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那個神情恍惚的孩子(民生觀)
該有的法律震懾必不可少,把校園暴力制止在萌芽狀態也很有必要
最近,在報端看到這樣一個消息,五名未成年人因實施校園暴力獲刑,廣大讀者紛紛點贊,眾多網友表示大快人心。
雖然法律上對未成年學生有切實的保護,但我們還是能經常在網上看到孤立同學、言語辱罵、暴力傷害的新聞。校園欺凌屢禁不止,原因很複雜,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以往對欺凌行為的發現不夠及時,處罰的震懾不夠,導致實施暴力的代價偏小。這次校園暴力實施者受到法律制裁,無疑是給正在實施或者將要實施校園暴力的未成年人敲響一記警鐘,讓他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明白暴力行為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而不論是否成年。
當然,看到未成年人因為實施校園暴力而身背刑罰,是很可痛惜的。因此,該有的法律震懾必不可少,而尋找有效的防範機制,把校園暴力制止在萌芽狀態也很有必要。
這就需要有早期發現機制。發現什麼?專家說了,雖然校園暴力具有隱蔽性,但也是有徵兆的。孩子在班裡不合群,沉默寡言,這就要引起注意了,是不是被同學孤立了?孩子神情恍惚,小小年紀「憂心忡忡」,這就要留神了,是不是受到同學欺負了?幾個學生經常在班裡扎堆嬉鬧,呼來喝去,這就要心生警惕了,是不是存在學生間強弱關係的不對等?
早發現是為了早干預。誰來干預?校方、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責無旁貸。怎麼干預?一旦發現有欺負同學或者被同學欺負的苗頭,班主任就要及時介入,早早說清校園暴力的危害,讓學生明白實施暴力的後果,及時制止學生的不當行為。再者,班主任要和班內學生形成有效互動,發生了暴力欺凌行為,可以及時知道,聯合家長,雙管齊下,共同教育,進而在學生間形成集體抵制的環境和氛圍。
上述做法離不開老師的責任心以及家庭的配合。發現不了,干預不力,干預不當,往往會造成再次傷害。所以,那種老師上課才來、下課就走的教育方式,理應避免;家長在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得對學生在校園的表現多些關注。總之,讓校園暴力沒有發生的土壤。
推薦閱讀:
※小澤組建「國民生活第一黨」
※回首7年的移民生活:從開始申請加拿大移民到如今在蒙特利爾的生活
※民生原副行長被帶走,30億虛假理財案持續發酵,這輪金融整肅風暴將遠超你的想像!
※賈也:民生銀行「泰迪小虎」事件——業績可苟且,底線豈能苟且?
※2011話民生之食品藥品安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