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人脈 中國人脈厚黑學
什麼是人脈1.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 2.人脈不是你和多少人打過交道,而是有多少人願意主動和你打交道! 3.人脈不是你利用了多少人,而是你幫了多少人! 4.人脈不是有多少人在面前吹捧你,而是有多少人在背後稱讚你! 5.人脈不是輝煌時有多少人在你面前奉承你,而是在你落魄時多少人願意幫助你!擁有人脈須做到 1.學會換位思考 2.學會適應環境 3.學會大方待人 4.學會低調做事 5.學會讚美他人 6.學會對人禮貌 7.學會檢討自己 8.學會感恩 9.學會遵守時間 10.常懷一顆平常心 11.學會忍耐 12.記得信守諾言 13.記住言多必失 14.待上以敬,待下以寬。中國人脈厚黑學人脈源於敬重他人 能夠讓你擁有對別人產生有效影響的力量的、最有把握的一個方法,就是設法讓別人明白,你從心底里敬重他們。 因央視《小崔說事》欄目報道而爆熱的「江南神偷」王同山在北京電視三台《非常接觸》欄目中就感嘆道:「別人給我尊重,比給我金錢還重要。」神偷尚且如此,我們又何必只重金錢呢。 把握住人人都有的那份尊重需求,敬重他人,他人同樣會敬重你。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傷害別人的自尊,無疑是很多糾紛和矛盾產生的最主要原因。人際關係專家研究發現,威爾遜總統最後之所以在事業上遭到慘重的失敗,是因為他犯下了兩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以至於無可挽回地挫傷了支持者們的自尊心,使他們倒向了自己的對立面。 1918年11月,威爾遜總統主持簽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休戰條約,他也因此成為世界矚目的偉大領袖。國內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一致支持和擁護他。 然而,威爾遜就在簽署休戰條約前幾日,由於不敬重支持自己的民眾,特別是那些支持自己的共和黨人,而犯下了第一個大錯:個人聲望的急劇膨脹使他變得頭腦發熱,準備濫用民眾的信任。他簽發了一封在旁人看來十分愚蠢的信,要求在議會席位的選舉中,選民只能投民主黨議員的票。他的這一舉動極大地打擊了那些忠誠地擁護他的共和黨人,也給了那些想要攻擊他的人以口實。結果,威爾遜的這道命令反而使共和黨在上議院中獲得了多數席位。這正應了《舊唐書》中的一句話:「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緊接著,威爾遜由於盲目相信個人領袖影響力,不敬重上議院的議員們,又犯下了第二個致命的錯誤:固執己見,不聽從朋友的勸告。在戰後和平委員會裡既沒有安排上議院的議員,也沒有安排共和黨人。威爾遜的做法,不僅激怒了統治上議院的共和黨,甚至連上議院的民主黨議員都開始反對他了。在美國,上議院的許可權很大,威爾遜簽署的條約必須經過上議院的批准才能生效。威爾遜親自點燃了一把使自己崩潰的烈火。當威爾遜得意洋洋地從巴黎和會回來的時候,暴怒的反動者們早已在那裡恭候他了。他關於組織國際聯盟的提案被否決,美國只得宣布退出國聯;他主持簽署的《凡爾賽和約》同樣慘遭否決。 轉瞬之間,威爾遜苦心經營的事業毀於一旦,而他的確是完全毀在自己的手中,成為埋葬自己事業的敵人。威爾遜犯下了任何一個領袖人物都應當避免的致命錯誤: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尤其是那些本來支持自己的熱心民眾的自尊心。 任何時候都不要去傷害朋友們的「自尊心」,因為那樣足以使朋友反目成仇。那麼,如果滿足了仇敵的「自尊心」,又會怎麼樣呢? 布吉斯向人們介紹過這樣一件關於美國總統麥金利的趣事。在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爆發之前,布吉斯碰到了一位著名的國會議員。那位議員剛從白宮出來,邁著大步,帽子稍微向左邊斜了一點。議員沖著布吉斯很歡快地揮著手杖,臉上帶著溫和的微笑。 布吉斯對議員說:「今天你似乎很高興。」 議員神采飛揚地說:「不錯,朋友,確實如此。剛才,總統用手臂勾著我的肩膀對我說道:"老兄,這次要打勝仗,全得靠你的幫忙了。』你看,總統還要仰仗我呢!雖然,我從前曾經在許多事情上反對過他,但是現在,他那麼寬宏大度,依然器重我,我準備擁護他了。」 布吉斯說:「和他聊了幾句後我們就分手了。我心裡對麥金利總統結交朋友的本領真是無比佩服。我知道總統同樣還"仰仗』著別人,也取得了同樣的效果,這使得大家一起幫助他獲得了很多的勝利。」 確實,如果人們都能像麥金利總統一樣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哪怕是一直反對自己的對手,就可以把對手變為朋友,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人們的友誼與合作,就可以擁有更多更豐富的人脈資源。 態度誠懇是最好的恭維 細心的人們會注意到,當我們以一種誠懇的態度請一個人貢獻他的意見的時候,這個人一定會很容易對我們產生好感。這就是使別人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和關注的最簡單的方法。許多事實表明態度誠懇地向別人請教,是對對方最好的恭維,它勝過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和讚美。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像政治家那樣,不厭其煩地將這種禮儀錶示給我們所希望合作的人。日常生活中,我們僅僅是就對方感興趣的問題向他請教,並與之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就能很容易地獲得他人的好感了,因為「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一個剛剛從鄉下來的名不見經傳的孩子法誇爾就是應用了這種策略,獲得了與當時紐約最有勢力的人物見面的機會。 法誇爾首先想方設法進入了鼎鼎有名的雅各布?阿斯特的辦公室。他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想請教您一下,如何才能成為像您一樣的百萬富翁呢?」 這句話並非一點也不著邊際,法誇爾內心十分清楚,什麼樣的話能引發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的興趣。果然,阿斯特聽了此話之後,他看到居然有一位忠實的「粉絲」滿臉敬重與誠懇地向自己請教成功經驗,感到又詫異又高興。他不僅耐心地和法誇爾聊了起來,還把他介紹給當時許多的著名人物,如菲什、斯圖爾特、貝內特等。法誇爾靠著這種誠懇地向成功者請教的方法,獲得成功人士的指點,在事業中一帆風順,比別人少走了許多彎路,最終也成為了百萬富翁俱樂部中的一員。 很多有才幹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也採取了一些類似法誇爾的策略。人們發現,成功人士並非恃才傲物,他們會就一些問題很誠懇地向別人請教,詢問對方的意見,誇獎對方的才智,使對方真正感覺受到了恭維。 「即使是一個外行,當他來向你提出一個建議的時候,哪怕這是一個很不中用的建議,也得鼓勵他幾句。」這是著名的企業家約翰?沃納梅克關於如何對待職員的著名格言中的一條。在確保手下職員的忠誠和熱心方面,約翰的這種待人以誠懇的態度確實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那些聰明的領袖都會想辦法讓下屬覺得自己很願意聽取他們的意見,並按照他們的意見來行事。只要有可能,他們更願意使自己的計劃看起來似乎就是下屬提出來的,而絲毫不會表示這些意見其實就是他自己的。 許多事實都已經十分明確地告訴人們,有才幹的人,都會用種種不同的方法,讓別人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坦誠是最明智的策略,而我們如果也照此去做,也會擁有像成功人士一樣的事業。 將「和」字寫在臉上 孔子認為:禮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當為可貴。 「和」是恰到好處,在矛盾兩端選取其間的臨界點,便於修身、交際、應世。要做到「和」,就必須洞察得到矛盾的真實狀況,就必須找得到臨界點。 孟子把「天時,地利,人和」看作戰爭中取勝的三要件。其實戰爭如此,政壇如此,干工作事業如此,人生的成敗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不想被孤立,那麼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性格,不要求你喜歡所有的人,但要和氣地對待每一個人。 「和為貴」,這是古今中外成功者最推崇的處世哲學。《菜根譚》里這樣寫道:「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氣和暖心之人,其福必厚,其澤亦長。」 以和為貴,如果你想擁有好人脈,就不要怒氣沖沖,而要和氣一團。我們常見一些人在生活或學習中,因芝麻丁點小事而口沫橫飛,大動肝火。但也有一些人,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襟懷坦蕩,因為他們持著「以和為貴」的處事態度。 戰國時代的藺相如,為了社稷之安,三讓廉頗,終使廉頗心悅誠服。第二次反「圍剿」快結束的一天,彭德懷在江西某地察看地形,叫一個擋住去路的戰士讓開,這個戰士因不認識他,竟沖著他打了兩拳。彭德懷未加理會,匆匆走了。事後,勤務兵捆來那個打人的戰士,讓彭老總處理,彭老總卻說:「誰叫你們這樣乾的?小事情,快放他回去!」 一個集體,無論是團體還是國家,只要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群策群力、互相合作,就會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雅典奧運會的中國女排賽場上,隊員們眾志成城、緊密配合、奮力拚殺、過關斬將,終於在集體的成功表現中,圓了二十年的金牌夢,在世界重新樹立起「強隊品牌」。集體的力量可以創造奇蹟。成功登上太空的「空中飛人」楊利偉,在潮水般的鮮花、掌聲中平靜地說:這份功勞屬於全中國人民,我只是完成了最後的工作。不錯,人類成功登上太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如果沒有航天科學家們日以繼夜精心研究論證,沒有各個部門的緊密合作,沒有幾代人的開拓進取,又哪有今天舉世矚目的成果?一支軍隊打勝仗離不開上下的同仇敵愾、紀律嚴明,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有賴於全體國民同心同德的奮鬥進取。「和」已經成為一種精神文化。 縱覽古今,凡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不襟懷坦蕩、氣度恢弘,抱著「以和為貴」的處事態度。而度量狹小者,不僅於他人不利,就是於自己也絕無益處。歷史上像龐涓那樣嫉賢妒能的小肚雞腸者,最終不也兵敗馬陵道,貽笑天下。 處事以和為貴的人,必有廣闊的胸懷。俗語說:「量小失眾友,度大集群朋。」為人有寬闊的胸襟,恢弘的度量,才能贏得友誼,擴展人脈。也只有胸懷寬廣的人,才能解人之難,使人樂於信任親近。而胸襟狹窄者則只會嫉人之才,妒人之能,諷人之缺,譏人之誤,因而在他周圍便會產生一種無形的排擠力,使人對他避而遠之。 如何才能做到處事以和為貴?怎樣才能擁有博大的胸懷呢?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我們應該做到「有容」、「無欲」,像大海那樣笑納百川,像高山那樣巍巍矗立,剛正不阿。當然,度量的鍛煉,並非一日之功,還要靠長期的修養。 同時,以和為貴並不是意味著不分是非曲直,遇事視若無睹、麻木不仁、不講原則。法國著名詩人雨果認為:「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時代呼喚我們,呼喚博大的度量,呼喚寬闊的胸懷!北風吹襲路人,只會使人更緊緊地裹住衣服,而溫暖的陽光,卻使人不得不解開厚重的大衣。當我們要打開人們的心房時,一顆寬廣而真摯的心,是最有效的工具。 將「和」字寫在臉上,和和氣氣是做人辦事的根本。不做損人面子的事情,不說損別人面子的話,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成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人脈網就會更加寬廣。 誠信是建築人脈的基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一個人的資信記錄,是指一個人的負責任的能力,不是簡單的道德人品問題。誠信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反映,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品德。 誠信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講求的都是真情流露,這是建立在真誠表達、無欲無求的基礎之上的。 誠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資本。一個人糟蹋自己的信用,無異於在拿自己的人格做買賣,賣得越多,留下的也就越少。我們只有事事以「信」為重,才會有「信」滿天下的那一天,到時,我們的人脈也會遍布天下。 如果你能夠憑著良好的誠信,讓別人在心裡承認你、信任你,那麼你就有了交天下友的巨大資本。 贏得高朋滿座,首先要對別人講誠信,只有如此才能獲得人家對自己的信任,與之結為朋友。只要你學會了講究誠信,其所帶來的收益要比獲得千萬財富更足以自豪。 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懂得誠信對於人們建築人脈的重要意義。大多數的人都無意中在自己拓展人脈的路上設置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礙。他們因不守誠信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孔子講「民無信不立」。孟子說「言而有信,人無信而不交」。墨子云:「言不信者,行不果。」所有這些無不強調了誠信是一種承諾,一種保證,一種真誠;講誠信就是一諾千金。 英國餐飲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用過的盤子一定要刷七次。有一次一個在校學生在酒店做臨時僱員,開始很認真,每個盤子都刷七次,後來他感到厭煩,開始刷五次,又改為刷三次,始終沒有人發現他的偷懶行為。終於有一天老闆在檢查工作時,發現了他的這種不講誠信、不按規矩做事的行為,便將其解僱了。這個僱員想去其他地方洗盤子,可是他不講誠信的事傳得到處都知道,以至其他酒店不再聘他!當一個人不講誠信時,他失去的不僅僅是朋友,還有事業。可見誠信對於人何等重要。 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中,「誠信」二字的分量可謂沉甸甸的。因為講誠信,劉備充分信任、重用諸葛亮,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同樣因為講誠信,諸葛亮知恩圖報,輔助後主,力保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因為講誠信,關羽銘記「桃園結義」的誓言,「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劉備身邊。人們崇拜諸葛亮,敬仰關羽,就是崇拜、敬仰他們這種恪守誠信的可貴品質。 一些年輕人認為:一個人的誠信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一個人有錢、有雄厚資本,就象徵著有誠信。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講誠信在於身體力行,一個人是否講誠信不取決於他的財富,而取決於他對待別人是否有一顆誠實守信的心。 不管在哪個時代,人們都不能離群索居。人和人之間要有順暢的交流、溝通,彼此尋求寄託與撫慰,這是對個體存在的認證,更是對生存狀態的肯定。而彼此認同的產生其實就是一個彼此信任、互相接納、多元包容的過程。作為社會的最小個體,我們不能強求別人重守承諾,但我們自己要能做到真誠守信,信任他人。 現在,社會越來越開放,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要獲得別人的情感認同,不斷取得信任,就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從小事做起,友善待人。要知道,不管時代怎麼變,誠信作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不會變,也不能變。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大量著名人物之後指出,一個人要走向成功或走向健康的個性有八條途徑,其中兩條是與誠信相關;如有懷疑時,要誠實地說出來而不要隱瞞,在許多問題上反躬自問都意味著承擔責任。誠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潛在力量,它將使你與眾多的人建立密切和諧的關係,為生活大廈建立堅實的基礎。 所謂「信,誠也」,指的就是心口合一。一個人必須先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然後才能獲得他人的真誠和信任。中國曆來有「一諾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說法,指的就是做人要重諾言、守信用。 一個講誠信的人,他的自我是純真的、穩定的、健康的,體現出一種理想的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為他人所信賴。率真是真誠的另外一種重要的品質,它指的是一個人能如實地展現自己,不自欺欺人,這是建立在真實基礎上的自尊自重。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說:「對自己要誠實,才不會對任何人欺詐。」因而,真誠和守信用是一個人自尊自重的表現。 一個人誠實守信與否,涉及到他是否有自尊自重的素質。西塞羅說:「沒有誠信,哪來尊嚴。」誠信的人必然能夠得到他人誠信的回報。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我們先要以誠待人、相信他人,這應當是交友處世的第一原則。要知道:「隱瞞真實,就是騙自己。」至於他人會對我們怎樣,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實際的交往中,我們自然能夠積累經驗,用不著過於擔心被矇騙。 誠信的基礎是信用。誠信就像是一輛直通車,選擇的是溝通心靈距離的最佳路徑,喚起的是一種大家發自肺腑的參與感、認同感和榮譽感。 在這個時代,人格信譽是自身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李嘉誠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現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一個誠信的人,他的一生將因此擁有更多人脈,更多成功的機會,從而受益無窮。 恪守諾言 信用像玻璃一樣脆弱,壞了將無法修復。一個人一旦失信於人一次,別人就不願意繼續和他交往。每個人都樂意交往信用可靠的人,不守信用的人是危險的。豐富我們的人脈關係,取信於人是必不可少的。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做一個守信的人,我們就不能夠輕易許諾,許下一些無法兌現的諾言。所以,華盛頓感言:「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間相互幫忙,向朋友許諾是常有的事。許諾也的確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但是,許諾的話好講,日後兌現不了難辦。這會導致自己的「信任危機」,並會給朋友之間日後的交往帶來難以逾越的障礙。 一項許諾往往容易把人與人的關係變成物與物的關係,即把以情感為紐帶的人際關係變成純粹的「物際」關係。因為「物慾」只有滿足欲,沒有理解欲,「物際」關係無法用情感來維繫,所以「物慾」一旦不能滿足,關係也就全線崩潰。所以,凡是可以避免許諾的地方,一定要避免。傅玄云:「禍莫大於無信。」 因此,在你必須做出承諾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自己實現諾言的實力,承諾不應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也就是說,許諾時一定要考慮到「應諾」的可能性。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光憑良好願望甚至主觀想像去許諾。離開客觀實際和條件許可,隨意向別人許諾,雖然一時可以用你的諾言滿足對方,但是,這「慷慨」帶來的苦果卻要由你一人來吞食。朱熹早就明確地告訴我們:「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因此,許諾一定要慎重,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做好解釋工作。一旦許下諾言,就要盡全力去實現。 承諾時,不要信誓旦旦,作「熱血男兒」,要為自己留有餘地。即使有能力辦到的事,也可以用「給我一次機會」之類的話語來代替許諾。這並不是教你學耍「滑頭」,因為事情的發展是千變萬化的。正如西班牙諺語所說:「諾言快似駿馬,但事實可以追上它。」許諾既有它「超前」的一面,又有它「滯後」的一面。說它是超前的,是說它在沒有實現之前就已經「預付」給對方了;說它是滯後的,是說它在兌現的過程中,是以過去的情況為依據的。沒有人能夠準確無誤地說出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只要你珍惜並把握好「這一次機會」,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講求實效,不拖拉,不哄騙,及時與對方溝通事情進展的情況,就足以獲得對方信賴了。 即使許諾,也不要把話說絕,這樣,你也就獲得了一定的迴旋空間,靠著這個空間,你就不會失信於人了。只要我們懂得維護自己的信譽,以「信」取勝,打出自己的名譽品牌,就會朋友滿天下,人脈四通八達。 學會寬恕 在社交中,你要記住:你所相處的對象,並不是絕對理性的人,而是一個個充滿了偏見、傲慢、虛榮和自負等情緒化的人。假如你想激起一種反抗,使人痛恨你數十年甚至到死,你只要求一時痛快地發表一些具有刺激性的批評就可以了。假如你想獲得友愛、理解,只有一條道路可以供你選擇,那就是學會寬恕,哪怕對方是你的敵人。 印度有句俗語:「熱愛真理,但要寬恕缺點。」寬恕就是要容得下對方的缺點。不能寬恕,就是拆自己要過的橋。科學家們通過動物實驗證明: 由於表現好而受到獎賞的動物,在訓練時進步最快,耐力也更持久;由於表現不好而受處罰的動物,其進步速度和耐力都比較差。 科學家們還發現,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人類。我們用批評的方式並不能改變他人,反而常會因此引起憤恨,因為沒有人喜歡受人指責。 心理學家漢斯?希爾說過:「太多的證據顯示,我們都不喜歡受人指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此,我們面對別人的過失和錯誤,應該給予理解和寬恕,而不是針鋒相對地指責和批評。我們要學會寬恕別人的過失或錯誤。因為,批評只會引起憤恨,常常會使員工、家人和朋友情緒低落、做事沒有精神,甚至激化矛盾,引起更大的紛爭。這根本不利於改變現狀。 羅斯福和塔夫脫總統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的爭論,並且由於他們的互相攻擊導致了共和黨的分裂,而伍德洛?威爾遜藉機成功入主白宮。受到抨擊的塔夫脫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他含著眼淚說:「我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到底錯在哪裡?」其實,他不能寬恕自己的競爭對手羅斯福,白白地耗費了個人精力,無法去做更重要的事,讓第三者收穫了漁翁之利。 自私的天性,使得人們在做錯事時只願意責備別人,絕不責備自己。其實,我們要明白:批評好像是家鴿,最後總會回家。我們需明了我們要矯正及譴責的人,都會為他自己辯護,並反過來譴責我們。 林肯在印第安那州灣谷的時候,年紀尚輕,不僅喜歡評論是非,還寫文章諷刺別人。有件事卻改變了林肯的一貫做法。 1842年秋天,林肯在報上發表了匿名文章,猛烈地抨擊詹姆士?希爾斯,說他是一位自視甚高的政客。希爾斯因此被全鎮人當作笑料。希爾斯當然憤怒不已,他下戰書要求與林肯決鬥。慶幸的是,在最後一刻有人勸阻了雙方,才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的發生。 這件事讓林肯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的藝術,那就是學會寬恕別人。從此以後,他不再寫文章抨擊人。也正是從那時起,林肯開始贏得了世人的讚譽。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任命的將領———馬科科蘭、博普、伯恩賽德、胡克和米地相繼慘敗,幾乎使林肯陷入絕境。有許多人無情地指責林肯用人不當,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寬容地保持緘默」。 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的夫人極力譴責南方人。林肯勸慰夫人說:「不用責怪他們,這樣的情況換上我們也會如此。」 1863年,蓋茲堡戰役開始了,7月4日晚上,南方叛軍的李將軍帶著敗兵逃到波多馬克河邊。林肯命令維得將軍殲滅李將軍的叛軍。 但是維得將軍一拖再拖。不久,洪水退了,李將軍帶領軍隊越過波多馬克河逃走了。 林肯聞知此事,給維得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但後來林肯想:也許如果我身在戰場,像維得一樣每天看見許多人流血,也許就不會急著要進攻了!如今大錯已經鑄成,把這封信寄出,除了讓我一時覺得痛快以外,沒有別的用處。 於是,這封信被永遠地收藏了起來。林肯以海洋一樣的胸懷寬恕了自己的下屬。 在羅斯福執政時期,只要一遇到難以決斷的問題時,羅斯福就會望著牆上的林肯像自問:「要是林肯處在我現在的情況,他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林肯的寬恕成為羅斯福及許多後來人學習的典範。這樣的方法在你想要指責他人的時候也不妨一試。 詩人托馬斯?查特敦年輕的時候因為直率的性格而歷經坎坷,後來才變得善於處世,進而成了美國駐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訣是:「我不批評人,我只誇獎人。」 一次,著名試飛駕駛員鮑勃?胡佛駕駛的飛機在三百英尺的高空,兩個引擎同時出現故障,幸虧他經驗豐富反應靈敏,控制得當,飛機才得以降落。 在驚魂稍定後,胡佛開始檢查飛機用油。原來那架螺旋槳飛機裝的竟然是另一種型號的飛機用油。於是,胡佛約見了那位負責維護飛機的機械師。懊惱不已的年輕機械師,一見到胡佛,便後悔得淚流滿面。剛剛從鬼門關走了一遭的胡佛並沒有責備那個機械師,只是伸出手臂,圍住年輕機械師的肩膀說:「我相信你不會再犯錯,我的F-51飛機明天還請你維護。」機械師對胡佛寬恕了自己的失誤十分感激,在以後的飛機維護中,他十分盡心,再也沒有出過一次差錯。機械師也因此成了胡佛最得力的助手。 盡量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少一點呵斥和責罵,多一些寬恕!試著去理解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比批評更有益,也更有趣。什麼都了解,就什麼都會寬恕。 朋友間也需「投資」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然相逢,緣分不淺。雖相處時間不長,但這中間的關係值得珍惜,值得持續下去。當與對方分開後,仍然保持一種相互聯繫、歷久彌堅的關係,那對你將來所要達到的目的與理想是會很有好處的,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許是你所從未想到的。 「常用的鑰匙最有光澤。」因此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和周圍的人培養、聯絡感情。只有平時經常聯絡,朋友之情才不至於疏遠,朋友才會心甘情願地幫助你。如果你與朋友分開之後從來沒有聯絡過,彼此將會變得陌生,你去托他辦事時,一些關乎個人利益的事情,他就很難主動幫你。 無論從實用主義,或從情感價值角度去看,朋友之間的友誼都值得我們保持和維繫。 當年劉備讀私塾時,十分聰明,講義氣,經常幫助同學。即使後來大家分開了,劉備還與同學常保持聯繫。其中有一個叫石全的朋友,十分真誠,家中很貧苦。劉備不嫌石全家貧,常邀石全到自己家做客,談論天下局勢。 後來,劉備在一次戰役中,兵敗受到敵人的追殺,是朋友石全冒著生命危險將劉備藏了起來,救了劉備一命。 可見,朋友有時在很危急的關頭能幫上大忙,能起到排憂解難的作用。但是,朋友關係的維繫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在與朋友分開之後並沒有經常性的聯繫,那關係之好無從談起。所以,只要你有這份心、這份情,能夠真誠地維持分開之後的朋友關係,那你的人際面會更加廣泛,路子也會比別人多出幾條。 感情來自交流。平時多加強聯繫,是加深朋友感情的一種方法。 儘管當今社會流行一句話:「認錢不認人」,但是「人情生意」從未間斷過。因為人是有情之靈物,人人都難逃脫一個「情」字。 朋友之間在平時人際交往中也需「感情投資」。 所謂「感情投資」,就是在平時交往之外多了一層相知和溝通,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順當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生意不成人情在」。 例如,你在生意場上遇到了彼此之間比較投緣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緣」的人。有緣自然有情,雙方為了加深友誼,會為對方付出。但是只有懂得保護和持續這種朋友關係的人,才能繼續愛護它、增進它,使雙方的友誼天長地久。 當然,就算雙方有「緣」,彼此能夠一拍即合,要保持長期的相互信任、相互關照的關係也不那麼容易,仍然需要不斷進行「感情投資」。 在商場上,這種問題表現尤其突出。每個人都為各自的利益做事,彼此都曉得商人多詐多奸,人與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結果「緣」就會由合作轉為對立,人情變成了敵意。最好的朋友常常會變成最恨的人,這在商場上也屢見不鮮。相互最仇視的對手,往往原先是最親密的夥伴。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間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往往是雙方忽略了「感情投資」的結果。一些人常犯這種毛病:一旦與對方建立了良好關係,就不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保護它了,往往會忽略雙方關係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例如該通報的信息不通報,該解釋的情況不解釋,總認為「反正我們關係好,解釋不解釋無所謂」,結果日積月累,堆積成難以化解的矛盾。 更有甚者,在與對方成為朋友之後,總是一味地向朋友索取回報,而不繼續進行感情投資。這主要表現為對別人要求越來越高,總以為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但是別人對於自己稍有不周或照顧不到,就有怨言。這種做法必然會損害雙方的關係。 生活告訴我們,友誼之花需要愛心的滋潤,否則它會枯萎。朋友之間的「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並非可有可無的。人們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善待每一個關係夥伴,要從小處、細處著眼,事事落在實處。 向落魄的人伸出你的手 每個人都喜歡往春風得意、優秀出色的人身邊靠攏。與事業有成的人締結關係,以便可以巧妙利用對方那股氣勢,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結識的對象,通常無法培育成可靠的人際關係。伊朗有句諺語:戰場上識勇敢,激怒中識智慧,窮困中識朋友。因此,向落魄的人伸出援手,可以結交知心朋友。 菲得洛斯曾明確地表示,與有權勢的人交朋友是不安全的。但是,在對方沒落失勢時你走上前去,會讓對方產生強烈的印象,對你感激涕零,並視你為患難之交。「江南神偷」王同山金盆洗手後一度生活潦倒,此時,一賓館老闆收留他,聘他做保安。王同山感激不盡,工作盡心儘力,為賓館維護好了環境與秩序,並且逢人便稱讚老闆的仗義相助。 商人呂不韋當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子楚在趙國作人質鬱鬱寡歡之時,幫助子楚,並送趙姬侍奉子楚。同時,呂不韋向安國君的寵妃華陽夫人送禮,讓其扶持子楚做了安國君的正式繼承人。不久,安國君繼秦王位,子楚便坐上了太子寶座,隨即又繼承秦王王位,稱秦莊襄王。呂不韋因為扶助秦王有功,被任命為相國,封文信侯,賞洛陽10萬戶作為食邑。 在對方陷入遭到眾人漠視的狀態,連原本交往密切的人也將離棄時,你靠攏上前,必然會令人心存感激。所以許多人都認為,在落魄時伸手援助自己的人,值得與之交往一生。 在別人落魄時,伸手相助,雖然看似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但是雪中送炭卻是增進雙方友誼,加深雙方感情的絕妙機會。這時,即使是你給予別人的滴水之恩,也會產生日後湧泉相報的效果。 在選舉時,這種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明暗凸顯的例子極其常見。在獲勝的候選人周圍,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也紛紛獻花鼓掌,落選的候選人卻無人問津。仔細分辨,甚至那些選舉期間原本支持失敗候選人的人,也轉而投靠到政敵的懷抱。 對於敗選的人,這是十分落魄的時候。選舉失敗,人人求去,在此時如果有人造訪並鼓勵失敗者,此人必定大感欣慰。倘若再對失敗者進行一番誠摯的勉勵,「下次選舉一定要好好加油」,失敗者定會因此產生奮起心。 在這種凄涼的失敗情形下人們與失敗者建立的關係,可以讓人感覺到你是個正直的人,不勢利。更何況,當時失敗的人,也不會永遠處於失敗的境地。如果你希望與勝利者結成莫逆之交,就應該在其失敗時即已伸出援手。 在生活中,榮枯盛衰亦是常伴之物。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沒落的人。得意的人身旁有大批人包圍著,可能沒有覺得你的存在對於他的重要作用;相反,落魄的人身旁則無人靠攏,此時他的心中或許你的分量最重,你會被其視為可以共患難的摯友。 並且,一度失敗的人在某種機緣下再度翻身爬起的例子亦數不勝數。如果等到對方再度成功之際才來攀附交情,則為時已晚矣。就像股票,如能在低價購入潛力股,便可賺錢。在別人落魄時伸出援手,幫忙解難的行為,賺取好人脈十分重要。 幽默是溝通人脈的潤滑劑 幽默是人們互相溝通,化解矛盾,拓展人脈的潤滑劑。善用幽默可以減少人們交往中發生的摩擦,使人們之間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下面介紹幾種幽默的作用和應用方法: 1.自我解嘲 美國幽默作家霍爾摩斯有次出席一個會議,他是與會者中身體最為矮小的人。「霍爾摩斯先生」,一位朋友脫口而出,「你站在我們中間,是否有鶴立雞群的感覺?」霍爾摩斯反駁了他一句:「我覺得我像一堆便士里的鑄幣。鑄幣面值10便士,但比便士體積小。」他以幽默的回答化解了自己的尷尬,也回擊了對方。 有的人在與人的交往、溝通中聽不得半點「逆耳之言」,只要別人的言語稍有不恭,不是極力辯解就是大發雷霆,其實這樣做是十分愚蠢的。這不僅使你無法贏得他人的尊重,反而會讓人覺得你不易相處。而採取虛心、隨和的態度,以自我解嘲的方式緩和一下雙方之間的緊張氣氛,將使你與他人的合作更加愉快。 曾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年輕時體力比不上別人。有一次,他與人到白特蘭去伐樹,晚上休息時,他們的領隊詢問白天各人伐樹的成績,同伴中有人答道:「塔爾砍倒53棵,我砍倒49棵,羅斯福使勁咬斷了17棵。」 這話對羅斯福來說可不怎麼順耳,但他想到自己砍樹確實和老鼠造巢時咬斷樹根一樣,自己不禁也笑著默認。 林語堂說過:智慧的價值,就是教人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你拿自己的錯誤開開玩笑,使人開懷大笑,便已鋪下了友誼之路。具有幽默色彩的歡笑是你與別人進行內心溝通的捷徑。 2.化解衝突 幽默往往通過大家同笑的方式彌補人際間的思想鴻溝,架起感情溝通的橋樑,增加人際間的信任,化解衝突。 幽默是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最好辦法。 約翰是一個極富幽默感的警官,無論什麼案件或難題,在他手中總能迎刃而解。所以,在警署里他總是受到同事們的青睞。 星期日,在鬧市區的一個路口,有個持不同政見者正在發表演講:「如今的政治腐敗透頂了,我們應把政議院和參議院統統燒了!」由於他的演講,行人越聚越多,堵塞了交通,警察趕到時,秩序大亂。正在無從下手之時,約翰急中生智大叫一聲:「同意燒參議院的站到左邊,同意燒政議院的站到右邊。」只聽「刷」的一聲,人群頓時分開,道路豁然暢通。 有一次,蕭伯納不幸在倫敦街頭被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撞倒,雖然沒有受傷,但也讓他摔得夠嗆。騎自行車的人立即扶起作家,喃喃地向他道歉。然而蕭伯納卻出人意料地打斷了他,對他說:「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撞得重一點,就可以作為撞死蕭伯納的好漢名垂史冊啦!」幽默給了蕭伯納驚人的自制力,蕭伯納的幽默也使雙方擺脫了尷尬。 一句得體的幽默,它所帶來的感情衝擊有足夠的能量來消除人際間的誤會和紛爭,能夠讓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和諧融洽。因此,幽默也是一種富有感染力和人情味的溝通藝術。 3.消除尷尬 真正的幽默可引來會心的一笑,從而消除令人十分尷尬的場面。 一次,當一位朋友來拜訪林肯總統時,正有一隊士兵在門外等候林肯訓話。 林肯請這位朋友隨他外出,並繼續和他談話。當他們行至迴廊時,軍隊齊聲歡呼起來。那位朋友這時本應該識趣地退開,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於是,一位副官走到那人面前,囑咐他退後幾步。他這時才發現自己的失態,窘得滿臉通紅。但是,林肯卻立即幽默地說:「白蘭德先生,你得知道他們也許分辨不出誰是總統呢!」在那難堪的一瞬間,林肯用他的機智十分巧妙地化解了這一窘迫的局面。 其實在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變得幽默一些,它並不是天才、高智商、喜劇演員的專利品。只要你學習讓嘴角往上翹,換個新鮮角度欣賞事物,即可學會幽默,走出尷尬。 要善於使用幽默的技巧,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智慧。一個才疏學淺、舉止輕浮、孤陋寡聞的人是很難生出幽默感來的。要學會幽默的藝術,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廣博的知識和深刻的社會經驗;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高尚優雅的風度和鎮定自信、樂觀輕鬆的情緒;良好的文化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據說蕭伯納少年時已很懂幽默,人又聰明,但是由於他濫用幽默,出語尖酸,人們聽他說過一句話,便有「體無完膚」之感。有一次,一位朋友在散步時對他說:「你現在常常出語幽默,不錯,非常風趣可樂。但是大家常常認為,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更快樂,因為他們都感到自己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都不敢開口了。你的才幹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這麼一來,朋友將逐漸離開你,這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朋友的話使蕭伯納如夢初醒,從此他改掉了濫用幽默的習慣,而把天才發揮在文學上,終於建立了他在文壇上的極高地位。 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學會恰當地運用幽默,會使人們之間的溝通更加順利,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幽默是我們生活的調味料,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但是,再好的調味料都不可濫用,就好比用鹽,用一點可以使菜味鮮美,但用得太多便會讓人難以下咽。在溝通時,幽默要運用得當,方可發揮它的魅力。 學會向別人說「不」 許多時候,人們在工作中總要面對朋友、同事、客戶與主管的許多要求。有些要求可以滿足,但有些要求因礙於公司規定或其他原因必須拒絕。但是,沒有人喜歡被拒絕。直接拒絕別人,輕則影響雙方往後的合作與相處,重則讓人覺得你不夠大方。因此你在拒絕別人時先不要急切、直接地表達自己的立場。馬根說過:「說"我不知道』也比說謊好!」所以,尤其不能說謊。 為了最大化地降低拒絕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你需要掌握一些溝通技巧,秉持「理直氣和」的原則,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又能婉轉地拒絕。 首先,說「不」之前先傾聽。 拒絕對方之前先要認真地傾聽。比較好的做法是,請對方把處境與需要講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幫他。接著表示你了解他的難處,若是你易地而處,也一定會如此。 傾聽有好幾個意義。傾聽能讓對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覺,在你婉轉表明自己拒絕他的立場時,就能夠有效地避免傷害他的感情,不會讓人產生你在應付的錯覺。 如果你拒絕對方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工作負荷過重,傾聽可以讓你清楚地界定對方的要求是不是你分內的工作。 有時候聽了他的意見,你會發現協助他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能力並增加經驗。這時候在兼顧目前工作的原則下,犧牲一點自己的休閑時間來協助對方,對自己的職場生涯絕對有幫助。 其次,說「不」的態度要溫和而堅定。 傾聽完了,確定自己不能幫助對方時,就要溫和而堅定地說「不」,而不要含糊其辭,更不能因為礙於面子而違心地先答應對方。或許你懷著僥倖心理,認為自己可以幫忙,或者你認為他自己能解決,到時候就不會找你麻煩了。這種想法千萬要不得。試想,如果你先答應,但到時候不能遵守諾言,而且也耽誤了對方尋找別的途徑,你又如何面對你的朋友呢?到時候一切已成定局,恐怕你怎麼道歉,也無法挽回什麼,尤其是你們之間的感情!所以,當你仔細傾聽了朋友的要求、並認為自己應該拒絕的時候,說「不」的態度必須是溫和而堅定的。 再者,婉轉地表達拒絕。 你在拒絕對方之前,可以首先傾聽對方的要求,以便針對他的情況,建議對方如何取得其他人或組織適當的支持。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替代方案,對方一樣會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同樣是藥丸,外面裹上糖衣的葯就讓人容易入口。同樣,委婉地表達拒絕也比直接說「不」讓人更容易接受。 當對方的要求有悖於公司或部門規定時,可以委婉地表明自己的許可權;在自己愛莫能助時,要讓對方清楚你的處境,說明如果耽誤工作會對公司與自己產生不利影響。 若是對方因為你的拒絕而表現出憤怒或做出威脅時,你也不需要立刻回應,而要多用同情心來緩和他的不滿與挫折感。 同時,多一些關心。 你在拒絕對方後,隔一段時間你還應該主動地去關心對方的情況以示誠意。 有時候拒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方會不定時地提出同樣的要求。若能化被動為主動地關心對方,並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立場,則可以消除拒絕帶來的尷尬與負面影響。當雙方的情況都得到改善時,就有可能滿足對方的要求。 在拒絕別人的過程中,除了技巧,更需要發自內心的耐性與關懷。若只是敷衍了事,就會讓人覺得你不是個誠懇的人,對人際關係傷害更大。 最後,適當地轉移目標。 其實,大凡來求你辦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而言,對你的期望越高,越是難以拒絕。在拒絕要求時,倘若多講自己的長處,或過分誇耀自己,就會在無意中抬高了對方的期望,加大了拒絕的難度。如果適當地講一些自己的短處,就降低了對方的期望,在此基礎上,抓住適當的機會多講別人的長處,就能把對方的求助目標自然地轉移過去。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拒絕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絕者因得到一個更好的出路,由意外的成功所產生的愉快和欣慰心情,取代了原有的失望與煩惱。 演好你的人脈角色 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變換著角色,各個角色之間時刻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人際交往。在社會中,演好自己的人脈角色,你便可以擁有一張廣大無限、伸縮自如的關係網。有了這個人脈網路,你便可以活得輕鬆自在、瀟洒自如,並從中汲取營養來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生。 在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擔任著許多角色。對於你的下屬而言,你是一個領導者,而對你的上級來說,你又是一個被領導者。在企業里,你是一個工人,在家庭里你又可能是一個父親或者母親、妻子或者丈夫。在顧客面前,你是一個售貨員,在另外一個場合下,你又可能是一位顧客。在戲劇中,你是一個演員,在某些時候你又是一個觀眾。 社會生活中角色是很多的,各種角色又在隨時轉換當中。如果一個人不能隨時應變,改換扮演角色的位置,不但會鬧出許許多多的笑話,也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煩惱。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丈夫阿爾約特相親相愛,感情和諧。維多利亞作為一國之王,每日忙於公務,而阿爾約特卻不太關心政治,對社交缺乏興趣,因而,有時夫妻之間也難免鬧點彆扭。 一天,女王維多利亞處理完工作,深夜回到卧室,見房門已經關閉,就敲起門來。 阿爾約特在卧室內問:「誰?」 維多利亞回答:「我是女王。」 門沒有開,維多利亞再敲,阿爾約特又問:「誰?」 維多利亞回答:「維多利亞。」 門還是沒有開。維多利亞徘徊半晌,再敲。阿爾約特仍問:「誰?」 維多利亞回答:「你的妻子。」這時,門開了,阿爾約特熱情地用雙手把她拉了進去。 維多利亞前兩次敲門之所以沒有敲開,是由於她的心態沒有隨環境的變化而加以適當地調整。她忽視了自己的角色在家中是妻子而不是在宮廷對王公貴族說話的女王,以致造成措辭上的失誤。維多利亞的第一次回答態度高傲,傷了丈夫的心;第二次缺乏熱情,感情平淡,沒有喚起丈夫的親昵感,因而兩次丈夫都不給開門。第三次回答,維多利亞的心態適應了具體地點和對象,體現了妻子應有的溫柔姿態,因而不僅敲開了門,也敲開了丈夫的心扉。 在社會中,我們應學會在恰當的環境中,扮演好恰當的角色。不管你有多高的身價,在朋友面前千萬別做自己生活的「女王」,否則後果就不只是被拒之於門外的尷尬了。 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人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地位。在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定角色的扮演者。因此,你應該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履行自己扮演角色的職責。是一個售貨員,你就要盡一個售貨員的職責:對顧客要滿腔熱情,百問不煩;是一個醫生,你就要履行救死扶傷的職責:體諒患者的痛苦,在精神上給患者以安慰,儘快解除患者病痛。如果做那些同自己地位、身份不相符的事情,只會貽笑大方,影響自己在眾人面前的形象。 第二,隨時注意轉換自己的角色。每一個人都是多種角色的扮演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條件下,你要依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行為。常會有一些事情,在這種場合下去做是無可厚非的,換一個場合就顯得不協調。漢宣帝時,京兆尹張敞在家中常給妻子畫眉,有人在皇上面前告了他。皇上問他是不是有這回事,張敞回答說,夫妻之間,閨房之內,還有比畫眉更過分的事。張敞的回答,噎得宣帝再沒說第二句話。的確如此,丈夫在房裡幫妻子畫畫眉毛,本是生活瑣事,亦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換一個地方,變換一個角色,給妻子之外的女人去畫眉就不對勁了。 第三,要進入角色。在社會中,最重要的就是你準確地進入角色,把自己擔當的角色盡心演好。如果你的角色是一個顧客,就應遵守顧客具備的要求;你的角色是一位老師,就要盡做老師的責任;你的角色是一位學生,就應盡學生的義務;你的角色是一位父親,就應該盡到父親的責任……以此類推,各種具體角色都有具體要求,都有它的道德標準,我們都應自覺地做到。 每個人都應演好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只有如此才能夠與周圍的人們和諧相處,編織出屬於自己的人脈網路。 這個玄妙的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於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的。1967年,米爾格倫設計了一個連鎖信實驗。米爾格倫將一套連鎖信件隨機發送給居住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160個人,他在信中放了一個波士頓股票經紀人的名字,並要求每個收信人將這套信寄給自己認為是比較接近那個股票經紀人的朋友,所有的參與者在收到信後均照此辦理。最終,所有的信在經過五、六個步驟後均抵達了該股票經紀人。於是,他驗證了自己的假設:任何兩個陌生人都可以通過「朋友的朋友」建立聯繫,並且他們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無論是美國總統與威尼斯的船夫,還是熱帶雨林中的土著與冰天雪地中的愛斯基摩人,這便是最初的「六度分隔」理論雛形。 這一看似簡單卻又非常玄妙的理論引起了各界學者們的關注,經研究發現,很多領域都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包括數學、物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甚至哲學。在長達一個世紀的關於通訊與信息傳遞的理論革命之後,當網路走進人們的生活,社會學家與數學家開始用另一種方式來驗證「六度分隔」理論。 什麼是「150法則」(Rule Of 150)?用最簡單的話描述150法則就是:「150是一個統計出來的人際關係網路數目極限」。用過MSN Messenger的人如果留意的話,就可以在「幫助」一欄中看到這一法則的應用,它寫道:「最多可將 150 位聯繫人添加到您的名單中」。
「150法則」 最早可以溯源到《The Tipping Point》,作者馬爾肯.格拉韋爾德(Malcom Glaweld)在《The Tipping Point》中則把150法則形象定義為:150就是在一次不期而遇的聚會上,你不會感到尷尬的人數最大值。他在書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從歐洲發源的「赫特兄弟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民自發組織,這些組織在維持民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們有一個不成文的嚴格規定:每當聚居人數超過150人的規模時,他們就把這個群體分成兩個,各自發展。
150法則的提出者羅賓.鄧巴(Robin Dunbar)說:「看起來,我們的神經系統或學習能力有著某種先天性的限制,使我們的溝通能力限制在一個大致的平均範圍內,就像人類的思維能力不能同時理解7種以上的事情一樣。……150這個數字看起來是我們人類真實社會聯繫中的個體的最大數目,這裡的"有社會聯繫』指的是我們清楚他們是誰,他們與自己有什麼關係。換言之,它就是你偶然進入酒吧時,那些開口邀請你喝一杯而你不會覺得唐突的人。」
鄧巴認為這一法則和人腦的進化程度有關,如果社會圈子的數量增加,人腦的智力負擔顯然要呈現級數變化。Dunbar曾經提出一個模型方程,它以動物本身的大腦新皮質相對腦的比率,可以計算得到某種動物所擁有的活動群體的最大值。如果輸入智人(現代人,Homo Sapiens)的比率,就會得到數值為147.8,約等於150。
所以,這個源於現實社會的潛規則告訴我們,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是管理人群的一個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網路社會化進程中人們應該僅遵的規則。
以「社會化軟體」為軸 如果用一張地圖來代替真正的地球,你一定覺得不可行,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用「社會化軟體」為軸把這張地圖做成一個地球儀,那末,你一定就會形象的看到存在於網路中的另一個「世界」。 社會化軟體(Social software,下文簡稱SS)實質上就是把軟體社會化。
其實社會化軟體概念是在很久已前就已經提出的,但真正實現使用網路軟體進行交流,則是伴隨著互聯網路的發展而出現的。早期網路中的社會化軟體包括Email、Usenet newsgroups、Chatroom、Instant messaging、Bulletin boards、Multi-user games等,這些社會化軟體功能比較簡單,主要完成了通訊交流的功能。隨著「六度分隔」理論與150法則的滲透,最近,社會化軟體正在發生著顛覆性的變化。新一代的社會化軟體包括UUfriend、Meetup、Blog、Wiki、wallop等,不僅功能趨於完善,而且涵蓋了從個人導向到群體導向、從簡單的通訊到群體的網路協同作業,以及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CSCW)等眾多方面。
新媒體研究專
社會化軟體中的基礎是個人,所以如同在現實生活中要有明確的社會存在和身份識別一樣,在目前存在的所有的SS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越來越複雜的身份認證。但是對於「社會」意義而言,每個人除了帶有更多信息的ID(包括Email, bio, ....),人們還需要更多信息建立信任,這包括社會對你的認可、聲譽,還有你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說在Identity基礎上,還要有Portfolio,才能反映更「真實」的社會人。所以Blog或者它的變種會成為第二個層面的重要選擇。在此之上還有通信,Communication。」
講到此處,你一定會想起QQ、MSN Messenger等IM(Instant Messenger,即時通訊軟體),的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IM已經突破了作為技術工具的極限,被認為是現代交流方式的象徵。那末,它和有可能衍生「未來交流方式」的社會化軟體究竟有無聯繫,又有何區別?
一般的說,我們看到的IM網路會是一個成熟的、附加了一定信譽信用的虛擬網路,只是大多數用戶可能只用到了一層關係,即是簡單地和自己的聯繫人進行即時通訊。
讓我們來運用SN/SS的理論來研究IM,你會發現在其背後真正運營的是虛擬社會網路,而且這個網路超越了QQ等簡單IM的強鏈接(strong ties),屬於弱鏈接(weak ties)的範疇。
在社會化軟體中,當你註冊時,其程序模式幾乎相同,但是在註冊完成之後,並不意味著你能夠像使用IM那樣立刻去搜索交友的對象,因為SS通常並不允許你對於資料庫進行直接的搜索。接下來你需要做的是建立你自己的關係網路,也就是把同樣是SS註冊會員的人加入你的關係網路,這時候你就可以訪問你加入關係網路的那個成員的關係網路中的所有成員了,其實與此同時,你也即是把已有的個人關係網轉移到了網路中。
在SS中,決定你能否找到朋友的,不是整個資料庫的總記錄數,而是你個人關係網中成員的數量,以及這些成員關係網的數量。根據「六度分隔」理論,即使SN的用戶數量很少,也不會妨礙你和自己小圈子裡面的朋友認識圈子中的其他朋友,而且這些朋友成為你好朋友的概率也並不會降低。
所以,類似QQ、MSN、ICQ這些即時通訊網路都很有潛質切入這個市場——因為他們本身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現成用戶關係網路,只需要加上傳統交友網站所需要的諸如交友資料、交友搜索的功能,就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第二代交友網路了。
推薦閱讀:
※¤. 平面設計視頻教程—免費 流暢 直觀 多維 全面 透徹 綜合 理解 關愛—中國最權威的
※中國遊客在國外
※中國的「茶名」集錦
※【爭辯】中國羊年把全世界的英文媒體搞瘋了...你們究竟是哪種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