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教法的三類傳承體系

在我們國內凈土法門的傳承修法中,有自力修持、不舍萬行修持與善導流教法,這裡再提示一下。

  第一,自力修持。自力修持是遠公大師的主修方法。一定要有真正成就的阿闍黎。若沒有真正成就者的教授,自己一定不可私下搞,會把自己害了。我以前在國內外參訪了很多通達戒律的修行者,一直想找到五個比丘給大家傳清凈戒法。大概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尋求,後來感到還是放一放,念佛很重要,安心很重要。先放一放,不是不做,有空間了還要去做。自力一定是在成就阿闍梨的指導下,才能使你的自力得以圓滿,這是不能變的。

  遠公大師的師長道安法師,是中國第一個被稱為法師的人。遠公大師傳播的教法對後世的影響十分大。他本人的修持與三昧力都無礙的。他三次見阿彌陀佛世尊,最後一次見佛他和別人說:我七日以後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佛已經告知了。大家就給他作些準備,他的確七日以後舍報了。所以過去人說出來的時候是舍報之時,前兩次見佛他不與任何人說。他就可以在娑婆世界親見極樂世界種種妙相莊嚴,觀音勢至、阿彌陀佛,乃至阿彌陀佛給他說法。這是他自力成就了。善導大師三昧力也是出入自在,極樂世界種種聖境他入定即可得見。

  第二,不舍萬行的修持方法。不舍萬行為慈愍法師所主修,是我們比較接受的方法。就是念佛與作點滴之善皆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在永明延壽大師之後,這種修法普遍傳播,比自力修持的方法要寬鬆一些。不舍萬行的修持在現在修持人中仍然很多,如念金剛薩埵心咒四十萬懺悔業障,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做其他修法迴向極樂世界;印書、放生以及做慈善事業導歸極樂世界。在社會上比較有作為的人中,這種行持比較多,稱為不舍萬行,就是種種作為迴向極樂世界。

  第三、善導教法。善導教法,一般就是依佛力佛願的隨順。這種教法在善導大師這兒只是成熟了,並非說善導大師一人把他擔起來。前面還有許許多多傳承背景的推動。如龍樹菩薩是這個教導的主流;再往前面推就是文殊菩薩,聖文殊所導之意樂教法,他的主流是以意樂作為入手方便;文殊菩薩再往前面推就是阿彌陀佛。

  文殊菩薩實際是阿彌陀佛正教令身,就是展現阿彌陀佛的正面教法,這在唐密中提及較多。他的主題是意樂——隨順佛願隨順佛力的時候你很快樂,因為把自己的業力、他人的業力、共有的業力一下子都扔掉了,你不用管了。你就來隨順佛力佛願,憶佛念佛,而不去糾纏自他共業,那種糾纏是很痛苦的。摒棄九界,唯依殊勝方便,棄捨就是方便。雖然我等沉淪於此,但我不管了,我直接坐上大願船離開這個苦海了。這個地方災難再多也不管了,我離開這些業力的糾纏。所以他這個是棄捨方便,是正教令輪。

  這種教法依文殊所傳,一代一代傳播下來,到善導大師這個地方成熟了。就是真正中國化了,所以中國人真正和盤接受這個教法來自於善導大師。我們一般學習的是善導大師教法。他作《觀經四帖疏》,以楷定古今,隻字不可改動增減。所以想真正了解這個教法體系,就要看看《觀經四貼疏》。本疏矯正了當時一些對凈土法門認知的混亂與差別,一切菩薩不了義教當擯舍。這是十分方便而又十分驚世駭俗的,即不管你有什麼名頭,唯依佛,唯順於佛願,唯依佛教入於金剛心智。他在這個地方是果決的,沒有任何遲疑,形成了意樂方便。就是心智突然輕鬆,把無始以來自他糾纏全扔掉,不再管了。我們糾纏慣了,有人雖然扔了一次,可能還會再揀點垃圾回來,那也沒問題,只要不污自己的手就行了,污手了你再繼續舍!他有捨棄九界的方便。

  如永明延壽大師,一直到近代的蕅益大師、徹悟大師等,都是親證佛心再去行於念佛。所以他們不需要這些捨棄過程,他們已經自然捨棄了九界雜緣。他念佛就是捨棄九界雜緣,因為在九界中他們已經透達很多東西了。所以他們就把善導大師教言體系輕輕一放,按照證悟的路子去念佛。他們很乾凈!他們講的東西反而多是心性教法,不舍萬行的東西也偏多。徹悟禪師的後期教言就很犀利了,不允許你過多的糾纏或說法,一定在方便上用功夫。

  凈土教法是擯舍九界以為方便。不在九界中糾纏糾結,只是念佛。他把所有的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修羅聲聞緣覺菩薩都放一邊去,這些都不談,也不去糾結或分析你,就隨順阿彌陀佛了。他把十方諸佛的佛果認真去隨順、觀察與實踐,實踐成熟之時,再來看九界的任何教法,乃至地獄餓鬼畜生的作為,都有回施與利益方便了。

  迴向門就是擯棄九界之後的方便。不在九界中糾纏,只是依佛果回施世間。「不舍一切苦惱眾生,迴向為首,成就大悲。」「入生死煩惱林中,遊戲神通,至教化地。」什麼叫教化地?以願力故安住,利益世間而無所染,無所障礙。如獅子搏鹿,奪於煩惱,利益世間。他利益九界的煩惱與作為,像雄獅搏鹿那樣輕巧與威德自在。在九界作為中,有福、有慧、也有善巧,利益一切苦惱眾生。

  這個角度貫穿在整個凈土教法中,以聖文殊的意樂教法體系作為宣化過程。因為阿彌陀佛的教法以願力利益世間,是無餘利世。他在十方法界中種種勸化、種種引導。所以若依阿彌陀佛為本師者,其他都不用提及了,只提阿彌陀佛就可以了。阿彌陀佛的教法在無量世界展現,釋迦文佛教法是對我們人類實施,尤其是初轉法輪度五比丘,講苦集滅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教法,都是我們自身業力相續中的親教方便。延續出來三藏十二部,乃至種種顯密教法。但凈土教法是在無盡剎土中,面對無量眾生平等施教的殊勝教法。這個教法在十方世界是等值的,沒有高低,他不擇於人群,不擇於世間,不擇於有情,不擇於某類,平等施教,平等利益。我們本土的僧法教育中一定是擇類的。要先問遮難,你不能是非人或變化人,這兩類一定摒除。在《四分律藏》中,有龍王感到龍身甚苦,且壽命長,難以脫離,他就想於世尊法中行作沙門。世尊一樣摒除他。為什麼?那樣其他比丘受不了。一睡覺,龍身就把房間塞滿了。所以很多變化的生命,在出家法則中就受到制約。許多有遮難者,到這個法則中只要得知,一定也遮蔽或擯除。因為這是以群類令法住世的團體,其他類不允許。而凈土教法不管你是何種有情,不管你是龍王或一隻蒼蠅,只要你願意受教都可以受教。

  所以阿彌陀佛世尊在十方無盡剎土中平等施教,利益眾生,無所區分。釋迦文佛與阿彌陀佛教法對象有差別。若認知不了這一點,就容易把法籠統混到一起。同中有不同——利世是同,教法上不同。我們在這個地方若不能清晰抉擇,就會混淆教法,不得方便。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反覆提示,世尊於此娑婆世界廣提要門方便,以作對稱教育——對什麼人即施什麼教育。一些善根成熟的外道出家,世尊多以「善來比丘」,令其當下成就阿羅漢。而有的人就需要行持,需要施羯摩法剃度等。阿羅漢多是各個攝受,釋迦佛時常群體攝受,五百、一千……一來就是這麼多人。世尊經常會五百、五百的度人。如五百賊人善根成熟,他們手足都已被剁,世尊說:善來!他們手足具足,都證果了。所以世尊對每一個有情每一個群體都有對稱教法。如大集部、寶積部等等,每一部都是他對稱的群體。在大集部中,一定是對色界與欲界眾生的廣泛施教。所以很多教法本來不是對人類所講,我們沒法用人情分析,人類的智慧、生命與意識都太短淺。他的各個教法傳承我們若認識不清就很麻煩。

  我們要是不能依止阿彌陀佛親教,就看從文殊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這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教言機制,五念門即來自於此。這個教言主題是意樂,即智慧門,以意樂為入手方便,以無染為方便,不拘於位。我們凡夫就愚痴在把自己固定在某個位置上了。工人、農民、公安、盲流、在家人、出家人等,都只是你的身份,若認為那就是你的位置,你就苦在這個位置上了。我們是念佛人,所有人都是念佛人,這就沒問題了。所以依文殊教法,即依無染意樂為殊勝方便。我們講五念門,前四念門是讓我們換位站在佛菩薩的角度,來憶佛念佛觀察實踐,觀察九界或擯棄九界以為修行殊勝方便。

  現在的自力修持者往往不知如何修證,造成很多困惑。以前在福建有幾個戒律的學習班,很多人去學戒。這是釋迦佛對我們對稱的保護與教法,每一個戒律保你解脫,所以稱為波羅提木叉,也叫保解脫。戒律保護眾生,遮止惡緣惡果,增上善緣,成就菩提,出離生死輪迴。當時有些學習者因為不知這些,就指責別人,制約自己,制約別人,犯戒了甚至會自殘。他看不到戒律對僧人的輔助與安樂,越學越感覺自己戒律不行,越學越感覺天下沒有好人,越學越感覺崩潰,最後就放棄了!92年左右在山東靈岩山,我們一起學戒的,其中有兩批人,一批人是不管佛法不佛法了,反正就放棄了;再一類人多數去了藏地,少數去南傳了,因為在這裡喪失了信心。他把自身的業力、自力、自己的作為盯得死死的,盯得越死,看別人也看得越死,結果就造成了銅牆鐵壁的業力國土,自己走不出來,受到了很大傷害。在念佛法門中,他讓你捨棄自業他業共業的糾纏——你不要管它,你就去念佛憶佛。在念佛憶佛的無上菩提心中、本凈心中、本具莊嚴中,再去回觀九法界的種種作業。你在解放的情況下去觀察這些不解放的、糾纏的業力,自然得到方便。

  希望大家在這三類傳承體系中去認知。這三類教言的差別很大,你用什麼修法我不反對,但有成就阿闍梨作自力修持的根本依止,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真理。很多人修到最後就落下一個自大與自卑,沒有第二個東西,讓人感到很惋惜。因為生命這麼短暫,佛法教言這麼殊勝,他放在那個地方,而去糾纏自業他業。自慢是他有一點兒修持,自卑是修持不成,最後都是一聲哀嘆這一生就過去了。太多了!這些人還在暗中較勁,我要做出一個樣子給你看——你給自己看吧,沒有其他人看的。我們都是自作自受,自己體驗著自己的生命,沒有人看我們!

  自覺一定是我們生命的主題。菩薩們!賭氣的人不是智者。學佛人至少是學習智慧者,應該摒棄這些愚痴的心地作為,嚮往光明,嚮往念佛究竟了義教法,那真是我們的福德因緣。你要還是固執,我們只能勸慰一句——步伐邁慢一點。

(節選自雞足山放光寺2011年結夏安居慈法法師教授《往生論》,即《凈土五門修法——隨順得入果地覺》)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推薦閱讀:

彌勒若巴喇嘛:宗喀巴大師與六瑜伽傳承
張澤華傳承盲派的星、宮、神
(1)轉載:藏傳佛教各宗派參考傳承表
傳承好家風善德勵後人
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驛城區「國防教育進校園」活動啟動

TAG:傳承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