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法則——刺蝟理論
人生法則
——刺蝟理論
一些非常重要的社會規律和生活法則,隱藏在複雜的社會現象之中。
掌握它們,會幫你發現事物真相,更深刻地認識社會和人性;合理運用它們,許多複雜和疑難問題會迎刃而解。
刺蝟的生存哲學兩隻小刺蝟不期而遇,雙方一見鍾情,不顧一切地擁抱在一起,結果兩隻小刺蝟都被雙方尖利的刺刺傷。它們只好保持著一段距離,可是它們又覺得只有擁抱才能表達自己的愛意,於是又湊到一起,結果又被對方刺傷。
為了愛情,其中一隻小刺蝟勇敢地拔下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尖刺,變成了一隻沒有刺的刺蝟。它們再次擁抱時,這隻沒有刺的刺蝟被心愛的小刺蝟扎得遍體鱗傷。它心愛的小刺蝟不忍心看到它這樣,就離開了它。這隻沒有刺的小刺蝟只好又把刺重新安回去,變回了刺蝟的模樣。
還有一個關於刺蝟的故事。兩隻小刺蝟共住在一個山洞裡。這天天氣異常寒冷,兩隻刺蝟被凍得哆哆嗦嗦。它們為了取暖擁擠在一起的時候,卻感覺到了一陣刺痛,原來它們都被對方的刺扎傷了。於是,它們又分開了,可分開後沒多久又都冷得打起寒戰來。經過幾次磨合,它們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距離,即能取暖,又不至於被扎傷。
這些都是刺蝟的生存哲學。後來,聰明的人類發現,刺蝟的經驗用在人際關係上很合適,就把刺蝟的生存哲學歸結為刺蝟理論。
刺蝟理論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應該像刺蝟一樣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每個人的觀念、文化、知識、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必然會影響到自身的處世態度和交際方式。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過於親密,這時的個性差異就會明顯起來、突出起來,就免不了會發生碰撞、摩擦。因此保持適當的距離,會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彼此少受傷害。
一位書法大師受寺廟住持受邀為寺廟題字。他寫字的時候,他的一名弟子在旁邊為他磨墨。等他寫完了,他的弟子坦率地說:「這幅寫得不好!」大師就又寫了一幅,這個弟子見了又說:「不好,還不如剛才那一幅呢!」
大師又寫了一幅,可還是沒得到徒弟的讚許。大師就耐著性子繼續寫,一連寫了80多幅,都不能令那位弟子滿意。後來,這位弟子出去小解,大師想:「這下我可自由了,不用在他的監督之下寫字了。」
等弟子回來,大師又寫一幅,弟子一看,連連稱讚:「真是神來之筆!」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親密是常見的,無間是不可能的。總而言之,一句話——距離產生美。但是也別忘了趙本山小品中的一句台詞:距離有了,美沒了。
身體距離和心理距離
「距離產生美」實際是說保持恰當的距離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經驗。「審美經驗」是心裡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它的內涵是指人在審美活動中的特殊感受和狀態。具體地說,如果距離太遠,審美活動中的雙方就會脫離聯繫,審美主體就不會感受到審美客體蘊含的美感,審美客體就不容易發揮自己的感染力;如果距離太遠,審美活動中的主體又會給對方造成壓迫感和威脅感,更不利於主客體的交流。
為什麼會這樣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心理學上的幾個有關距離的概念——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共距離。
親密距離一般間隔在15~45厘米之間。處於這一距離中的兩人,很容易就能接觸到對方的身體,所以,這一距離只適用於情人、夫妻、父母與子女或絕對要好的朋友之間。可想而知,這種距離是絕對私人化的,是絕對禁止外人進入的。
個人距離一般在45厘米至1米之間。處於這一距離中的兩人,不容易接觸到對方的身體,只有握手時才可以接觸到對方。這一距離通常是用於熟人的朋友。如果想向對方未來表示一種親近感時,也可以採用這種距離。
社會距離比較靈活,可進可遠,可在1米左右,亦可在3米以上。這種距離通常適用於關係一般的人際交往,處於這一距離中的兩人,通常隔幾步遠打招呼或寒暄幾句便又分開。
公共距離一般都在3米以外。人們在公共場合經常採取這種距離,如公園散步、路上行走等。這種距離帶被演講者和教師採用。
其實,各種距離中的遠遠指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說,公共距離,如果在公共汽車和電梯上就沒辦法再保持3米遠的距離了。但是,人與人之間保持什麼樣的距離,對心理距離會產生相應的影響,這一點卻是絕對的。也就是說,距離有一種「自我矛盾」——遠與近的矛盾,解決好這一矛盾,心理距離才能真正發揮其審美功能。
比如,有一個人你一向對他沒有什麼親密感,一旦他侵入到你的身體距離的領域裡,你就會暗吃一驚,或微微震撼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對方已經給你施予了某種壓力或威脅。這種局面正如同打破了別人家的牆壁,自顧自地登堂入室了。即使對方在表面笑臉相迎,但在你的內心裡,卻會自然湧起一陣意欲恢復身體領域的動機。
再比如,美國警察詢問犯人的時候,只要一問完話,刑警會馬上靠近犯人,而後用兩膝挾住嫌疑犯的單膝蓋,在這種情況下,無異於侵入對方的身體領域裡,而施予某種不安之感,意在強迫對方坦白,這就是警察的心理戰術。
那麼,什麼才是最佳距離呢?最佳距離是那種最近而又沒有喪失距離感的距離,最佳距離的產生於依賴於客體提供的條件和主體認識的條件的交叉,這種交叉導致了審美經驗的多樣性、個體性。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一定要保持最佳距離?當然不是,從前面警察審犯人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身體距離和心理距離的關係,在恰當的時候侵入對方的身體領域,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這樣做容易就能看透對方的真意。因為,對方的身體領域遭受到了侵犯一,雖然會自然地產生一種不愉快的感覺,但同時內心裡也似乎有一種被對方吸引住的痒痒之感。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推銷員的訪客之道,以及女性的媚態。
距離產生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很好地闡釋了距離產生美這個道理。文中,作者細緻地刻畫了父親買橘子的行動,這時的「我」,雖然為父親的一舉一動所感動,然而,因為和父親保持的「距離」太近,在「我」和父親之間,喪失了原來應當保持的某種適度的「距離」,所以,父親與腳夫講價錢,我「總覺得分說話不在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囑咐我路上小心,夜裡要驚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即便父親艱難地為我買來橘子,「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禁不住地流下眼淚」,這也只是「我」的些許感激和離情別緒的悲傷。
如果說「車站送行」一幕中的「我」感受不到父愛的博大,是因為在審美距離上與父親保持得太近的話,那麼,「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則是我們由過於相近的距離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過於遙遠。這樣的距離又使「我」忘記了博大父愛的品味。
心理學家說,美感在適度的距離上產生, 情感在適度的距離上升華。「我」對父愛的真正理解,是「最近兩年的不見」;是父親「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是「我」北來後收到了父親悲觀的信,「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的時候,父親的真情表露把「我」與父親拉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中,「我」才被父親的摯愛深深感動,「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這是對「距離產生美」的多麼貼切的闡釋啊!父子之間這樣,夫妻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魯迅先生就曾在《傷逝》中向人們提出「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他就是在警示婚姻中的要注意調適心理距離。
小張和小李,從認識到結婚再到現在已經有5個年頭了。這5年中,他們從相知相惜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感情歷程也驗證了那個真理——距離產生美。小吵——和好——大鬧——分居,他們的感情不知經過了多少個這樣的輪迴,按理說早就應該分道揚鑣了,可每每就在兩個人真的不在一起的時候,雙方又都互相牽掛起來,紛紛念起對方平日的諸多好處,於是在親朋好友的推波助瀾之下夫妻言歸於好。像這樣反覆幾次之後,夫妻倆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去找心理醫生做夫妻治療,結果心理醫生說:夫妻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因為成了夫妻就不分你我了。
其實,朋友之間也是一樣,也要保持必要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當兩個人因為彼此投緣而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時候,雙方就成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態度就從尊重、容忍發展成要求,再加上彼此之間的差異引起的摩擦,慢慢地,當要求不被滿足,當摩擦不斷升級,挑剔和批評就會出現,到最後連朋友都做不成了,就更別說好朋友了。
可見,就是好朋友也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太接近而產生摩擦,最後造成彼此的傷寒。
親密有間,疏而不遠距離產生美,但如果過分保持距離,也會使雙方變得疏遠,甚至互相遺忘,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親密有間,疏而不遠就顯得很重要了。這也是刺蝟理論強調的「心裡距離效應」。
「心裡距離效應」同樣也適用於領導和員工以及合作者之間。在企業管理中,領導都也經常要面臨如何與員工保持關係的問題。因此有人說,領導者要想搞好工作,就必須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那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的合作關係。這樣不但可以得到下屬的尊重、信任,也能減少不必要的人際麻煩,還能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這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遵循的法則。
這一點法國總統戴高樂做得就很好。「保持一定的距離」,長久以來一直被戴高樂奉為座右銘,就是這句話使得戴高樂和顧問、智囊和參謀們之間的關係保持得既和諧又恰當。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斯通,在工作中也很注意刺蝟理論的實施,尤其在對待中高層管理者方面更是做到了有禮有節。公和私,在斯通那分得很清,在工作上他可以毫不吝嗇地對管理者們給予關愛。但在業餘時間,他從不接受員工的邀請,也絕不邀請員工到家做客。
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如同鐵路的兩根鐵軌,兩根鐵軌共同載著火車,管理者與員工共同載著公司,二者之間的距離既不能離得太遠,也不能靠得太遠,否則結果都不會太好,或許脫軌,或許翻車。對於管理者,適當的距離有利於績效管理,也可以避免上司與下屬產生不必要的摩擦。
與員工保持適度的距離,這是管理的最佳狀態,因為這種狀態既不會讓管理者高高在上,也不會讓管理者喪失必要的威信;既可以約束領導者自己,也可以約束員工。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狀態,而是一個必須要遵守和維護的管理原則。
同樣,企業間的合作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同一行業,不同企業的合作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通過合作,企業可勝於無形,獲得各種好處:分攤生產成本、利用優勢互補、降低經營風險等。但是合作也要講究一定的原則,也要注意保持合作距離。
推薦閱讀:
※人要做了些什麼才能在自己要死的時候覺得自己這輩子值了,活夠了?
※經典的人生哲理圖文【哲理*圖文】
※人生如茶 .做淡淡的一縷炊煙
※能夠影響你人生道路的6個常規條件
※人生之路何去何從--學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