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08《第八 為下堂說冥戒》注釋淺譯(12)

-《水陸儀軌會本》注釋淺譯(田果彥)-

第三淫戒。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緣,淫法,淫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護一切眾生。凈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譯】:第三重戒即是「淫戒」。若身為佛子,不論是自己親身行淫、或者是教使他人行淫,乃至對於一切女人,都不應起心蓄意而行淫;或一念初起淫心為因、淫念相續助成為緣、種種方便之淫法、淫事作成而為淫業等;乃至對於畜生女、甚至諸天鬼神女,以及不正常的非道、非時、非處等等而行淫;都是犯了「淫」的重戒。當知菩薩應於本源心地生起孝順心,慈悲救護所有一切眾生,並為其說清凈之法而度生。因此,若違本性若不如是,反而起心動念與一切眾生行淫,甚至連畜生都不放過,對畜生異類、乃至於對母女姊妹等六親行淫;像這樣毫無慈悲心而胡作非為,便是犯了極惡的「菩薩波羅夷罪」!

【註:乃至一切女人】《梵網經菩薩戒注》:「不揀親疎好醜等,故云爾也。此制男戒;女戒應云:一切男子。」(X38n0691_p0562b21)

【註:凈法與人】《梵網經菩薩戒略疏》:「此戒,大小兩乘,同名非梵行。梵者,凈也。行既非凈,則污自體性,亦污他心地,故違凈法與人。義疏雲,出家五眾俱制。在家二眾,但制邪淫;謂除自妻妾,外干犯一切男女,悉名邪也。」(X38n0695_p0713a11)

【註:而反更起一切人淫】《梵網經菩薩戒注》:「菩薩合施凈法教人斷淫,今不能教,已非菩薩,翻更於一切人處起心行淫,故云而反。」(X38n0691_p0563a02)

【註:六親】《天台菩薩戒疏》:「言六親者六人之親也。一父之親謂祖父母及姑叔等;二母之親即姨<女*舅>等;三己之親即父母兄弟及本時妻子等;四妻之親即妻姊妹等;五男女之親謂新婦等;六兄弟之親所謂嫂等。」(T40n1812_p0588c04)

第四妄語戒。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妄語業,乃至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妄語。而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譯】:第四重戒即是「妄語戒」。若身為佛子,不論是自己親說妄語、或者是教使他人妄語、或假種種巧言方便而妄語;或初起一念妄語誑心為因、誑念相續助成誑事為緣、以種種欺騙巧言為法、誑欺他人信受而成妄語業;乃至明明未見而誑說有見、或確實有見而妄說未見,類此於見、聞、觸、知等處以心妄想、以身妄作而行誑妄語;這都是犯了「妄語」的重戒。當知菩薩應當常於本源心地生起清凈的正語正見,也慈悲化他而令一切眾生髮起正語和正見。因此,如果反更令自他一切眾生妄起邪語、邪見、造作邪業,這就是犯了極惡的「菩薩波羅夷罪」!

【註:自妄語】《梵網經菩薩戒略疏》:「自妄語者,自向人說,我得上人法。教人妄語者,教他向人說,我得上人法。…」(X38n0695_p0713b21) (按:此解則指「大妄語」。)

第五酤酒戒。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譯】:第五重戒即是「酤酒戒」。若身為佛子,不論是自己親身釀製買賣酒類,或者是教使他人酤酒;或初萌一念酤酒之心為因、以曲米糟具等助成為緣、善巧醞釀造酒之法、以酤酒為務之業等;都是犯了「酤酒」的重戒。因此,凡五穀、諸果等醞造之一切酒類,都不能釀製買賣;因為酒能迷醉而致三十六種過失,是造成一切罪惡的起源。當知菩薩應該以種種善巧方便,啟發一切眾生本有而光明通達的妙慧;因此,如果反而致使一切眾生迷醉而生顛倒心、喪失慧命,便是犯了極惡的「菩薩波羅夷罪」!

【註:酤酒】《梵網經菩薩戒略疏》:「是買賣,或自釀賣、或買回貨賣也。酒是迷人毒藥,現則敗事危身,後則喪失慧命。」(X38n0695_p0714a06)

【註:一切酒】《梵網經菩薩戒略疏》:「一切酒者,謂以五穀讓成,或以根葉藥草百華諸果醞造,若生若熟,凡有酒色、酒香、酒味,… 但能令人醉者,俱不得酤。義疏云:藥酒雖希利貨,不亂人,無犯。以葯能除病身安,況葯不能多飲,無醉亂患,故不犯。此謂在家菩薩,治生養家,故開。非謂出家者聽許,是邪命自活故也。」(X38n0695 p0714a17)

【註:明達之慧】《梵網經直解》:「明達,即智慧照了義。菩薩應依般若,以大智慧光明,自覺、覺他,曲盡方便,開化眾生;必致發生各各本有大智慧,於諸事理,瞭然通。」(X38n0697_p0843b03)

第六說四眾過戒。若佛子。口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譯】:第六重戒即是「說四眾過戒」。若身為佛子,不論是自己親口道說出家、在家菩薩、與比丘、比丘尼之罪過,或者是教使他人道說四眾罪過;或初萌一念說過之心為因、說其罪狀為緣、巧設方便為法、說人罪過為業等;都是犯了「說四眾過」的重戒。當知,若是聞見外道邪迷惡人及二乘無「利他」心之人,由於誤解而妄言諸佛大乘法是非法非律,則菩薩應當恒生慈愍心而教化這些愚迷惡人,令他們反邪歸正、舍小就大而發起大乘的至善真信。因此,如果菩薩不能如是開化,而反卻自己謬誤妄說佛法罪過,這就犯了極惡的「菩薩波羅夷罪」!

【註: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①《菩薩戒義疏》:「文雲在家菩薩,即是清信士女。出家菩薩是十戒具戒。又言比丘比丘尼,一雲猶是出家菩薩具戒者耳,亦云是聲聞僧尼。」(T40n1811_p0573b17)②《梵網經菩薩戒初津》:「出家菩薩,謂出家五眾,受心地大戒人。在家菩薩,謂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受大士戒者。比丘比丘尼,謂稟具足戒人,而未受菩薩戒者。」(X39n0700_p0107c24)

【註:二乘惡人】《梵網經菩薩戒略疏》:「二乘不知本源心地,厭患五蘊身心,斷見思惑、證偏空理,獨出三界,無濟度心,亦名惡人。」(X38n0695_p0714c19)

第七自贊毀他戒。若佛子。自贊毀他。亦教人自贊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譯】:第七重戒即是「自贊毀他戒」。若身為佛子,不論是自己親口自贊己功、輕毀他人,或是教使別人也贊己有德而毀他人無德;或初萌一念贊毀之心為因、貪慢之心境相續助成為緣、以種種方式取巧贊毀為法、令人誤信此贊毀而成業;都是犯了「自贊毀他」的重戒。當知菩薩應該替代一切眾生承受所有加諸於他們的毀謗屈辱,故凡所有嫌惡之事皆歸過於自己,若有稱好善事則歸功於他人;如果反卻自己稱揚己德,隱覆他人善行好事,而讓他人受到毀謗屈辱,這就犯了極惡的「菩薩波羅夷罪」!

水陸《第八說冥戒》


推薦閱讀: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401-420)
詩經·國風·王風·兔爰(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東西均注釋上
乾卦注釋
《靈城精義》注釋4 [南唐] 何溥 撰

TAG: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