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為何近代東亞崛起的是日本而非中國?3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來源:資料圖)
制約因素
資源與軟實力
日本是太平洋西部的一個島嶼國家,由於大和民族固有的一些特質,它最終成為一個在世界上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國家。但無論在當初崛起的過程中,還是在今天謀求政治大國的努力中,這個島國的發展都面臨這一些無法迴避的制約因素。
地理資源先天不足
地理資源是一個國家開展外交活動的基礎條件,也是一個國家很難在短期內予以改變的「與生俱來」的因素。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相當狹小,還不足38萬平方公里,而人口集中地區僅為1萬平方公里,與其他一些國家的地理、資源相比,只能算是個中等的國家,從與世界主要大國或地區一體化集團角逐國際地位與作用的觀點看,這些條件對日本來說,過去、現在和未來都註定為永恆的制約因素。
島國的地理狀況決定了日本天生就是一個「資源小國」,它一無石油,二無煤炭,三無鋼鐵資源,主要工業資源均依賴進口,對外依賴程度很大。就戰爭來說,雖然日本有較強的戰爭潛力,但由於「先天不足」,決定了它只能維持短期戰爭,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
此外,工業和人口高度集中,雖便於戰爭動員,但是其本土一旦遭到報復和轟炸,工業區和人口便會受到嚴重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封鎖和轟炸,使日本海上交通線幾乎全部中斷,並使日本97個城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造成日本經濟的全面崩潰。
缺乏足夠的軟實力
一個國家真正成為大國的話,既要有硬實力,也要有軟實力。迄今為止,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有足夠的硬實力,經濟上發展也很快,但它缺乏軟實力。
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時期犯下了滔天罪行,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歷史事實。但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長期遮遮掩掩,使得世界上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對它是否能在今後擔負起維護世界穩定與和平產生憂慮。
日本侵略歷史問題上顯然還未能真正得到東亞各國的原諒,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執政黨內和各界精英中有一股為侵略歷史翻案的強大勢力,並推動日本政府不斷做出傷害受害國人民感情的言行,令人擔心這股勢力是否有朝一日將徹底改變日本的國策。如何對待這股翻案勢力,是日本能否真正取得各國諒解的關鍵所在。
歷史人物:明治維新三傑
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離不開眾多精英人物的推動,這其中以「明治維新三傑」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為代表。
大久保利通
1830年9月26日,大久保利通出生在一個下級武士家庭。17歲步入政界,成為薩摩藩實力派人物,並成為倒幕運動的領袖之一。1873年他以參議身份任內務卿。任職期間,他建立了一支近代的常備軍。1878年5月被刺身亡。
木戶孝允
1833年6月26日,木戶孝允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1859年步入仕途,他力主聯合強藩。在推翻幕府統治,建立明治維新政權中木戶孝允起了巨大作用。1873年他主張制定憲法,優先內治,反對征韓論。1874年兼任文部卿,主張普及小學教育,重視培養人才,提高國民文化水平。
西鄉隆盛
1828年1月23日,西鄉隆盛出生在一個下級武士家庭。1865年投向倒幕運動,與木戶孝允等建立「薩長倒幕同盟」,策劃「王政復古」。1868年日本戊辰戰爭爆發後,指揮政府軍取得鳥羽伏見之戰的勝利。
1872年任近衛都督,受領元帥稱號。1873年因主張「征韓」失敗,辭職回鄉。1877年2月在反動士族擁戴下發動叛亂,挑起日本西南戰爭。9月兵敗自殺。1889年明治政府大赦,恢復其名譽。
推薦閱讀:
※近代名人命理解析系列之:吳佩孚
※許紀霖:重建社會重心: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
※近代印壇鳥瞰(代序)-近代印人
※【人物】近代法史上的王世傑
※洋槍洋炮化的清軍也不是外國侵略軍的對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