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破解十天乾的奧秘

破解十天乾的奧秘

民間學者鄒德祥在給鳳凰網文化頻道的信中談到,根據許慎《說文解字》和篆書之法,他發現「天干」對應的是人體諸部位之形。他同時表示,挖掘古人智慧是現代人的研究之本,但切忌將古代學問神秘化,自己嚇住自己。現將研究文章轉載如下:

前段時間筆者苦練篆書,以期書法有所進益,在精讀《說文解字》時,竟意外地發現了「天干」這一古老概念的原始奧秘。我發現,「天干」原來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特定漢字的篆字字形,面面俱到地「畫」出一個完整的「人體」!

「天干」其實並不神秘,不過是數字「一」到數字「十」而已。「地支」和「天干」一樣也不神秘,不過是數字「一」到數字「十二」而已。古人非常聰明,為了區別它們屬於不同的「順序」系統,他們選用不同的漢字分別代表天乾的「一到十」、地支的「一到十二」,這樣古代漢字便有了數字(一二三四……)、天干(甲乙丙丁……)、地支(子丑寅卯……)三種不同系統的「序數詞」。

問題的關鍵是,古人表示「天干」、「地支」,為什麼單單選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這些字,而不是其它的字。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人們一直都在思考,然而未得要領。

今天,我們且來揭開這個困惑人們幾千年的奧秘——「天干」為什麼要選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樣十個字。至於「地支」為什麼要選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字,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專門討論。

破解「天干」奧秘——「人」

「天干」,普普通通而又奇奇怪怪的十個字,古人用以表示順序,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它從「甲」到「癸」,代表的是從「一」到「十」。為什麼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字代表「天干」呢?對這個問題,粗心大意的讀者肯定不曾琢磨過,愛動腦的讀者儘管有所探究,但肯定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這個奇妙的答案,東漢許慎在他的文字學巨著《說文解字》中其實隱隱約約地覺察到了,但他又沒把這答案直白地告訴讀者。是他自己沒解開這千古之謎?還是故意留下謎底由讀者拆解?我們今天也說不清楚。

古人最早的造字方法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以象形字為主,這是常識。到了夏商時期,「天干」、「地支」這類的抽象概念也出現了,表述這些抽象概念再用單個漢字就很困難了。但困難難不住我們的前賢。古人表示「天干」這一概念,竟是用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用這十個字組成人體的圖案(請看作者所繪「天干圖解」)。這也就是說,「天干」這個詞語本身說的是「人」。古人的創造力竟是如此奇妙。

中國古人把人體理解為十大部分:

一是頭;二是頸;三是肩(上肢);四是脅(胸肋);五是心(臟腑);六是腹(腹腰);七是生殖器;八是股(大腿);九是脛(小腿);十是足(腳)。

這樣的理解是很科學的。於是,古人精心挑選了由「甲」到「癸」這十個漢字,用它們的古文字形分別代表人體的這十大部件。這十大對應關係便構成了「天干」的圖形。

《說文》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都做了詳盡的解說。現在,我們將解說中與「人體」有關的話語一一提取出來,看看許慎是如何認識天干諸字與人體諸部位之間的「象形」關係。

許慎說道:

甲:一曰人頭,宜為甲,象人頭。

乙:乙承甲,象人頸。

丙:丙承乙,象人肩。

丁:丁承丙,象人心。

戊:戊承丁,象人脅。

己:己承戊,象人腹。

庚:庚承己,象人齊(齊指生殖器——本文作者注)。

辛:辛承庚,象人股。

壬:壬承辛,象人脛。

癸:癸承壬,象人足。

「天干」諸字字形與人體諸部位之形

早期漢字以象形字居多,頗類圖形。古人選用十個「圖形文字」重組「人體」這一極為複雜的「圖形」,這樣的創意實在高妙。古人創製「天干」之時,文字早已產生,他們要用「字形」組合「人形」,必然會考慮選哪些字用在這裡最有表現力,最能表現人體的形象。這是一件煞費苦心的事情。於是我們看到,他們選用字形非常成功,所選各字與要表現的人體部位在形象上十分相近。於是就有了以下的巧妙關係:

「甲」:此字字形圓圓方方,極象人的頭顱。且上邊出頭代表頭髮,下邊出頭與頸相連。

「乙」:筆畫微曲而柔,且極簡練,極象人的「脖頸」之形。若不選用此字,那麼選哪個字能更好地表現人的這一部位,我看不好選了。

「丙」:此字字形最能表現人的雙肩至手腕這一部分。我的感覺是,造字之初好像就是要用它表現人的上半身似的,若把裡邊的「人」拉長就成了「天」字。請注意:「手」不在此,「手」在哪裡下文自知。

「丁」:用它表現「心口窩」,從古文、篆書字型來看十分形象。讀者摸一下自己這一部位,便可知道這裡是兩脅與胸椎的結合部,保護著胸腔裡面重要的臟器心肝肺等。

「戊」:《說文》說它是「中宮也」。那麼用這一字形代表人的胸腔外廓這一「中宮」部位,再恰當不過。「戊」之右上象胳肢窩,右下象肋條。選用此字表現「胸肋」,構思奇妙令人叫絕。

「己」:「己」字的古文、篆書寫法婉柔而曲屈。在人體,則腹部最柔,腹內「柔腸」更與「己」字相似。以此字形表現人的肚皮,巧妙無比意味無窮。

「庚」:此字出人意料地代表著男性生殖器。這是人們從前不知道的,而在我所畫的這個「圖解」中,此字的本義得以昭然揭出。

「辛」:《說文》說這個字的形狀象人的大腿。初看此說不能成立,「辛」的字形與「大腿」確實難以產生聯想。但是從「圖解」看,用「辛」代表大腿乃是恰當至極,不但外形表現出來了,連骨頭也表現出來了,並且髖關節(俗稱胯骨)這樣的細節都能相當精確地表現出來。

「壬」:此字的上半部與「辛」字的下半,正好組成人的膝部。且此字上半之「千」在篆書中寫法曲屈,正可表現人膝部位屈折自如、富有彈性的特徵。

「癸」:此字意味特別深厚。它的部首與「登」字相同,為「雙止」,恰好是人的腳。且此字下部從「矢」、從「天」,加上「雙止」之八出,共有十齣,正好是十個腳趾。此字一共十畫,更是巧妙無比。

——請看,「圖案」與「字形」之間,竟有如此神妙的對應關係!所用的字有些字是不可替換的。比如「丙」,比如「庚」,比如「癸」,不用這幾個字就「畫」不出人體相應部位的圖形來。

在《說文解字》中,「甲」到「癸」這十個字雖然比較集中地放到一起進行解說,但許慎並沒給我們畫出「天干圖」來。從「天干」產生到許慎著《說文解字》,年代相隔久遠,而且因為秦始皇焚書十分徹底,西漢時甚至連小篆以前的「古文」都已不能識讀,因此東漢許慎研究遠古學問,也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向人們做一點簡單的提示,顯得散亂而不集中(《說文解字》是注釋篆字的,書中附帶注出的「古文」只有千餘字)。這樣,後人對「天干」本義的認識便一直停留在相當膚淺的層次上,甚至根本就沒有人能夠理解它。

「庚」和「齊」,原來都指生殖器。讀到此處,大家可能要問了:「丙」字沒有兩隻「手」,那麼人怎能沒有手呢?天干中的「手」哪裡去了?莫不是許慎給弄丟了?古人創造「天干」圖形,當然不會產生這種低級失誤。原來,「人」的兩隻「手」在這奇特的「天干圖案」中,竟偷偷伸到了「庚」那裡,在那裡表達著我們前所未知的重要意義。在「庚」這裡,兩隻「手」拱著一個倒寫的「入」,那麼這個字除了表示「生殖器」這一含義,還會有什麼別的含義?原來,「庚」和「齊」一樣,在古代都代表生殖器。這也是幾千年來的人們都沒弄清的。

「庚」的篆書寫法,是中間一個「干」,「干」兩側各有一隻「手」拱著它。《說文》認為「干」字「從反入,從一」,這樣,兩「手」拱著倒寫的「入」,不是生殖器又是什麼?而且它恰好又在「腹」之下。這也就是說,《說文》「庚承己,象人齊」之「齊」不是指肚臍,而是指生殖器。後世「庚」仍有年齡之意,如「年庚」、「同庚」,都說的是「出生」、「生殖」一義。許慎解得「倒入」,幫助我們最終破解了「庚」的本義。

這裡順便說一下《說文》中的「齊」。這個「齊」被許慎放在「肉部」,字形中間是兩個「人」,兩「人」中間有倒寫的「入」(楷寫為「丫」)。那麼這兩人是什麼人?又在幹什麼?讀者不妨細琢磨。如此看來,「天干」之「干」必須讀「甘」,以前有人把它讀為「贛」,那是完全讀錯了。它既然「從反入,從一」,便是「入」進了「一」,對「一」有所「干預」和「干涉」。「天干」者人也,「干」者性也;「干支」合指宇與宙、時與空。我們從「庚」、「齊」二字中領悟了「干」指生殖器,「齊」字還有男女交媾之義。看來古人造字,對人的繁衍給予了高度重視。古時最缺的是人,人是最重要的生產力,所以從來都把人的「生產」放在突出位置。這種社會現象反映到知識界,便有了文字上對「干」的崇拜——古人日日記「干支」,原來時時在說「性」。

千百年來,神秘的「干支」像個漫無頭緒的啞謎,令人混混沌沌無法破解。古人和我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當我們終於解讀這一謎語時,能不由衷地會心一笑?解開了「天干」之謎,便解開了「干」的文化學含義。現在從字形來看,在古代「干」指人類通過性而傳承繁衍,而傳承繁衍需要「時間」,這樣「干」就被賦予了「時間」這一含義。古人認為「上下四方曰宇」,宇即「空間」;「古往今來曰宙」,宙即「時間」,二者合在一起,便指古往今來天地萬物。這樣,在「干支」概念中,「干」說人「性」而「支」說眾獸,就有了深刻的含義。百獸萬物代表空間,於是「干支」便是時與空的總和,宇與宙的代稱。今後我們再說到「干支」,就說它是「時與空」,是「宇與宙」,我想應該不會錯的。古人用「干支」記「時間」,原因就在這裡。

天干地支趣源泉

中國古代先人,發明了用於記日記時的一套中國文字,數以千年,直至今日,還在中國漢字中保存著,它就是用於記日的「天干」十個字,與用於記時的「地支」十二個字。

先說說「天干」十個漢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請先設想一下:數千年前的中國北方某地區,居住著十個原始部落。它們中間,有著智慧的中國古人,發明了甲骨文。這些文字,是以人工刻制在骨片上而流傳至今的。中國漢字的祖先,就在那兒。

十個原始部落,或都有著其擅長的技巧,這技藝,是他們生存發展的生命力。十個原始部落,或都有著最為得意的工具,這工具,是他們生存發展的象徵。

甲部落:男人也許善戰爭。製作頭盔也許是他們的擅長。善戰者常勝,勝者皆成王。中國商代開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先王,他的名字就是「上甲」。自「上甲」開始,王位的承接才有了有序可查的歷史。所以,甲為「天干」第一位。也許,這個甲部落的頭兒,也曾就是其它九個部落共同的首領。從此,甲,就有了「元」,「首」的意義。「桂林山水甲天下」,中間這個「甲」字,無法用別的漢字代替了。

乙部落:男人也許善獵捕。甲骨文中的「乙」字的形與義,源自上古先民獵捕禽獸的繩索。古文字中一個小小的「乙」字,恰似已經編好的繩索的象形白描。這個部落的男人是聰明的:設計布置繩索,以才智取勝於曠野中被捕捉的禽獸。他們給自己的部族冠以「乙」名,其中浸透著自豪與喜愛。有趣的是,上古時代的「上甲」之後的第六位先王「大乙」,就是乙部落中的「成湯」、「商湯」,理所應當成為古商代王朝的開國之君行列中的人物了。「乙」就成為「天干」第二位。

丙部落:男人也許善建築。挖掘與使用地穴是他們的特長。甲骨文,金文,直到小篆,其「丙」字,都離不開其地穴的橫剖面。一個人,生活在地穴中;伸出頭,加一橫作頂,就成為古文中的「丙」字了。「丙」是「天干」第三位。這個部落的男人,所建築的地穴,其堅固耐用程度,其方便使用管理程度,其美觀大方程度,也許都勝於其它部落。

丁部落:男人也許善冶煉。冶煉粗銅是他們的所長。有趣的是,甲骨文中的「丁」字,完全不是現在所見的「丁」字的模樣。它們只是一塊塊粗銅銅錠的形態白描。該字的讀音,卻取之於叮叮噹噹的響聲。擅長冶煉的部落,也許有著技術優勢與財政優勢,成為「大宗」的部族。其中一位叫「武丁」的男人,曾經成為十個部落的總首領,在位五十九年,發動戰爭,攻佔周邊許多部落,大大拓展了商代疆土,確立並奠定了商民族在中原的霸主地位。《詩經》是這樣描述他的:「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四海來假。」「丁」是「天干」中的第四位。

戊部落:男人也許善製造。「戊」字的本義就是斧頭。甲骨文中,它就是一把長柄寬刃的大斧。人類製造的最早的工具之一就是石斧。後來,出現了銅斧,鐵斧,鋼斧,那是後話。我想,他們也許是能製造並使用斧頭的男人。這樣的職能,應該屬於現代意義上的機械工業了或木工了。在「天干」中,「戊」為第五位。

已部落:男人也許善編織。人類最早的編織也許只能是編織繩索。繩索的發明,大大促進與改善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的質量。也許,這個善於編織或使用繩索的部族,喜愛用一條繩索的彎曲形狀「已」來為自己冠名了,它居「天干」中的第六位。

庚部落:男人也許善加工。穀物的加工,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技能之一。甲骨文中的「庚」字,源於上古先民加工穀物的簸箕。用現代的話說,他們有些類似糧食加工廠的工人了。「庚」部族出現過一位創造歷史的人物,「盤庚遷殷」說的就是他的故事。「庚」在「天干」排位第七。「自古人生七十稀」,說得也多少與七有關。直到今日,「貴庚幾何?」還是一種同樣的意味的民間詢問,你的年歲多大了,大概有七十歲以上吧?有趣。

辛部落:男人也許善關押。上古時代為押解俘虜而使用的刑具,它的名字就是「辛」。一個杈形的樹技套在俘虜的脖子上,前面再加上一條木棍,就成為最原始,最方便,最有效的「枷」了。美國人後來在非洲大陸捕捉販運黑人奴隸時,也用使用同樣的工具。由於這「辛」字的特殊作用,身為俘虜的命運,已盡掌握在別人之手,「辛苦,辛酸」引申到今。「辛」在「天干」中為第八位。

壬部落:男人也許善縫紉。「壬」字的本義,就是一根長長的骨針的形狀。它有著「貫穿而過」及「織縫工作」的意義。用現代話來說,他們應該類似衣服製作工業的工人了。在「天干」中「壬」為第九位。

癸部落:男人也許善飛鏢。這飛鏢,是一個類似十字的工具,用兩塊長型木片交叉製成,用於旋轉地投擲,獵殺成群聚集的飛禽,是一種特別有效的工具。直到今日,與「癸」有關的漢字,多與旋轉有關。「葵」,花葉會向日旋轉的植物。「暌」,日如旋轉著而入地的意思。「睽」,目轉之貌等等。「天干」中的「葵」為第十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漢字,代表著中國古代先民商王朝時期的十個部落:戰爭,獵捕,建築,冶煉,製造,編織,加工,關押,縫紉與飛鏢,十種不同的技能或工具,就成為了他們部族的象徵。

人類世界是由男人與女人共同組成的。沒有女人,如何成為人類?有趣的是,中國古代先民文字發明者,在考慮著男人的作用時,同時,也關照著女人。她們就在「地支」中的十二個漢字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也許是指女人生孩子。「子」的本義為「產子」,即嬰兒從婦女產門的出生。上古先民,對女人生孩子這一場景現場觀察十分仔細,源於當時的產子習俗,不分男女均可參與協助,不像今日有許多避諱。胎兒出生,最先出現的就是胎髮,然後是與成人相比相對比例要大許多的嬰兒的頭顱,然後才是嬰兒的身體。甲骨文中的「子」字,形象化地描繪著這樣一個情景。嬰兒出生,乃人之初始,假借用為「地支」的第一位,是上古先人造字先生智慧中當之無愧的選擇:上古先民對於「育產生殖」的崇拜之心、敬畏之義與企盼之情。後用於記時,「子夜」,雖說有著一天的結束,應該也是說新的一天的開始。

丑,也許是指初生胎兒。胎兒出生後的一大特徵,便是五指緊握,小小的手攥得倍緊,與人死時的撒手歸西成為鮮明對照。甲骨文中的「丑」,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鏡頭:胎兒的一隻手。女人生孩子為「地支」第一,胎兒出生後,自然排序為「地支」第二了。可惜的是,後來的「丑」字,在人們心目中,再也沒有胎兒的手的感覺了。

寅,也許應該是處理胎盤。「寅」的本義,就是「導引」胎盤出降。甲骨文與金文中的「寅」字,真實地刻意繪出了胎盤的形狀、臍帶的牽連,與接生人的雙手小心翼翼接引胎盤的下落。它擺在「地支」第三位,理所當然。

卯,也許是育產結束。一個標準的象形表意字,在甲骨文中表現出完全相同的兩個符號。它表示:嬰兒與胎衣的脫離,母體與嬰兒的脫離兩層含義。它是古代先民觀察到的婦女生育過程中的第四階段,因而假借表示「地支」的第四位。用於記時,如「卯時」一詞,便是早晨五點到七點這一時段。古代皇帝早晨上班依花名冊呼喚大臣的名字,自然就稱之為「占卯」與「應卯」之說了。

辰,也許是割斷臍帶。它是婦女「育產」過程中的第五階段,也被假借為「地支」中的第五位。在甲骨文中,它是一個會意字,表示用石刀割斷臍帶這一生活事實。後來用於記時,就是指上午七點到九點。由於這個時候還常有「人已起,星還在」的現象,故而引申為「星名」,如「北辰」就是北極星。

巳,也許是包裹胎兒。將胎兒包裹起來,是「育產」過程中的第六階段。甲骨文中的「巳」,把胎兒包裹得只有一個頭和身體;金文中的「巳」,則還有兩隻手在外面揮動。它的本義,實質就是裹在襁褓之中的嬰兒,假借為「地支」中的第六位。用於記時,則表示上午九時到十一時的時段。

午,也許是脫落的臍帶。臍帶正常脫落,表示嬰兒已度過最初夭折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情。它是婦女育產過程中的第七階段,同時也代表著「地支」排序第七。作為記時,中午十一時到十三時,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午時」。所以,現在的人們中午休息,也叫「午休」。

未,也許是嬰兒健康成長著。「未」的本義,就是「未能」,就是不知道嬰兒今後能否存活,能否健康長大,就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夭折的意思。古文中的「未」字,有著嬰兒四肢揮舞的形象。它只是有著上古先民的對於嬰兒健康成長的企盼,儘管它還不是事實,它完全沒有現代有些文人筆下的那些恭賀嬰兒滿月者的虛偽。古人只說「未」,說它還沒有夭折。實事求是。「未」在地支中排列第八位。所說的「未時」,當然是指下午一時到三時的時段了。

申,也許是對女嬰的期盼。甲骨文中對於「申」的描繪,直截了當地畫出母畜生殖器官的外形。當然,也包含著人類母系血緣呈示的代代延續的期望。「申」在地支中排第九位。所謂的「申時」,則指下午三時到五時這一時段。

酉,也許是對男嬰的企盼。列為地支中第十位的「酉」字,只要倒轉一百八十度,就與甲骨文中的「且」字同源,本義就是男人的性器官。在知母不知父的「母系」社會,男子的血緣,最多只能向下尋索,這就是上古先人智者把「酉」為「且」之倒寫的原因。作為相承的「申」與「酉」兩字相對,一為女性共祖,一為男性共祖。用作記時時,「酉時」就是下午五時到七時的時段。「酉」到了後來,就成為酒的化身了。以「酉」為組字構件的字,大多與酒有關了,如「醞、釀、醉、醒」,或是說,自古男人喜歡酒?!

戌,也許是嬰兒保護神。「戌」的構形,源自一種圓刃而斧身寬闊的短柄戰斧。它也許是一位名叫「戌」的神祗。在上古先民看來,這位名叫「戌」的神祗與嬰兒的存活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繫,因而,要敬獻「戌」,請他保佑嬰兒的成長。所以,「戌」被列為「地支」的第十一位。用於記時,「戌時」為下午七時到九時這一時段。

亥,也許是男人的象徵。甲骨文中的「酉」,是一個裸體男人的側面形象白描圖。其中,特彆強調的是男人的生殖器的存在。它的本義,就是生下男孩後,向「亥」和「亥母」進行貢獻,以保佑嬰兒的成活,祈求氏族人口的興旺繁盛。「亥」是「地支」中的第十二位。用於記時,「亥時」指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用於記年,「亥年」就成為十二生肖中的豬年了。

有趣的中國古代先人發明的「天干」與「地支」!以中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以最簡單的圖形,最現實的生活事實,表示著男人的勞作,表示著女人的生育,表示著男女有別,表示著男女平等,表示著男女合作,共同構成著中國古代先民的人類生存空間,或許,它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前的人間樂園。

推薦閱讀:

易經的奧秘之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區別
從八字破譯配偶外遇的奧秘
回魂的奧秘
【宇宙奧秘】《深度解析相學、八字和風水》
常常喜樂的奧秘

TAG:破解 | 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