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講堂 第一講
第一講 中國傳統文化概述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很多人一定會想,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了解它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種認識導致的結果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我們有畏難情緒,我們不知道如何下手。
沒錯,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從量上,還是質上,都曾達到過一個頂峰,成為世界優秀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是有脈絡可循的,只要找到了它的規律,它核心的東西,了解它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很繁雜,但一般地,說到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指的是中國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這兩種文化,從先秦到現在,一直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形態,它們對中國社會所起的作用,所產生的影響,對中國人人格的形成,都超出了人們想像的程度。可以這樣說,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儒家和道家思想已經滲透進了中國人的骨髓里,滲透進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人的核心人格,也成為中國人靈魂里一個很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分。
比如,一個中國人,我們判斷他是不是一個值得尊敬,首先是要看他對父母的態度,也就是是不是符合中國傳統的孝道。無論你有怎樣的人生成就,無論你是誰,這是一把尺子,很少有人有勇氣挑戰中國人的這一人格底線,你挑戰了,你就會受到周圍人的唾棄,你就會為人所不齒。由此可見中國儒家文化對人的巨大的影響力。
再比如中國的太極拳,在一個很長的時期里,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太極拳中的「四兩拔千金」,其實就來自於道家的柔弱勝剛強的理論。再比如中醫理論,很多東西都來自於道家思想,尤其是中醫的經絡學說,藥物學說,與道家的關係很大。
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是中國人的發明與創造。值得注意是的,誕生於印度的佛教文化從漢朝傳到中國來,對中國土生土長的儒道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最後與它們整合,融合,從而形成了中國人三維一體的世界觀體系,奠定了中國人的信仰基石。這是人類歷史上,本土文明與外來文明相結合而使本土文明發生質的飛躍產生強大生命力的一個範例。
佛教思想傳到中國來以後,佛教就在印度式微了。學習世界史,我們就會知道,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自身的文化傳統沒有中斷的國家,埃及的巴比倫以及印度的文化傳統後來都中斷了。佛教傳到中國來以後,佛教思想在中國生根發芽,與中國傳統的儒道文化融合,從而產生了強大的生命力,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中國因而成為佛教的第二個故鄉。
兩千年以來,中國人的身體里始終流淌著儒釋道的血液,骨子裡始終堅守著儒釋道的信仰。這三種思想成為他們,尤其是中國的文人士大夫思想的支柱,當他們人生得意的時候,他們就會以天下蒼生為念,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當他們人生失意的時候,他們就會在佛老思想中去尋找寄託,所謂「窮則獨善其身」。無論是身處何方,身陷何境,他們不放棄,不悲觀,但也不自我,不執著。可以這樣說,儒釋道思想構築了中國傳統文人的信仰體系,對中國兩千年以來的社會穩定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宋朝的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陽樓記》中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畢生的追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這不是一個個別性的例子。兩千年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讀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政治理想,這種理想自孔子的「仁」,孟子的「義」濫觴,然後一路走來,它不知啟發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追求和理想。翻開歷史,我們又會看到多少像這樣的閃耀著人格和思想光輝的文字!可以這樣說,中國的儒家思想,參與構建了中國人的靈魂,成為中國傳統社會強大的一個思想基石,為中國傳統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傳統文化在兩千年的歷史中始終是中國人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儒家文化。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文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成為統治者的指導思想。自隋朝開啟了科舉制度以來,歷代的統治者都把儒家經典作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儒家思想從而參與構鑄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讀書人的思想大廈,成為他們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成為他們人生的奮鬥方向。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中國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涉獵佛教文化。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學業、事業總是不見成績,很努力卻總是事與願違?
※國學文摘 - 《紅樓夢》中一僧一道的真假辨
※國學大師:《琅琊榜》反響為何如此之高?
※中國商人始祖:商聖范蠡傳奇
※梁漱溟和馮友蘭,兩種形態,兩種美感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