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們愛不愛國? 【貓眼看人】

中國歷代統治者,莫不要求他的臣民愛國,而臣民們也以愛國為己任。但作為一國之主的皇帝自己愛不愛國,就無人敢問,無人能管了。按道理說,在家天下的皇權專制社會,皇帝乃一國之主,國家者,乃皇帝的國家,他們應要比一切愛國的臣民更加愛國,但是了解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並非如此。中國的皇帝們,大多奢侈貪婪,除少數人崇尚儉樸之外,大多是一朝登上皇帝的寶座,便不顧國家是否貧窮,人民是否困苦,濫用民力,耗費巨資,大造宮殿園林。宮殿園林造好,還要廣選天下美女及珍奇寶玩,以供自己享樂。皇帝奢侈貪婪,揮霍鋪張的結果,往往使國力窮竭,民不聊生,距亡國不遠,甚至使國家在他那一任便徹底玩完。秦始皇贏政閣下修造長城,也許可以列在愛國的名下,但他大造宮殿園林陵墓、廣選天下美女以供自己享樂,卻是標準的禍國殃民的勾當。他自13歲繼秦王位時,便為自己建造陵墓。這座規模宏大的陵墓,工期長達40年,動用了70餘萬工役。他吞併六國,自立為「始皇」之後,又大造宮殿、廣選美女,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以為秦西門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雲天。」後來又他為修建阿房宮,從全國各地徵集工役70多萬人,從百里之外的北山乃至千里之外的四川、湖北等地採集石材木料,耗資無算。遺憾的是,陵墓和阿房宮還未造好,他閣下便翹了辮子。他死後,其子胡亥又繼承乃父的遺志,發誓要「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狠抓「享樂工程」,繼續修造阿房宮。由於耗資太大,國庫空虛,他便加重稅賦,層層盤剝,逼著咸陽周圍300里內的百姓把口糧拿出來,以供修建阿房宮的工役之用。建成的阿房宮「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十餘里。」龐大的建築群,遍及咸陽內外200 余里。為了使他爹的陵墓完工,又徵集工役數十萬人,大幹了兩年。爺兒倆如此折騰的結果是民怨沸騰,烽煙四起,秦王朝僅支撐了13年便宣告滅亡。歷史上象秦始皇父子這樣奢侈貪婪,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的皇帝,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後趙太祖石虎、齊鬱林王蕭昭業、北齊幼主高恆、隋煬帝楊廣、唐玄宗李隆基、唐懿宗李凗、宋徽宗趙佶、金海陵王完顏亮、明神宗朱翊鈞……而將國家親自斷送己手的皇帝,也是代不乏人。隋煬帝楊廣先生,便是這些亡國皇帝中的代表人物。該閣下未乾皇帝之前,倒是南征北戰,為南北統一立下過功勞,但他一上台,便大興土木,廣造宮室,比贏政先生更會折騰。他為了修建東都洛陽,每月徵集的勞役多達200多萬,修好的建仁宮,苑囿相連,方圓達數百里。此後,他又「發大江之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又求海內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囿。」為了外出遊玩,他又大造舟船,僅此「旅遊工程」一項,就「所役工十餘萬人,用金銀錢帛鉅億計」。該閣下不但奢侈至極,而且荒淫至極。他徵集數萬工匠,用幾年時間建造極其華麗的「迷樓」,從民間選了數千美女居住其間,整日泡在美女堆中,縱情淫樂,不理朝政,「每一幸,有經月不出」。後來被迫從洛陽逃到江都(今江蘇揚州),仍整天沉湎於酒色。由於他「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荒淫無度,窮奢極欲,對百姓長期殘酷地敲詐掠奪,給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全國各地義軍蜂起。公元618年,干皇帝14年,禍國殃民14 年的楊廣,終於被叛將所殺。一年之後,隋朝便滅亡了。贏政爺倆和楊廣的胡折騰,雖然導致朝代的滅亡,嚴格說起來,還不能算是亡國,因為頂替他們干皇帝的,仍是中國人,漢朝取代秦朝,唐朝取代隋朝,只不過是皇帝易人,江山改姓,其國仍在焉。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恆、宋高宗趙構、明思宗朱由檢者流,可謂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而人民也隨之飽嘗了做亡國奴的痛苦。號稱「風流天子」的趙佶,也是個驕奢淫逸的傢伙,該閣下在位期間不僅大造宮殿園林,而且專門設立蘇杭應奉局,大肆搜刮江南奇花異石。據史籍載,役夫們將那些高廣數丈的巨石「載以太舟,挽以千夫,鑿河斷橋,毀堰拆閘,數月方至京師。」那些官吏打著趙佶的旗號,動輒闖入百姓家中,只要看上誰家有可供玩賞的花木奇石,便用黃紙一蓋,並派人看護,然後折門毀牆,將其運走。許多百姓被逼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該閣下不僅奢侈無度,而且十分昏庸,他寵信蔡京、童貫、王黼等六個奸佞,當時朝野稱其為「六賊」。趙佶得此六賊相助為虐,瘋狂搜刮天下財富,以供個人肆意揮霍,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相繼爆發了宋江、方臘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時,崛起於北方的金國,在滅掉遼國之後,揮師南侵,使宋朝陷入內憂外患之中。不久,京師開封便被金軍攻陷,徽宗趙佶和欽宗趙恆做了金人的俘虜,北宋也隨之滅亡。當時的金國並非現在與漢族共處一國的少數民族,而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因此,北宋的滅亡,是真正意義上的亡國。而亡國的根本原因,則是由於皇帝奢侈昏庸,怠棄國政,任用奸佞所致。淪為俘虜的趙佶被金帝封為「昏德公」,這一封號,對他來說,真是名副其實。國家於危急存亡之際,總會有一些愛國志士湧現出來,他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竭盡全力抵抗侵略者。這些愛國志士的英勇行為,更加反襯出那些不顧國家安危,只顧保全自身權力的醜惡嘴臉。公元1125年(宋宣和五年),金軍直抵黃河北岸,有宋徽宗趙佶連氣帶嚇,竟昏死過去。他醒來後,便決定禪位於長子趙恆,自己做太上皇。趙恆即位,稱欽宗,改國號為「靖康」。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三,金軍渡過黃河,兵臨汴京城下。趙佶嚇得失魂落魄,在蔡京、童貫等六賊的簇擁下,帶著后妃倉惶南逃。此時京師震恐,大臣們均以為都城不保,議請欽宗「暫避敵鋒」,也即逃跑。時任行營司參謀官的李綱,挺身而出,向欽宗獻抗敵之策。當大臣們無一敢領兵禦敵時,李綱表示:「陛下不以臣庸懦,倘使治兵,願以死報。」欽宗臨時任其為尚書右丞,繼而下旨任其為東京留守。一芥書生李綱就這樣成了保衛京都的統帥。在李綱的率領下,軍民奮起抗敵,接連重創金軍。金人知難取勝,得到欽宗割讓三鎮的詔書,並據親王為人質後退兵。金軍一退,逃跑的趙佶回到京都,爺兒倆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又開始朝朝宴飲,日日笙歌,置邊事於不顧。整日尋歡作樂倒也罷了,那趙恆竟擔心李綱深得軍民之心,日後可能危及自己的權位,找了個借口,將李綱調離京都。在外地任職的李綱曾上疏提醒欽宗:「秋高馬肥,敵必深入,宗社安危,殆未可知。」但欽宗卻置之不理。結果不出李綱所料,靖康元年十一月,金軍大舉南下,四面包圍東京,趙恆及諸大臣束手無策,急召李綱回京。李綱立即率勤王之師馳援,但未到京師,城已失守,趙佶、趙恆爺兒倆被金兵俘虜北去,北宋也隨之滅亡。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卻揀了個便宜,在南京即位,幹上了皇帝,即宋高宗。在他統治下的半壁江山,史稱南宋。該傢伙的所作所為,要比趙佶、趙恆還要可惡。他由於害怕抗金勝利,迎回趙佶爺倆,使自己的皇帝幹不成,不惜一味向金國求和,並且一再壓制、貶謫、殺害愛國將領。他開始曾任李綱為宰相,但他聽信主和派的建議,多次派使節到金國議和。堅持抗金衛國的李綱當然為趙構所不容,結果他任宰相僅75天便被趙構罷免。後來竟被誣以「國賊」等罪行,一貶再貶,先是貶謫鄂州(今湖北武昌),後又被放逐到海南島。此後李綱雖被召回擔任過地方官,但一直無所作為,年僅58歲便抑鬱而死。《宋史·李綱傳》對他作了這樣的評價:「以李綱之賢,使得畢力殫慮于靖康、建炎間,莫或撓之,帝何至於北行,而宋豈至為南渡之偏安哉?」朱熹則稱李綱是「一世之偉人」。然而這位愛國英雄,卻被真正的國賊誣為「國賊」,真是黑白顛倒。另一位愛國英雄宗澤,其遭遇也與李綱相似。北宋未亡時,宗澤就在抗金鬥爭中屢立戰功,民族英雄岳飛,便是他發現並一手提攜起來的。北宋滅亡,趙構干皇帝,宗澤曾求見趙構,獻復興大計。當金人又一次要求南宋朝廷割地時,他上疏極力反對,並毅然請纓,抗擊金軍。他在趙構面前慷慨陳辭:「臣雖駑怯,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哪知趙構表面上把他誇獎一番,卻根本不採納他的建議,並且隨即將他外調到青州任知府。後來在李綱的推薦下,宗澤被任為開封知府。他到任後,立即著手整頓社會秩序,招撫活動於黃河南北、太行東西的民間抗金義軍100餘萬人,屢次大敗來犯的金軍。他接連20餘次上疏請趙構回京城主持抗戰大計,趙構不但置之不理,而且罷免了李綱的宰相之職,從南京逃到了杭州。宗澤因而憂憤成疾,病危時曾悲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臨終前,連喊三聲「過河」,齎志而歿。與李綱和宗澤相比,岳飛的命運更加悲慘。岳飛早年目睹家鄉遭受金軍蹂躪的慘狀,憤而投軍。後隨宗澤北上抗敵,屢立奇功。趙構干皇帝後,他曾上書數千言,建議趙構北上親自主持抗金,其中有言:「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這樣的建議當然不會被趙構採納。1129年,岳飛率部在江南一帶抗擊金軍,連戰連捷,收復失地多處,被任命為清遠軍節度使,成為南宋抗金主力軍的統帥。後來,岳飛率軍北伐,接連予金軍以重創,各地民間抗金義軍紛紛響應,聲威大振。岳家軍經過數年浴血奮戰後,進抵汴京附近的朱仙鎮,與金軍兀朮所部展開大戰,大獲全勝。兀朮兵敗後逃回汴京。岳飛當時心情十分振奮,對諸將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不料當岳飛的「恢復中原,迎回二帝」的壯志就要實現時,趙構怕岳飛真的迎回二帝,自己將要讓出龍椅,便聽從早與金人勾結的賣國賊秦檜的建議,於一日之內連發12道金字牌,嚴令其退兵。岳飛無可奈何,悲憤而泣,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岳飛回到杭州後,便被秦檜誣以「謀反罪」而殺害。縱觀中國歷史,自夏朝以降的500多個皇帝當中,確有少數人勵精圖治,以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為己任。他們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倡儉戒奢,輕徭薄賦……在他們執政期間,國家的政局比較穩定,甚至出現過繁榮昌盛的局面。但是大部分人一朝登上皇位,便把國家當作私有財產,當作自己的大家當,任意揮霍享用,或按照自己的意志,為所欲為。他們奢侈貪婪,荒淫殘暴,專橫剛愎,一意孤行,對人民瘋狂地掠奪,對臣民殘酷地殺戮。在他們統治期間,政治腐敗混亂,奸小擅權橫行,忠良遭害,民不聊生。這些傢伙,雖然對臣民極其兇狠殘暴,一遇外敵入侵,卻驚惶失措,軟弱無能,或扔下臣民倉惶逃跑,或割地賠款屈膝求和。他們為了保住皇位,以使自己能夠繼續揮霍享用國家這個大家當,可以捨棄部分國土,可以殘殺愛國將士,可以勾結侵略者聯手屠殺愛國的百姓。在這些禍國殃民的皇帝的統治下,一切愛國的良策,只要使他們的皇位受到威脅,或被他們懷疑將受到威脅,都不會被採納。不但不會採納,獻策者還會遭到貶謫、屠殺乃至滿門抄斬。一切愛國的行動,如不是對他們保全皇位有利,也一樣會遭到禁止或鎮壓。愛國志士的下場不是像李綱、宗澤那樣遭打擊與冷落,便是像岳飛、袁崇煥那樣慘遭殺害。總而言之,在不但不愛國,而且禍國的皇帝的統治下,愛國的言行是招災惹禍的根苗,而愛國的人民只能空懷壯志,做一個庸庸碌碌的順民。衡量一個百姓愛不愛國,其基本標準很簡單:在和平時期,他能為國家建設而出力;遇外敵侵略時,他能為保衛國家而戰鬥,這就是愛國了。我們用這個基本標準來衡量一下歷史上的那些皇帝,看他們愛不愛國,恐怕要求不高。但就是這不高的要求,多數皇帝卻達不到,有些皇帝甚至站到愛國的反面,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禍國者。初稿於2007-02-12修改於2010-01-14來源: 博客作者: 梅桑榆


推薦閱讀:

教你一個識別真假心的方法——看人看到骨子裡!
從易學中看人體生命的全息性
齙牙與嘴型看人運氣
面相:法令紋里看人生!

TAG:愛國 | 皇帝 | 看人 | 貓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