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起來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指導

2013年12月3日下午,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用好了歷史唯物主義這一思想武器,我們的事業就能夠興旺發達;我們背離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事業就可能遭遇曲折,甚至可能走上歪路邪路。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當代中國現實,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是我們事業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特別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走向強起來的今天,更需要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

在西方思想史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革命。這一思想革命的實質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歷史唯物主義是在批判舊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超越了舊唯物主義,包括近代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人道唯物主義,使唯物主義成為一種「新的唯物主義」,我們稱之為歷史唯物主義;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了歷史唯心主義,把歷史觀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因此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堅持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從揚棄舊唯物主義同時批判歷史唯心主義的雙重視角來看,歷史唯物主義既是一種世界觀,也包括了一種新的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舊哲學的本質所在,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觀點。馬克思曾經說過,只要有人類,就始終存在自然歷史與人類歷史相互作用的問題。人始終處在這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並且只能從這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理解自然和理解歷史。在這個相互作用中,現實就是人在改變環境對象的同時改變自身的雙重過程。馬克思說,環境的改變與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理解為變革現實的實踐。馬克思主義不僅從勞動實踐的觀點出發理解人類歷史發展,而且以這種相互作用的實踐觀批判舊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批判它們不能在感性的實踐活動中理解事物和現實。如果說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一種脫離實踐、抽象的形而上學的話,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就是對這種抽象的形而上學的批判和超越。現實存在根本不是抽象的物質或者抽象的精神,而是實踐活動中展開的具體過程。因此,應該在具體的實踐活動和實踐關係中解釋現實,解釋事物,形成正確理論,並依據正確理論指導改變現實的實踐。所以說,「實踐的觀點是全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範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整個體系的核心範疇,只有立足於社會實踐的觀點,才能把握和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才能理解和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它產生之後100多年裡的生氣勃勃的新發展」。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不是以實踐的觀點否定、而是超越了舊唯物主義。用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觀點批判唯心主義、宗教神學和封建迷信,這是現代啟蒙哲學和啟蒙思想的基本任務。作為現代啟蒙思想的批判繼承者,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持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但並不僅僅停留在這個立場上。對馬克思來說,批判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的任務已經完成。新的任務恰恰是揭示現代唯物主義的局限性。馬克思將現代唯物主義稱為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等,批判這些唯物主義沒有實踐的觀點,只是從物質世界本身來看物質,只是看到自然對歷史的作用,而看不到歷史實踐對自然的作用。這些唯物主義甚至用理解自然世界的方式理解社會歷史,諸如將人理解為機器,將社會理解為機器,等等。通過批判這些舊唯物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實踐觀點為基礎,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以實踐的、歷史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不再是抽象的自在的物質世界,而是在物質世界中展開的超越物質世界的自然與歷史相統一的現實過程。歷史唯物主義中的「物」不是自在之物,存在也不再指廣延性的實體,而是實踐中介的現實存在關係、存在方式、存在結構和存在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存在才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範疇,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才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歷史唯物主義才成為唯物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新階段和新形態。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是唯物主義的歷史觀。看到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獨特之處。恩格斯曾經引用費爾巴哈的話說明,費爾巴哈也知道不能用自然物質世界的邏輯來理解人類歷史,人類歷史的存在和發展有其特殊性。但是,意識到這種差異的費爾巴哈卻用愛、宗教情感來解釋歷史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像費爾巴哈那樣批判了舊唯物主義用自然物質世界的邏輯理解歷史導致的庸俗唯物主義,同時又批判了費爾巴哈從內在的精神因素理解歷史陷入的歷史唯心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從實踐的觀點理解歷史,強調自然的歷史和歷史的自然在實踐中相互作用的統一,批判割裂自然與歷史導致的抽象對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是立足於實踐的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歷史既不是按照自然的必然性展開的過程,更不是按照人的主觀意志展開的唯意志論過程,而是實踐中主體和客體交互作用的產物,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經濟基礎的辯證過程。在這一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歷史唯物主義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於舊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歷史觀點。

二、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原則

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恩格斯曾經稱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是馬克思的兩大重要發現之一。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同時批判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歷史觀。批判舊唯物主義看不到歷史的特殊性,用物質世界的眼光理解歷史;批判歷史唯心主義從觀念和精神出發解釋歷史,陷入了主觀主義。以實踐觀點為基礎,歷史唯物主義打破這種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之間的抽象對立,形成了一系列理解歷史的方法論原則。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指導,就是要在理論和實踐中堅持這些基本的方法論原則。

辯證的客觀性立場。從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看來,歷史研究是從人類的實踐活動來闡釋歷史的過程,因此要堅持客觀事實描述和主體價值評價的辯證統一。這是一種辯證的歷史的客觀性立場,而不是抽象的客觀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德國唯心主義的歷史編撰學是在「純粹精神」的範圍內兜圈子,歷史變成了純粹思想的過程,思想一個吞噬一個,最終都消失在「自我意識」之中。與此同時,他們也批判脫離實踐關係的抽象客觀主義。馬克思指出,所謂客觀的歷史編撰學正是脫離活動來考察歷史關係,具有反動的性質。也就是說,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既反對離開現實歷史過程和具體事實任意剪裁和編織歷史的主觀主義,同時也反對脫離現實的實踐關係,將歷史研究看成事實的簡單收集和羅列的客觀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強調的客觀性不是脫離歷史實踐和歷史主體的抽象客觀主義,而是指在把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立足於現實的實踐關係,在歷史發展的總體過程中對事實和事件進行辯證的歷史分析和歷史評價。歷史研究是事實描述與價值評價、客觀陳述與主體解釋之間的辯證統一。

發展的歷史性眼光。歷史唯物主義主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歷史的發展就是舊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誕生過程。因此,我們要將歷史事物放置到歷史發展的整體過程中進行把握,研究事物之間、以及同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差異與聯繫,而不是以靜止的、孤立的眼光看待問題,刻舟求劍、緣木求魚。不能用僵化的觀點理解發展了的現實,就像習近平同志批評的那樣,「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當然,也不能用今天的觀點來苛求古人,不能指望任何一種理論能夠提供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是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而不是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馬克思曾經說過,在將來某個特定的時刻應該做些什麼,應該馬上做些什麼,這當然完全取決於人們將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既定的歷史環境。馬克思主義不僅以這種歷史的眼光看待事物,還以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恩格斯曾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提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正是用這種發展的眼光看待自身,馬克思主義本身才能不斷與時俱進,生機勃勃。

能動的主體性精神。歷史唯物主義的客觀性和過程性觀點,並不是脫離歷史主體性的抽象。歷史唯物主義反對將歷史看成是機械的宿命論過程,突出主體性思想,不僅將歷史研究而且將歷史過程看成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辯證展開過程。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作為歷史的主體,人被看成是自我實現的目的和自我發展的動力。歷史是人作為主體參與、介入和變革現實的過程。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概念突出強調了改變現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擔當意識,充滿一種強烈的實踐主體性精神。這種實踐主體性精神,曾為我們「站起來」的革命鬥爭和「富起來」的改革實踐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今天,在我們走向「強起來」的新時代,這種實踐的主體性精神將為我們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三、堅持用歷史唯物主義把握當代中國現實

馬克思曾經說過,「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也應當力求趨向思想。」理論與現實之間從來不是一種單向的決定與被決定關係。歷史就是理論與現實之間相互作用的辯證實踐過程。歷史唯物主義不僅強調實事求是,在現實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而且強調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強調正確的理論是指引實踐道路的旗幟。只有用正確的理論把握現實、引領現實,才能使實踐沿著光明的道路前進。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把握當代中國現實,正確地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辯證關係,批評各種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

客觀評價中國「站起來」的革命歷史,反對歪曲過去。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革命鬥爭,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像習近平同志在建黨95周年講話中指出的那樣,這一偉大歷史貢獻的意義在於,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這一飛躍的實質就是在中國民族復興的艱苦歷程中,實現真正站起來的偉大使命,為富起來和強起來提供了歷史前提和基礎。歷史唯物主義是我們強大的思想武器。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客觀地評價革命戰爭的歷史,實事求是地評價革命歷史的豐功偉績,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批評各種歪曲、抹黑、攻擊歷史和英雄的做法,是我們能夠堅定走向未來的基本保障。

正確評價「富起來」的改革歷程,反對否定現實。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建設,今天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何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的社會歷史方位,客觀評價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和面臨的現實挑戰,歷史唯物主義是重要的思想指引。在這個問題上,有的人看不到今天的巨大歷史進步,看不到改革開放實現了富起來的歷史飛躍,分不清主次,誇大現實中的問題和矛盾,甚至存在用前四十年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的思想傾向。用過去否定現實,這也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今年是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要堅決反對抽象地否定現實的歷史虛無主義,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客觀地評價中國富起來的偉大成就,不走老路、歪路、邪路,才能堅定改革發展方向,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指引未來,反對否定理想信念。歷史虛無主義有一種表現形式是否定未來的歷史方向。這種觀點將未來看成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好像只有手邊的、眼下的東西才是現實的、客觀的,陷入了抽象的客觀主義、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這種歷史虛無主義只關注過去和當下,根本看不到理論、思想、信仰在歷史中的作用,看不到在正確思想指引下超越現實的未來歷史方向。它否定理想信念,主張活在當下,得過且過,缺乏歷史擔當意識和歷史開創精神。只有歷史唯物主義辯證的歷史觀才能揭示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激發實踐的主體性精神,不忘初心,堅持理想,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雄偉氣魄開創未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事業的進步做出貢獻。

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相伴隨的。今天中國進入了強起來的新時代,更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像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指導,為增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統一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首要的就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方法論,就是堅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現實,分析世情、國情和黨情,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實踐,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機結合起來,為謀求人民的幸福和人類事業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推薦閱讀: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犧牲精神普遍存在的原因
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下的「空間化」研究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不同的生產力階段 同一地區的價值是不同的
《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導言-Part IV

TAG:中國 | 歷史 | 堅持 | 指導 | 主義 | 歷史唯物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