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捷徑金剛乘要義——多識仁波切

成佛捷徑金剛乘要義——多識仁波切 密宗如何優於顯宗,如何是佛法中最高的法門。現在有些佛友可能不太了解。打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將整個佛法比喻為一座佛塔的話,那麼小乘就是塔基,也就是佛法的基礎;大乘就是塔身,是主體;而金剛乘就是塔尖,它是以大乘小乘為基礎,涵蓋整個佛法的最快速,最方便的法門。下面就將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學者、活佛——多識仁波切的文章節錄來仔細說明這個問題。本文不是拿給那些謗密地獄種子們看的,主要是讓對佛教有正信,但對金剛乘還沒有太多了解的佛友取得初步的了解。 文章如下:大乘佛法分顯密二道,好像不同起點上起步的兩條道路,走向同一個目標,顯密道路不同但最終目標一致,都是成就具備色法二身的圓覺無上佛果。佛陀說法有顯有密,有常有變,完全是根據引度的對象和根基、智力、心理、愛好、習慣勢力等因素決定的,這就是適應一切地域、一切時代、一切眾生的方便之舉。如牛羊吃草,不吃肉;虎豹之類吃肉,不吃草;鳥兒棲息在林中、魚蝦生活在水中等,眾生各有各的生存因緣,佛法是無礙智慧和無限方便的產物,怎會局限於某一狹小的疆界和某些固定的程式呢?教內外那些知常不知變,知顯不知密,見小(乘)而怪大(乘),褒顯(教)而貶密之輩,哪知天外有天,法中有法?據說第一次見到火車的人,把火車當做怪物而嚇得逃跑;照相機傳人中國時,曾經有人認為那是「攝魂器」而極力反對。把大乘經典說成後人的偽造,把密法貶低為印度外道之法的那些人和那些把火車和照相機當做「怪物」、「魔器」的人真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在其詩體自傳中寫道:此處通向圓覺佛陀地,深密金剛乘與般若乘,兩條道路密道比顯道,更具特別殊勝奇妙處。享譽日月同輝照人間,既信此言並非溢美詞,大密教理究竟是如何,不去探討竊居善知位,這種人物若算有慧眼,比這更愚蠢者還有誰?特別難逢殊勝無上道,竟然輕視放棄真可惜!因此對那佛陀無上道,比佛更難相遇之密乘,兩種悉地之源密寶藏,深入其中長期勤學修。這段話中包涵的真理,只有深通顯密二乘而高屋建瓴之士才能領悟。根據歷代密學善知識的總結,密乘和顯乘相比,密乘有勝過顯乘的許多特點,略述如下:一、智慧殊勝如證悟空性是顯密相同的課題,在觀空中,所觀客觀對象的法性方面,顯乘中觀和密乘沒有什麼不同,但在觀空的主觀意識方面,有粗細之分。密法用更細分的心識進行觀察,而且具有發揮這種細分心識的特殊手段,這是快速證悟和徹悟空性的主要方法,也是密法超越顯法的最大的優勝處。可以說,小乘大乘、顯乘密乘都有證悟空性之法,但層次不同。大小二乘有證悟境界廣狹的區別,顯密二乘在能證意識上有粗細差別,因而就有了究竟和非究竟的差別。這就是十地菩薩在成佛前必須接受諸佛灌頂,進入密道,破除細分所知障及細分執實習氣,否則不能成佛的邏輯理由。二、方便殊勝密法中有許多超勝顯法的方便法門,故稱方便乘。從主要方面可概括為如下幾點:(一)修止觀的方便止心定和妙觀察是解脫成佛的主要通道。但在修止心方面密法中有絕妙的方法,如觀氣脈明點收心入內之法和修大樂息心之法,以及全蝕和後化兩種人定之法等等。簡而言之,顯宗的止心修法是一種消極的控制散亂法,而密宗的修止心法是一種積極的自然入定法。(二)快速修色身資糧的方便顯宗成佛修色身(報化身)福德資糧,需要修三個無量劫。密法能將無量劫世的修色身資糧時間縮短到數世到一世,甚至數十年之內,這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代替色身福德資糧的修法主要是佛身瑜伽。顯宗八地以上的菩薩才出現與佛相似的相好莊嚴相,這種近似佛身是真佛身的直接因緣。四續部都有佛身瑜伽,而在無上密中有更殊勝的真假幻身瑜伽。這類佛身瑜伽與顯宗八地以上的近似佛身有相似作用。這是密宗即身成佛的主要根據。(三)修菩提心的方便修以大慈悲心為動力的菩提心,在顯宗中需要修不惜捨身之類的廣大菩薩行,需要艱苦卓絕的利眾實際行動。但在密法中有觀想捨身法、放光度眾法、觀想供養法等許多完成大行的方便法。修六度萬行的目的是為改變凈化心田,只要能凈化心靈,無法不可取,直接用改變心理狀態的觀想法去代替廣大行,具有事半功倍之效。(四)改變世俗執見的方便凡人和聖人的界限是有無世俗心。有世俗執見者是凡眾,無世俗執見者為聖人。在修行中對世俗心的破除是個難題,顯宗通過漫長的道路修二種菩提心,改變世俗觀念,培養佛心,把眾生看做母親,以改變世俗的親仇愛憎等心理。密法一開始就著手消除世俗心理,視五毒盛行的器世界為天國凈土佛世界,把眾生看做比自己強的聖眾和男女勇士空行,以對待佛菩薩的尊敬態度尊敬眾生,「視眾如佛」比「視眾如母」的思想境界更高,而更有利於改變對眾生的態度。又如佛身瑜伽,觀自身濁體為明凈佛體,以佛的慈悲規範自己的思想行為,這也是破除世俗心的極有效的方法,在顯宗中找不到這種方法。(五)轉害為利的方便貪嗔痴是污染佛心的巨毒,因而克服根絕貪嗔痴便成了佛教的統一目標。但在對治三毒的方法上大小顯密各有不同。小乘以離欲為主修凈行;大乘有離欲和帶欲兩種修法,僧人修離欲行,在家弟子可以帶欲修行;至於無上密有化欲為道之法和五欲為供之法等,與「煩惱即菩提」說法有相似之處,為欲界眾生的修行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歷史上印度的密修士中大部分是國王、王妃、大臣、太子、公主這類在家弟子,藏傳教佛早期的宗教大師如瑪爾巴、米拉日巴、薩迦五祖中的前三祖都是在家居士,甚至有些大密灌頂的方式還對比丘僧眾提出了限制。這都足以說明密法化欲為道的性質。(六)度化惡眾的方便在密法中有許多度化罪惡深重大欲大惡之人的方便法門。如引度大惡往生佛國的破瓦法(遣識法)、制止惡行的咒力殺度法、洗滌重罪的消業法、大惡眾即身解脫法等等。三、教義理論殊勝佛教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人心」問題(這個心不是指人體的心臟,而是人的思想意識),因此,佛家自稱佛學為內學(內指內心)。佛家在人的意識的性質分類、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和精細程度是現代心理學遠不可企及的。因為思想意識是一種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著的能量作用,所以以研究物質為長項的實證科學在面對非物質的精神世界時便顯得一籌莫展。顯宗佛教認為生命的本體是無形的精神,轉世和解脫成佛、聰明與愚昧、歡樂和苦惱、高尚和卑劣、勇敢和懦弱都是心的作用、心的品質的表現。對心性的本質、存在形式和作用的認識及其改造轉化的方法,構成了教義理論體系。因此,把佛教稱做心學、人學、生命學是恰如其分的。但在更深層的研究中就會發現,顯宗經典理論諸如心在本質上是什麼、精神的心和物質身體之間構成怎樣的關係、無形的精神如何受染等方面似乎還留有一些不能圓滿解答的尾巴。比如說,顯宗理論在心性本質問題上有「心性本空」、「心續不斷」兩種說法。「心」既然非物質,無形無色,其存在的形式是什麼呢?佛經中說「心因境生」,也就是說在對外境的反映中才表現出心的存在。那麼,原始心在無境的情況下又是怎麼存在的呢?又如作為不空的緣起心剎那流變的續流,有哪些緣起在保持著它的續流呢?又比如十二因緣中轉世的主體是受染意識,轉世投胎後,在母體中產生名色(受想行識無形色故稱名、肉體稱色),「意識」扮演著種子的角色,名色五蘊身從識中生出。這裡就有個矛盾,如果意識是色身的種子,那麼意識就不是純精神的東西;如果色身來自母體,那麼前世的色身業因緣的異熟果怎會生自母體呢?這在因果邏輯上是說不通的。又如《俱舍論》中說,無色界生命的色蘊處於潛在狀態,否則,再轉色界時,就缺乏色蘊的種子,這說明意識本身帶有物質成分。因為,同因同果,異因異果,在無形的意識中,生不出有形的物質色體。又如苦樂歸根結底是思想意識的感受,那麼和肉體有沒有關係呢?如果沒有關係,那麼身體的疾病和飢餓寒熱怎麼會影響到心理上的苦感呢? 沒有眼睛的人為什麼沒有視覺功能呢?五官之識,沒有五官也能存在嗎?若存在俱生盲人該有色感。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顯宗經典理論中無法找到合乎邏輯的答案,但在密續中對以上這類問題做了圓滿解答。(一)密法認為意識是不能單獨存在的無論顯露的宏觀意識和作為意識能量種子的潛在微觀意識,都和物質色體是不能分離的。宏觀的意識和宏觀肉體的分離,就意味著肉體的死亡、宏觀意識的消失和生命周期的結束。緊接著以微細氣體為載體的細微意識從休眠狀態蘇醒,接替肉體和宏觀意識的職能,開始運轉。微細的氣體和微細的意識是永不分離的金剛體。氣是色(物質)識是非色,在金剛體中氣是體識是能,它們的關係不是氣識兩種東西的組合,而是一體的兩種性質,所以續經中說「既是氣,也是神,動為氣,靜為心」。這樣以來,無形的精神有了存在的形式(氣),轉世和生住滅的生命過程中,意識以氣的作用形式發揮著能量的作用。氣和識為一體的原身轉化為宏觀肉體和意識便是轉生。當宏觀肉體和經脈老化受損,精氣血枯竭時心氣亦衰竭而導致靈肉分離的死亡,這時原身開始運作。以細微的原身為主體的三身、三識的人體理論,填補了顯宗理論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三身是:宏體——肉體;微體——精氣、血、脈;極微體——氣體原身。三識是:宏觀顯露識——活人的意識;微識——進入死亡過程中的八十種情識階段;極微識——死亡光明階段。(二)密法認為人的肉體活動靠氣(呼吸)血(脈波、體溫)運動,氣血運動靠主體意識的作用,意識一旦消失,氣血的運動就停止,然後肉體就僵死但是反過來說,肉體和精氣血脈的盛衰、五官敏鈍等對意識的性能、作用、活動等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凈化開悟的修心過程中只注重意識,不注重身體的作用是不夠的。因此就有了鍊氣入脈、鍊氣化精、大樂止心、中脈開悟等一系列修止觀凈化意識開發智慧的理論和神奇的方法。(三)意識和外部環境關係的理論佛教本來就重視修鍊和環境的關係問題,但密法進一步認為外器世界、內身精氣脈、智慧心體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如時輪法。密宗認為生命和宇宙的本原是氣,不但人的生命和意識離不開氣,就連地球和日月星辰都懸浮在氣中,在氣的作用下運動。如氣候的寒熱、四季的變化和人的身心的關係;日月蝕對人體中脈開合的關係;清晨黎明和第四級光明心生起的關係問題;觀修面對的方向的不同作用問題;特殊區域地段對身心的作用問題等。掌握人和天地的關係的規律,在止觀和開悟見性的修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說顯宗是修心的理論的話,那麼密宗就是身心雙修的理論;如果說顯宗是純精神的一元論的話,那麼密宗就是精神和物質的二元論。若以物理學相比,顯宗理論就是經典物理,密宗理論是量子物理。密法分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外事和內觀二法中以外事沐浴手印等為主的密法類稱為事部;外事和內觀相等的密法類稱為行部;外事和內觀二事中以內觀瑜伽為主的密法類稱為瑜伽部。事、行、瑜伽三部稱為下三部密,在保密戒律方面比較寬鬆。在外事和內觀二法中以內觀瑜伽為主而其法無比殊勝者稱為無上密。有的教分為九乘。前三乘是顯教三乘,中三乘是下三部密,上三乘是無上密的內部分類。其稱為上上者從教理上看,並沒有超出無上密的範圍。

嗡 曼殊希利 雅曼達嘎 吽 呸!!
推薦閱讀:

大力金剛指
金剛薩埵百字明的實修法
加行開示 金剛薩垛除障法(一)
網上流傳的53字穢跡金剛咒
劉東亮老師《金剛經》講座 (27)

TAG:捷徑 | 金剛 | 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