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2009年農曆四月初八(五月二日)

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2009年農曆四月初八(五月二日)

(2009-05-02 00:04:50)

標籤:2009年 本師 農曆四月初八 聖誕 釋迦牟尼佛 五月二日 文化 分類:佛菩薩

2009年農曆四月初八(五月二日)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讚歎恭賀!

據載,2549年前的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藍毗尼(今尼泊爾境內)。佛陀一生示現八相成道,演說生命宇宙究竟,開示人天涅盤正路。佛陀誕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因此在紀念佛陀誕辰時,佛教四眾弟子亦以各種香湯灌洗佛像,燃香散花供佛,從而形成了佛誕浴佛的傳統。今天,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將按照悠久的佛教傳統,隆重慶祝佛誕。 如今,佛教正在東方和西方同時發展。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宗教政策的貫徹,佛教正在被重新地普遍認識。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曾感嘆道:「中國的佛教真是偉大啊,偉大的國家必護持偉大的佛教,偉大的佛教必利樂偉大的國家!我們要讚歎:大中國有佛!」 讓我們共同緬懷佛陀,共同祈願,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佛法久住、佛日增輝!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編輯本段]〖浴佛〗  浴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溯其來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會風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傳說之中。從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從古印度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的,據載,當時流行的婆羅門教即行一種浴像的儀式,人們認為這樣做可以使人精神清潔,浴佛的起源可能與此有關。從小的方面看,浴佛是由一個重要的佛教故事演化而來的。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所記載,摩耶夫人懷胎臨近產期之時,路經藍毗尼園,行至無憂樹下(亦稱婆羅樹或波羅叉樹),誕生了悉達多太子,此時,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另一說稱有九龍)吐清凈水,灌太子身。這一歷史傳說在古印度時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羅伐底出土的佛傳雕刻,都有反映這種情景的構圖。這一傳說可能直接導致了浴佛儀式在我國的流行。因為,我國後世浴佛往往是在佛陀誕生之日舉行。浴佛在古印度即相當流行,唐義凈《南海寄歸內法傳·灌沐尊儀章》卷四記載道:「大師雖滅,形像尚存,翹心如在,理應尊敬。……西國諸寺,灌沐尊儀,每於禺中之時,授事便嗚楗椎,寺庭張施寶蓋,殿側羅列香瓶。取金、銀、銅、石之像,置以銅、金、木、石盤。內令諸妓女奏其音樂,塗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凈白□而揩拭之,然後安置殿中,布諸花彩。此乃寺眾之儀。……大者半月、月盡合眾共為;小者隨己所能每須洗沐。斯則所費雖少,而福利尤多。」隨著佛教的傳入,浴佛儀式亦很早就開始在我國流行。據《吳書·劉繇傳》卷四附記笮融事迹說:「笮融初聚眾數百,往依徐州牧陶謙。謙使督廣陵、彭城漕運。……乃大起浮屠祠。……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人民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這樣大規模的佛教儀式場面大概就是我國「浴佛會」早期的盛況。在佛教的流播過程中,浴佛逐漸流行於朝廷和仕宦之間,到了兩晉南北朝時代,趨於普及。據《高僧傳·佛圖澄傳》卷十載:「石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發願。」《佛祖統紀》卷三十六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條亦稱:「四月八日,帝於內殿灌佛齋僧。」另據《宋書·劉敬宣傳》卷四十七載:「四月八日,敬宣見眾人灌佛,乃下頭上金鏡以為母灌,因悲泣下自勝。」上述記載表明,這段時期浴佛儀式在我國境內各民族當中均已相當流行了。我國浴佛的日期,古來即有多種的說法。在古印度,浴佛並不專在佛誕生日舉行,例如唐義凈所譯《浴佛功德經》即只稱日日澡沐尊儀,可獲得大利益,並無固定日期。浴佛傳入中國,情況則有所變化,逐漸固定在佛誕日浴佛,贊寧於《僧史略》上「浴佛」條曾解釋道:「然彼日日灌洗,則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熱,僧既頻浴,佛亦勤灌耳。東夏尚臘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為佛生日也。」但關於佛誕日,不僅在中國,即使在古印度亦因傳承不同而有不同規定。因此,浴佛時間亦有多種規定。僅從我國歷史的記載來看,情況就相當複雜多變。後漢時笮融的浴佛日期未見明記;北朝多於四月八日浴佛。(在敦煌石室遺書中發現的諸多寫卷,均明確四月八日為佛誕日)而自梁經唐至於遼初,又大抵在二月八日;宋代北方改用臘八,南方則用四月八日。據梁代《荊楚歲時記》記載,二月八日為佛誕日;《續高僧·釋玄琬傳》卷二十二說:「琬以二月八日大聖誕沐之辰,追惟舊緒,敬崇浴具。每年此日,開講設齋,大會道俗。」另《遼史·禮志》卷五十三記載,遼時以二月八日為佛誕日。至宋代,佛誕日多定為臘月八日。宋贊寧《僧史略》卷上「佛誕生年代」條稱:「今東京(宋都開封)以臘月八日浴佛,言佛生日。」但也有稱臘月八日為佛成道日而浴佛的,如宋《丹霞淳禪師錄·臘八上堂》說:「屈指欣逢臘月八,釋迦成道是斯辰,二千年後追先事,重把香湯浴佛身。」而宋代在江南一般又多以四月八日為佛誕浴佛之日。據《歲時雜記》稱:「諸經說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為多,……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今但南方皆用此日,兆人專用臘月八日,近歲因圓照禪師(1020-1099)來慧林(禪院),始用此日行《摩訶剎頭經》法;自是稍稍遵(之)。……其後宋都開封諸寺,多採用四月八日浴佛。」另《東京夢華錄》卷八亦說:「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煎香藥糖水相遺,名曰『浴佛水』。」及至元代,著名的《幻住庵清規》和《敕修百丈清規》均定四月八日為釋迦誕辰,這樣中國佛教才算有了統一的浴佛日期。關於印度浴佛的方法,寶思惟譯的《浴像功德經》記載得最為詳細清楚,該經稱:「若欲浴像,應以牛頭栴檀、紫檀、多摩羅香、甘松、川芎、白檀、鬱金、龍腦、沉香、麝香、丁香,以如是種種妙香,隨所得者,以為湯水,置凈器中。先作方壇,敷妙床座,於上置佛。以諸香水次第浴之。用諸香水訖,復以凈水淋洗。其浴像者,各取少許洗像水,置自頭上,初於像上下水之時,應誦以偈:『我今灌沐諸如來,凈智功德莊嚴聚;五濁眾生令離垢,願證如來凈法身。』」 我國寺院浴佛去唐以前的儀制已難查考,唐代流行的儀制,由於會昌法難也已失傳。現存唐《浴像儀軌》(見《續藏》第二編第九套第四冊)是唐慧琳為了改革我國傳統四冊浴佛儀制,根據古印「僧園每日浴像」,結合偈、贊、密咒等所寫出的構想,因與我國流行的儀制意義不同,沒有獲得推廣。元代《敕修百丈清規·報本章》卷二的「佛降誕」條中,對浴佛儀制有了明確的規定並廣為奉行,該條稱:「至日(四月八日),庫司嚴設花亭,中置佛降生像,於香湯盆內,安二小杓。佛前敷陳供養畢,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誕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寶香,供養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上酬慈蔭。所冀法界眾生,念念諸佛出現於世。』次說法竟,……領眾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爐。維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眾水;一佛出世,各坐一華。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灑而四生潤。』宣疏畢,唱浴佛偈。」(偈見如上《浴像功德經》)一面反覆唱偈,一面讓僧眾浴佛,最後並以浴佛的功德迴向於無上的佛果菩提。明清兩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規》中的儀制,但亦有所刪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規》的規則,寺院在浴佛的當天,有煎「香湯」和造「黑飯」供眾的習慣,而到明清時則漸不通行。然而,雖說《敕修百丈清規》有很大影響,但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還是與它的規定有所不同,大致說來這些寺院浴佛更側重於法會的儀規,具體分為四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恭迎佛像。佛誕之日,僧眾搭衣持具上殿,按東西序位次分班而立。聞磬聲向上頂禮三拜後,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禮執引磬,二執事托香盤,主法僧居後,侍者隨行,同聲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像從經樓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頂禮三拜,大眾一起唱贊:「稽首皈依大覺尊,無上能仁,觀見眾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宮,皇宮降跡,雪嶺修因。鵲巢頂,三層壘,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覺尊,不墮沉淪。」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鐘鼓齊鳴,主法僧將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後上香、展具、向佛頂禮三拜或九拜。大眾同念《沐浴真言》,三稱「南無香雲蓋菩薩」,然後唱贊:「菩薩下雲中,降生凈飯王宮。摩耶右脅娩金童,天樂奏長空。目顧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龍吐水沐慈容,萬法得正中。」第三,祝聖繞佛。主法僧聞磬聲頂禮三拜,恭說頌詞。大眾同唱《佛寶贊》,接唱《贊佛偈》:「佛寶贊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唱畢開始繞佛,邊繞佛,邊稱念:「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第四,迴向皈依。繞佛後歸本位,先念《迴向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然後唱《三皈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浴佛法會功德圓滿,引磬聲起,大眾齊唱:「浴佛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現在,於佛誕日舉行浴佛法會已成為我國佛教的一個重要慶祝儀式,並深入於民俗當中。[編輯本段]〖補充說明〗  佛祖和佛教  在公元前6世紀,在喜馬拉雅山山麓和恆河之間有一個小國,國王叫做凈飯王。有一  天,正在宮中的凈飯王接到皇后家中送來的喜報,皇后為他生了一個王子。這位王子就是佛  教的創始人佛祖喬達摩·悉達多。  釋迦牟尼的母親在生他之後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撫養長大的。從小釋迦  牟尼就特別的聰明,無論什麼事情一學就會,而且對任何事情都願意問一個為什麼,非要得  出答案不可。  凈飯王非常喜歡小王子,希望有一天小王子能成為一個統一天下的大王。但是老國王總  為這個小王子擔心,因為他總願意思考一些在老國王看來十分荒唐的事情。比如他問,同樣  是人,為什麼有的人是婆羅門,有的人卻是首陀羅?而且,婆羅門的子子孫孫都是婆羅門,  首陀羅的子子孫孫永遠是首陀羅,這又是為什麼?老國王回答不出來,只好說這是上天安排  的,但悉達多說,他不相信,又說他要找到一個讓人人平等的辦法。  悉達多19歲的時候,同表妹結了婚,家庭生活也十分美滿。  有一天,悉達多出城遊玩,看見一位老人拄著木棍,艱難地移動著腳步,走出不遠又看  見一個病人倒卧在污泥中,正遇著一群鳥啄食一具屍體。他問一個過路人,這是怎麼回事,  過路人說:「真是少見多怪,這種事經常發生,又不是第一次」。回宮後,他一直在思考這  個問題,十分的煩悶和苦惱。他在想:難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嗎?  又有一天,悉達多看見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捧著一個瓦缽,現出一副悠然自得,富足快  樂的樣子。王子問隨從這是什麼人。隨從說:「這是出家修道的人。」悉達多趕忙向修道者  行禮,並問他為什麼會這樣的快樂。修道者對他說:「世事無常,只有出家人可以得到解  脫。」  回宮後,王子又在想那個修道者的話,很激動,併產生了出家的念頭。第二天早晨,他  的妻子為他生下一個兒子。消息傳出後,全城都在慶祝凈飯王得了孫子,悉達多有了兒子。  但悉達多在思考了一夜之後,決定出家修道。他悄悄走過妻子的房間,看見她懷抱著兒子,  想走進去看上一眼。但是,他終於停住了腳步,嘆息說:「要修道是多難啊!」終於,他下  定決心,拋開妻兒,毅然離開了家。  第二天,悉達多走出了國境,在一條河邊拔劍剃掉自己的頭髮,做了一個修道者。  老國王不見了兒子,急得要命,派了幾個人出去尋找,終於在森林裡找到了悉達多,但  他堅決不肯回家。此後,悉達多四處周遊尋訪有名的學者學習哲學,又跟隨苦行僧學道。當  時印度流行所謂「苦行」,就是要用各種自找苦吃的辦法來求道,比如不吃不睡。悉達多也  曾經用過這種修行法,結果弄得精神和體力幾乎衰竭,仍然一無所得。後來他意識到,只有  身體強壯,才能找到真理。於是,他開始注意鍛煉身體和意志。  一天,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想洗個澡,把出家後6年來積在身上的污垢統統洗凈。河邊  放牛的小姑娘看到悉達多身心交瘁的樣子,很是擔心,便給他喝了許多牛奶。悉達多終於恢  復了元氣。他走到一棵菩提樹下,盤膝而坐,在那裡閉目沉思,靜修了6年。  在他35歲那年,他終於想通了解脫人間痛苦的道理,創立了佛教。後來,悉達多就到  各地去傳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說的一切,並且照著去做。佛教就這樣產生了。作  為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被他的弟子稱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釋加牟尼的學說和精神感動好許多人,其中也有許多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姓的人。越來越  多的人接受了釋加牟尼的的教誨。  釋加牟尼把佛教解釋為「四諦」,「諦」的意思是真理,四諦也就是四個「真理」:苦  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說人的一生到處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其實都是  苦。「集諦」指人受苦的原因。因為人有各種各樣的慾望,將願望付諸行動,就會出現相應  的結果,那麼在來世就要為今世的行為付出代價,即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滅諦」  是說如何消滅致苦的原因。要擺脫苦就要消滅慾望。「道諦」是說如何消滅苦因,消滅苦因  就得修道。  釋加牟尼還為教徒制定了「戒律」。在家的和出家的教徒都必須遵守「五戒」:不殺  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家的教徒男的叫僧(和尚),女的叫尼(尼  姑)。他們必須剃光頭,穿僧袍,完全脫離家庭生活。另外他們還要遵守一些出家人的戒律。  佛教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宣揚只要今世做了善事,來世就有好報;  今世做了壞事,來世就有惡報。釋迦牟尼的這些主張,逃避嚴酷的現實,有消極的一面。他  還主張用自我解脫的辦法來消除煩惱,否定鬥爭,所以歷代統治階級往往都利用它。  公元前485年2月15日,釋迦牟尼給幾個弟子講道來到一條河邊,然後就到河裡洗  了個澡。洗完澡後,弟子們在幾棵婆羅樹之間架起了一張繩慶,釋迦牟尼側身而卧,枕著右  手,對弟子們說,我老了,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後你們不要因為失去導師而自暴自棄,而  要大力弘揚佛法,拯救世人。說完,他就逝世了。以後,人們為了懷念他對弟子的苦心教  導,就在寺廟裡塑造了釋迦牟尼的卧像,並把釋迦牟尼誕生的那天(農曆4月8日)稱做  「浴佛節」,把他修道的那天(農曆12月8日)稱為「臘八節」。  釋迦牟尼的遺體火化以後,骨灰結成許多五光十色的顆粒,佛教把這種顆粒叫做「舍  利」。後來,有8個國王分取捨利,把它珍藏在特地建造起來的高塔中供奉,以表示對釋迦  牟尼的景仰。這種塔用金、銀、瑪瑙、珍珠等7種寶物裝飾,人稱「寶塔」。在北京西山靈  光寺的「佛牙塔」里,據說就藏著釋迦牟尼的一顆牙齒。  公元1世紀時,佛教傳播到中國漢族地區,以後再從中國傳播到朝鮮和日本。今天,全  世界有兩億多人還在信奉著佛教。[編輯本段]〖佛祖事迹〗  27、 象猴得渡  釋迦牟尼一日坐在尼連禪河邊菩提樹下靜思,一隻獼猴手捧蜜果,一頭大象鼻卷竹筒甘泉悄悄跪伏於前。佛祖睜慧眼詢問其故。  獼猴答道:「我原居住山麓林中,有親眷數百,每日攀樹摘果自在生活。但王子遊獵射殺我輩,夥伴盡皆喪身,我幸攀樹枝盪過溪流而免。今剩一身,求佛祖救度。  大象也說:「我所居處附近有一惡人,對我象群十分兇狠,陷阱捕捉,刀箭殺傷,我為避滅禍逃匿於此,幸遇佛祖,祈求庇護。  釋迦牟尼聽後,對象猴說道:「傷生害命是佛門第一大戒,濫施強暴的人終將受懲。你們欲要解脫苦厄,須精修磨鍊。」說罷遂與象猴同飲甘泉,分食蜜果。象猴大喜,叩拜佛祖,投入尼連禪河,溺水而死,待轉世為人,再出家修行,以求解脫。  今河畔林中,佛度象猴處,仍有遺迹可尋。  28、 普渡眾生  ① 佛陀帶領摩訶迦枼等三位弟子到古印度迦屍彌羅國傳教。  ② 國內有一青年名毗闍先,心地善良。當時久旱無雨,他就到曠野撒穀物喂鳥,以此向天祈雨。  ③ 毗闍先父母年邁多病,他盡心奉養,非常孝順。  ④ 毗闍先妻子賢惠,幼子乖巧,家庭和睦幸福。  ⑤ 他好學不倦,略有積蓄,就請妻子購回書籍學習,求取真知。  ⑥ 毗闍先勤勞仁厚,常於夜半起來為飼養的性畜加添飼料。  ⑦ 持之以恆不失善行的毗闍先為佛陀賞識,就吩咐摩訶迦枼前往渡化他。  毗闍先悉聽了迦枼尊者的種種教誨,明白了許多真諦,遂皈依了佛陀,後來成為著名的在家弟子。  29、 佛渡眾生  ① 古印度摩揭陀國某村有一少女名叫優那陀耶。她父母雙亡,一人為生。  ② 她擺設一個小攤,出售水果蔬菜等雜貨。由於買賣公平,生意還不錯。  ③ 後來,她與同村一個青年經為夫婦,婚後感情融洽,丈夫料理生意,她在家中操持家務。  ④ 不久,她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家庭生活更增添了樂趣。  ⑤ 可異好景不長,丈夫因病去世後,幼子亦即患病身亡,她抱著死去的孩子來到正在菩提樹下坐禪的佛陀前祈求超度。  ⑥ 佛陀對她講道:娑婆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人生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苦、別離苦。生活在塵世上,就是生活在「苦」中。  ⑦ 優那陀耶回村後,迫於生計,便求助粼里時逢瘟疫流行,病死之人甚多,人人自顧不及,無力相助。  ⑧ 她深感喪夫失子以及人世生活之苦,憶及佛陀的教誨,決心脫離苦海。優那陀耶皈依了佛門,佛陀應允收她為徒。後來,她精心修行,終成正果。  30、 普渡眾生  ① 中印度摩羅拘陀國有位婦女名叫波摩,她丈夫雖非常富有,但男耕女織,感情甚篤。  ② 每逢丈夫在田間忙碌時,波摩忙完家務,總要到田裡去幫助他。他們還有兩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③ 有一天,丈夫去地里後,波摩在海邊的樹下給小兒子餵乳,大兒子在海灘上嬉戲。她輕拍小兒子,幸福充滿她的心田。  ④ 但是,人世間的幸福不會是長久的,波摩哪裡知道,當她喂完幼兒,把他放在樹下的時候,災難已開始降臨到她身上了——  ⑤ 正在田地收割莊稼的丈夫,被竄出的一條毒蛇咬了一口,很快就毒發身亡……  ⑥ 一隻兇猛的兀鷲,忽然從天而降,叨起樹下的幼兒,剎時便無影無蹤……  ⑦ 大海掀起了洶湧的浪濤,捲起了正在海灘的大兒子……  ⑧ 短短的一天之內,波摩便失去了丈夫和兩個嬌兒。她悲痛欲絕,望著正在焚燒丈夫遺體的火焰,深感世間之苦。家破人亡的波摩皈依了佛陀,虔誠地祈求解脫。在佛陀的點化下,她潛心修行,勇猛精進,後來成為有名的佛門女弟子。  31、 佛說前生  佛陀有一次向弟子們這樣說:  以前有一國王叫勒那跋彌,他秉性善良,體察民情,得到百戴,由於無子,他虔誠祈禱天帝,不久王后就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人稱善事太子,太子少時即十分聽慧,熟讀經書,深明其義理。  他常端坐菩提樹下靜思,或聽僧眾誦經講道,看見過他的人,都說他相貌堂堂,酷似天帝。  一日,他途經郊外,見農夫犁田,便下車試之,隨即看見了這樣一件事——耕地之時,地中的許多蟲蟻被驅出:一隻蛤蟆趁機飽餐蟲蟻;爾後一條蛇又吞食了蛤蟆;接著一隻大雕飛來啄食了那條蛇。  太子看後,感慨不已,心尤不樂。他一面隨國師遍訪名山,求學尋道,一面勸告父母多做善事,更加體恤民間疾苦。後來,當善事太子到了紺琉璃山時,眾多天女手持珠寶,奉獻於他。佛陀最後說道:那時的善事太子,就是現在的我啊!勒那跋彌國王就是現在的凈飯王,那時的王后就是我母親摩訶波耶。佛誕節的由來

2500多年前農曆4月8日印度迦毘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在藍毗尼花園的無樹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也就是後來出家成道的佛陀。太子誕生後,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意思是說:「我乃是宇宙最尊貴的覺者,我將廣度一切沉淪生死的眾生。」,隨即有兩股水從天瀉下,沐浴在王子的身上。後來,佛教徒每年為慶祝佛陀誕辰就沿用比例舉行浴佛儀式。

一、浴佛的意義:

淨化個人的身口意,我們手持淨水向悉達多太子象沐浴時,內心應當誠懇祝禱,願袪除貪慾、瞋恨、愚痴的污垢,讓自行身行、語言、心意都能保持潔淨,希望社會清淨安寧,沒有暴力、詐欺、邪惡等事件,環境能夠優美清淨,並且藉著浴佛的功德,淨化自己的煩惱塵垢,美化我們的社會國土,轉五濁惡世為清淨的淨土,導邪曲人心為善良菩提,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義。

二、浴佛的利益:

1、可得無為法。

2、可得精進力。

3、可得大智慧。

4、可生轉輪王。

5、可得人天富貴。

6、可得子孫延綿。

7、可得無病長壽。

8、可得善神擁護。

9、可得無上佛道。

另外,在《浴佛功德經》中,所提及的利益有:

1、現受富樂,無病延年。

2、於所願求,無不遂意。

3、親友眷屬,悉皆安穩。

4、長辭八難,永出苦緣。

5、不受女身,速成證覺。

三、如何浴佛?

《浴佛功德經》中提到:

1、以牛頭栴檀、自檀、紫檀陳沉木,薰陸鬱金香,龍腦香,零陵沉香等,放於乾淨的石上磨成泥狀製作香水,放於乾淨的容器中。

2、以好的土做檀,可以方可以圓,大小皆可隨之變化上置浴床中間安置佛像。

3、浴佛以其香湯沐浴,再以清水重沐,所用之水必須乾淨。

4、兩指取香水自頂上灌,此水又稱吉祥水。

5、手要輕,不要讓淨水濺出腳踩。

6、用軟毛巾將佛像拭淨,並燒好香,遍薰四方。

四、浴佛應抱持何種心?

1、應以信心為之—要生歡喜心,深信功德,一杓水澆下,灌木如來同時也將自己的心洗淨。

2、應以誠心為之—浴佛形像如佛在,已立世間第一福,並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共植福慧,結此聖緣。

3、應以正心為之—求障消除,求心清淨,願以浴佛功德,祈求世界和平,民生樂利。

五、世界各國浴佛盛況:

中國歷史上,當政者啟建浴佛法會的最早事蹟有:

1、高僧傳地九中說:後趙石勒,於每年四月八日,躬身詣寺,浴佛為兒發願。

2、佛祖統計第三十六中說:劉宋大明六年四月八日,帝於內殿修浴佛法會,浴佛齋僧。

3、唐義淨〈寄歸傳〉中說:佛誕節當天,西域各寺院張施寶蓋,殿側羅列香瓶。僧人在佛像上塗以磨香,灌以香水,在以白巾拭乾,然後將佛像置在布滿彩花的大殿中。最後,大眾還要在自己頭頂上滴幾滴吉祥水,以表生清淨心,盪去昏沉之業。

4、《三國志.吳書》中說:每逢浴佛節,寺院都在路邊陳設飯食,供往來人們自由取食。「經數十里,人民來觀及就食且萬人」。可見當時的中國,浴佛之意,除身口意之外,更有廣結十方緣、與民同慶之意。

東南亞:

1、馬來西亞和印尼雖以回教為主,但新曆五月第一個月圓日(衛賽節)卻是國定紀念日。在這一天,佛教徒紀念佛陀三件大事:降生、成道、涅槃。各個寺院,除了在門口插上教旗與國旗外,電視台、學校、甚至電影院等大型公共場所,均有佛教故事及話劇演出。各佛教團體也舉辦衛賽卡比賽,徵文或演講比賽景象熱烈。吉隆坡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晚間大遊行,有佛教團體製作的花車及數十萬信眾,每人一手拿著蓮花蠟燭,一手揮著教旗的龐大隊伍,在每人口誦佛號聲中,連續兩三個小時,行走穿梭於主要街道,結束後集合誦經迴向。

2、有佛教國家之稱的泰國,每到佛陀日,信徒就前往寺廟誦經,並以蓮花、香及蠟燭供養佛陀,更有人購買一小片金泊繞佛三匝後,貼於佛陀的金身上。

2、韓國則在過完新年後,就忙著佛誕節的準備,信徒往往分組至寺廟發心煳蓮花燈,千百盞明燈高懸,光明燦爛。

現代社會不斷進步,人們亦不斷追求名利,物質生活雖豐富,但精神壓力日增,致使心靈空虛。際此浴佛節日,一同浴佛,洗滌煩心,亦可思維佛陀教誨。如能信仰販依,更可開拓自我的明淨空間,建立健康正確的人生觀,致使個人生活更添姿彩,社會風氣日趨祥和、世界和平更是可期。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南無娑婆世界 三界導師 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 本師釋迦牟尼佛偉大的導師釋迦牟尼佛誕生佛陀降生於人間,為世間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農曆四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情來紀念偉大的佛陀.在佛誕節這天各地寺院將舉行浴佛法會,以浴佛的功德能夠增長福慧,凈化身心.我們雖然來自世界各地,清凈自心,莊嚴國土是佛子們的共同心愿.無論您現在身在何方,都請您為心中留存一份懷念和感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浴佛節的來歷佛誕節也稱「浴佛節」,是紀念釋迦牟尼佛的重大節日。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的記載,印度迦毘羅衛國王后摩耶夫人,在藍毗尼花園的無憂樹下,誕生了悉達多太子,太子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發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宣言,隨即從空中直瀉下兩條銀漣似的凈水沐浴在太子的身上。佛弟子們為慶祝和紀念佛陀誕辰就沿用此形式舉行"浴佛儀式".浴佛的意義浴佛的意義凈化個人的身口意,當手持凈水沐浴悉達多太子像時,內心應當誠懇祝禱,唱頌"我今灌浴諸如來,凈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願證如來凈法身",願袪除貪慾、瞋恨、愚痴的污垢,讓自行身行、語言、心意都能保持潔凈;希望社會清凈安寧,沒有暴力、詐欺、邪惡等事件,環境能夠優美清凈;並且籍浴佛的功德,凈化自心的煩惱塵垢,美化社會國土,轉五濁惡世為凈土,導邪曲人心為善良菩提,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義!浴佛,象徵著我們洗去內心的污垢,使我們心靈得到凈化,顯現每一個人本來具有的佛性,典禮的儀式是為提醒我們紀念佛性的偉大,用儀式激發我們對佛法的敬仰,修學的熱忱,這才是佛陀化世的本懷。浴佛節的精神佛陀的誕生為世間帶來清涼的佛法,更為迷失的眾生找到一條解脫之道,因此在佛誕日,我們舉行浴佛法會,來慶祝佛誕與感念佛恩。浴佛的涵意,是以戒定為香,忍辱為水,精進為力,智能為鏡,慈悲為葯,以佛的智能光明、慈悲仁愛,沐浴自己,將種種煩惱化為歡喜、自在、清涼。大眾用香湯灌沐,藉香花凈水灌沐佛像,恭敬供養,祈增福慧,同時亦提醒自己外離身垢、內離心染,時時刻刻保持身心清凈,藉此啟發內心的慈悲與智能,時時以承續佛法慧命為業,讓佛的慈光永照人間。這就是浴佛的真義。浴佛法事儀規諸師排班,出堂迎請(用律腔稱誦「迎請太子」)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迎請至大殿,諸師排班完畢。)二、唱贊菩薩下雲中,降生凈梵王宮,摩耶右脅娩金童,天樂奏長空,目顧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龍吐水沐慈容,萬法得正宗。九龍吐水沐慈容,萬法得正宗。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主法呼「我佛如來有沐浴真言」,諸師共和「今當持誦」唵 底沙底沙 僧伽 娑訶(七遍)四、沐浴偈我今灌沐諸如來,凈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凈法身。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開始浴佛)五、佛寶贊佛寶贊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六、迴向浴佛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諸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推薦閱讀:

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瞻禮獲福無量!【極為殊勝難得】
釋迦牟尼佛對末法時代的預言正在變為現實 - 大千世界 - 東方百姓網 - Powered ...
今天是釋迦牟尼佛誕日,佛弟子恭迎佛誕,浴佛、禮佛,續佛慧命
【佛門映象】《釋迦牟尼佛廣傳 》 三、布施品 第23集

TAG:農曆 | 釋迦牟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