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硝煙,當人們遺忘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
10年硝煙,當人們遺忘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
作者:網易網 中越戰爭大全圈子首席管理 紅塵千山
你可知道,今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分別有60周年、30周年、 25周年、 20周年……
今年,是建國60周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在老兵的心裡,今年也是「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30周年,「老山戰役」25周年, 「中越戰爭」結束20周年(民間默認)……只是這幾個周年沒有太多人知道。
還記得那個吹得一口優美竹笛的傣族小夥子嗎?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本里、在中學政治書里見過他,在更多的報刊雜誌電視媒體上見過他……1979年,他名字的響亮程度相當於後來的賴寧、今天的周杰倫。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他隻身潛入敵人側後,殲敵20名,被授予「孤膽英雄」稱號,後來在攻打朗多時中彈犧牲,年僅19歲。
他叫岩龍。相信現在的很多中年人聽到,都不會對這個這個名字感到陌生。
19歲,是什麼概念?是現在高三或者大學一年級的學生,19歲的張朝陽在清華大學念物理, 19歲的丁磊在電子科技大學念通訊技術,畢業後經過一番努力,他倆分別創辦搜狐、網易,成為中國新興的IT界領軍人物。
還有19歲時的馬雲、19歲時的劉翔、姚明、朱啟南、林躍和火亮……
1979年,是什麼概念?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年輕人和不甘老去的前輩摩拳擦掌,準備在這個變局中一顯身手;轉過了這個年頭,就可以盡情消受改革開放年代的消費時尚和社會自由度;這時大批冤案獲得平反,父輩復出的年輕人已經冒出要縱橫天下的苗頭;這一年高考恢復了兩屆,「中舉」的學子後來紛紛成了行業的精英、城市的棟樑……
而岩龍,就在1979年,青春永遠定格在了19歲的燦爛年華。檢點他的遺物,洗得乾乾淨淨的軍衣好多處破損了,被他用細密的針腳精心補上;裂縫的舊膠鞋也是布滿新新舊舊的補釘;在西雙版納他家貧困的竹樓里,破舊的房頂透風漏雨……岩龍犧牲後,他的親人領到了一次性撫恤金500元(幹部800元),這筆錢當時只能買幾輛鳳凰牌自行車、幾塊手錶,在農村也就勉強能買一頭牛……
那是中越戰爭,不是我們看過的高大全慢鏡頭的「英雄片」,也不是好萊塢大片。戰爭的背後,是身心的巨創,親人的離散,甚至家庭大廈的傾覆。
那是中越戰爭,十年邊境拉鋸戰,犧牲了無數中華好兒男,使得幾乎每一個日子都肝腸寸斷!
1985年的3月8日,一群中國軍人即將出擊,他們莊嚴宣誓:「請連長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就是我們都犧牲了,屍體都是朝著越軍陣地!」然後戰友們相互擁抱,說的話卻是那樣簡短:「保重!爭取活著回來。」
這一去,很多戰士沒能生還!
1987年元旦,天津塘沽人傅平山躺在了異國的土地上,渾身扎滿了手榴彈破片。為了掩護戰友,他在異國山嶽叢林里極端困苦的條件下,與上百敵人展開了長達六天五夜的周旋。沒有人知道這六天五夜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根據推斷,他殺傷了至少五六名敵人。元旦那天,國內的人民正在歡度新年吧,傅平山與大股敵人在一處高地遭遇。沒有人敢上前去活捉這位躲在石頭後的中國軍人。沒有人。兇殘的越軍最後選擇的是,用集體投擲手榴彈的方式將他殺害……
中國偵察兵精英傅平山,以他不到三十歲的熱血青春,實踐了他「活著要有意義,死了要有價值」的諾言!
從此,在我心中,元旦,已經不再是那個元旦;婦女節也不再是那個婦女節了……
難以忘懷那些日子,1月1日,1月15日,2月11日,2月17日,3月8日,3.16,4.5,4.28,5.31……
更多更多……
長達1300多公里的邊境線我方一側,至少有14個縣市建有專門的對越「自衛還擊戰」烈士陵園。由西向東,依次是雲南的金平、蒙自、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西疇、富寧,廣西的那坡、靖西、龍州、憑祥、寧明、防城……
匠止烈士陵園有1008位烈士.....靖西烈士陵園有1040位烈士......那坡936位、龍州1879位,雲南金平767位,屏邊1000多位,蒙自400多名,馬關528位……麻栗坡960位……還有不少烈士骨灰運回了家鄉(基本是85年以後的)……
他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啊!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他們義無反顧地走了!在濕熱的邊境,有時找到的遺體已腐爛得抓拿不起來,有的甚至只有衣冠冢……如果活下來,他們也許是軍官,也許是教授,是老闆,最起碼也是一個強勞力,撐起家庭大廈。但他們一去不返了,留給親人的是寥寥可數的撫恤金,遺物,無盡的傷痛和緬懷。
多少母親哭壞了雙眼,哭壞了身子,多少母親從此看不得兒子的遺物,看不得綠色的身影……
逝者長已矣,存者誰惦記!小說《凱旋在子夜》結尾處,雙目失明的戰鬥英雄童川對戀人江曼說:「現在我是英雄,走在哪裡都是鮮花和掌聲,是讚美和歌頌。可是若干年後,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還有多少人能記得我們……」
一語成真!
80年代後期,我們的戰士依然在貓耳洞或巷道里守著枯燥清貧的日子,與敵情為伴,與缺水少食為伴,與蚊蟲跳蚤、易生難愈的皮膚病為伴,但英雄的事迹已經開始消淡在人們的視線和記憶里。「80年代最可愛的人」的稱號漸漸隱去;「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無從提起;春晚沒有了他們向全國人民拜年的英姿,有戰士失望之下摔了電視機……到了90年代,一直到現在,可以說,對這場戰爭,曾經轟轟烈烈鋪天蓋地報道參戰軍人事迹的主流的、非主流的、大大小小的媒體,統統失語!
寫到這裡時,我把上面這段話發給老山主攻團英雄連尖刀排的一位參戰老兵。他對我說:「是的,這是現實。也許,不可能大家都在關注一個方面,中國人和事還多著呢,記得我們84年底回到昆明,連一個歡迎的人都沒有見到,見到的是到處是集體舞,三步四步的。有的戰友想不通呀!但再想想,你在前面打仗為什麼?為和平。和平要做什麼?就是老百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理解了心態也就平和了。」
05年以來遇到的一位位老兵,他們英雄事迹震撼著我,他們坦蕩胸懷啟發激勵著我,但他們遭受的冷遇也觸動著我。
還在戰爭時期,就發生了山東安丘縣汽車站拒載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的16位退伍戰士(其中有7位是殘疾軍人)的事,司機嫌退伍老兵行李太多。部隊商量:另派一輛解放牌卡車運送行李,只求客車載這16名退伍兵。司機還是不允……
就在80年代,就有一群看似旅遊團的摩登男女清明前夕在麻栗坡烈士陵園裡追逐嬉鬧,搔首弄姿,笑聲陣陣,大聲喧嘩……
而前不久,我又看到了類似情形,時間是2009年……我真想對那些根本不了解這場戰爭而要沽名釣譽、嘩眾取寵前往的人說:「請走開!不要玷污了我心中的聖地!」
逝者長已矣,存者誰惦記!倖存的英雄,即使有了工作,但步入中年後遭遇國企改革凄然下崗,生活陷入困頓;而那些負傷殘疾的老兵,處境更為艱難,這些一時不想多說了……
有篇文章寫到:
「改革開放30年來,幾乎所有社會群體都從中或多或少獲益,但是有一個群體屬於絕對受損!他們就是中越戰爭的參戰老兵,特別是烈士、烈屬、傷殘退役老兵……」(大意)
10年戰爭的主戰場麻栗坡,當內地充分享受改革開放的便利紅紅火火搞經濟的時候,它卻在肩負繁重的支前任務,至今經濟很不發達。
寫到這裡,我問一位江蘇的網友S:「你覺得麻栗坡經濟比內地落後多少年?」
她說:「30年,起碼。老山之眸的照片里麻栗坡人的生活狀態,房子,吃穿用……我是30年前才看見過。」
我想起了老山之眸鏡頭裡的,那位放生了準備出賣的野生動物後就身無分文,看不了病,吃不上飯,坐不上車要步行幾十公里回家的麻栗坡農婦;想起了當年曾做偵察隊駐地的麻栗坡八布哪燈小學,那群冬天還穿著涼鞋在泥地里行走的孩子……
想到這些,我不能平和自己心態。我們不應該把一切忘記得這樣徹底!對那些冷漠者,我想說:當有一天外敵的鐵蹄踐踏你的家園,當敵人的槍口對準你的胸膛,你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誰?
可是我聽見我細弱的聲音淹沒在塵世的喧囂里……
聊以自慰的是,我還是遇到了不少熱心人:被老兵奉為貴賓的老山之眸;製作了大量流傳甚廣的中越戰爭flash的凌子;默默地為老兵奔走,為舊戰地人民送溫暖卻不肯張揚的塵世蘭墨;關心老兵,愛讀他們博客文章的水鄉和秋;小小年紀卻有著濃濃的綠色情結,大量閱讀中越戰爭資料的泠然;不厭其煩和老兵一個一個核對烈士陵園名單,大年初一仍堅持發表英烈頌歌的小不點小雪兒,一片愛心,辛勤管理老兵圈子的玫瑰、山藍飛雪,經常去陵園為老兵尋找犧牲戰友墓地、在大年初一和元宵節也去看望烈士的夢雨;中青報記者趙飛鵬;今年春節假期約不到同伴就只身前往麻栗坡的十九,還有那位讀了中青報後去麻栗坡的昆明一所大學的學生小張;漂泊喜子;楊柳;豆豆……還有聯繫不多卻經常在網上碰到的幾位朋友,血站站長陳健勇;發誓走遍中國烈士陵園,「要去朝鮮要去寮國要去緬甸凡是有中國籍烈士的地方都要去」,熱心為烈屬尋找親人墓地的路客(luck99dog)……還有很多真誠和我共鳴的讀者朋友。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人間自有溫暖在。
再次想起郁達夫的那句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
讓歷史記住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祖國尊嚴的一代軍人!
紅塵千山 2009.2.12晚
推薦閱讀:
※被遺忘在歲月的雨季
※他是一雪靖康的絕世名將,卻被歷史遺忘
※漢民族不應該遺忘的一個草原女子
※我們為什麼會遺忘
※聶魯達丨愛情那麼短,遺忘那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