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國進入負利率時代·每日商報

如何理解中國進入負利率時代2015-10-31

徐冰 (時評人 媒體從業者) 當然,我個人還是贊同目前並不是「負利率」時代,公眾個人財產的縮水,並沒有「負利率」這樣的字眼看上去那麼嚇人。經過上周五的「雙降」,目前國內名義基準利率1.5%,已經低於9月份的CPI1.6%0.1個百分點。中國進入「負利率」時代立時牽動各方神經。以往一直廣為關注的個人財產的保值增值,一夜之間似乎就轉變成了如何才能不縮水。但是有論者並不認同中國進入了「負利率」時代,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就持此論。他從商業銀行一年定期掛牌利率和實際加權平均利率、存款替代產品的收益率這兩個方面來否認中國進入了「負利率」時代。根據他的統計,納入其統計的銀行的一年期個人、單位定期存款掛牌平均利率分別為1.96%、1.91%,較9月份CPI分別高出0.36和0.31個百分點;而商業銀行新吸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實際加權平均利率為2.02%,高於9月份CPI同比漲幅0.42個百分點。而所謂存款替代產品,也就是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各類「寶寶」產品。據盛松成統計,9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4.08%,高於9月份CPI2.48個百分點;納入統計的12隻「寶寶」類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31%,較9月份CPI高1.71個百分點。從盛松成的上述統計看,目前的確沒有進入「負利率」時代。但是,我感覺盛松成有點偷換概念。銀行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寶寶」,並不是銀行存款而是投資,不僅不受存款保險的保障,而且央行也一直在提示風險,不能把它們視為銀行存款。如果以這類投資的收益率高於CPI漲幅為由,認為沒有進入「負利率」時代,那麼,民間借貸的收益率也顯著高於CPI,但你能說就是正利率嗎?中國公眾所理解的銀行利率,以及判斷是否是「負利率」,當然是指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如果沒有了這個標準,一般判斷是否出現通貨膨脹的CPI也就沒多大意義了。也正是有了央行發布的這個基準利率,商業銀行根據各自情況適當浮動的一年定期利率才有了意義。當然,我個人還是贊同目前並不是「負利率」時代,公眾個人財產的縮水,並沒有「負利率」這樣的字眼看上去那麼嚇人。因為比較幸運,當前是低通脹。更幸運的是,各類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得大家的財產有了更多保值增值的渠道。假如沒有這些創新的金融產品,再加上高通脹,那才是真正的「負利率」時代。真正的「負利率」時代隨手就可以找出這麼幾個:1992—1995年、2003—2005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這四個時期,CPI都遠高於基準利率,而且金融創新產品也寥寥無幾,假如僅僅依靠銀行存款而沒有其他投資渠道,個人財產肯定會大大縮水。所幸,後三個時期標誌的十幾年,恰好是房地產價格高漲的十幾年。
推薦閱讀:

央行雙降 樓市或成負利率時代的最大受益者
負利率時代,還在存錢?
負利率時代的五大儲蓄技巧(下)
「負利率」時代來了 理財收益率或將下滑至3%

TAG:中國 | 利率 | 負利率 | 時代 |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