好。「愛民如子」的成語即來源於此。《說苑·政理》草木秋死,松柏獨存。漢·劉向《說苑·談叢》。這兩句大意是:秋風一起,天氣驟涼,草木紛紛搖落,唯有耐寒的松柏依然鬱鬱蔥蔥。松柏能經受住風雪嚴寒的考驗,孔子曾說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古人常以松柏耐寒象徵士大夫的氣節和情操。可以此二句來讚美松柏,頌揚經得起考驗、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說苑·談叢》水激則悍,矢激則遠。漢·劉向《說苑·說叢》。激:迅疾。悍:洶湧,勢不可當。這兩句大意是:水流迅疾,就變得洶湧澎湃,勢不可當;箭受力強,初速迅猛,就會飛得遠。這兩句《鶡冠子·世兵》作「水激則旱,矢激則遠」,《漢書·賈誼傳》作「水激剛旱兮,矢激則遠」。旱通「悍」。水疾就勢猛,箭急能射遠,事出有因,決非偶然。也可比喻困境能夠激勵人的鬥志。《說苑·說叢》金剛則折,革剛則裂。劉向名言漢·劉向《說苑·敬慎》。金:金屬。剛:堅硬。革:皮革。這兩句大意是:金屬堅硬了就容易折斷,皮革堅硬了便容易破裂。世上事物過於堅硬和剛直,缺乏柔韌度,就像繃緊的弓弦一樣,容易折斷,這個道理啟示我們:為人處世,也應該剛則剛,該柔則柔,剛柔相濟,不卑不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倘一味剛愎自用,有剛無柔,非招致失敗不可。《說苑·敬慎》樹曲木者,惡得直景。漢·劉向《說苑》卷一。樹:種植。惡(wū巫):怎麼。景(yǐng潁):同「影」。這兩句大意是:種棵彎彎曲曲的樹,怎麼指望有筆直的樹影呢?有什麼因,就有什麼果。~兩句比喻扶植了壞人,就不能指望他會有什麼善行義舉,會對社會作出什麼積極的貢獻。《說苑》嗜欲者,逐禍之馬也。存亡禍福,其要在身。出言不當,反自傷也。劉向經典語錄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一》。師:榜樣,師表。這兩句大意是: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記,它可以成為後事的老師。此二句「精警的語言,告訴人們決不能忘記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應將前事作為老師,時時提醒自已,引為鑒戒。此二句和「前車之覆。可以為鑒」一樣,都是哲意深刻的生理名言,常被人所引用。《戰國策·趙策一》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二》。經:常規,原則。這兩句大意是:處理國家政務有一條常行不變的原則,那就是法令能切切實實執行為最好。~是為政的經驗之談,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為政,自行其事,法令失去了權威性和震懾力,這個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而難於治理了。《戰國策·趙策二》鮑魚蘭芷,不同篋而藏。劉向名言漢·劉向《說苑·指武》。鮑魚:鹹魚。蘭芷:香草。篋(qiè妾):箱子。這兩句大意是:腥臭的鹹魚和芳香的蘭芷,應藏置於不同的箱子里。這兩句以腥臭與芳香不可同器共存為喻,說明好人、壞人,賢良、奸佞……不能在一起共事,因為他們像冰炭、寒暑一樣不能相容,不可共時。《韓詩外傳》所說「鮑魚不與蘭茞同笥而藏」與~意同。《說苑·指武》非其地而樹之,不生也。漢·劉向《說苑·雜言》。樹:種植。本句大意是:在沒有生長條件的地方種植的植物,不能生長存活。世間萬物的生存,都有其生存的條件,而且一切事物都各有其特殊性。熱帶的植物移植到寒帶難以生長,寒帶的植物移植到熱帶也難以存活,因為缺少它們各自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說明一切事物都需因地制宜,都離不開其生存的條件。《說苑·雜言》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漢·劉向《說苑·雜言》。鞭撲:用鞭子猛打。從:聽從。這兩句大意是;用鞭子抽打來教育孩子,孩子就會不聽從父親的教訓。用「棍棒教育」、「懲罰主義」強迫孩子就範,會促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效果適得其反。作父母的對子女往往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當子女不能如自己想像的那樣「成材」時,就會從百般寵愛走向另一極端:訴諸武力,加之以掌腳棍棒,結果會造成家庭不睦,父子失和,子女出走,甚而釀出悲劇。~的古訓可引為鑒戒。《說苑·雜言》親賢學問,所以長德也。家有水義之財,測傷本。劉向經典語錄《戰國策》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漢·劉向《戰國策·中山策》。欲:內心的企圖。這兩句大意是:內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惡,有共同的痛苦或憂患的人容易互相親近。內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往往成為競爭的對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產生憎惡甚而仇視的心理;有共同的痛苦或憂患的人,或同病相憐,或同仇敵愾,所以容易相互親近,引為知己。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理。今天我們在社會主義社會裡,雖然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都有所企求,但是在建設四化的前提下,為了共同的大目標,則應該、也能夠摒除個人的名利得失,互諒互讓,做到「同欲」而不「相憎」,所以,我們可以用「同欲者相憎」來說明有共同企求的人容易互相產生憎惡的心理,也可以反其義而用之,說明在大目標相同的前提下,應該克服「同欲者相憎」的傳統心理。《戰國策·中山策》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弊。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一》。數(shuo朔):屢次。弊:睏乏,疲憊。這兩句大意是:連續地打仗,人民就會感到勞苦;長期的軍事行動,會使士兵感到疲憊。此二句寫好戰必亡的道理。作者認為:長期進行戰爭,會加重人民的負擔,影響農業生產,使人民感到勞苦,久而九之,必然導致災難的發生。軍隊長期在外東奔西走,衝鋒陷陣,也會使士兵失去銳氣,感到疲憊不堪,久而久之,或則戰敗,或則會發生兵變。可見好戰、久戰都是兵家之大忌。常以此二句強調好戰必亡的道理。《戰國策·燕策一》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劉向名言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這兩句大意是:爭名的人多在朝廷上活動,爭利的人多在市集上出入。朝廷上多達官貴人等有名望者,市集上多賺錢謀利的經商者,故爭名、爭利需到朝廷、市集等地方去活動。選句可供引用形容或說明要達到某種日的.必須到特定的場合;也可用於說明各種人或各種環境,都有自己的特點,用法大約相當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也可以「爭名於朝,爭利於市」來形容那些無孔不入地鑽營名利的人。《戰國策·秦策一》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漢·劉向《新序·善謀》。弩(nǔ努):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末:指箭飛行中的末程。魯縞(gǎo搞):古代魯國出產的一種極薄的絲綢。這兩句大意是:即使是從最強最硬的弓發射出去的箭,到了末了,連魯國出產的最薄的絲綢也穿透不過去。這兩句《史記·韓安國列傳》作「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和~意思一樣,說明事物都在不斷起變化,最強大的力量到末了也要衰弱下去,起不了什麼作用。現在表述由極盛轉向衰敗,強力殆盡,優勢已消失等現象,常用「強弩之末」來形容。《新序·善謀》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漢·劉向《新序·節士》。銳:指山形尖細。這兩句大意是:山太尖細就高不了;水太狹窄也深不了。珠峰所以高,由於山簏廣袤;海洋所以深,由於水勢浩淼。拔地而起的孤峰,因根底不廣,不可能太高;狹谷里的流水,因容量有限,不可能太深。這一現象推而廣之,可用於說明要取得學術上、事業上的高深成就,就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功底。《新序·節士》水濁則魚困,令苛則民亂。漢·劉向《說苑·政理》。這兩句大意是:水混濁則魚難以活動,政令苛則人民會叛亂。苛政繁令弄得民不聊生,動輒得咎,到不堪忍受時,人民就會造反叛亂。所以劉向說:「治國臂若張琴,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曰:『急轡銜者,非千里御也。』」琴弦張得太緊就要斷絕,把馬韁繩馬嚼子勒礙太緊的人,絕不是駕率遠行千里的好御手,可謂治國經驗之談。《說苑·政理》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說苑·政理》。臨:面臨。這兩句大意是:面臨著做官,沒有什麼比公平端正更得民心;面臨著錢財,沒有什麼比廉潔不貪更為可貴。為政之理在於公正廉潔,不偏私,不貪財,這樣才能深得民心,為人民所擁戴。有了這樣操守,就可立於不敗之地。《說苑·政理》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漢·劉向《說苑·說叢》。謀;謀劃。先,先於。這兩句大意是:先謀劃好了再去行動,事業就繁榮昌盛;先有行動然後再擊進行謀劃,事業就會失敗。作任何事情,事先沒有周密的計劃,科學的預算.審慎的謀珞就盲目行動,或待行動之後再擊謀劃,結果沒有不失敗的,就像先施工再設計圖紙,先打仗再制定作戰計劃,先動手術再擬訂手術方案一樣。~的古訓,對工作馬虎,心中無數,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的人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說苑·說叢》義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嗜欲之原滅,廉正之心生。劉向名言明主愛其國,忠臣愛其名。《戰國策》廉士不辱名,信士不惰行。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戰國策》禍與福相貫,生與死為鄰。劉向經典語錄《戰國策》禍生於欲得,福生於自禁。福生於隱約,禍生於得意。多聞善擇焉,所以明智也。劉向名言財不如義高,勢不如德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計:考慮,打算。這兩句大意是:作父母的疼愛孩子,就要為他們作長遠打算,不能只顧眼前得失。這是觸龍說趙太后時說的話,今天仍有教育意義。在勸誡那些一味寵愛、嬌慣子女的父母時可引此名句;重溫「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也可使今人受到有益的啟迪。《戰國策·趙策四》寨有盍饕之心,而欲不可足。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饕(tāo滔):饕餮(tie帖),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惡獸。欲:慾望。這兩句大意是:秦國的統治者有貪得無厭的惡獸之心,它的佔有慾永遠不會滿足。杜預《左傳》注說:「貪財為饕,貪食為餮。」~兩句本是形容虎狼之奏虎視眈耽,窺覦著關東六國,不到一一吞掉,它的佔有慾就不會滿足,像貴食的惡獸饕餮一樣,永遠感到吃不飽。後來人們借用「貪如饕餮」的形象.比喻極端貪婪兇殘的人。《戰國策·燕策三》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窟:洞穴。這兩句大意是: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喪命而已。這是齊國策士馮諼對孟嘗君說的話。意思是勸告孟嘗君要想鞏固自己在齊國的政治地位,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得有許多安全的退路才行。這兩旬句後來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語,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災禍;也可用於戲稱人的住處多,到處都有可安身的地方。《戰國策·齊策四》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聖人不能為時,時至而弗失。《戰國策》有機智之巧,必有機智之敗。劉向名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見《戰國策·趙策一》,容:容貌,用作動詞,修飾打扮。這兩句大意是:士樂於為知己的人捨生忘死.女子樂於為喜歡自己的人修飾打扮。在原文中,這是豫讓決心為重用,信賴自己的知伯復仇時說的話。這兩句話概括了人們的一種典型心理,所以千百年來不同時代的人們又賦予它不同的含義而經常引用,其中前一句體現了一種不分是非的報恩思想和俠義精神,現在引用時應慎重。《戰國策·趙策一》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委:棄置。蹊:小路。不振:不可挽救。這兩句大意是:把肉扔在餓虎出沒的小躇上,禍患就無可挽救了。質於秦國的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不久,秦國的樊將軍也叛逃到燕國,太子丹收留了他。燕國太傅鞫武諫遭:「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於燕,足以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在乎?是以~。」意思是暴戾的秦始皇對太子丹的逃歸已有積怨,何況又聽說太子丹收納他的叛將.這實在太危臉了,就像把內扔到餓虎出沒的路上,必然招致禍殃。後世就以「委肉虎蹊」的成語,比喻處境十分危礆,災禍就要來臨。《戰國策·燕策三》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這兩句大意是:得到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這是范睢遊說寨昭王時說的話。寨昭王原先採取越韓、魏而攻強齊的戰略方針,勞師襲遠未能奏效。范雎人秦後,勸說昭王放棄原先的政策,政用連結遠邦,攻伐鄰國,逐步蠶食,各個擊破的戰略。他說,「王不如遠交而近攻,~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謬乎?」後來人們把~發展為。「得寸進尺」的成語,形容人得到了一寸,還想得到一尺,貪得無厭,慾望永不滿足。《戰國策·秦策三》賞必加於有功,刑必斷於有罪。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戰國策·秦策》。這兩句大意是:受獎賞的必須是有功之人,受刑罰的必須是有罪之人。封建社會中,由於血緣、裙帶、門第、等級等關係往往造成有功不獎、有罪不罰的局面,其結果必然是「懲勸不明,則風俗污濁」(唐·房玄齡《晉書·劉毅傳》)。韓非從另一角度說「賞不加於無功,罰不加於無罪」(《韓非子·難一》),和~道理相同,都是講要勸善懲惡,賞罰分明。《戰國策·秦策》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繩墨者彰。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君子得時如水,小人得時如火。劉向名言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足踐。《說苑·政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日中:太陽運行到中天,即正午。移:指日向西移動。虧:缺。這幾句大意是:太陽運行到中天則向西移,月亮滿盈後就會虧缺,萬物極盛之後就會衰敗。自然界的萬物都遵循著由興至盛、由盛轉衰的客觀規律而運行變化。當其發展到極盛階段之後,由於某種條件的作用,就會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注意到事物的這種特性,對於人的處事、立身都是有益的。《戰國策·秦策三》聖人從事,必藉於權而務興於時。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五》藉於權:憑藉權宜、權變。務興於時:務必乘勢而起。《戰國策·齊策五》無財之謂貧,學而不能行之謂病。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新序·節士》。這兩句大意是:人沒有財產叫做貧窮,學習了知識卻不能在實踐中運用叫做弊病。前句打比方,後句見正意。貧窮的人一無所有,生活很拮据,被人瞧不起,十分難堪;學了知識卻不能付諸行動,不能發揮知識作用的人,無異於酒囊飯袋,於社會無補而有累,同樣十分難堪。貧與病,都是可憐而又可悲的,二者相提並論,突出了學以致用的重要性。《新序·節士》人才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聖。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不必:不一定能。這兩句大意是:善於幹事情的人,不一定善於將事情辦好;善於開頭的人,不一定能把事情很好地結束。此二句是從人的能力的角度,提出分配工作時應注意的事項,人的能力不同,性格有別,因而各有所長。如有人善於當先鋒,有人善於打主力,有人善於做殿後,應根據其所長。量力使用;善於打開局面的,不能讓他去打掃戰場;辦事認真、細緻的,不必讓他擊當先鋒。而且事情的成敗受各種因素的制約,不能要求過高,求全責備。可以這兩句說明量材用人的重要。《戰國策·燕策二》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劉向名言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三》引古語。決:果決。這幾句大意是:謀略泄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計劃不果斷,名望也不能建立起來。~幾句說明,若要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作充分的準備,周密的謀劃並注意保密,若計劃泄露了,或多謀而寡斷,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則將一事無成。這個道理可廣泛地適用於政治、經儕、軍事各個領域。《戰國策·齊策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漢·劉向《說苑·越人歌》。木:樹木。這兩句大意是,山上總有樹木啊,樹上總有枝條,心裡喜歡您啊,可您卻不知道。這是楚大夫對襄成君所講故事中的歌辭。楚令尹鄂君子晰泛舟於新披,越人仰慕他的風采,停槳而唱了這首《越人歌》。寫作上,前句採用起興手法引出後句,後句再以直抒胸臆的手法來表現,既委婉又熱烈,既平易可讀又不顯得外露、俚俗,從而使詩句獨具別緻的情韻,產生一種動人的藝術魅力。現在人們常舍其原義,而借用繁茂的術枝表露深摯的愛戀之情,並因不為對方所理解而深為惆悵。《說苑·越人歌》力勝貧,謹勝禍,慎勝害,戒勝災。漢·劉向《說苑·談叢》。力:勤奮,努力。勝:克服。謹:謹慎。慎:慎重。戒:防備。這幾句大意是:辛勤勞動可以戰勝貧困,小心謹慎可以避免禍患,慎重警惕可以消除危害,防禦戒備可以克服災難。幾句以簡潔的短語,排比的句式,提出普通而又精警的命題,發人深思,促人警戒,至今仍不失為警語箴言。《說苑·談叢》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漢·劉向《說苑·說叢》。寡:少。這兩句大意是:君子的話少而實在,小人的話多面虛誇。判斷一個人,不應以他言語的多少為標準,而要看他的話有沒有實際意義。高尚的人重實而不重言,往往話少但很實在。品格低下的人重言而不重實,往往夸夸其談,言多而虛浮。這幾句可用於自我品德修養,說明要注重實際而不飾言,也可用於看人論人。《說苑·說叢》高議而不可及,不如卑論之有功也。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說苑·說叢》。高議:高深的議論。及:做到。卑論:題旨切近的議論。功:實效,這兩句大意是:唱高調而做不到,不如說些淺近的話而能付之行動更有實效。議論要切合實際講究效用,如果只是高談闊論,華而不實,這樣的議論即使再高深、再動聽,又有什麼用呢?淺近的議論,樸實無華,雖然聽起來也許並不怎麼美妙宏大,但能聯繫實際,卓有成效,那就不知比那些空泛的高調好多少倍了。這兩句通過「高議」與「卑論」在實際功效上的對比,說明「高議」之可棄,「卑論」之可取,對比鮮明,棄取入理。這種在議論中加對比以突出觀點之正確的方法可以學習,也可直接用這兩句說明「高議」之應棄,「卑論」之可貴。《說苑·說叢》以人之長補己短,以人之厚補己薄。漢·劉向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賢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辭順。《戰國策》人皆知以食愈飢,念莫知以學愈愚。劉向名言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里馬。不慎其前,而悔其後,雖悔無及矣。《說苑·建本》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易水:水名,源出河北省易縣西,入於拒馬河。這兩句大意是:秋風蕭瑟啊易水多麼寒涼,壯士這次一去啊不再回還。這是勇士荊軻為燕太子丹入秦謀刺秦王嬴政,臨出發前在易水河畔與太子丹及賓客分手時所唱的歌。詞語慷慨悲壯,表達了視死如歸的決心。可供引用描寫戰士出征時以身許國,視死如歸的豪邁胸懷,也可用於描寫志士仁人為國捐軀、投身赴難時堅毅果敢的英雄氣概。《戰國策·燕策三》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引:取.拿。股:大腿。本句大意是:蘇秦讀書十分刻苦,想打瞳睡的時候,就拿錐子刺向自己的大腿,以致鮮血順腿流到腳上也不在乎。蘇秦是先秦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他早年遊說秦惠王,十上奏章而不用,資用乏絕而歸.父母妻嫂都看不起他。於是,蘇秦閉門絕游,發憤讀書。為驅除瞌睡.不惜引錐刺股,最後終於學富五車.聯合五國。合縱攻秦,完成了一番功業。~幾句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發憤攻讀,志在千里的人物形象,字裡行間表現出強烈的精神力量,感人至深。蘇秦錐刺骨與漢代孫敬頭懸粱讀書的教事,後來演化成。懸粱刺股」的成語.成為我們民族用來表現刻苦學習、自強不息的精神境界的名言。《戰國策·秦策一》將者,士之心也;士者,將之肢體也。漢·劉向《說苑·指武》。這幾句大意是:將領,是士兵的心臟、靈魂;戰士,是將領的四肢、軀幹。將領與士是是對矛盾,在劉向看來,將領是戰士的心臟和靈魂,戰士是將領的四肢和軀幹。人無心臟靈魂自然無法生存;人若無四肢、軀幹,也將無法行動。因而,將領和士兵必須配合默契,團結一致,方可使戰爭取得勝利。可以此說明官兵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關係。《說苑·指武》為地戰不能成王,為祿仕者不能成政。《說苑》懷重寶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輕敵。劉向名言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二》。懷:懷藏。重寶:貴重的寶物。大功:大事業。這幾句大意是:懷藏著貴重的寶物,不能在晚上行走;擔任重大事業的人,不能夠輕視敵人。深夜行走,懷有重寶,可能遭圖財害命者的搶劫,招致殺身之禍,作者以此作比,說明擔當重任者應時時謹慎,不可輕敵,否則將遭暗算,招來災禍。因為「重寶」和「大功」,都會招來忌妒。~說明一個淺顯易知的社會通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可不慎。《戰國策·趙策二》子用私道者家必亂,臣用私道者國必危。《戰國策》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漢·劉向《戰國策》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捨棄他的長處,改而使用他的短處,即使是堯舜也有做不到的事。《戰國策》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漢·劉向《說苑·雜言》。鮑魚:成魚。肆:店。這兒句大意是:和惡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如進八鹹魚店一樣,時間長了,居然聞不出鹹魚的臭味了。在賣鹹魚的鋪子中呆的時問長了,聞不出臭魚的腥味,反而會以為這是一種正常的氣味;與惡人長期生活在一起,看不出惡人行為之惡劣,反以惡行為善行,因為此時你已分辨不出香臭,判斷不了善惡,自己已經渾身沾滿了腥臭。這幾句含義深刻,比喻恰切,形象地說明了客觀環境對人的意識的影響,人受壞環境熏染久了,也會習以為常。「入鮑忘臭」的成語就是從此演化而來的。《說苑·雜言》糜鹿成群,虎豹避之;飛鳥成列,鷹鷲不擊。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說苑·雜言》。鷲(jiù就):一種大型猛禽。這兩句大意是:性情溫馴的麋鹿,要是它們成群結隊,即使兇惡的虎、豹都要躲避它們;空中的飛鳥如果列隊成行,就是兇猛的鷹、鷲也不敢襲擊它們。弱小的生物只要團結起來,同心合力,就能夠變為強大的力量,即使是強大的敵人也奈何不得它。~的名句就說明了這種強弱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的道理,啟示人們團結就是力量。《說苑·雜言》幹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漢·劉向《說苑·雜言》幹將:古時著名的寶劍。斤:斧子。幹將極其鋒利,名聞天下;但工匠用它來砍木頭,還不如斧子。《說苑·雜言》小快害義,小慧害道,小辨害治,苟心傷德。漢·劉向《說苑·談叢》。快:稱心,樂意。辨:通「辯」,能言善辯。苟:苟且,不正當。這幾句大意是:小小的稱心得意會損害大義,小聰明會短害大道理,小小的花言巧語會損害對事情的治理,不正當的行為會傷害大德。~幾句是說,辦什麼事情,不能因小失太。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貪圖「小快」,玩弄「小慧」,長於「小辨」,終將使事業、前途受到損害。可用以說明為人處事應該腳踏實地,老老實實,不可耍小聰明,做小動作,以小害大。《說苑·談叢》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劉向名言漢·劉向上天賜與的東西不接受,反而會受到懲罰;時機到了不行動,反而會遭受災禍。天將與之,必先苦之;天將毀之,必先累之。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見《戰國策·秦第一》引古語。這幾句大意是:以散亂的軍隊進攻訓練有素的軍隊,必然自取滅亡;以邪惡的力量進攻正義的力量,必然自取滅亡;以逆歷史潮流的力量進攻順歷史潮流的力量,也必然自取滅亡。漢民族的文化心理特點之一,是非常重視名分,對戰爭亦是如此。商湯伐夏桀,周武討股紂,以及春秋、戰國時太大小小無數戰爭,莫不先找出打仗的理由,再正式出兵討伐;勸阻君主出兵打仗的理由,也往往從名分上著手。這幾句就是勸諫君主不可出兵的論據,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那就是:邪不壓正,歷史將按照其自己的規律前進,任何阻擋歷史前進的人,都將被歷史的巨輪壓得粉身碎骨。這幾句現在仍具有諷喻警戒意義。《戰國策·秦第一》隋侯之珠,國之寶也,熱用之彈,曾不如泥丸。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說苑·雜言》。隋候之珠:相傳隋候出行救一蛇,後蛇銜夜明珠以報,此珠被稱為隋侯珠。彈:彈射。這幾句大意是:隋使珠是國寶,然而拿它擊彈射,竟然不如泥丸。物品各有其使用價值,隋侯珠可以夜明,用於觀賞,貴為國寶。然而用作彈射,卻不如泥丸。隋珠、泥丸,一貴一賤。通過強烈的反差對比,揭示出才非其用將是極大的浪費的道理,不僅加強了說服力,而且易為人們接受,能引起人們的警戒。《莊子·讓王》:「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與此意同。《說苑·雜言》循法之功,不足以變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功:功勞。法古之學:遵循古人的學說。制今:治理當前事務。《戰國策·趙策》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色:美貌.美色。華落:花落.喻色衰。渝:改變,違背。這幾句大意是:用錢財交朋友,錢財用完了交情就會斷絕;貪美色面結合,到年老色衰時愛情就會消失。這幾句不失為警句名言,作為人生格言,仍可引用。《戰國策·楚策一》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劉向名言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顧犬:回頭看狗,讓狗去追兔子。牢:羊圈。這幾句大意是:見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太遲。作者以這幾句作比喻,說明應及時修正錯誤,總結經驗,以減少損失。見到兔子再放出狗,雖然時間急迫,還來得及;羊已丟失了馬上修補羊圈,雖不能找回已丟的羊,但以後就不會再丟失了。以這兒句說明有錯要及時改,不可固執錯誤,否則會造成更太的禍患。「亡羊補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習見成語。《戰國策·楚策四》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樂其所成,必顧其所敗。漢·劉向《說苑·敬慎》。這幾句大意是:當你得到好處時,一定要考慮到可能帶來的弊害;當你為事業的成功面高興時,一定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失敗。《老子》認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成敗、利弊、得失,總是像雙胞胎一樣出現。因而在慶祝成功時,一定要想到潛伏著的危機,考慮到失敗的可能。在有利時,一定考慮列不利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戒驕戒躁,謙遜謹慎,永遠處於不敗之地。以這幾句說明應辯證地看待「利」和「成」。《說苑·敬慎》和氏之璧乎?價重千金,然以之間紡,曾不如瓦磚。漢·劉向《說苑·雜言》。和氏之璧:古代寶玉,相傳是楚人卞和獻給楚王的美玉。間紡:紡錘,古代紡織用瓦礫磚塊做紡錘。這幾句大意是:和氏璧價值干金,然而拿它做紡錘用,竟不如瓦磚好使。作者巧設比喻,說明對人才的使用要才用相當。才非其用,大材小用,將是最大的浪費。《說苑·雜言》以書為御者,不盡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事之變。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御:駕車。制:約束。用書本上的方法來駕車的。就不能完全合乎馬的脾性;用古人的章法來約束現今的人,就不能通達事物的變化。《戰國策·趙策》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引古語。騏驥:駿馬。馳:快跑。駑:劣馬。先之:跑在前面。這幾句大意是:駿馬盛壯時,一天賓士千里,到它衰老時,劣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和「強弩之末,力不能穿魯縞」(見劉向《新序》)意思相近,可藉以說明強大的事物到了衰弱的時候,已經今非昔比,起不了什麼作用,連弱小的事物也可以超越它。《戰國策·燕策三》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漢·劉向《戰國策·魏策四》。人:別人,他人。德:恩德,恩惠。這幾句大意是:別人對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記;自己對別人有恩惠.不可不忘。這幾句淺近平易的話雖然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借鑒觀念.但對今人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困為即使在今天,那些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的行為,也會遭到人們廣泛地鄙棄;自己給了別人一點幫助或一點好處便念念不忘.動輒重提,同樣為大眾所不齒.本名句可供闡述人際關係時引用。《戰國策·魏策四》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道之國富倉府。漢·劉向《說苑·政理》。王(wang旺)國:稱王天下的國家。亡:通「無」。倉府:貯存錢糧的處所。這幾句大意是:稱王天下的國家使人民富有,稱霸的國家使謀士富有,勉強存在的國家使大臣們富有,無道的國家只有倉庫里富有。這幾句是周文王向姜太公(呂望)問政時,姜太公回答周文王的話。國家應當積貯,否則無以富國,但國家的富應與人民的富同步,才是真正的國富民強。倘若無限制地苛征暴斂,國庫充盈而百姓貧窮,這隻能是無道的國家,得不到人民擁護和支持的國家。能稱王天下的國家是國家和人民都富有的國家。《說苑·政理》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劉向名言高山之巔無美木,傷於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於多蔭也。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漢·劉向《戰國策·韓策三》。孿(luán欒):雙生。這幾句大意是:雙生的孩子長得極為相似,只有他們的母親能一眼分辨出來;利害混淆在一起的事物難以分辨,只有聰明的人才能把它們區分開來。這幾句以形象的比喻,說明在日常事物中,「利」與「害」常常混雜在一起,或看似有利實則有害,或看似有害實則有利,或雖有小利卻存大害,或雖有小害而終獲大利,令人分辨不清。唯有智者能夠去偽存真,去粗存精,顧此及彼,由表及裡,看到問題的實質,不為斤斤小利所誘惑,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以這幾句說明利害常常雜糅在一起,必須認真調查,審時度勢,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才配稱之為智者。《戰國策·韓策三》臼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胸,皮膚若漆。漢·劉向《新序·雜事二》。臼頭:頭像石臼,大而下凹。大節:手指大骨節。昂鼻:鼻子上翹。出胸:雞胸前突。這幾句大意是:頭像石臼,眼窩深陷,肚皮長挺,手指大骨節,鼻孔上翹,喉下如結,脖短肉肥,頭髮稀疏,雞胸前突,腰曲如折,皮膚漆黑。這幾句描繪齊國醜女無鹽的形象。齊國女子鍾離春,無鹽邑人,因名無鹽。無鹽是中國古代醜女的典型,因為她奇醜無比,行年四十,仍嫁不出去。但就是這個極丑的女子,卻有治國安邦之術。她面謁齊宣王,直言齊國面臨「四殆」。宣王採納了她的建議,使齊國大安,宣王立無鹽作了正後。作者誇張地寫她的外丑,正是為了反襯她的內美;寫她嫁不出去,正是為寫她做齊國「第一夫人」作映襯,外丑與內美的巨大反差給人們留下了強烈的印象。舉醜女形象,可援引無鹽為例。《新序·雜事二》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劉向經典語錄漢·劉向《說苑》引《墨子》佚文。這幾句大意是:飲食必須常常吃飽,然後才能進一步去要求精美;衣服必須常常穿暖,然後才能進一步去要求華麗;起居必須常常安寧,然後才能進一步去要求歡樂。衣、食、住是人的基本生活要求,這個要求是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一步步提高的,但必須首先滿足生存的最低要求——飽、暖、安,然後再滿足更高的追求,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這幾句多用於說明人的生活必須逐步提高,不可像現在有些人為了追求超前消費,越級去追求不現實的生活享受。《說苑》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罰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漢·劉向《說苑·雜事》。重祿:看重俸祿。極諫:極力諫諍。這幾句大意是:大臣只看重俸祿而不極力諫諍,近臣害怕受到懲罰而不敢說話,下面的情況不能如實地報告給皇上,這是國家的最大禍患啊!這是春秋時晉國國君晉平公向晉大夫羊舌肸(bì幣)問政時,羊舌肸回答晉平公的話。羊舌肸把大臣們只顧個人私利,為保高官厚撮而不進諫;近臣們怕觸逆鱗,明哲保身而不敢說話;下情不能上達,執政者兩眼漆黑,視為國家的最大禍患,是非常有見地的。一個國君被一群阿諛奉承、唯唯諾諾的臣子們所包圍,既不了解下情又聽不到不同意見,這個國家非完蛋不可。春秋時的宋昭公,朝廷有一千多大臣,無不稱頒他「國君聖明」,身邊有九百多侍從,無不讚揚他「國軍漂亮」,直到他亡國逃到邊境時,才恍然太悟「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這些歷史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是值得人們永遠深省警戒的。《說苑·雜事》屋漏者,民擊之;水淺者,魚逃之;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劉向名言漢·劉向《說苑·說叢》。這幾句大意是:房屋漏了,百姓就會離去;水太淺,魚就會逃離;樹木高大,鳥兒就會棲息在上面;為政者仁德深厚,士子就會歸附他。這裡的屋、水和樹喻君,魚和鳥喻士民。通過比喻說明君要得到士民的擁護,並為其所用,就要施行惠民政策,有德於士民,創造士民能夠安居並樂為其用的必備條件。這幾句用排比和博喻的方法,從正反兩十方面加強說理,值得學習。《說苑·說叢》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漢·劉向《說苑·建本》。陽:鮮明,光亮。炳燭:燃燭照明。這幾句大意是:人少小而好學,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光明鮮亮;壯年而好學,就像中午的太陽一樣,光線強烈;老年而好學,就像燃燭照明一樣,在黑暗中閃光。此條採用比擬手法,形象地概括了人生學習的三個階段。它通過日出之陽、日中之光、炳燭之明三個比喻,表現出學習在人生道路中的極端重要性,其目的在於鼓勵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共同投入學習。即使老年人也不要喪氣,因為.老而好學,畢竟還能發揮出黑夜燈燭般的光亮。此條在兩千年的中國教育史中每每被人引用,產生過相當積極的教育作用。《說苑·建本》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沒有那樣的實質卻喜歡那樣的名聲反而會使名聲受損,沒有那樣的德行而希望得到那樣的福氣反而會使自己受困,沒有那樣的功勞而想享受那樣的俸祿一定會受辱。削:削地也。正曰削弱。約:捆縛,引申為窮困窘迫。《戰國策·齊策》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一》。面刺:當面指責。寡人:古代諸侯對下的自稱。上書:上奏章。諫:直言規勸。謗譏:指責議論別人的過錯。市朝:眾人會集之處。這幾句大意是:能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上奏章直言勸諱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過失使我聽到的,受下等獎賞。這幾句是齊威王下令求諫的話。「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以則很著名的故事。鄒忌從幾件生活小事中悟出:平時說他的好話的人,不是偏受他,害怕他,就是有求於他。因此勸齊威王不要像他受蒙蔽一樣盡聽阿諛奉承之詞。齊威王覺得鄒忌講得很有道理,就下令群臣史民~。齊威王敢於懸賞求諫,表現了具有實事求是精神的政治家的襟懷與風度,值得後世的政治家借鑒。《戰國策·齊策一》以勢交者,勢傾則敗;以利交者,利窮則散。以財交者,財盡則絕;以色交者,色落則渝。劉向經典語錄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漢·劉向《說苑·雜言》和善人住在一起,就像進了開滿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不覺得香味存在,那是因為自己和那種芳香融為一體了。和惡人住在一起,就像進了賣漬魚的商店,久而久之就不覺得臭味的存在,那也是因為自己和那種惡臭融為一體了。《說苑·雜言》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戰國策·張儀說秦王曰》君子擇人與交,農夫擇田而耕;君子樹人,農夫樹田;田者擇種而種之,半年必得粟,士擇人而樹之,平時必得祿矣。劉向名言君子居人間則治,小人居人間則亂。君子欲和人,譬猶水火不相能然也,而鼎在其間,水火不亂,乃和百味,是以君子不可不慎擇人在其間。經典語錄勵志名言讀書名言珍惜時間的名言愛情語錄誠信的名言關於理想的名言愛國名言關於學習的名言堅持的名言努力奮鬥的名言關於母愛的名言哲學名言科學名言成功的名言寬容的名言自信的名言圍城經典語錄關於夢想的名言關於書的名言關於生命的名言勤奮的名言友誼的名言關於母親的名言後悔的句子尊嚴的名言奉獻的名言立志名言聖經名言英語名言名人名言張愛玲經典語錄三毛經典語錄徐志摩經典語錄孔子的名言雷鋒的名言魯迅的名言李嘉誠的經典名言郭敬明經典語錄孟子的名言莎士比亞名言泰戈爾經典語錄余秋雨經典語錄張小嫻經典語錄馬雲語錄韓寒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莫言經典語錄安妮寶貝經典語錄白岩松語錄陳安之語錄喬布斯名言席慕容經典語錄幾米經典語錄俞敏洪經典語錄海明威名言曾國藩名言拿破崙名言周立波經典語錄本文地址:http://www.laobanfa.com/mingrenmingyandaquan/13406230162507.html
推薦閱讀:

面相催桃花的辦法與痣對應規律
.NETFRAMEWORK 3.5SP1後智能提示是英文的解決辦法
懶人辦法之用餛飩皮做燒麥
善待自己討厭的人,是領導者爭取人心的最好辦法。
最傷感的QQ個性簽名_你戒不掉TA,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先要戒掉你

TAG:首頁 | 經典 | 名言 | 名人 | 語錄 | 辦法 | 劉向 | 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