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有司—搜狗百科

春秋時﹐侯國的官制中仍有司徒等三官﹐但不復見「三事」之名﹐這應當和官制變化有關﹐即朝中重臣已不止這三種。另外﹐[1]司徒等官在各國的地位也不一樣。魯國的執政三卿中﹐季孫為司徒﹐叔孫為司馬﹐孟孫為司空﹐其它各國很少與此相似。宋國有時以大司馬為六卿之首﹐有時以司城(即司空﹐避武公諱改)為執政。與宋為鄰的曹國也有司城聽政之例。晉國因僖侯名司徒﹐為避僖侯之諱,故不設「司徒」之官。楚國的官制與中原諸國尤為相異﹐以令尹﹑司馬為執政。春秋時司徒等官名之前也有加一大字者﹐如宋﹑楚有大司馬﹐宋﹑魯有大司徒﹐晉﹑鄭有大司空。宋的司馬與大司馬並列於六卿﹐可知兩官雖有差異﹐但俱屬顯職。楚﹑曾兩國在司馬或大司馬以外﹐又有左司馬﹑右司馬﹐兩者當為司馬之屬官。在軍隊中也設有這一類的官﹐如晉軍中有司馬﹑司空﹐是較軍尉為低的官職。齊有銳司徒﹑辟司徒﹐是專管銳利兵器和堡壘的官吏。貴族家中之家臣也有司馬之名﹐如魯國叔孫氏有司馬戾。 戰國時司徒等官仍為諸國朝中重臣。《周禮》的六官﹐即包括三官在內。《禮記·曲禮》所說的五官﹐則於三官之外再加上司士﹑司寇。在《荀子·王制》所列朝中諸要職中﹐有司徒等三官。戰國之制﹐設相以總攬朝中百事﹐而司徒﹑司馬居其下﹐已不能專攝國政。《商君書·境內》有國司空﹐而《秦律》中有「邦司空」。則「國司空」本作「邦司空」﹐當是丞相之下主管一國水土等事務之高官。戰國時常稱軍將或軍師為司馬﹐如《戰國策》言齊田單「禽燕之司馬而收千里之齊」﹐燕司馬指燕將騎劫。《管子》說大司馬為三軍之帥。在軍隊的將帥之下還設有擔負不同任務的司馬之官﹐如《墨子·號令》中有役司馬,銀雀山本《孫子兵法》的《見吳王》曾雲軍中有司馬﹑司空﹑輿司空。 地方的縣﹑都也設有司馬﹑司空等官﹐如秦律中縣有縣司馬﹐《墨子·雜守》有都司空﹑次司空。春秋戰國的銅官璽中也有不少縣﹑都的司徒﹑司馬﹑司空之璽。 漢代中央職官曾一度取消司徒﹑司馬﹑司空三官。漢武帝時﹐改太尉為大司馬。漢成帝時﹐曾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旋復舊名。哀帝時﹐又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並稱三公。東漢時﹐大司空﹑大司徒去「大」字﹐改大司馬為太尉﹐為三公。魏晉以後﹐司徒﹑司空﹑司馬歷代或並置﹐或單設﹐或皆廢﹐但即使設置﹐一般皆為榮銜﹐無實際職務。
推薦閱讀:

牂柯郡—搜狗百科
本經陰符七術—搜狗百科
綏德縣—搜狗百科
愛新覺羅·阿濟格—搜狗百科
奔赴IPO、打動華爾街?搜狗可能要先理順這幾點

TAG:百科 | 搜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