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尼採的人生哲學及其對現代中國人精神重建的意義---張文英

一、尼采人生的出發點——悲觀主義 年輕的尼采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時,就接觸到了叔本華哲學,並且默默地接受了他的悲觀主義作為自己的前提。但是,尼采認為叔本華的哲學最後導致了對人生意義的否定,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在他看來,縱然人生本來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也應賦予它一種意義。 叔本華認為,意志是世界的終極現實,自在之物,一切現象包括個體生命都是意志的客體化,即表象。意志本身是一種盲目而又不可遏止的生命衝動,個人接受這種衝動的驅使,不斷產生慾望。慾望意味著欠缺,欠缺意味著痛苦。因此,一切生命現象在本質上都是痛苦。如果慾望得到暫時的滿足,人們又會感到無聊。人生不過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動;另外,生命意志總是附著於個人,個體生命的必然結局是死亡,個體生命是有限的,而意志是充斥整個宇宙的生命力量,是無限的本體。所以,無限的生命意志在有限的個人身上必然得不到滿足,人生的痛苦來源於意志,「如果我們還是為我們的意志所充滿……我們就永遠得不到持久的幸福,也得不到安寧。」①所以,人生的出路就在於否定生命意志。尼采從叔本華那裡繼承了意志是世界的本質的觀點,但他卻把叔本華對生命意志的否定改造成為對生命意志的肯定。他熱情地歌頌了人的原始的生命意志。認為它是一種永恆的力量,個體生命的毀滅總是伴隨著生命整體的再生,生命之泉源源不斷,人生雖然永遠根植於痛苦之中,但卻是有價值的。在他看來意識到人生的痛苦並不能否定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存在,而應肯定生命,享受人生,在痛苦中求歡樂,在死亡中求生存。儘管尼采人生哲學的前提是叔本華式的悲觀主義,但他卻在其基礎上提出了悲劇精神。他認為,悲劇的實質並不像叔本華所說,來源於生命的有限與慾望的無限,而是根植於人性之中的兩種精神——狄奧尼索斯精神與阿波羅精神的對立與衝突。   二、尼采人生哲學的主要——自由觀 尼采雖然接受了叔本華把意志作為本體的觀點,但他不同意叔本華從倫角度對生命意志的否定,而是從審美的視角上肯定了生命意志,用酒神精神來反對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觀。進而把叔本華的生命意志改造成權力意志。尼采說:「在求生存的意志信條上去覓真理,必然迷途:因為求生存的意志並不存在。不能存在的便不能意欲:但已存在的又何能在求生存?只是有著生命的地方有著意志:但不是求生的意志,我教你——只是求權力的意志!」②尼采把權力意志作為世界之本體,並賦予其超越性特點。他追求的不是生命的本身,不是滿足生命的種種慾望,而是超越於求生之上的生命的意志和目的。「生命之自身對我說了這奧秘。『看哪』它說,『我便是那必須永遠超越自己的。』」③ 權力意志的這種超越性表明,尼采必然把人的本質看成是未定型的、未完成的,有無限可能性的。尼采寫道:我們的學說只能是什麼呢?——沒有誰能把人的特性給予人,無論上帝、、他的父母和祖先,還是他自己……。沒有誰能對以下情形負責:他存在了,他是被造成如此這般的,他處於這樣的情形和環境之中。他的天性的宿命不能從一切已然和將然之物的宿命中解脫出來。他不是一個特別意志,一個目的的產物,不能用他去實現一種「人的理想或一種幸福的理想」或一種「道德理想」——想要按照某種目的鑄造他的天性是荒謬的。 尼採的這個思想突出地表明了尼采自由觀的意義。首先,人沒有任何超驗的本質,上帝不必說,社會的、祖先的遺傳,乃至每個人自己的經歷,都不能把一成不變的「人的特性」給予人。人既無超驗本質,因而也就沒有超驗的自由或不自由,因而也就沒有了非超驗的自由,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創造自己的本質。其次,人也沒有任何超驗的目的,因此要由人自己來確立目的。第三,更重要的是人沒有任何超驗的罪惡及贖罪的責任,宇宙的生成變化超於善惡之外,被拋到這個生成之流中來的人同樣超於善惡之外,在他的頭頂上並無一個「絕對命令」或至高無上的道德準則,他的行為全由自己決定、自己衡量。以某種超驗的道德目的為歸宿的超驗的意志自由終止之處,非超驗的自由的地平線呈現在眼前了。 尼采認為人的本質是未定型的,人類可以自由地創造自己的本質,人類也應該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未定型,塑造出更健康有力的人性。然而,在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支配下,人的生命力遭到壓制,本能遭到摧殘,結果人不是朝比動物更強健的方向發展,反而朝比動物更孱弱的方向發展了。因此,他提出重估一切價值,對傳統道德,特別是基督教道德展開嚴厲的批判。第一,舊道德提倡柔順,壓制生命的本能。尼采認為,否定和破壞,乃是肯定生命的先決條件。「那不能不做一個善和惡的創造者的人」,「他最先不能不做一個破壞者,將一切評價破壞得粉碎。因此最大的惡屬於最大的善:這便是創造。」④然而,基督教道德卻強調馴服、柔順、慈悲、憐憫,使人類變得病弱、怯懦、無力,這是從根本上反對生命。第二,傳統道德提倡無私,抹殺個性。尼采認為,自私和自愛都是人的本性,自私,然後才有自樂、自愛,然後才能愛人。然而,基督教的道德,卻鼓吹博愛、鄰人之愛,並提倡捨己為人,把自己當作可恨的對象,把逃避自我、否定自我、損害自我、犧牲自我當做美德,尼采認為,這種輕視個人獨立、否定自我的循規蹈距的傳統道德,一方面壓制了人的個性發展,為那些意志薄弱者大開綠燈;另一方面,又使許多能夠保持、發展、超越其自我的人成了道德的犧牲品。第三,傳統道德反對創新,扼殺有創造精神的人,阻礙了人類的進步。尼采認為,上的一切創造者都是堅強而不仁的,最大的惡,就是最大的善,即創造的善,正是那些滿腔熱情、勇於破壞和創新的傑出個人,衝破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的束縛,打破舊的習慣和迷信,才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也就是說,只有這些具有創造精神的人,才是人類的希望。可是,傳統道德卻把創新視為惡,把守舊視為善,把一切新興事物和具有創造精神的人視為洪水猛獸,判其為罪人和惡人,從而斷送了人類的前途和命運。 尼采通過對傳統道德的批判,確立了新的價值觀念。為人的創造力展示了廣闊的自由前景。  三、尼采人生哲學的理想目標——超人 尼采認為「超人」是人的最高自由的表現,因此他提出「超人」說,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設立了一個新的目標、新的意義和新的理想。以往,人們把進入天國視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上帝死了」,價值世界出現了空白,尼采便找出了一個理想化的人格形象——「超人」來填補,取代上帝的位置。「我要教人們以他們生存的意義」,那就是「超人」⑤。上帝已死:現在我們熱望——「超人」生存!⑥ 尼採用否定的方式來解釋「超人」的含義,他說:「超人」這個字是賦有深刻意義的,它是某一類型的人,這種人的出現將是一件最大幸事,這種人與「現代人」、「善良人」、基督徒和其他虛無主義者相反……⑦在尼采看來,後者有如下性質:第一,沒有創造的願望和能力,「不再投擲願望的箭」,「不再誕生任何的星」;第二,謹小慎微,渾渾噩噩地度日,「小心翼翼地行走」,不斷地服著一點點毒藥,使自己沉入適意的夢境,最後用過量的毒藥造成舒服的死;第三,個性已經泯滅,千人一面,「一切意願相同,一切人相同,」尚未喪失個性的人則被視為瘋人。這類人的反面,就是「超人」。由此,我們可以得到超人的形象:第一,有著健全的生命本能和旺盛的權力意志的強者,具有強烈的創造慾望和能力的人;第二,超越自身和超越弱者的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能,從而支配世界,支配命運,主宰平庸之輩;第三,「超人」是生之痛苦的超越者,敢於面對人類最大的痛苦,具有無所不在的放縱和歡欣的天性,是生之歡樂的享受者,是酒神的再生,是權力意志之主。總之,「超人」是自我生命的創造、享受和肯定者,是自己的主人。尼採在開始提出「超人」概念時,超人還僅僅是他對於未來人的一種理想。在他看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超人」,「超人」尚有待於誕生。那些先後來到查拉圖斯特拉的山洞的高貴客人們算得上是人類的佼佼者了,但他們還只不過是用來製造「超人」的磚瓦。尼采提出「超人」的理想,如他所說,意志完成其「改造」人類的使命,拯救人類使之免於退化。在這裡,他把超人看作是現實的人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這是尼採的超人學說中具有積極意義的因素。但是到後來尼采開始把「超人」的稱號封給所謂「上等人」。即所謂「人是非動物和超動物,上等人是非人和超人。」⑧由此他便成了等級制度的狂熱鼓吹者,這表現了他的階級狹隘性。 尼采「超人」說的兩重性常為後人所誤解和利用,一部分人看到了「超人」所體現出來的人的自我超越性,從人生價值和意義的高度來完善自己,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則看到「超人」作為上等人、高貴者的面孔,以此來為法西斯主義和種族歧視主義服務。然而,後者並非尼採的本來用意,尼采固然提出了人的等級學說,但他只是把這作為手段,作為達到超人的途徑而非目的。 尼採的人生的核心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儘管他指出的人生道路不完全正確,但他畢竟為人們尋找人生的意義提供了一種新的人生視角。這對於我們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不無啟發意義。    四、尼采人生哲學對人的精神重建的意義 尼采所生活的,正是近代西方處在技術突飛猛進,商品蜂擁發展,樂觀主義信念流泛的時代,尼采以敏銳的眼光覺察到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危機及文明社會的病態:物質的進步和豐富掩蓋著生命理想的貧乏、精神創造力的貧乏、文化的貧乏。他指出:「我們的時代……是一個貧乏的時代。我們的『豐富』是最貧乏。豐富之真正目的被遺忘了」。⑨尼采接著指出:「由於這種非人化的機械和機械主義,由於工人的『非人格化』,由於錯誤的『分工』經濟,生命便成為病態了。人類的目的,也就是文化,便看不見了,作為達到文化手段的現代科學活動,產生了野蠻化。」 滜面對資本主義世界頓失詩情畫意的現實,尼采不免憂心忡忡:衰落文明那觸目驚心的荒涼,現代人那「無家可歸」的彷徨,被基督教的毒汁浸潤了的人的心靈的僵固,都急切地需要尋求一條創造人生的新路,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尼采提出了他的人生哲學,力圖重建人類的精神家園。 今天,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西方已經經歷過的那種人的異化、精神的匱乏、道德的淪喪已經初露端倪。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我國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潮也伴隨而至。對金錢的過度崇拜導致了人們道德的淪喪,對物質利益的片面追求造成了精神的空虛。人們在信仰上出現了斷裂,傳統的價值觀念不再完全適應當前的形勢,人們在精神上陷入迷茫、不知所措的狀態。面對這種精神上的危機,精神文明建設已成為當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流,而如何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西方的現代化進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前車之鑒。尼採的人生哲學雖然在很多方面過於極端化,但是貫穿於他的人生哲學始終的那種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這表現在:它賦予人生以積極的意義,肯定了人生的價值;宏揚了人的主體性,提高了人在界中的地位,頌揚了人的創造精神;體現了人的自我超越性、自我完善性;他對基督教倫理、對傳統道德、對理性主義的尖銳批判,是對價值重估的偉大嘗試。所有這些對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都不無借鑒之處。今天,我們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借鑒一下尼采哲學的合理成分,對於解決人們信仰上的滑坡危機,不無益處。 ①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273頁,商務印書館1982。②③④⑤⑥⑦ 滜 《尼采文集》,223、222、223、135、380、42、56頁,改革出版社,1995。⑧⑨ 尼采:《權力意志》,692、61頁,商務印書館,1991。(作者單位:張文英 哈爾濱東安工學院 哈爾濱150066 牛玉香 中共大慶市委黨校 大慶163253)
推薦閱讀:

四個方面讓你避免內耗
TuGus--途加網--做一個精神和物質都很強大的女子
周蓬安:掃黑「至少辦一起」,欠法治精神
這一生,一定要讓孩子擁有這一項貴族精神!
精神和大腦的關係

TAG:中國 | 人生 | 中國人 | 哲學 | 意義 | 精神 | 人生哲學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