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看完了,你就明白了「北洋軍閥」的歷史
北洋軍閥政府的歷史
北洋軍閥政府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一個怪胎,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起,從此,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北洋軍閥政府的統治時期。1928年6月8日,閻錫山奉南京國民政府之命,以京津衛戍總司令之名義率軍進入北京,全權接收北京事務,北洋軍閥政府宣告覆滅。6月15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統一告成」。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歷史上共存續了16年3個月。
袁世凱
在這16年3個月里,北洋軍閥政府時期的中華民國總統(包括段祺瑞的臨時總執政、張作霖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更替了8任。國務總理更替了18任。擔任總統最長的是袁世凱,4年3個月;黎元洪(曾經兩度)、馮國璋、曹錕、段祺瑞(擔任臨時總執政時期)、張作霖(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都是一年左右。而國務總理最短的是伍廷芳(暫代)僅5天,陸徵祥、孫寶琦(代理)、李經羲、顏惠慶、王寵惠等擔任國務總理均不足三個月。真可謂是突兀上下台,猶如走馬燈。
袁世凱
北洋軍閥政府的短命總統
第一任,袁世凱: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派軍警數千人包圍國會,強迫國會議員選舉他本人為正式大總統。10月7日,國會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10月10日,袁世凱、黎元洪在太和殿正式就任正副大總統。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承受帝位,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明年為「洪憲」元年。12月13日,袁世凱在居仁堂受百官朝賀。1916年3月22日,在全國一片聲討護國聲中,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仍稱大總統。4月21日,袁世凱宣布恢復內閣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唾罵聲中死去。
黎元洪
第二任,黎元洪:1916年6月7日,黎元洪以副總統繼任代理大總統,10月30日,總統選舉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1917年7月2日,黎元洪避入日本公使館。
馮國璋
第三任,馮國璋:1917年7月8日,副總統馮國璋自立為代理總統,8月1日,馮國璋正式就任總統。
第四任,徐世昌:1918年9月4日,北京國會選舉徐世昌為總統。
第五任,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就任北洋軍閥政府總統職,1923年6月13日,北洋政府內訌。黎元洪被直系軍閥首腦曹錕趕下台,被迫離京赴津。
曹錕
第六任,曹錕:1923年10月5日,曹錕用賄選手段當上總統。10月10日,曹錕在北京就任總統。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賄選總統曹錕,驅逐溥儀出宮。11月2日,曹錕宣告下台,由黃郛攝政。
段祺瑞
第七任,段祺瑞(「臨時總執政」):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臨時總執政」,成立所謂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1926年4月,國民軍驅逐段祺瑞下台,臨時執政府在全國人民聲討中倒台。
張作霖
第八任,張作霖(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組成了「安國軍政府」。這是北洋軍閥最後的小朝廷。1928年6月3—4日張作霖由北京退回瀋陽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帝國主義者炸死。6月4日,南京國民政府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衛戍總司令,令其全權接收北京事務。6月8日,閻錫山軍進入北京。6月15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統一告成」。北洋軍閥政府壽終正寢。
北洋軍閥政府的短命內閣總理
一,袁世凱時期(1912,3—1916,6)
第一任,唐紹儀:1912年3月13日,袁世凱提名唐紹儀為國務總理。3月30日,唐紹儀內閣組成。6月16日,唐紹儀辭國務總理職。唐紹儀僅3個月17天。
第二任,陸徵祥:1912年6月29日,袁世凱任命陸徵祥為國務總理。為時不足三個月。
第三任,趙秉鈞:1912年9月25日,袁世凱任命趙秉鈞為國務總理。為時十個月零六天。
第四任,熊稀齡:1913年7月31日,袁世凱任命熊希齡為國務總理。1914年2月12日,袁世凱解除熊希齡本兼職,命孫寶琦代理,「名流內閣」倒台。為時六個月十二天。
第五任,孫寶琦(代理):1914年2月12日,袁世凱解除熊希齡本兼職,命孫寶琦代理。為時不足三個月。
第六任,徐世昌(國務卿):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公布《中華民國約法》,廢除《臨時約法》,撤消國務院,設政事堂,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為時兩年一個月不到。
二,黎元洪時期(1916,6—1917,7)
第七任,段祺瑞: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宣布遵行《臨時約法》,恢復國會,撤消參政院,由段祺瑞出任國務院總理。為時不足十一個月。
第八任,伍廷芳(暫代):1917年5月23日,黎元洪免段祺瑞國務院總理職,命伍廷芳暫代。為時一年零五天。
第九任,李經羲:1917年5月28日,北京政府任命李經羲為國務院總理。6月25日,李經羲就任國務總理。為時一年一個月零五天。
第十任,段祺瑞:黎元洪因張勳復辟於1917年7月2日避入日本公使館,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為時十二天。
三,馮國璋時期(1917,7—1918,9)
第十一任,段祺瑞:7月14日,段祺瑞僭任國務總理。11月15日,段祺瑞辭國務總理職。為時四個月。
第十二任,王士珍:1917年11月30日,馮國璋任命王士珍署理內閣總理。為時三個月二十三天。
第十三任,段祺瑞:1918年3月23日,段祺瑞再任國務總理。為時一年七個月十三天。
四,徐世昌時期(1918,9—1922,6)
第十四任,靳雲鵬:1919年11月5日,北京北洋軍閥政府以靳雲鵬為總理組織內閣。從此,靳雲鵬三次連任內閣總理就。1920年8月4日,張作霖與曹錕共同組成以靳雲鵬為總理的內閣,張作霖、曹錕控制北京政權。
五,黎元洪第二時期(1922,6—1923,6)
第十五任,顏惠慶: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就任北洋軍閥政府總統職,特任顏惠慶署國務總理。為時約三個月。
第十六任,王寵惠:1922年9月,王寵惠任北京政府代理國務總理,組成所謂「好人內閣」。11月,」王寵惠「好人內閣」解散。為時兩個月。
第十七任,張紹曾:1923年1月4日,北京政府組成張紹曾內閣。6月13日,北洋政府內訌。黎元洪被直系軍閥首腦曹錕趕下台,被迫離京赴津。張紹曾內閣總辭職。為時五個月零十天。
六,曹錕時期(1923,10—1924,11)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賄選總統曹錕,驅逐溥儀出宮。11月2日,曹錕宣告下台,由黃郛攝政。
七,段祺瑞(臨時總執政)時期(1924,11—1926,4)
1924年11月24日,所謂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成立,段祺瑞就任「臨時總執政」。1926年4月,國民軍驅逐段祺瑞下台,臨時執政府在全國人民聲討中倒台。
八,張作霖(「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時期(1927,6—1928,6)
第十八任,潘復: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任命潘復為內閣總理,組成了「安國軍政府」。這是北洋軍閥最後的小朝廷。1928年6月8日,閻錫山率軍進入北京,全權接收北京事務。小朝廷倒台。為時不足一年。
直系
直系軍閥
1916年袁世凱在舉國罵聲中撒手人寰,其一手經營的北洋軍閥由此分裂。直系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曹錕為首領,把持民國政權達五年之久,發動了兩次直奉戰爭,叱吒一時。皖系皖系軍閥
興起於1916年,1920年沒落。以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三大派系當中,屬皖系最先興盛,也最快衰敗。奉系奉系軍閥
自1919年開始長期雄踞東北,因首領張作霖是奉天(今遼寧)人,故稱奉系。1928年,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死於日本策劃之皇姑屯事件,其子張學良即位奉系軍帥,決定易幟,促成國家統一。袁世凱
馮國璋
曹錕
黎元洪
段祺瑞
張宗昌
馮玉祥
張作霖
吳佩孚
張勳
推薦閱讀:
※假如沒有曹無傷
※感懷12.13,追溯一部血淚斑駁的青史
※【轉載】英媒:中俄天作之合極其可怕 奧巴馬犯歷史性大錯
※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一帶一路是不是下一個絲綢之路
※歷史上「調戲」新娘花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