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晁:《太極拳論》 - 烏有之鄉赤醫網

晁晁:《太極拳論》

發布: 2009-10-08 08:59 | 作者: 晁晁 | 來源: 烏有之鄉 | 查看: 40次

  作者:晁晁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4274 更新時間:2009-5-19  晁晁好拳,也好拳論,現將習作,呈獻烏有之鄉,如通此論,就知如何與對手行拳進招。  【太極拳論】是我國太極拳經典理論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篇理論專著,作者王宗岳。王宗岳清代山西人,乾隆年間在世(公元1736---1795年)。據傳,王宗岳是繼宋末張三丰創造太極拳之後一位最重要的傳承者。楊澄浦(楊氏太極拳傳人)在【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寫道:「先大父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岳,張松溪,蔣發諸人相傳不絕。陳長興師(陳氏太極拳第十四代傳人),乃蔣發先生唯一之弟子。」王宗岳精通拳、劍、槍法,而「少時自經史外,黃帝老子之書及兵言無書不讀」。同時著有【打手歌】、【十三勢行功解】、【太極拳釋名】等經典之著。其【太極拳論】集古代哲學、陰陽學、中醫養生、儒道文化、古代兵法之大成,唯精品之極,最為著名。  【太極拳論】自出世百餘年來,為世代太極拳家所推崇並為必修之作,其原理性以至成為後來各名家著書立說的理論基礎。既有拳經之美譽,對後世太極拳的發展和創新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為了讓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欣賞這篇名作並解真髓,從而知行合一,指導實踐,將更快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拳藝水平,本人對此文進行了詳細解譯,以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一、原文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應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所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秤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二、譯文  太極,是由無極衍生的,是陰陽的本源。運動時,陰陽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轉換,彼此消長,姿態分明。靜默時,陰陽二者相互制約,取向平衡。動作不可過份,也不可不足,順隨陰陽變化的規律而運動。對手以強力攻擊時,我不以強力相抗,而以柔韌的勁力順勢引入化解,這種方法叫作走。我以順隨對手來力的方式貼靠住對方,使其來力落空,這種方法叫作粘。對手動作快來,我就快應;對手動作慢來,我就順應緩慢而相隨。對抗機勢雖然瞬息萬變,著勢也多種多樣,但應對的理法是一致的,不變的。勁力的規律蘊藏在著勢之中,只有熟練地掌握每一著勢,才能逐漸領悟到勁力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之上,進而達到應運自如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如不經歷長期的刻苦練習而達到著勢純熟的程度,是不能通然開竅而明白這裡面的道理的。頸部放鬆,頭部端正。腹部松馳,內氣下沉于丹田。運動時身體的重心要穩定,力求平衡。身體的虛實轉換須層次分明,富有節奏並要迅速和隱蔽。對手在我左側攻擊時,就將身體的重心移到右側,左側呈虛的姿態;對手在我右側攻擊時,就將身體的重心移到左側,右側呈虛的姿態。以高位姿態攻擊或防守時,應將身體的重心提升到最高位;以低位姿態攻擊或防守時,應將身體的重心俯降到最低位。總之不給對手留有超過我之高位或低位的機會和條件。向對手進擊,應以連續性攻擊為最好,不給對手還手和喘息的機會;而退守時,決不戀戰,退得越快越好,不留給對手連續攻擊的可能。進擊程度的把握,應根據機勢的變化而定,如不利於我連續進擊時,哪怕多加一隻羽毛的長度都將為過;而退守之快,就連蒼蠅瞬息著落的機會都不應有。我的著勢和意圖是隱蔽的,對手無法知道,而對手的情況我卻了如指掌。凡在對抗中常勝不敗者,大都是應用了這些計謀和手段。  拳術有很多門派,著勢也各有區別,但不外乎都是以力量和速度作為制人取勝的前提和條件的。力量大的優勢於力量小的,動作慢的不及動作快的,這些只是人體自然條件的本能作用,與勁力的規律及使用是沒有關係的。比如「四兩撥千斤」是以小勝大的例子,但這不是靠所謂的力大取勝的。再看年邁的老人能夠抵禦眾人的情形,依靠單純的快又怎能做得到呢?!  身體站立要象秤桿(稱東西時)那樣勻衡平穩,身體運動起來要象車輪那樣圓活自如。身體的重心偏沉於一側便於機動靈活;身體的重心落實於雙腳即為雙重,靈活受限而反應遲滯。每見到那些下了多年苦功而不能化解來力的人,大都是一開始就被對手牽制住,從而喪失了主動和靈活,原因就是沒有真正認識虛實轉換的原理以及雙重之病所帶來的危害。要想避免雙重的毛病,就要懂得陰陽對立統一關係。粘是為了化走來力,而化走來力則須由粘來完成,所以「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這就是陰陽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對立統一關係。只有懂得陰陽之間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及變化,才能懂得勁力的原理和規律。而後在勁力規律的指導下,拳術就會越練越精;再加以思考和總結,勁力的使用就會逐步達到隨心應手、運用自如的程度了。  太極拳是以「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為主旨,即以「以柔克剛」、「借力打人」、「後發先至」為其行拳準則。這是「捨己從人」之策。實戰中有很多人以我為主,拼力搶先,硬打硬進,這些雖然同是技擊之術,但這種「捨近求遠」與「捨己從人」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因此,學習太極拳的人對這個問題不能不認真地思考和辨明。這就是關於太極拳原理的論述。  三、解析(略)
推薦閱讀:

我們的太極拳為什麼練不好?只因沒有做到這些……
楊露蟬----世人從此方知太極拳
淺談太極拳十三內勁的練習方法,對於入門者大有好處!
太極·道,李光昭談太極拳道
學練太極拳與言傳身教

TAG:太極拳 | 太極 | 烏有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