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核心制度記憶版
護理核心制度記憶版
一、護理管理制度:
1、實行三級管理,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垂直管理。
2、年工作計劃、月工作計劃。每月有分析,半年、年終有總結。
3、全院護理質量由質量改進部負責。每月不定期檢查基礎護理、危重病人護理(科室自查每月另加專科護理),抽查急救護理、病曆書寫等。科室質量、安全分析討論會每月1次。
4、醫院有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具體由質改部負責,見院內網)。
5、護士長夜查房制度,實行24時負責制,每晚分時段檢查,對同一科室,每周抽查不少於2次。每月由護理部匯總,對夜查房中發現問題進行分析、反饋,整改。
6、每月召開護士長會議不少於1次,科室護理會議每月不少於一次。
7、科室業務學習/培訓每年不少於12次,疾病查房每年不少於10次,護士長行政查房每周1次,護理會診有需要隨時進行。
8、護理部組織全院性疾病查房每季度不少於1次。
二、護理查房制度:
護理查房包括:行政查房、業務查房、教學查房、夜查房。
(一)、行政查房
內容:
1、護理質量,尤其是重危病人的護理質量;
2、服務態度、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
3、崗位職責落實情況;
4、護理記錄;
5、護理操作;
6、病房管理;
7、護理安全隱患。
要求:護理部查房由護理部主持,科護士長(或護士長)參加,各病區每季至少檢查一次,特殊情況除外,有重點檢查內容及反饋、整改;病區護士長查房,每周一次,有存在問題及整改。
(二)、業務(疾病)查房
內容:
1、分析討論危重病人、新開展高新技術、疑難、死亡病例的護理;
2、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落實情況;
3、結合病例學習國內外護理新動態、新業務、新技術。
要求:護理部組織每季全院疾病查房1次。病區護士長組織業務查房,每年10次。
(三)、教學查房
內容:
1、分析典型病例,指導護生運用護理程序;
2、檢查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落實情況;
3、教導或示範護理技術操作。
要求:帶教老師應負責組織教學查房,每輪學生至少1次;護士長安排護生每月參加護理查房1次。
(四)、夜查房
內容:
1、掌握全院重危、搶救病人的情況;
2、了解病房管理、基礎護理、消毒隔離、搶救物品、操作技術、護士素質、勞動紀律、履行崗位職責落實情況;
3、指導和解決夜間護理工作中的疑難問題。
要求:全院護士長輪流參加,每晚進行,各科室每周至少被查到2~3次;幫助解決疑難問題,遇到特殊情況作出應急處理;協助醫院總值班,調動院護理應急小分隊參加特殊重大搶救任務;護理部對夜查房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匯總反饋、落實整改。
三、分級護理制度:
分為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
(一)、適用範圍
1、特級護理
1、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搶救的患者;
2、重症監護患者;
3、各種複雜或大手術後的患者;
4、嚴重創傷或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5、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並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6、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並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2、一級護理
1、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症患者;
2、手術後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3、二級護理
1、病情穩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三級護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穩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處於康復期的患者。
(二)、分級護理要點
1、特級護理要點
1、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
2、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葯措施;
3、根據醫囑,準確測量出入量;
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
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適和功能體位;
6、實施床旁交接班。
2、一級護理要點
1、每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2、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3、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葯措施;
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
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3、二級護理要點
1、每2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2、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3、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葯措施;
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護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4、三級護理要點
1、每3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2、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3、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葯措施;
4、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備註:按照分級護理制度巡視患者,一級護理每1小時、二級護理每2小時、三級護理每3小時巡視一次,並記錄(記錄時間21:00~7:00,以房間號為單位)。
四、交接班制度:
(一)、要求:
1、接班者提前5-10分鐘到病房,完成各種物品清點、交接併網上登記簽名,閱讀交班記錄本、重點病人(危重、手術、新病人)的病情記錄。
2、交接班做到書面寫清、口頭講清、床前交清。接班時如發現問題,由交班者負責,接班後發生問題由接班者負責。遇到特殊情況應詳細與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後方可離去。
3、交接雙方共同巡視病房,檢查病房清潔、整齊、安靜、安全等情況。注意查看病人的病情是否與交班相符,重病人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是否符合要求。
4、對特殊情況者,如情緒、行為異常和未請假外出的病人,應及時與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聯繫,並採取相應措施,必要時向院部彙報。除向接班護士口頭交班外,還應做好記錄。
(二)、交班方式:(1)書面交班(2)口頭交班(3)床頭交班。
(三)、交班內容:
1、病人動態及病情:住院患者總數,出入院、轉科(院)、手術(分娩)等人數;危重、搶救、一級護理、大手術前後、特殊病情變化及死亡等情況,留送各種標本完成情況等。
2、床頭交接班:包括危重、搶救、昏迷、大手術、癱瘓病人的病情,如:生命體征、癥狀和體征、與疾病密切相關的檢查結果。治療、護理措施及效果(如各種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色、性狀、量;輸液的內容及滴速;注射部位有無紅腫、滲漏);病人的心理變化,病人對疾病的態度,家庭、單位的態度和支持情況等。
3、物品:接班者應點清常備毒、麻藥品、急救藥品、搶救物品、器械、儀器等數量及完好狀態。
附:台州醫院護理床頭交接班規範
(一)、範圍
特護、一級護理、危重、大手術及病情有特殊變化的病人;
癱瘓、長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惡液質的病人;
新入院病人、手術前後、分娩前後病人;
正在接受輸液或其他治療的病人。
(二)、參加人員護士長、交班護士、分管首席護士(接班護士)、主班。
(三)、站位接班護士位於患者右側;交班者與其餘護士位於患者左側且交班者位於排首;護士長則位於床尾,便於全面觀察,對整個交班過程進行質量控制。
右
接班者
床床
頭
其它護士交班者左
(四)、內容
1、神志、生命體征;
2、體位、傷口敷料、各種管道(包括引流管、胃管、尿管、氣管切開等)的護理情況;
3、各種監護治療設備(如監護儀、輸液泵等)的數據指標和儀器使用情況;輸液肢體、穿刺部位、靜脈通道、持續靜脈輸注液體及治療藥物;
4、口腔、皮膚及易受壓部位;
5、飲食、服藥、睡眠及二便;
6、護理記錄單的填寫;
7、需要交接的其他情況。
(五)、順序以病人主訴或疾病需要為側重點,一般「自上而下」進行,按照頭部、頸部、胸部、腹部、會陰部、下肢、尾骶部順序進行。交班過程中危重病人體檢由接班護士實施,交班護士協助
(六)、注意事項
1、在交接過程中,注意交、接護士與患者三方的互動;
2、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體現人文關懷;
3、交班者要口頭交清,接班者要認真仔細聽清、看清、記清、查明,做到「三清一明」;接班時發現的問題由交班者負責,接班後因交接不清發生的差錯事故或物品遺失等問題由接班者負責。
五、護理查對制度:
(一)、醫囑查對制度:
1、接到醫囑時,護士應審查醫囑是否合法及符合書寫規範,核對醫囑單與電腦上的醫囑,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
2、處理醫囑要記錄處理時間,執行者簽全名;醫囑須經兩人複核或查對,查對醫囑者均需簽全名;對有疑問的醫囑,應查清後執行。
3、搶救時,醫生下達的口頭醫囑執行者須複述一遍,經二人核實無誤後,方可執行。用過的空安瓿,必須經另一人核對後方可棄去。非搶救狀態下,不執行口頭醫囑。
4、每周總查對醫囑1~2次,並有記錄。
(二)、服藥、注射、輸液查對制度:
1、三查:備葯前查、備葯中查、備葯後查。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
時間和用法。
2、備葯前要檢查藥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針劑有無裂痕、失效。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籤不清者,不得使用。
3、擺葯後必須經第二人核對後方可執行。配藥時應注意配伍禁忌。
a)凡需做過敏試驗的藥物,在試驗前應詳細詢問過敏史。試驗結果應由執行者和複查者雙簽名。陰性者方可使用。使用毒、麻、限劇藥時,要經過反覆核對,用後保留安瓿。
b)發葯和注射時,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查清,核對無誤後執行。
c)觀察用藥後反應,對因各種原因患者未能及時用藥者應及時報告醫生,根據醫囑做好處理,並在護理交班中記錄。
(三)、輸血查對制度:
1、查對血型檢驗報告單上的病人床號、姓名、住院號、血型。
2、查對供血者與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結果。
3、查血袋中的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無凝塊或溶血,封口是否嚴密,有無破損。
4、查對輸血單與血袋標籤上的受、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號及血量是否相符。
5、輸血前必須經兩人床邊核對無誤後方可輸入,並由兩人在交叉配血報告單上籤全名。
6、輸血時,與病人核對姓名、床號、血型。有疑問時應再次查對。
7、輸多袋血時,護士更換血袋後需在輸血單的相應血袋號後簽輸注開始時間並簽名。
8、輸血完畢應保留血袋24小時,以備必要時送檢。
(四)、手術患者查對制度:
1、根據手術病人交接單內容,逐項核對患者身份包括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及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手術標識(左、右)配血報告、術前用藥、藥物過敏試驗結果等,填寫手術病人交接單。
2、手術開始前與醫生及麻醉醫生一起再次核對病人身份(姓名、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部位與標識;報告滅菌物品、手術器械、儀器設備、術前術中特殊用藥等是否齊全。
3、凡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縫合前核對紗墊、紗布、縫針、器械的數目是否與術前相符。
4、手術取下的標本,應由洗手護士與手術者核對後再填寫病理檢驗單送檢。
(五)、飲食查對制度:
1、床頭飲食卡應與醫囑相符。
2、病人就餐時,查對床頭飲食卡與病人飲食種類是否相符,自備飲食與醫囑飲食種類是否相符。對特殊治療飲食、檢查飲食,護士應查對落實。
(六)、「腕帶」查對制度:
1、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應使用「腕帶」作為患者的識別標誌,例如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患者。
2、外科手術病人、輸血病人、重症監護病房、急診搶救室、新生兒等科室須使用「腕帶」。
3、「腕帶」填寫後需經二人核對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並經二人核對。
4、主班填寫科室、床號、姓名、住院號,由首席護士確認後戴於病人右腕部。
5、要求字跡工整,信息清晰,佩戴鬆緊適宜,並向病人及家屬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項;
6、醫護人員在執行各項診療護理操作時,必須以病人腕帶信息作為識別方法,確保安全;
7、病人出院時,由首席護士收回腕帶;轉科時,由接收科室主班及時修改腕帶的相關信息;
六、搶救工作制度:
1、在科主任、護士長領導下進行。護士長負責組織和指揮護理人員對重危病人救護。
2、遇重大搶救,護士長須向護理部彙報,並接受護理部的組織、調配和指導。
2、當醫生尚未到達時,護理人員應立即監測生命體征,嚴密觀察病情,積極搶救。根據病情及時給氧、吸痰、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止血等,並為進一步搶救作準備。
3、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對病情變化、搶救經過、搶救用藥等要詳細、及時記錄和交班。
4、原則上不主張使用口頭醫囑,只能在緊急搶救時才可下口頭醫囑。必須由註冊護士執行並做到:
a)護士應將口頭醫囑複述一遍,經醫師確認無誤後執行。
b)對於超常規劑量的搶救用藥醫囑,醫護雙方需進行確認,雙方核查無誤後執行.
c)醫生必須在開出口頭醫囑後6小時內據實補記醫囑並簽名。
5、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器械、儀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6、各護理單元應備有搶救車,搶救車內搶救物品、器械、藥品應按醫院統一規定放置,標識清楚。定位、定量放置,定人保管,檢查無誤後可用封條(或一次性鎖)封存並簽名,以保證應急使用。啟用後必須及時補充、清點、檢查、封存。每月至少清查一次。
7、做好搶救登記及搶救後的處置工作。
七、物品、器械、設備管理制度:
(一)、一般管理制度:
1、各科室設備、傢具、器材、被服須建立帳目,並定期清點,防止霉爛、遺失、差錯。
2、定人分類保管,定期檢查,要求帳物相符。。
3、護士長全面負責物品、器材的領取、保管及報損等工作。除搶救及急需物品外,原則上每個科室每周有計劃領取一次。
4、各科室領取正常消耗性器材、物品時應有本單位負責人簽字才可請領。如聽診器、血壓表等需要報廢時,還應有修理部門的技術鑒定、簽字。各種物資、被服的報廢,需經護理部審核後,方可辦理報廢手續。
5、各類物品指定專人管理。貴重物品每天清查核對,一般物品根據具體情況定期清點,確保賬物相符。
6、凡因不負責任或違反操作規程而損壞物品的,應根據醫院賠償制度處理。
7、借出物品必須辦理登記手續,由經手人簽名。重要物品經護士長同意後方可借出,搶救器材一般不外借。
8、任何人不得將醫院的任何物資私自帶出院外。
9、護士長調動時必須辦好移交手續,交接雙方共同清點並簽名。
(二)、被服管理制度:
1、各病區根據床位數確定被服基數與機動數,做到每天清點交接,如基數不符,必須立即追查原因。
2、病人入出院時,護理人員負責交、收被服,當面清點。
3、臟被服裝於護理車內,每天調換,由洗衣房負責集中收洗。
(三)、器材管理制度:
1、醫療器械由專人負責保管,每月定期並督促和協助醫學工程部(每季)檢查、保養、維修並完成網上登記,保持性能良好。
2、建立儀器操作程序卡、檢查維修卡和使用登記卡並掛於儀器側方。使用時,必須了解器械的性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用畢妥善消毒、保管。
3、精密儀器必須指定專人負責保管,用畢由保管者檢查後簽字。
八、病房藥品管理制度:
1.各病區使用及備用的藥品必須是本院藥房發出的合格藥品,只能供應住院患者按醫囑使用,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
2.根據本病區病種和需要制訂備用藥品目錄,配備相應的藥品品種與數量,並將目錄報醫務部和藥劑科存檔。
3.備用藥品申請流程:普通藥品由病區提出申請,藥房審核同意到藥房領取備存;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提出申請需經主管院長同意後方可領取備存,必須嚴格按照麻醉藥品管理制度管理和使用。應根據科室的用藥情況變化定期調整備用藥品種,並將新的備用藥品目錄報醫務部和藥劑科存檔。
4.病區備用藥,應按照藥品的管理要求、用途、性狀等進行分類存放,做到帳物相符。
1.1.高濃度電解質製劑(包括氯化鉀、磷化鉀及超過0.9%的氯化鈉)、肌肉鬆弛劑與細胞毒等高危藥品,必須單獨存放,且有醒目標誌並有使用劑量的限制。
1.2.易致過敏需進行皮試的藥品集中管理,設有特殊、統一標識。
1.3.注射劑、內服藥與外用藥應嚴格分開放置,標識明確。
1.4.相同顏色的同類口服藥和不同劑量的同類針劑藥品不得混放。
1.5.各類需按說明書要求貯藏。避光: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裝。密閉:指將容器密閉。
密封:指將容器密封。熔封或嚴封:指將容器熔封存或用適宜材料嚴封。陰涼處:指不超過20℃;涼暗處:指避光並不超過20℃;冷處:指2~10℃,詳見冰箱管理制度。
2.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嚴格按照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管理制度執行。
5.1病房毒麻藥品只能供應住院患者按醫囑使用,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5.2必須專人、專帳、專冊、專櫃、加鎖保管。
5.3建立毒麻藥使用登記本,註明患者姓名、床號、使用藥名、劑量、使用日期、時間,護士簽名,用後經兩人核對並保留空安瓿,醫生開專用處方後憑空安瓿向藥房領回。麻醉藥品注射後之殘餘量,須監督銷毀,並在殘餘液登記冊上記錄。
5.4二類精神藥品須單獨存放,每班應清點簽名。
6、搶救藥品管理做到「四定」:定人管理、定點放置、定量儲存、定期維護。詳見搶救工作制度。
7、設立藥品專管員,負責申領、退葯和保管工作。負責病區每月一次備用藥品自查,確保賬物相符,無沉澱、變質、過期、標籤模糊等現象,發現不合格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報藥劑科處理。
8、每季度配合藥劑科/質改部完成藥品檢查、審核工作。
9、對藥品的有效期進行嚴格管理。各科室應遵循近效期先用的使用原則(左進右出)。凡發
現備用藥品的有效期不到三個月者,及時與藥劑科聯繫調換;近效期三個月內的藥品藥房發出時應同時告知臨床科室先用;過期的藥品應立即停止使用並作報損處理。
10、各病區應建立專科特殊用藥目錄,制訂明確的用藥管理規範,並按要求執行。使用特殊藥物時,應同時在病歷上做好相應的記錄。
11、病人的貴重藥品,應寫明床號、姓名,加鎖存放,不用時及時退回藥房。
九、膳食管理制度:
1、病人的飲食種類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開出醫囑或更改醫囑後,護士應及時網上通知營養科,並在床頭卡上做好飲食標記,同時告知病人有關事項。
2、提早一天訂餐,訂餐工作由配餐員負責。
3、開飯前停止一般治療,協助卧床患者解除生理需要並洗手,安排卧位,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給予協助進餐。
4、配餐員嚴格按醫囑發送飲食。開飯時應洗手、戴口罩,穿專用飲食配送工作服,保持衣帽整潔,並嚴格執行飲食查對制度。注意食品保溫,及時準確地將飯菜送到患者床旁,保證患者吃到熱飯菜。
5、特殊飲食的病人,護士應向病人說明治療及檢查飲食的目的,對禁食或限制的食品給予解釋。如因特殊情況患者家屬送飯時,須經醫護人員認可後方可食用。
6、觀察患者進食情況,了解病人的進食量、食慾、飲食是否符合治療要求。
7、病區公共餐具需每餐消毒。
十、跌倒/墜床防範制度:
1.評估方法:引入跌倒危險因子評估,評估內容
2.評估對象:大於60周歲;體能虛弱;躁動患者;視力障礙;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如降壓藥或鎮靜安眠藥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術後初次下床患者;遵醫行為差的患者。
3.評估環節:入院、轉入、病情發生變化、特殊用藥/治療後。
4.評估頻次;病情穩定者入院/轉入時;病情發生變化或接受特殊用藥/治療需每周評估二次;首次評估≥4分,每周一次,當總分<4分,不再評估。
5.跌倒/墜床預防措施:床尾掛標識;護理記錄;留陪人;宣教;病室光線充足,地面保持乾燥,病床功能完好;協助生活所需;氣墊床距扶欄頂部20cm以上。
6.加護床欄對象:視覺障礙;意識改變;藥物過量或藥物中毒;鎮靜或麻醉恢復期;移動障礙;活動不便;兒科病人。
7.墜床/跌倒事件上報:發生墜床/跌倒後須向質改部上報警訊事件,填寫事件經過、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十一、壓瘡防範制度:
1、評估方法:Braden評分法
2、評估環節:入院、轉入、病情變化。
3、評估頻次:評分>18分,評估一次;13~18分,每周二次;<12分,每日一次。
4、評估內容:皮膚有無破損,破損部位、程度、範圍、並記錄。
5、高危人群:神經系統疾病;大於60歲;肥胖、水腫;身體衰弱、營養不佳;疼痛;鎮靜劑;石膏固定;大小便失禁;發熱;
6、評分<12分管理:落實壓瘡管理小組、護士長、首席/責任護士三級監控網路職責;上報壓瘡高危事件;翻身Q2h,嚴格交接並記錄;使用預防用具;保持皮膚乾燥。加強營養;加強教育;局部處理;壓瘡會診;篩選壓瘡發生者;
7.壓瘡報告:帶入壓瘡者24小時內報護理部;評分≤12分當班報護理部;發生壓瘡,第一時間報告護士長/首席護士,24小時內報告護理部;難免壓瘡,填寫《難免(帶入)壓瘡會診單》報護理部。
8.壓瘡認定:帶入壓瘡護理專家確認;難免壓瘡護理評估、核查、提出預防和處理措施並記錄。
9.計劃外壓瘡:填寫《壓瘡報告表》,專家評定,向質改部/護理部上報警訊事件,填寫事件經過、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十二、護理會診制度:
1.對於本專科不能解決的護理問題,需其他科或多科進行護理會診的患者,向護理部提出會診申請。
2.填寫護理會診記錄單,註明患者一般資料,請求護理會診的理由等。護理會診單按照要求填好後,護士長簽字,電話通知護理部。
3.護理部負責會診的組織協調工作。即:確定會診時間、通知申請科室並負責組織有關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會診。
4.會診地點常規設在申請科室示教室。
5.參加護理會診的人員由專科護士或由護士長選派的主管護師職稱以上人員負責。
6.護理會診的意見由會診人員寫在護理會診單上,護理會診單由護理部留檔。
7.護理人員必須理解健康教育的意義和目的,充分認識到護理人員既要擔負起護理職責,同時也必須是一名合格的健康教育者。
十三、健康教育制度:
1、各病房、科室及門診定期以各種形式向患者及家屬進行衛生宣教,並使之形成制度,認真落實。
2、各科必須備有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內容,其中包括出入院宣教、疾病不同階段相關知識宣教等。必須有計劃定期地組織學習相關疾病健康教育內容,以及健康教育技巧和健康教育效果的探討。
3、護理人員能熟練採用多種方式如語言教育方法、文字教育方法、形象化教育方法和電化教育等進行健康教育。
4、健康教育的對象包括病人和病人家屬,內容為:
a)住院患者:包括傳授相關疾病知識;手術前及手術後護理知識;出院時康復知識
b)門診患者:包括門診診療環境;傳授相關疾病知識;合理用藥知識
5、健康教育的方法:個別指導;集體講解;文字宣傳:衛生展覽;衛生影視。
十四、輸血反應處理預案:
1、識別輸血反應:輸血時應遵循先慢後快的原則,輸血的前15分鐘要慢,並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若無不良反應,再根據需要調整速度。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醫師處理。
2、發生輸血反應時
2.1若為一般性過敏反應者,可減慢輸血速度或停止輸血,經對症處理後情況好轉者可根據醫囑繼續輸血,注意嚴密觀察;
2.2對懷疑溶血等嚴重輸血反應時,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皮管,改輸生理鹽水;
2.3立即報告醫師和輸血科,進行積極搶救治療的同時,進行必要的核對、檢查,封存血袋及輸血器,並抽取患者血樣一同送輸血科檢驗。
2.4及時如實記錄患者生命體征、一般情況和搶救過程。並跟蹤患者病情變化和各項檢驗結果。
2.5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反饋單,上報輸血科。反應嚴重者需上報醫院不良反應事件。
2.6做好患者及家屬解釋安慰工作,如患者、家屬有異議時,立即按有關程序對輸血器具進行封存,必要時送檢。
2.7科室護士長應對輸液反應進行分析,共同查找原因,落實改進措施。
3、輸血反應防範
3.1嚴格雙人床邊核對,將血液輕輕混勻後(嚴禁加熱與劇烈震蕩),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技術將血製品用標準輸血器輸給患者。
3.2輸血通道應為獨立通道,不得同時加入任何藥物一同輸注。多袋輸注者,中間用生理鹽水沖凈輸血器後,再輸注另外一袋血液。
3.3輸血時應遵循先慢後快的原則,輸血的前15分鐘要慢,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3.4血液為特殊製品,不能保存在臨床科室,血液出庫30分鐘不能退回。血液一經開封,不能退換。
十五、輸液反應處理預案:
1、識別輸液反應:在輸液過程中,護士應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有無輸液反應發生,例如,患者出現畏寒、寒戰、發熱等疑似輸液反應癥狀時,應立即減慢或停止輸液,並報告醫生。
2、發生輸液反應時
2.1對反應輕者可減慢輸液速度或停止輸液,注意保暖,密切觀察;
2.2對反應重者立即停止輸液或保留靜脈通道,改換其他液體和輸液器;
2.3報告醫生並遵醫囑對症治療。鎮靜、抗過敏---鹽酸異丙嗪25mg肌注,對高熱者予以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
2.4情況嚴重者就地搶救,必要時行心肺復甦。
2.5及時如實記錄患者生命體征、一般情況和搶救過程。並跟蹤患者病情變化和各項檢驗結果。
2.6反應嚴重者需上報醫院警訊事件,必要時上報護理部、院感科、藥劑科等部門。
2.7按要求上報藥物不良反應事件,記錄發生輸液反應的液體名稱、所配藥品名稱、用量、用法、生產批號、生產廠家、不良反應主訴及處理等。
2.8做好患者及家屬解釋安慰工作,如家屬有異議時,立即按相關程序對輸液器具進行封存。必要時將封存的輸液器和藥液,與相同批號的液體、輸液器和注射器分別送相關部門檢驗。
2.9科室護士長應對輸液反應進行分析,共同查找原因,落實改進措施。
十六、儀器、設備管理(消毒)制度:
1、各類儀器、設備由專人分類保管,定期檢查,管理人員應掌握各類儀器的性能和使用要求,注意保養,提高使用率。
2、科內如有多台同種儀器或設備,以數字編號形式進行檢查管理;如微泵等儀器則先區分單聯、雙聯或三聯後再以數字編號管理,如單聯3台分別以1-1、1-2、1-3,雙聯或三聯則2或3開頭以此類推,便於網上登記時可追蹤至每一台儀器或設備。
3、每班進行清查、核對並完成網上登記,要求帳物相符,保持性能良好,使用安全,如有儀器損壞或送修等特殊情況,網上登記時需記錄相應編號。
4、護理人員在使用各類儀器設備時,必須了解儀器的性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用畢妥善清潔、核查儀器性能並保管。如發現儀器故障時,發現者立即掛紅色「故障」牌於儀器上,並報告主班,及時送修。
5、科內新進護理人員要先參加專科儀器設備的操作培訓,了解儀器的性能,經考核合格後方可進行相關操作。
6、所有儀器設備採取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則。各類儀器具體消毒方法見附表。
7、科內專職管理人員每月定期對各類儀器、設備進行檢查、維護並做好網上月登記工作,同時做好各類儀器的保養工作,以延長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
8、特殊儀器如血濾、呼吸機及洗胃機等開機即有自檢功能;除顫儀按要求科內每天二次完成檢測並登記。
9、醫學工程部指定專職人員定期(每季末最後一周)到各護理單元進行儀器設備的檢查、保養及維修工作,並做好網上登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