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19--27章 熊春錦
06-18
第十九章 玄同(56)知者弗言,言者弗知①。塞其悶,閉其門②,和其光,同其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③,坐其兌而解其紛,是謂玄同④。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踈⑤;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⑥。故爲天下貴⑦。①句義:玄同狀態中的知,乃無爲思識的慧識之知,不可輕言於人聽,輕言則易産生其所知的深入發展,甚至喪失慧識之知,而再也難以展開慧識與智識同步的真知。②悶:通行本作「兌」。句義:本句乃靜坐時對調心調意的要求,心不外想意不外馳眼耳鼻舌身意六門緊閉,觀於內、注於一。③光:《說文》:「明也,從火,火在人上」。或曰火在兒上。此光乃先天本性之光。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塵」字的修真學異構字,可用修真專業術語解析。見《漢語大字典·土部》。塵埃,凡塵,指後天凡俗之物。通行本「和其光,同其塵」句在「解其紛」後。句義:心意中和則容易進入玄同狀態,明光自現,性光、心光、身光混融和合,同一之中朗照塵身塵境。④坐:修真學用字,甲本作「坐其兌」。坐,有止、留的意思,在此指上坐靜定。乙本作「銼其兌」。通行本作「挫其銳」。均丟失老子修真之義。甲本在第四十八章(4)有「銼其兌,解其紛」句。兌:《說文》:「說也」。今之悅字。《六書正譌》:「說也,從人從口,上從八,張口而氣分散。」卦象:兌,缺口之金。此指濁識妄意導致之缺失。銼:本義爲一種口大而似釜的器具。《正字通》:「與挫通,摧折也。《史記·楚世家》:兵銼藍田。」後有銼刀、銼平等義。紛:眾多、雜亂、紛紛、紛擾、紛爭。此處指雜念紛擾。 玄:幽遠不可測之義。參見第十四章註⑨。 同:《說文》:「合會也」。有相同、並列之義。句義:調節控制意識的無明活動,保持玄同的深化,性光的圓明,而且注意排解紛紜雜念的産生。這就是實踐與道的玄中合一同步。⑤甲本作「踈」,古同「疏」。句義:對於玄同狀態中的道光德能不可因獲得而執著,也不可因既然獲得而輕慢,得而「不即不離」,用中之謂。⑥淺:修真學之義,淺嘗輒止,不待其深層變化,系統性變化。賤:乙本同通行作「賤」。雖然文義對仗更佳,但丟失修義非宜,失原著之義。楚簡本作「戔」。《龍龕手鑑》:「戔,傷也,賤也」。句義:玄同中的性光分爲不同層次和階段,不可以得而在其中追求利銳,也不可亂用而傷害她;不可因性光的圓明而驕傲貢高,也不可因得而淺嘗輒止,無所謂地慢待她。⑦句義:玄同是得到了「體道」的自然表現,她不應當受到後天凡俗的親疏、利害、貴賤所左右,故而爲天下之至貴至尊的物質。〖註音〗悶:mèn音悶;弗:fú 音服;銼:cuò 音錯;兌:duì音對;踈:shū 音殊;賤:jiàn音見。【繁簡對照】悶(悶),閉(閉),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塵(塵),銼(銼),兌(兌),紛(紛),謂(謂),親(親),貴(貴),賤(賤),爲(為);漢(漢),後(後),義(義),淺(淺),戔(戔),龍(龍),龕(龕),鑑(鑒),傷(傷)。第二十章 治邦(57)以正之邦①,以畸用兵②,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③?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④;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⑤;人多知⑥,而奇物茲起⑦;法物茲彰⑧,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爲也,而民自化⑨;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⑩,而民自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①之邦:乙本作「之國」,通行本作「治國」。之:《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禮記》:「如語焉而未之然。」俞樾平議:「此之字乃其本義。未之者,未出也。」《廣雅》:「之,適也。」之,可作人稱代詞、助詞等。 以正之邦,正止於一,一爲德「一」,即以德治身國。②畸:《玉篇》:「數奇,亦作奇。《說文》殘田也」。《正字通》:「凡數之零餘者皆曰畸。」通行本作「奇」。③無事:無欲可以無爲,用道治的方式(無爲)方可無事。即不興勞民之事。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象意字,意爲無「口」之明,含修真專用意義。後演變爲用「哉」,見《正字通》。乙本作「才」。④忌諱:禁忌避諱。甲本「多忌諱」三字殘缺,據乙本補。彌:同第十章(47)註③。 此二句楚簡本作「夫天多期韋,而民爾畔」(《說文》:「韋,相背也」。經傳多以「違」爲之。爾:通「彌」;畔,通「叛」)。句義:天下太多的禁忌避諱、繁文縟節,將會導致人民心貧身困,精神空虛。修真者過分偏於、執著於後天有爲,則會耗散精氣神能量,難以進步。⑤通行本作「國家滋昏」,楚簡本作「而邦茲昏」。句義:民眾擁有了過多的武器,將會使國家昏亂。修真者只偏重道術的追求,則身國德治難以穩定,歸道難以實現。⑥知:《說文》:「詞也,從口從矢。」用口陳述,由心意辨識會意。此處指巧智。甲本作「知」,同楚簡本。乙本爲「智慧」,通行本作「技巧」。⑦甲本作「而何物茲起」,茲,通「滋」。乙本爲「而邪事滋起」,通行本作「奇物滋起」。楚簡本作「而奇勿茲起」。物:古作「勿」。今本之「物」,楚簡本中均爲「勿」。 人多智巧,奇物泛濫,勢必惑亂人心。⑧法:刑法。 彰:彰顯、顯揚。句義:過度宣揚誇大法律條文的作用,必然是道德喪失,德治與法治失去平衡而各種盜象十分猖獗。修真戒律的繁多,所反映的是陰我心識熾盛無制,眼耳鼻舌身意六門大開,身國能量被大量反奪和外盜。⑨化:古字爲「匕」。會意。甲骨文,從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變化。本義:變化,改變。《說文》:「化,教行也。」句義:我以道德治國身(無爲),無私心無貪欲,那麽百姓自然得到教化而改變。⑩甲本殘缺,乙本作「欲不欲」,指做別人所不願做。通行本作「無欲」。楚簡本作「谷不穀」,谷,古通「欲」。句義:我實踐道德,以德治身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人民自然淳樸。〖註音〗哉:zāi音栽;諱:huì 音慧;茲:zī 音資;彰:zhāng音章;彌:mí 音迷。【繁簡對照】諱(諱),彌(彌),貧(貧),茲(茲),盜(盜),賊(賊),聖(聖),爲(為),靜(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樸(朴);後(後),變(變),據(據),補(補),爾(爾),韋(韋),違(違),從(從),識(識),會(會)。第二十一章 爲正(58)其正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①,其民屯屯②;其正察察③,其邦夬夬④。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⑤。孰知其極?其無正也⑥。正復爲奇,善復爲訞⑦。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⑧,兼而不刺⑨,直而不絏⑩,光而不耀?。①正:《說文》:「是也。從止一以止。」一者,德也,正直無偏邪而合於道。又通「政」。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異構字。《字彙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音契,門也。」門:《說文》:「聞也。聞於內,內可聞於外也。」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常意有廣開言路、受讕納言、允許自由出入等義。甲本缺,乙本作「其正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通行本作「其政悶悶」,丟失修意。②屯:《廣雅·釋詁三》:「聚也」。即聚集、屯聚等義。乙本爲「屯屯」,甲本缺損,通行本作「淳淳」或「醇醇」。句義:治身如治國,治國同治身。德治爲政者能廣開言路、納諫語,不禁錮人民,則人民聚集團結擁護。③正:通行本作「政」。 察:《說文》:「復審也」。即仔細察看。此指監察控制民眾的思想而不是以德教化民眾。④夬:《說文》:「分決也」。《字彙》:「夬,分決也。有所破壞決裂也。」通行本作「其民缺缺」。句義:爲政者只監察別人馴從自己,而不反省自己的德行,其邦國將會分裂解體。⑤禍:參見第九章(46)註⑤。 禍與福是一對陰陽,可以相互轉化。⑥也:通行本用「耶」。句義:陷在陰陽「二」中轉化沒有終極,是因爲離失了德「一」這個正。⑦復:《廣韻》:「又也,返也,往來也,安也,白也,告也」。奇:此處指少。訞:甲乙本均缺損,通行本或作「訞」,或作「妖」,二字古同,怪異之義。段義:丟失了道德教化,不以德治身國,正就反而變成稀奇的了,善反而變成怪異的事了。⑧通行本「是以」後多「聖人」二字。 方:下從舟省,而上有竝頭之象。故知並船爲本義。本義:並行的兩船;泛指並列、並行。《說文》:「併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有方形、方向等義。馮達甫《老子譯註》:「方則有隅,有隅則割。不割謂不露鋒邊。不劌手。」句義:以德治心身以戒束身心兩種方法並行,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有規矩卻不露鋒芒傷人。⑨兼:小篆字形,從又(手),從秝。字形象一手持兩棵莊稼。《說文》:「兼,並也」。甲本缺損,乙本作「兼而不刺」,通行本作「廉而不劌」,「劌」或作「害」。 德治、法治能兼畜人但不冒刺傷人。句義:以德治爲本,以法治爲用,則法治不會偏曲而傷民。⑩絏:甲本缺損,乙本作「絏」。通行本作「肆」。絏、紲古同,音泄。《說文》:「紲,系也」。《玉篇》:「絏,音絀,繫也。」系、繫皆爲拴、綁,約束之義。句義:以德治爲本的法治,正直而不束縛於人。耀:照耀。甲本缺,乙本作「眺」。《說文》:「眺,目不正也」。眺望,斜視。句義:德治坦蕩光明卻不耀眼。〖註音〗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qì 音契;夬:guài 音怪;淳:chún音純;孰:shú 音熟;訞:yāo音夭;絏:xiè音泄;曜;yào音要;劌:guì 音貴。【繁簡對照】爲(為),悶(悶),禍(禍),極(極),復(復),絏(紲);門(門),聲(聲),蓋(蓋),異(異),體(體),義(義),劌(劌),傷(傷)。第二十二章 長生(59)治人事天,莫若嗇①。夫唯嗇,是以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服②;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服胃之重積德③;重積德則無不克④;無不克則莫知其極⑤;莫知其極,可以有國⑥;有國之母,可以長久⑦。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⑧。①嗇:《說文》:「愛濇也。從來從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來者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嗇夫。」與「穡」通;嗇事,即農事;有愛惜、吝惜、節儉等義。嗇夫:又指儉省節用的人。句義:治理身國以合天道,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象園丁那樣勤奮耕耘,節儉樸素,慈愛生命,高度重視精氣神。②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缺損,據乙本「是以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服」而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既通「早」,又含修真學中的煉精化氣。是以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早)服:即早早地披衣服而坐,煉化早勃之精,服氣養神。楚簡本作「是以早,是以早備」。早備:早作準備。通行本作「是謂早服」 ,說明已經丟失修真之意。胃:與謂通假而用,但在此則有中央,正意、真意之義。句義:唯以嗇夫的精神,早早地起床勤奮耕耘內天地,不誤時機。③重:《說文》:「厚也」。徐鍇:「壬者,人在土上,故爲厚也。」本義:分量大,與 「輕」 相對。④克: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個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義:勝任。《說文》:「克,肩也」。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於肩,故從高省,下象肩形。《玉篇》:「克,能也,獲也,勝也。」同「剋」、「尅」。制勝、取勝,克當、擔當,剋制、克服,刻苦、勤苦,限定或約定等義。句義:用道德治理身國重在勤奮地實踐,修德行德就是重視積德,重視德的積累就無所不克,定能實現明德成道。⑤極:《說文》:「極,棟也,房屋的正梁。」另又:指最高地位,頂峰,如「登極」。即登君位。句義:德「一」物質能量和品格的作用能力不可限量。⑥國:《說文》:「邦也」。通行本中「邦」、「國」均作「國」。句義:道光德能在身國中發揮作用功效後,身可健而國能安。⑦母:《說文》:「牧也。從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子也」。本指母親。也指本,本源。(本,草木的根幹,亦指事物的根基或主體。)句義:身國中擁有德「一」能量和品格這個性命的根本物質後,身國就能得以長久。⑧固:《說文》:「四塞也」。本義堅、堅固。從囗,「圍」的古體字,象四周圍起來的樣子,古聲。另有:安定、穩定、久、一定、必然等義。柢:根也,本也。楚簡本作「氐」,義同「柢」。甲本缺損,通行本作「蒂」。句義:這就叫做深植道「無」之根,用德「一」的能量和品格營養強固性命,這就是長生久視的方法了。【繁簡對照】長(長),嗇(嗇),謂(謂),積(積),則(則),極(極),國(國),視(視);農(農),愛(愛),義(義),損(損),簡(簡),處(處)。第二十三章 居位(60)治大國,若烹小鮮①。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②;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③;非其申不傷人也④,聖人亦弗傷也⑤。夫兩不相傷⑥,故德交歸焉⑦。①烹:甲本缺,乙本作「亨」,古同「烹」。《集韻》:「烹,煮也」。句義:治身國如烹菜肴。國雖大,道理相同。然其關鍵處又在於火候法度的掌握,不宜亂翻動。丹經中有「自古火候少人傳」,「自有天然真火候」之語。②蒞:音義同 「涖」。《爾雅》:「涖,視也」。指走到近處察看。蒞臨,來、到來之義;另有治理、統治、管理等義。鬼:《說文》:「人所歸爲鬼」。《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神:《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神靈、神通、神奇等義。不神:以道治身國,陰魅就不會冒充神靈,顯示神通,以惑亂於人。③「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此二句通行本中缺。 古人認爲:天下無道,則鬼魅作祟。邪神爲了達到淫祀(威懾人們用活牲甚至活人祭祀,否則暗中捉弄甚至戕害於人)的目的,而假冒仙佛神聖;天下有道,鬼神欽服。不僅鬼魅不敢冒充神靈傷害人,神靈也不敢傷害人。句義:道治身國,德養心神,業鬼欽服,心正神正,神歸道化,共拱身形。④申:《說文》:「神也」。七月陰氣成體。「申」是天空中閃電形,古人以閃電變化莫測,威力無窮,故稱之爲神。申,屬陰金,爲地支第九位,對應生肖爲猴。神從示從申,示者,現也。此處用「申」,即含不示現之義。乙本作「神」。⑤弗: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間象兩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繩索束縛之,使之平直。本義:矯枉(校直、校正)。《說文》:「弗,矯也。」又爲「不」的同源字,義同。通行本作「不」。 也:通行本作「人」。句義:聖人本不會傷害生靈,但天下無道之時,邪神冒充聖人之名,禍害生靈;此時真聖出世撥亂反正,教化萬靈。天下有道以後,聖人的風範人皆共知,邪神自不敢以假充正,聖人也自然無所傷也。德治內境,申脫俗形,聖真培出,共造性命。⑥鬼神與人本是兩途,互不相傷。句義:性體系統與命體系統在道「○」德「一」的環境中和諧統一,德治無傷。⑦交:《說文》:「交脛也」。脛,小腿。象人兩腿交叉形。本義:交叉。另有:交錯、交接、移交、交換等義。句義:兩不相傷,唯以德相交作爲歸宿。性命同步德治,相互作用,共歸道境。〖註音〗烹:pēng音怦;蒞:lì 音力;弗:fú 音服;焉:yān音淹。【繁簡對照】國(國),鮮(鮮),蒞(蒞),傷(傷),聖(聖),兩(兩),歸(歸);處(處),義(義)。第二十四章 處下(61)大邦者下流也①,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②。牝恆以靚勝牡,爲其靚也,故宜爲下③。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④;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⑤。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⑥,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⑦。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爲下⑧。①下:《說文》:「底也」。低也。 流:《說文》:「水行也」。句義:以大邦喻有道之身國。自然界的能量總是從高的一端向低的一端傳遞,所以大邦者應效法自然,主動地承擔責任,幫助弱小,並且謙虛居下。②通行本作「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雌性。郊:《說文》:「距國百里爲郊」。 牝與牡相對,雖處陰位、弱位,但可以爲天下母;郊與都城相對,郊雖卑於野外,但田禾耕作而爲供給天下之來源。大邦者當應效法於牝和郊的能生與能養之道,主動地處於慈柔、蓄養之位。③靚:通「靜」。乙本作「靜」。參見第八章(45)註⑤。「爲其靚也,故宜爲下」通行本作「以靜爲下」。 牡:雄性。句義:靜爲主,動爲客。牝以靜是反客爲主之道,故能勝之。這是所以要守靜處下的原因。④取:《說文》:「捕取」。獲得之義。句義:有道之身國(大邦),若能處下行德,加上其自身強大的德能優勢,那麽德能缺失不足的身國(小邦),則必然樂於從修依附。⑤通行本缺「於」字。句義:小邦本就五德不全不足而弱小,若不守德謙卑,或與大邦爲敵,是爲以卵擊石,自然難以久長。相反,若能安守本分,求教學習於大邦,則可「取於大邦」,即從以道治身國者的強大淳厚德能場中,獲得益處。⑥兼:並也。參第二十一章註⑨。 畜:養育,積蓄;熏、嗆。《西遊記》:「那裡面穢氣畜人。」句義:道治身國者(大邦)莫過於欲以德治兼愛眾生,教化養育眾生,同歸德道。⑦事:《說文》:「職也」。《爾雅》:「事,勤也。」有事情、職業,侍奉、從事等義。如事君、事親。句義:小邦者(五德不全者)應知不足而尊道貴德,甘居下位,治人事天,也就同樣進入了德治的狀態中。⑧宜:《說文》:「所安也」。令人心安的地方。另有適宜、適合、應當等義。句義:所以大者(道治身國者)更應當處下謙虛,慈、愛、容、包、化、同。〖註音〗牝:pìn音聘;靚:jìng音靜;牡:mǔ 音母;畜:xù 音蓄。【繁簡對照】處(處),恆(恆),靚(靚),勝(勝),爲(為),則(則),於(於),過(過);養(養),積(積),嗆(嗆),裏(里),穢(穢),氣(氣),讀(讀),處(處)。第二十五章 道注(62)道者,萬物之注也①。善,人之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也②;不善,人之所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也③。美言可以市④,奠行可以賀人⑤。人之不善,何棄之有⑥?故立天子,置三卿⑦,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若坐而進此⑧。古之所以貴此者何⑨?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⑩?故爲天下貴。①註:《說文》:「灌入」。通行本作「奧」。句義:道化生萬物,德長養萬物。萬物中客觀地、本然地存在著道和德的能量和品格。②善:《說文》:「吉也」。與「美」同義。另有好、好的行爲、認爲好、友好親善等義。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帛書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異構象形表意字,特指體內變化。與寶字通假。見《漢語大字典·玉部》。通行本作「寶」。句義:善,人之先天真性、本性中的道德,這是最爲珍貴的品格。③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乙本同通行本作「保」。句義:人之不善,莫過於後天意識稟性習性中的私慾貪心難以淨化和放棄,故人所寶之而不願捨棄,難以淨化。④市:《說文》:「買賣之所也」。交易、買賣、哄騙、引誘、諂媚等義。句義:美麗的言詞能夠取人之悅,滿足陰我心意識的需求,可以倡行社會形成不良風氣。⑤奠:《說文》:「置祭也」。置酒食等祭奠。奠獻,獻祭品以祀死者。乙本及通行本作「尊」。 賀:通行本作「加」。句義:祭奠亡靈,超度有緣的活動,是悲壯的善行,能慰藉已故,又可以使活著的人心身得到安寧。恭敬的禮儀行爲,做人凖則,可以增添福惠,獲得吉祥。⑥句義:人所存在的不善,人們皆知應該去除,但是如何用德治清除這個「有」的私心貪欲而復歸於「無」的道德善性?⑦卿:官位之稱。《禮記·王制》:「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乙本爲「鄉」,通行本作「公」。句義:道生萬物,必然陰陽共生,善惡共存。所以要設立天子、三卿進行道德教化和管理制約,以防「不善」無限制地膨脹。⑧前句通行本作「雖有拱璧」。 共:《說文》:「同也」。本義爲兩人共持物而向上舉。曰拱上去。又通供,通拱,通恭。《荀子·賦》:「聖人共手」。 璧:美玉,用作印信憑證的玉,平圓而正中有孔。拱璧,一拱之璧,璧之大者。四:通行本作「駟」,修真學中的四象,四面。 若:甲本作「善」,乙本作「若」。後句通行本作「不如坐進此道」。句義:雖然有稀世寶玉,驅乘駟馬之車的顯赫名利,也不如坐忘進入德道的善性之中。⑨通行本「此」後多一「道」字,其義同。句義:古往今來眾生尊道貴德的原因是什麽?⑩謂:帛書作「胃」,通假使用,胃,暗喻修真學五行中央信德之土的「意」,意分爲後天智意和先天真意。通行本或作「曰」,或作「日」。 與:歎詞,同「歟」,表示疑問、感歎、反詰等語氣。通行本用「耶」。句義:不誠心求取如何能得到修真明德歸道的方法?已經造下的罪因又如何能夠消除幹淨,倖免身受其惡果!〖註音〗奠:diàn音電;卿:qīng音青;璧:bì 音辟;與:yú 音魚。【繁簡對照】萬(萬),寶(寶),賀(賀),棄(棄),雖(雖),進(進),貴(貴),與(與),爲(為);書(書),體(體),漢(漢),據(據),響(響),稱(稱),鄉(鄉),處(處),殘(殘),歎(嘆),歟(歟)。第二十六章 無難(63)爲無爲,事無事,味無未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②。圖難於其易也,爲大於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③。是以聖人終不爲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⑤。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⑥。①無爲:參見第十一章註③。 事:參見第二十四章註⑦。 未:《說文》:「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另「未」字作「沒有」、「不曾」、「尚未」等義。乙本缺,通行本作「味無味」。句義:爲無爲者,居無馭有,故無事的煩惱;不受五行和五味的制約。②句義:「大小」與「多少」皆是陰陽制約,都源起於道「無」和德「一」化生,恩怨也是如此,以德回報怨,用德則能解脫陰陽束縛制約,歸於道中。③圖:《說文》:「謀畫而苦其難」。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圖謀畫計,圖之引申義也。」 易:《祕書》說,日月二字會合成易字,象徵著陰陽的變易。與「難」相對。 細:《說文》:「微也」。絲微小。本段通行本爲:「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句義:難與易,大與小都是相對的,而且易與小乃是難與大的根基,易與小接近德「一」和道「無」,把握它們,才能成就大之道和「出有入無」之難。 ④終:帛書作「冬」,內含修真學心法,冬爲藏養之時。《玉篇》:「冬,終也」。後段同。句義:聖人居道「〇」用德「一」之小、少、易、細,不爲世俗之大所惑,反而成就道大。⑤夫:在句首爲語氣詞。 諾:《說文》:「應也」。應答之聲。許諾,允許,答應等。輕諾,即輕易許諾。 寡:《說文》:「少也」。減少等義。寡信,不足以信。句義:輕易許諾,必然缺乏誠信,將修真明德看得過於簡單容易,必然會遇到更多困難。⑥猶:獼猴一類。另有:同、相同、猶如、如同、好像、尚、還、仍、尚且等義。亦通「猷」。通行本作「故終無難矣」。句義:聖人處事重信德,以德治難,存憂患意識,不敢自大而疏忽。認真對待,圓滿解決,最終無難。〖註音〗寡:guǎ音剮;猶:yóu音尤。【繁簡對照】難(難),爲(為),報(報),圖(圖),於(於),細(細),聖(聖),終(終),輕(輕),諾(諾),猶(猶);書(書),後(後),無(無),剮(剮)。第二十七章 輔物(64)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①。爲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②。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臺,作於羸土③;百仁之高,始於足下④。爲之者敗之⑤,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爲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⑥。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⑦;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⑧。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⑨。①本段甲乙本均殘缺,通行本作:「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 安:《說文》:「靜也」。安寧。由「女」在「宀」會意。表示無危險。《六書故》:「家室之內,女所安也。」 兆:《說文》:卜兆,龜甲燒後的裂紋。預示,開始,顯示。 脆:《說文》:肉中小軟而易折斷之物。原本字是(脃)。句義:用德治身國,重微妙契機,握陰陽數變和動勢之初。事物處於安靜時易於把握;徵兆未出現時,容易規劃引導;在初始脆弱階段,容易判斷發展的趨勢;處於微小之時,容易使其消散。②未有:即是道「無」德「一」狀態,將調控爲之於無爲思識的境界中,治理於未産生亂象之先。③九:數之極也。《楚辭·九辨》序:「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形容極多。如:九霄雲外、九泉之下、九祖。 成:甲骨文字形,從「|」(即「杵」)。「斧」、「杵」具備就可以做成事情。《說文》:「成,就也」。通行本作「層」。 羸:《說文》:「瘦也」。羸土,即土少之義。通「累」,義爲纏繞、困住。乙本作「虆」。通行本則用「累」。④乙本爲「百千之高,始於足下」。通行本作「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仁:古作「忎」。參見第一章註③。可見,乙本之「千」應與「忎」通,即與甲本之「仁」同。百仁之高,即仁德之厚也。 始:甲本作「台」,台含修真學之義。⑤爲之者:即純粹有爲意識的行爲,因受後天知識的局限容易失敗。⑥「恆於其成事」通行本作「常於幾成」。⑦欲不欲:行眾人所不願行者。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與「貨」同音近義。修真學異構字,與臟、腑等字取義相似。《道藏》甲本註其可能誤「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爲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說文·貝部》「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19--27章 <wbr> <wbr>熊春錦,資也,或曰古貨字」。⑧學不學:學眾人所不學者,聖人之絕學也。 復:《說文》:「往來也」。本義:返回,回來。 過:《說文》:「度也」。有經過、過去、超過、過分、過錯、過失等義。句義:學聖人之絕學,則可以從眾人容易犯的過錯中脫離。⑨輔:輔助。句義:聖人主動地按自然規律辦事,是以能輔助自然。無爲處事,而不敢用人心私慾違背自然規律而妄爲。〖註音〗羸:léi音雷;慎:shèn音甚;弗:fú音服;虆:léi音雷。【繁簡對照】輔(輔),爲(為),於(於),亂(亂),層(層),臺(台),敗(敗),執(執),聖(聖),從(從),恆(恆),終(終),則(則),貴(貴),難(難),貨(貨),學(學),復(復),眾(眾),過(過),萬(萬);從(從),類(類),筆(筆),劃(劃),寫(寫),體(體),應(應),義(義),纏(纏),繞(繞),籠(籠),幾(幾)。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老子王弼注第五十八章
※無人知曉的老子「無為」養生法
※老子四道-第四章-王道:以正之邦
※淺談老子的學習觀不容曲解
※道德經能包括老子所有的認知嗎?從古至今有人把道德經完全領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