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為什麼拿不到奧運馬術金牌|大象公會

西方馬術比的是騎手的駕馭技術,而蒙古馬術比的其實是馬背上的雜技,若比後者,草原騎手依然技術落後。

文|鮑君恩

剛剛閉幕的里約奧運會,蒙古分別在柔道和拳擊項目上獲得一銀一銅,不過,作為游牧民族的代表,「騎在馬背上的國家」,蒙古卻從未在奧運馬術項目中獲得成績。而中國唯一出場選手也並非來自內蒙,而是從小接受貴族教育、一半血統來自英國的華天。

▍華天

有心者對此憤憤不平,將之歸結為西方的文化霸權——奧運馬術項目規則均由西方人制定,與蒙古人在那達慕大會上的表演完全不同,參賽選手絕大多數也來自歐美。

單純比較視覺衝擊力,那達慕大會上蒙古健兒在馬上翻轉騰挪、俯身抓羊,比讓馬跳舞、跨越障礙的西方馬術更能贏得中國人的親切感,也會讓人覺得前者難度更高。

不過,既然蒙古人有更精湛的騎術,為什麼玩不好區區西方馬術呢?

西方馬術的難度有多大

在馬背上表演雜技和射箭,展現的既是騎手自身的平衡能力也是對馬的控制能力。而西方馬術表演,既看不到騎手自身的平衡能力,也看不到對馬的控制——西方馬術很少看到騎手的動作,尤其是盛裝舞步,電視上看到的騎手基本在馬上一動不動,和蒙古人的馬上英姿對比鮮明,以致有人質疑金牌到底應該給人還是給馬。

這其實是對何謂騎術理解的偏差,真正的騎術,其實更體現為駕馭馬匹做高難度和極為複雜的動作,西方馬術比賽的設置,恰恰遵循的是如何體現駕馭馬匹的難度。

奧運馬術項目分為三種,三日賽、盛裝舞步和場地障礙賽,三日賽中又包含了相對簡單的盛裝舞步和障礙賽,除了越野賽涉及競速,其他項目幾乎都在考察對馬的操控和駕馭。

以盛裝舞步為例,能讓馬跟著音樂做出有韻律感的舞步已經很困難,而舞步還分為快步、慢步、跑步、橫歩、斜橫步、帕莎齊、皮亞菲等多種步法,且每一步法還會細分,如快步分為工作快步、誇大快步、收縮快步等 5 種,每一個動作都對馬的肩、腰、四肢有詳細要求,一樣都不能出錯。

▼ 一場盛裝舞步比賽

此外,盛裝舞步還要考察馬匹的姿態是否優美輕盈,尤其是在所有動作中都必須保持頸部抬高並成拱形的「受銜」姿態,不能表現出對騎手的任何抗拒。

實際上,騎手表面的「不作為」是比賽要求,國際馬會發布的盛裝舞步規則中,特彆強調馬匹做任何動作時,從外表都應當看不出騎手有明顯的扶助動作,且騎手任何情況下發出聲音都會被判罰。

表面上,騎手只是被馬「馱」著完成了全部流程,但騎手能做到看似無所作為,背後要求騎手和馬有極高的默契,它對騎手駕馭能力的要求遠比蒙古牧民用馬鞭、韁繩駕馭馬匹的難度大。

精雕細琢的盛裝舞步在中國人眼中有奇技淫巧之嫌,而場地障礙賽則是實打實的硬橋硬馬。讓馬在規定時間內跨越水溝、矮牆、棚欄等十幾道障礙物,且馬拒跳兩次即取消資格,騎過馬的人可以想像其難度。

而且,奧運會上的障礙物每次設置的都不同,即便平時訓練有素,比賽時馬匹面對的障礙可能之前都沒見過。例如在里約奧運會中,一道雙重組合障礙就讓 6 匹馬選擇了拒跳。

如果騎手沒有卓越的駕馭能力,無法在每個判斷都間不容髮的苛刻環境下,控制賽馬完成連續障礙跨越動作。至於在馬背上倒立、拿大頂的騎手,對馬的駕馭能力,只是讓馬保持平衡的低要求,絕大多數會騎馬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西方馬術比的是騎手對馬的控制、駕馭技術——獎牌當然應該給騎手而不是馬,而我們在那達慕大會上看到的精彩表演,是騎手在馬背上的雜技水平,而非馬的駕馭能力。

所以,那達慕大會上蒙古牧民的精彩表演,最合適的比較對象是雜技團。那麼,他們的雜技水平到底有多高?

▼ 里約奧運會場地障礙賽現場,

那處雙重組合障礙為第十一個障礙

蒙古人不擅長「蒙古馬術」

雖然內蒙古草原上那達慕大會上騎手的表演很精彩,但河北吳橋雜技演員的水平恐怕不會比他們低。其實,馬背上表演金雞獨立、疊羅漢的難度,要遠低於自行車上做同樣的動作,因為馬會始終讓自己身體保持平衡和均速,自行車不會。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會騎馬,才會覺得馬上完成這些動作更驚心動魄。

▍吳橋雜技演員的雜技表演

實際上,這種在馬背上玩雜技的「蒙古馬術」也並非蒙古人的專利,它是國際馬聯認證的十項馬術競技項目之一,正式稱呼為「馬背體操」,在 1984 年和 1996 年的奧運會上曾作為表演項目出現,但一直不是正式的奧運馬術項目。

西方馬背體操最先出現在德國,之後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也流行開來,發展至今,其技術難度一再升級。中國內地遊客在那達慕大會上看到的蒙古人的表演,一般只有乘馬斬劈、馬上直立、馬上倒立、馬上拾花籃等動作。從公開發布的影像資料看,外蒙的馬上技巧更加簡單,內蒙獨立發展出的部分馬上技巧,很可能是融合了中國雜技的產物。但無論內外蒙,馬背體操的水平都與西方差距懸殊。

▼ FEI 馬背體操世界盃比賽視頻

國際馬聯舉辦的馬背體操世界盃中,就很難看到蒙古人的影子,例如 2016 年世界盃中,單人和團體的冠亞季軍全部都是歐美選手。

▍2016 年 FEI 馬背體操世界盃獲獎名單

蒙古人不擅長西方馬術可以理解,為什麼連「蒙古馬術」的競技水平也排不上號呢?

答案很簡單,「蒙古馬術」並非競技,而是一種表演項目。

草原上的那達慕大會本身是一種嘉年華式的節日活動,游牧民族不像定居社會一樣注重時間觀念,每年舉辦時間都不固定。那達慕上的各種比賽、表演,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業餘運動精神,不會形成完備細緻的競賽規則,牧民也不會像運動員一樣,為了參加比賽長時間訓練,所以早年馬上雜技的水平要明顯低於內地。而德國早在 1964 年就出現了專門的馬背體操培訓學校,被國際馬聯認證為正式比賽項目後,出現大量職業選手,牧民的競技水平當然跟不上。

▍1958 年的德國馬背體操隊

無論是馬術還是馬背體操,都是在現代體育競技體系中,經科學系統的研究訓練發展至今,對一國的競技環境和運動員的職業化程度有很高要求,蒙古落後一點都不奇怪。那麼,如果蒙古跟中國一樣實行舉國體制,聚精會神搞馬術,蒙古有沒有可能在未來的奧運比賽中獲得金牌呢?

答案還是不能。

最吃裝備的比賽

西方馬術難度之所以大,除了對騎手要求極高,馬種是否合適更加關鍵。

依脾性不同,馬大致可分為熱血馬、冷血馬、溫血馬三類。熱血馬易亢奮衝動,一般用作競速賽馬,典型如阿拉伯馬和英國純血馬;冷血馬主要分布於歐洲,個頭高大、性情遲鈍,一般用作拉車工具;溫血馬最特殊,它比前二者年輕得多,是為了馬術比賽人工選育的馬種——馬術要求馬匹既聰明靈活又性情溫和,熱血馬和冷血馬都不適合。

▍一匹阿拉伯馬

人工選育馬種是一門精密的技術活,在世代選育中,只要出現一次異種混雜,馬種的性狀就難以控制,導致前功盡棄。

現代賽馬項目中的首選純血馬一直保持優秀的性狀,也是因為英國人對馬的譜系控制十分嚴格,每匹純血馬認證時都必須提供父母雙方的證書,且要做親子鑒定,全世界所有純血馬的父系基因都可以確定來自 17-18 世紀英國的三頭種馬。

▍17-18 世紀引入英國的三匹種馬:拜耶爾·土耳其、達利·阿拉伯、高多芬·阿拉伯

由於用途不同,溫血馬不像純血馬一樣刻意追求血統純正,為了調節出最符合馬術要求的性狀,歷史上不斷與其他類似馬種配種。但為了保持性狀穩定,一匹溫血馬想要註冊成功,也必須通過嚴格的血統譜系篩選,如果身體狀態、肢體動作出現問題,肯定會被淘汰。

如此精密、漫長、費力的人工選育,在游牧社會不可能實現。相較於定居社會,游牧社會人口密度極低,無法負擔選育所需的人力成本,即便選育成功,也無法嚴格管理以穩定性狀。更何況純血馬、溫血馬的優秀性狀是現代競技體育的需要,背後有巨大的金錢刺激,而游牧民族對馬的性能,並沒有特彆強烈而持續的要求。

因此,草原上的蒙古馬雖然數量巨大,但與定居社會選育的馬種相比,除了採購成本低廉、容易養活之外,並無特別值得一提的優勢,它和溫血馬之間,大致等於中華田園犬和德國黑背的距離。

好馬是用錢砸出來的。不用說純血馬,一匹成功註冊的溫血馬,售價通常都是數十至數百萬美元,其飼養、醫療、培訓的成本更遠超這個數字。能在高級別馬術賽事上出現的馬匹,背後都有一支由教練、調教師、飼養員、營養師、化妝師、馬童、獸醫、按摩師等組成的專業團隊,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光團隊工資就是筆不小開銷。北京奧運會中,中國選手華天的比賽用馬,平均每匹每個月就要花掉 2.5 萬元。

不只是錢,要培育出能登上馬術賽場的馬匹,還需花費大量時間訓練。馬術比賽特彆強調騎手與馬匹的默契配合,因此職業選手大多都在少年時期就和小馬一起訓練。要想把一匹優種馬帶上賽場,通常也至少需要 10 年以上。

這正是馬術被稱為貴族運動的原因。直到今天,馬術高手仍有很多出身王室,例如伊麗莎白女王的外孫女扎拉、丹麥的娜塔莉公主和約旦的哈雅公主,都代表了女子馬術項目的頂尖水平,甚至中國目前唯一的奧運馬術選手華天,身上也帶著泛 ABB 的光環——能夠像他們一樣有錢、有時間、又有熱情從事這項運動的人確實不多。

不過,即便面對人、錢和馬種的重重阻隔,如果蒙古人決心發展馬術,這些都還不是最致命的問題。運動員可以從小培養,蒙古雖無好馬,也可從歐洲引進,但它和中國有一個同樣的命門——無法保證馬匹的安全。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馬術比賽放在香港,並非北京提供不了符合標準的場地和訓練條件,而是因為中國是動物疫病高發國,且未加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檢疫條件與國際標準差距太大。國際馬聯為安全起見,要求北京必須建立「無特定馬屬動物疫病區」,方圓 35 公里內不能有任何馬屬動物出現。這種不留死角的動物維穩,即便中國政府也不可能辦得到。

▍極具中國特色的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地

動物衛生問題光有錢無法解決,中國雖在 1980 年代初就有正式的馬術比賽項目,但至今競技水平仍然落後,應該不是天資和勤奮的差距,而是有錢也不敢買、或買不到一匹好馬。

蒙古和中國同屬疫病重災區,在可預見的未來它的馬術水平應該不會有多大起色。當然,如果有一天奧運會比賽馬背體操,大概不會再有人再問為什麼蒙古人拿不到奧運馬術金牌,因為中國內地不產馬地區的雜技選手,確實會贏得心服口服。


推薦閱讀:

蒙古國「剩女」好多 真悲哀啊
路吃手冊:6天5晚尋味內蒙古
走向沒落的蒙古鐵騎:蒙古是如何被滿州八旗征服的
看蒙古舞《天邊》,這三個版本千萬別錯過
鳥瞰中國(66)——內蒙古(一)【51P】

TAG:馬術 | 古人 | 大象 | 蒙古人 | 金牌 | 大象公會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