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中國要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實現社會民生權
人物簡介
鄭永年,1962年出生,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共同主編、《東亞政策雜誌》主編。鄭永年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全球化、國家轉型和社會正義等。
全國兩會正在火熱進行中,政治體制改革、同票同權等焦點問題一再被提及和討論。昨日,南方日報越洋連線採訪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鄭永年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要通過加大政治體制改革力度來深化改革,並以此來鞏固和保護改革成果及實現社會民生權。而廣東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應當先行先試,為全國提供更多的寶貴經驗。
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
南方日報: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您對此怎麼看?
鄭永年:我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來理解溫總理對政治體制改革的闡述:
一是中央強調多種體制改革同時進行、協調進行。中國進行了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但政治體制改革同樣重要。
二是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就無法深化我們所有的改革,當然也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就不能克服我們改革中所碰到的阻力。改革成果也應當通過政治體制改革來加以鞏固。
三是政治體制改革是現代化建設的一部分。現代化建設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光是經濟發展了,沒有政治體制的改革和完善,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內容是不完整的。
社會民生權的實現
要實現社會民生權有很多方面問題需考慮
南方日報:我們注意到,您最近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中國要用政治體制改革來推進民生問題的落實。這應當怎麼理解?
鄭永年: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重申其在兩會前提出的要讓人民更幸福、更有尊嚴的論述,同時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如果兩者聯繫起來看,人們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就會有一個明確的看法,那就是要用政治體制改革來推進民生問題的落實。
目前中國社會最大的問題都聚焦於民生。民生權是中國社會所高度認同的最基本權利。中國強調的是國家生存和發展權,而西方更多的是強調個人的政治權利。
在現階段,對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來說,主要的問題是能否實現中國社會本身所認同的民生權。就是社會上所說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些權利在幾千年前的儒家經典《禮記》的《禮運篇》里已經說得清清楚楚了,一直以來被視為是中國人對理想社會的基本要求。
要實現社會民生權,有很多方面的問題需要考慮。首先是要調整思路,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明確區分開來。第二要大量增加政府的社會性投資。第三是考慮調整各層級財稅關係,減少地方政府把社會政策「經濟政策化」的動機。方式有兩個:一是可以讓地方政府擁有更大財稅權,使其有足夠財權來執行政策。二是把一些現由地方政府擔負的責任上收。第四,充分利用國有企業這一經濟槓桿來推進社會政策的實行。
廣東政治體制改革的探索
廣東政治體制改革可先行先試
南方日報:廣東的行政體制改革,曾得到您的高度評價,您認為廣東應該如何在體制改革方面繼續探索,為全國貢獻經驗?
鄭永年:我覺得廣東應當將行政體制改革擴展到政治體制改革。
廣東當前進行的是行政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呢,就一定要將黨政關係考慮進來。這一點非常重要,就像順德那樣把黨政連在一起來考慮。因為中國政治體制的核心是黨政。
順德改革使其從上一級(佛山)政府取得了實質性的權力之後,再行黨政合一,提高和強化其行政效率。黨政合一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可以把這一級政府的「行政責任制」(政府方面)和「政治責任制」(黨方面)有效統一起來。從長遠來看,這種體制比較有利於一個對社會負責的清廉政府出現。
深圳雖然是副省級城市,但跟順德一樣,也是一線政府,在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考慮將黨政關係納入進來。深圳作為特區,除了在經濟改革上先走一步外,政治體制改革也完全可以先行先試。成功了可以往其他地方推廣。
推薦閱讀:
※社會發展的三種模式:美國模式、歐盟模式、中國模式
※最讓你印象深刻的電影結尾是什麼?
※如何認識當下的中國社會
※山人與晚明社會
※搜索客戶的五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