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國榮:逝者不需要花樣

批評張國榮:逝者不需要花樣韓松落 《 中國青年報 》( 2013年04月02日 09 版)

由張國榮生前好友兼經紀人陳淑芬發起的「繼續寵愛·十年·音樂會」在香港紅體育館舉行。演出現場眾星雲集,張學友、梁朝偉、黃耀明、莫文蔚、容祖兒、許志安、周慧敏、張智霖、古巨基、陳慧琳、草蜢悉數露面參加演出,劉嘉玲、任達華及一眾TVB老明星則到場觀看。演出中的許多場面令人動容,例如梁朝偉和張國榮的隔空對話。

紀念演唱會開始前,陳淑芬爆料說,她要在演唱會現場傳達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是哥哥最想和大家講的message,關於他自己」。這個信息旋即引發輿論強烈關注,被媒體稱為「驚天消息」,甚至有人以為,這個信息可以揭開張國榮死亡之謎。演出現場,「驚天信息」終於曝光,卻原來,是陳淑芬在張國榮去世後夢見了他,夢中人說:「我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覺。」信息和預期間的差別是如此巨大,毫不意外激起了輿論的強烈反彈。微博上關於這場演唱會的批評意見,多數和這條「驚天信息」有關。

張國榮去世10年,懷念持續了10年,像一種定期發作的病痛,每年3月前後就開始醞釀、發酵,像一場戰爭一樣,暗暗布置下四面楚歌。與他有交往的新人舊人,有節奏地拋出新料,幾段軼事,或者幾張未曾公開的新照片。媒體則絞盡腦汁地挖掘新料,準備新觀點,以便在4月1日必然會出現的懷念大潮中引起注意。終於,4月1日前後,一切達到高潮,新發掘出的照片曝光,新的軼事引起感懷。就像舊曲重唱總得有新的編曲新的音色,總之,一切都以新為要。

在持續10年的懷念中,我們看到的是殫精竭慮的「懷念張國榮花樣大競賽」,重點不在於懷念,而在於花樣,必須要有新料、新動向、新觀點。所以,近日某雜誌的懷念專題,引發了部分讀者的不滿,因為追念的落腳點依然是「德藝雙馨、無可替代」,得出的結論依然是「那個時代無法重來」。在這場「懷念花樣大賽」中,不但操持懷念的個人或者媒體陷入了花樣無法翻新的焦慮,觀眾也時時陷入「還是舊時天氣舊時衣」的不滿之中。

有期待,就有創造。10年時間,對張國榮的懷念,漸漸變成一場創作大賽。驚人之論不時被拋出,許多真假參半、來歷不明的軼事開始出現,例如至今盛傳不歇的陰謀論——張國榮是被謀殺的,還有假死論——張國榮只是厭倦了娛樂圈,以假死遁去。

同樣的「懷念花樣大賽」,也發生在對別的偶像的懷念中,例如鄧麗君。自從她在1995年去世,這種「懷念花樣大賽」已經持續了快20年,每年都要有新花樣,今年是陰謀論——鄧麗君也是被謀殺的,明年聚焦情感隱秘,下一年是生前沒有曝光的錄音室作品。

我們信不過自己的懷念,我們的懷念,高度依賴新材料引起的注意,必須要用持續不斷的新材料,來刺激自己的懷念,來為一場場「懷念晚會」製造或大或小的高潮。一旦離開這些新材料,我們就會陷入懷念的危機。

逝者是不需要花樣的,需要花樣的只是生者。媒體人王軼庶曾說:「當事人雙方只是菜,我們能看到的,都是各路廚師的手藝。」

所以,專欄作家狠狠紅在談及張國榮懷念潮的那種趨向時說:「越紀念,越忘卻。」因為,那種紀念,是一個創作的過程,也是一個整隊的過程,是用一個形象覆蓋他真實形象的過程。懷念越多,覆蓋越多,最終引向忘卻——我們懷念的,只是那個由我們創作的結果;我們懷念的,只是我們懷念的花樣;我們感動的,只是我們懷念的姿態,和我們為「懷念」作出的各種努力。

漫漫「懷念路」,如果沒有新味精,如何刺激已經被磨鈍了的懷念味蕾?沒有新的助燃劑,如何讓懷念增添新的興奮點?爆出「驚天信息」的陳淑芬,顯然也對這種花樣大賽感到疲倦了,所以她已公開宣布,這將是她發起的最後一次大型紀念演出。

而對於逝者,真正的哀悼是什麼樣?大概是奧登的《葬禮藍調》里所寫的那樣:「停止所有的時鐘,切斷電話/給狗一塊濃汁的骨頭,讓他別叫/黯啞了鋼琴,隨著低沉的鼓/抬出靈柩,讓哀悼者前來。」不需要花樣,不需要殫精竭慮地呈示,也不需要焦慮。

推薦閱讀:

當過玉女做過諧星,她是張國榮生前最寵愛的女人
如果時光倒回到30年前,在哥哥張國榮懷裡也許是她…
張國榮和劉德華誰的影響力更大?
張國榮與《東邪西毒》:終究是西毒
張國榮對你好,哪怕你只是個陌生人

TAG:張國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