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侯乙銅鑒缶 古老的冰箱

曾侯乙銅鑒缶和過濾器

曾侯乙銅鑒缶,戰國早期,通高 63.2厘米,邊長 62.8—63.4厘米,重168.8公斤

方鑒器耳1978年發掘的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兩套形制、紋飾相同的大型冰酒器具——銅鑒缶,又稱「冰鑒」,分別重168.8公斤、170公斤,現分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是迄今所見到的先秦時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鑄造最精美的冰酒用具,被譽為中國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冰箱」。鑒缶由方鑒和方缶兩部分組成,方缶置於方鑒正中,組合為一個整體。出土時兩套鑒缶並列,上置一勺。鑒、缶器壁上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鑒缶的製作可謂匠心獨具。它的外面是一個大方鑒,鑒直口,方唇,短頸,深腹,四個獸足承托鑒底,裡面中間放著一個方缶(即盛酒器)。方缶小口,方唇,斜肩,鼓腹,平底。鑒內底上有呈品字形分布的三個凸形的彎鉤,其中一個彎鉤還裝有活動插銷。當方缶放入鑒內,鑒底的三個彎鉤剛好可以套入方尊缶圈足上的三個榫眼內,這時彎鉤上的活動插銷就自動掉下,卡住尊缶,使之不致移動。冬季儲藏冰塊供夏季使用的風習,在我國由來已久。當時藏冰的冰室稱為「凌陰」,相當於後來的冰窖,建築構造已經比較科學,可以把冰保存到夏天;夏日專門存冰的器具則叫「冰鑒」,用銅製成,存放食品可以保鮮,作用如同今日之冰箱。《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的詩句。西周時期,王室有專門掌理藏冰和供冰事務的官員——凌人。《周禮》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春始治鑒。凡外內饔之膳羞,鑒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鑒。賓客,共冰」。凌人在冬天把冰塊儲藏到地窖里,到第二年可取出來,在進行祭祀和宴請賓客時使用冰鑒供酒。東周時期,在諸侯的宴席上則出現了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云:「挫糟凍飲,酎清涼些。」王逸注曰:「言盛夏則為覆蹙干釀,提去其糟,但取清醇,居之冰上,然後飲之。酒寒涼,又長味,好飲也。」 據《酒經》記載,上古造酒用桑葉包飯的發酵方法製作,可見當時的酒相當米酒之類。米酒在高溫下最易發酸變質,古人便製作出鑒缶,利用方鑒與方缶之間的空間放置冰塊,使酒變得清涼可口且不易變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由2008人所組成的「缶陣」氣勢恢宏。用來做道具的樂器——缶陣之缶,其形制和器名,就是巧妙地借用了曾侯乙墓所出土的青銅容器鑒缶。鑒缶不僅是先秦時期貴族們夏季飲酒的豪華器具,也是一種精美的青銅工藝品。其外表裝飾華美,器表通體雕鑄精細繁縟的蟠螭紋。它的四角和每一面的正中部都裝飾一條曲拱的龍形動物作器耳。口沿上有長方形和曲尺形的鏤空紋飾。器蓋是鏤雕蟠螭紋,甚至四足也鑄成了動物的形狀。整個鑒缶集渾鑄、分鑄、焊接製作工藝於一體,說明在戰國時期青銅鑄造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因而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實用角度來講,都是十分難得的稀世珍品。(圖片由湖北省博物館提供)
推薦閱讀:

好冰箱,選擇有技巧
評論冰箱,是否要學會製冷?
沒有父母在身邊照顧的孩紙如何購買一台「好」冰箱
注意!西瓜蓋上保鮮膜後放入冰箱可以害死人!

TAG:冰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