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講座36(必成正覺第七)
無量壽經講座36(必成正覺第七)
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誰都懂,真要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的很稀有,如來出世,為什麼唯獨就是要說彌陀大願之海,也就是要說凈土法門。這個往生凈土大法,唯一要說的就是這件事,所以佛才在世間示現,道理在哪裡?要懂得了這個人就會變,就不會被現在流行的這些邪說動搖了。釋迦牟尼佛就是為了說這件事。讀了書,要有變化,讀了四書還跟沒讀之前一樣,是不會讀書,讀了書應該和以前不同。我們正在說彌陀本願之海。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殊勝。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凈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象,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無量色樹願。"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種種顏色的樹,無量之多,高是幾百由旬,幾千由旬,有的說四十里,有的說六十里,還有說八十里,這是距離單位,但是不是很嚴格的。(就是古代帝王,行軍一天的路程是由旬,折成華里取最小的的來說,按四十里計算)樹高多大呢?乘百倍,千倍,那麼大呀!"道場樹高",道場樹就是菩提樹,在印度西域前正覺山的西南,再走十四五里地,有一個畢缽羅樹,佛就坐在這兒樹下成佛。所以這個樹就叫做菩提樹。現在還在,我見過照片。很多人在禮拜修行。《維摩詰經菩薩行品肇注》邵公的註解說(邵公是大德)佛於樹下成道。"樹"就叫覺悟的樹,就是菩提樹了。此樹放光,不是肉眼所能見到的,肉眼很可憐,肉眼所能見到的都是物質世界的東西,範圍很窄,只能見到光的七種顏色。其餘就看不見了。此樹放的光,沒有光照不到的,這個樹很殊勝,香氣也是熏遍一切處,形色微妙到了極點,隨著看的人心之所好,你喜歡什麼色就現什麼。樹不但有光有香,而且還說法,極樂世界都說法,這個菩提樹也在說法。隨所好而見,跟極樂世界一樣,喜歡聽什麼,就聽什麼,這是"如來報應樹"。如來果報感應之樹。眾生能遇者自然悟道,這個樹之功德,隨著你的水平,看到的事實是不一樣的,跟其他學問似的需要考據。這樣來證實佛學,一萬年還是門外漢,這個樹是道場樹。"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極樂世界的菩薩中,有的善根雖然還很低,因為往生的時候,很多還是凡夫。極樂世界之殊勝,凡夫的水平,善根劣的也能了知,也能清清楚楚看到菩提樹。"悉於寶樹間見",看到其他方佛凈國的莊嚴,都在寶樹里看見。這個樹多麼殊勝,說明《華嚴》的境界。極樂世界一棵樹是個小狹礙的東西,而十方佛國是個廣大眾多的東西,眾多的,廣大的和狹小的都於一個地方里現出來,小能容大,一中含多。《華嚴》的道場,確實能反映出來。有的說凈土淺,圓教深。《華嚴》稱十玄門,十玄的道理都在《無量壽經》中反映出來,這菩提樹,你就不能見。凈土法門各各了解不一樣,有的不信,輕視。何以故,本人的水平故。不能相信,不能理解,就是你水平大有問題。凈土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玄奘大師加了"極"是"極難信之法"。為什麼這麼難信,因為"深",不可思議。超情離見,以人的常情理論思維達不到的,所以難信。
第四十一願,樹現佛剎願。一個意思兩個願。"欲見諸佛凈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看到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說的世界,在寶樹上就看見了,所以在往生的時候,不是死亡,而是一個生命開始,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大團圓的開始。是把最悲的悲劇變成一個最殊勝的喜劇。不然人一死,下輩子你吃我,我吃你,都不知道,不要說還認識了。沉淪六道,永遠分離。生到凈國佛土,當你思念親人,就像在鏡子里看到自己影子一樣,看到了可以加持,以自己力量和諸佛的力量加持,使得這些沒有死的人,他們也發心,也往生極樂,將來在極樂大團圓。所以我們稱大安樂。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凈,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願,徹照十方願。樹能現出十方佛剎。"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凈。""廣"是"寬廣、無邊"。"嚴"是"莊嚴"。"凈"是"清凈"。"光瑩如鏡","光"是"光明"。"瑩"是"晶瑩",光明像鏡子一樣徹照十方,可以照到十方的一切世界。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極樂世界的一切眾生和其他世界的一切眾生,如果看到極樂世界徹照十方國土,這種不可思議的功德之相,都會生起最殊勝,最大的菩提心。在極樂世界十方佛國都了如指掌。水中生蓮不算希有,火中生蓮才算希有,"希有心"是說火中生蓮,那麼難得的心。"希有"就是佛之功德,佛土之殊勝。生起稀有的殊勝菩提之心。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寶香普熏願。本願內容:"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徹上徹下,其中所有的宮殿、樓觀(觀是樓台,台榭)這些建築,寶池流泉,種種寶樹以及其它所有的一切萬物,都是用無量的寶香所合成。所以極樂一花一葉、一滴水珠都是億億萬萬說不清多少種類的寶香所成,這是《華嚴》的一切入一。因此一滴流泉、一瓣落花,其中包括無量無邊的寶香,這就是《華嚴》的一中一切。一一的香都是寶香,決非世俗凡香所能相比,並且是無量寶香所合成,所以這個香就殊勝了,它"普薰十方世界",十方世界都能嗅到。一切眾生只要聞到極樂的妙香,自然身心清凈,修習佛所教導的種種勝行。於是又顯出《華嚴》玄妙境界,無量寶香入到一個香味裡頭,香是香塵,一個香塵就能遍薰十方世界,這個"一"就遍滿十方。一遍一切,一就是多,就是一切,都是不可思議。香本是塵,極樂的香能做功德,這正用於《維摩詰經》眾香國香積如來派眾香菩薩來見維摩詰,維摩詰就問:你們香積如來怎麼說法呀?眾香菩薩回答:我國如來不用文字說法。在這個香積如來不是拿文字來說,只是用種種的香,令諸天人能夠合乎戒律,菩薩各各就坐在香樹底下,聞這個妙香,就可以得到一切德藏三昧。以香味做佛事,所以極樂的香也是如此,"眾生聞者。皆修佛行"。可見極樂是廣攝二十一俱胝佛土一切殊勝之處,香積如來以香作佛事的功德,這極樂世界也都攝入了。
第四十四願,普等三昧願。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凈,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是四十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聽了佛的名號,一聞彌陀名號,"皆悉逮得"。"逮"就是追的意思,"跟上"的意思。"皆悉逮得"就是應時就得到清凈,解脫,普等三昧。得這個三昧,清凈是什麼呢?沒有染,沒有著,現在有很多人入出了靜就貪著,這個靜中的清凈的情況,就是有染有著了。當然不是電視里的那套東西,而是你定中的清凈安樂,對於清凈安樂有染著了。念佛四大秘訣:"莫貪凈境"。有的人得了一點凈境,很喜歡,這就染著。可見清凈十分重要。正定在清凈之中,就叫清凈三昧。現在很多人,入定時稍有一點凈境,得到一點輕安就喜歡,這就是染著,就要走上錯路了。稍微用一點功的人都知道世間的樂不算什麼,與法樂是沒有法子相比的。應知清凈三昧是無染無著的三昧。"解脫三昧"是離開一切纏縛、自由自在的三昧。聽到一句不順耳的話就生氣,罵你一句就生氣,你就被動得很,你被捆住了,他一扯你,你就跟著跑,哪能自由自在,到了解脫三昧你就拴不住我了。所以什麼叫善知識?善知識只是給人解粘去縛,哪個地方粘住了,撥一撥;哪個地方捆住了,解一解。所以禪宗說"我此門中實無一法與人"哪。第三個"普等三昧"。普等,"普"就是普遍,"等"就是平等。不要小看普遍平等這四個字,一切東西你普遍都能平等了,這什麼境界!這就到了不二法門。所以《維摩詰經》就是要入不二法門。不平等就是二,邪和正是二,善和惡是二,佛和魔是二,種種種種的二。世間的二就更多了,男人女人也是二。一切都沒有差別,才是平等。普遍沒有差別,就普等了。普等三昧是很深的三昧。普等三昧是很深的三昧,諸深總持,就陀羅尼呀。"住三摩地",正信,正定,現在練功等等,這不是正定,由於邪定引發邪通,走入了邪道,最後墮落。所以欲升反降,越練越壞,可憐憫者,無知是很可憐的。動機並不壞,無知走向錯誤。日本《會疏》說:"清凈三昧,解脫三昧,普等三昧,這三個三昧都是念佛三昧。"因為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寶王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寶,一切三昧中之王。具足了一切念佛三昧名號的功德,這都是念佛三昧。十地菩薩,每一地菩薩都不離念佛。他方的菩薩,一聽到念佛的名號馬上就得到念佛三昧,就是寶王三昧,具足一切三昧的功德,故曰:"至於成佛"。這是普等三昧願。第四十五願,定中供佛願。"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定中常供諸佛,但還是仍在定中。這不是凡夫所能做得到的,極樂世界常寂光土,要破盡無明,就頓證常寂光土。"常寂光"的意思,就是"寂然不動"。不動老放光,總遍照,常寂光是寂而橫照,在依然不動之中,常照用。常寂光就是放光也。就是定中常供,不失定義。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凈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是四十六獲陀羅尼願,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四十八現證不退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他方世界的菩薩大眾,聽到我名,就可證入離生的法。"離生"就是離開生死,不管大乘、小乘行人,斷"見思惑",離開三界的生死。"證離生法",阿羅漢也能作到這一步。"證離生法",斷"三惑",斷見思惑是第一步,阿羅漢沒有生死,但有塵沙惑,像塵沙那麼多迷惑,要破這些塵沙惑才能度眾生。十方菩薩一聞名故,就離生死,不但離生死,並"獲陀羅尼"。陀羅尼講過了,陀羅尼有四個意義。(一)法陀羅尼,對於一切教法不忘;(二)義陀羅尼,對於一切法的道理總持不忘;(三)咒陀羅尼,對一切所聞不忘;(四)忍陀羅尼,對於法的實相安住。也就是安住於實相裡頭,這叫忍陀羅尼。安住於法身的境界。在禪宗稱為破摩候羅關了。破了這個關就和佛一樣了。十方菩薩聞到佛的名號安住於諸法實相,這是陀羅尼願。真的很殊勝。
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清凈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得清凈歡喜,平等住,具足德本,獲一二三忍。"應時"就是"當下"。獲一二三忍,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剛才已經提到了獲陀羅尼忍的四個忍。這個地方清楚地指出,一忍、二忍、三忍,對這三個忍,大乘譯章等書,《仁王經》註解,有不同的說法。總之根據各種的說法,可以肯定這些法忍,肯定包括了無聲法忍,為什麼三忍,可以說是無生法忍,因為這是非常高的境界。"花開見佛悟無生",大家不要把他看成很普通。"悟無生"是什麼境界得有個證明。一、二、三忍,有個無生法忍,這不能隨便說,要有個依據。離經一句便同魔成說,所以要小心。本來是讚歎佛法,弘揚佛法,但是你把他說錯了,就成為謗佛、謗法,謗佛、謗法的罪大於殺父殺母。有人喜歡胡說胡寫,不知道這個嚴重性。《魏譯》說"我成佛之後,聞了我的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不取正覺。"三個忍之中包括無生法忍,這是一個證據。《宋譯》說"聞我名者,應時即得,當下即得初忍,二忍,乃至無生法忍。"所以第三忍是無生法忍,又是一個證據。無生法忍,就是真實智慧,安住於無生無滅的實相理體而不動,叫作無生法忍。《大智度論》說:"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法忍。"什麼是信受,"通達"無礙沒有阻礙,只有前進,沒有退。龍樹根據《仁王經》說,無生法忍在七地菩薩,八地菩薩,九地菩薩的地位,一般說八地菩薩真正得無生法忍。至圓至頓。為什麼這多人不相信,他信受不了啊。
第四十八願,現證不退願。"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他方佛國的一切菩薩,一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就證不退轉者,咱們要往生極樂世界,證不退轉。不退轉意思是什麼?所修之功德善根,越來越增長,越來進步,不會退步,成為阿鞞跋致。菩提行願是難發易退,信位菩薩稱為輕毛菩薩,風中的柳絮,風中一切鳥類的毛,隨著風上下不定,忽而上忽而下。還有一個比喻,"魚子庵羅花,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魚肚子中很多卵,成魚的很少。庵羅花,開花很多,結的果很少。菩薩初發心很多,成就的很少。所以說"三事因中多"。舍利弗說過,從一度進到六度,從六退到一,這麼來來回回六十載,證不退轉很難。《寶集經》說有一個世界名娑婆,其國有佛,名釋迦牟尼佛,若諸有情,聞此名,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因為什麼呢?由彼如來本願利故。"聞名"包括"信受"。深思為如說行,佛所教化的要如說去行。密宗戒不多,只有十四條,但是很難守。守戒一定成功。違反了佛所說,你就破戒,金剛地獄。大家都知道,密宗成佛容易,不知道入金剛地獄也容易。想貪便宜,世上哪有便宜可貪,佛法沒有便宜,都是真實的。沒有任何人埋沒受屈,沒有任何人僥倖騙了釋迦牟尼佛,讓不真實的人成了佛了,沒有這回事。如果真實修行,絕對不退轉。聞阿彌陀佛名號,往生之後不退轉。小本《阿彌陀經》這兩是一本經,說:"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經發願的,往生了,現在發願的,咱們現在發願了,不就是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就是我們要生阿彌陀佛國土。去幹什麼,見了佛之後,去度眾生,那就能去。去了得不退轉,在沒去之前,現在已經不退三藐三菩提了。佛是真語者,實語者,沒有欺騙我們,騙咱們幹什麼。他想當國王,國王扔掉了。成佛後仍然要飯,到什麼地方去,不是坐飛機,也不是汽車,常常是步行,帶著大家一路討飯。一王子,捨棄一切,修行苦修,為什麼?就是為了度我們。騙我們幹什麼?!這是《阿彌陀經》里釋迦牟尼佛說的。所以這個法門,"唯說彌陀本願海"。大家應當好好思念之。
必成正覺第七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復為大施主 普濟諸窮苦 令彼諸群生 長夜無煩惱
出生眾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群品 離欲深正念 凈慧修梵行
這個願就用偈子來誦,這是一種慣例。"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我建立了超世的志願,必定要成無上道。現在的法藏比丘,已經是十地菩薩了。超世志,要超過十地以前的種種,不僅超過十地菩薩,而且超過諸佛。"我立誓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後出偈經》說:"發願逾諸佛,誓二十四章。"在經中成就文里說:"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超過十方的佛。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說法藏比丘立此願,實際是超過諸佛的願,無量的清凈莊嚴,完全是顯的各個的本心,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往生論》說:"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麼?清凈句真實智慧,無畏法身。無畏法身是每個人的自心。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全是顯得我們自己的心。夏老師的《凈修捷要》說:"托彼依正,顯我自心。"托是假借,依靠,靠極樂世界的依報的國土,種種香,菩提樹等。正報就是諸佛菩薩,托彼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顯現自己的本心。所有一切的莊嚴,都是在坐每一個人的自心所本具。所以心作心是,理事無礙。水、鳥、樹林都說妙法;聲色香光都增長一切道念,不可思議。事事無礙,這是超世之志。尤其是凡夫都證不退,到了念不退,破無明才達到的。凡夫必然要達到,頂多是時間問題,時間是什麼?時間是人類的錯覺。妄想沒破,才有時間問題,妄想破了,就沒有時間了。這是"我建超世志",超世志是不可思議的志,不可思議的願,所以善導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呀。"必至無上道"。"道"就是"覺悟"。"必至無上道",就是說要成就無上之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這個願不滿足,我就不成佛。"復為大施主",我還要作大施主,這個大施主,就是要包括財施,法施,即要財施,又要法施。眾生還是凡夫,離不開物質的需要。救人要徹底,還得有人施法,法施,要不然不會明白。本經《積功累德品》法藏比丘"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拿六度來教化眾生,讓眾生安住於真正之道,這就是法施,把法給大家。又"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拿出好的東西來,給大家,利樂有情,這就是財施。財法兩施是大施主。"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眾生又缺財,又缺法,又窮又苦。法藏比丘願意救濟。
"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生死黑暗長夜,無明遮蓋咱們的本性也是長夜,也是黑暗,讓眾生在長夜之中無憂無惱。要使眾生"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個善根要成果,成就菩提的果實。這是慈悲之極的救度。救人要救徹底。你看一個人很可憐,你給一百塊錢,或吃什麼好東西,明天就不行了,救人要救徹,就要成就他的種種善根,成就菩提的果實。什麼是最殊勝的果實呢?就用這個方法。"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具來生我剎中。"一切眾生聽到我的名號,都會來到極樂國土。這四句是四十八願的核心,全經的重點啊,也是善導大師"唯說彌陀本願海"的中心。十方如來度生的妙手。一切眾生出苦的寶筏。四十八願是這四句的展開。阿彌陀佛聖號有無量的意思: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清凈、無量莊嚴,無量智慧、無量菩提,無量的無量。無量壽,表示法身常住,佛常住世。"立名無量壽"。這一切的無量無量都在裡頭了。
推薦閱讀:
※[轉載](太極拳論)講座
※楞嚴經講座 二十三集
※講座整理|「超人媽媽」的時間管理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37/69(必成正覺第七)
※風水講座A3
TAG: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