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如芙蓉出水 工比錯彩鏤金——著名畫家廖志標筆下的工筆重彩山水
▲ 著名畫家廖志標
【人物檔案】
廖志標,著名國畫家。1974年生於桂林人。天賜法號智源金剛,為藏密寧瑪巴大圓滿法第二十世傳承者,依止根定法王為終生師。由書入畫,精攻水墨、工筆、重彩山水,兼花鳥、書法。2007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蘋重彩畫研究生課程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美協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是水墨與重彩、寫意與工筆相結合的集大成者;是當今中國重彩山水畫的一面旗幟;是當代重彩畫壇代表人物蔣采蘋先生教學50多年來,最快進入中國美術家協會的得意門生。少而好書,偶有所得,由書入畫,以書悟畫。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並不斷從傳統佛道儒文化中吸取營養,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境界,道法自然,妙悟人生。作品多次入展中國美術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國家級畫展並獲獎。作品入編多種畫集並被權威機構和友好人士收藏。出版有《廖志標工筆重彩山水作品選》《中國當代國畫名家·廖志標》等。2012年,山水畫作品《景緻連天起,春風萬里長》《神州春暖》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其中《神州春暖》被懸掛在委員長某室。2015年12月,當選中國文聯《神州》雜誌封面人物。
韻如芙蓉出水 工比錯彩鏤金
——著名畫家廖志標筆下的工筆重彩山水
記者 邵妙苗
在我的印象中,所謂山水畫,就是清淡雅緻、芙蓉出水般的水墨山水。對鮮艷華麗、濃墨重彩的青綠山水,我一直缺乏了解。在一次畫展中,一幅「錯彩鏤金」般的工筆重彩山水畫《溪山煙雲》,讓我大開眼界。畫面上,但見山川綿延起伏,林木蒼鬱蔥蘢。作品筆法細膩,設色古雅,構思縝密,構圖嚴謹,氣象恢弘,意趣濃郁,意境幽遠,格調獨特,彰顯出中國傳統山水的美學藝術特點,讓人嘆為觀止。細看題款,原來是著名山水畫家廖志標老師。
廖志標的工筆重彩山水畫作品,將「錯彩鏤金」的絢麗與「芙蓉出水」的典雅相結合,在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的基礎上反映時代精神,再現了已失落千年的、極具中國古典美的唐宋傳統圖式和技法。
▲ 《林麓映輝》 136cm×68cm
古法用筆 個性追求
據介紹,青綠設色山水(工筆重彩山水)起源很早,早在戰國時期就誕生了,滋育於東晉,確立於南北朝,興盛於唐宋。青綠山水畫所表現的,是大自然的本色,是人與自然的審美關係,是人對山水審美認識在繪畫形式上的表現。青綠山水設色典雅、莊重、大氣、富麗堂皇,代表著山水畫的一種古典型態。
「錯彩鏤金」與「芙蓉出水」兩種風格的山水畫,本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兩種審美取向。中國山水畫不僅表現了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也表達了畫家在領悟自然、體驗自然、感受自然的過程中,與自然契合的靈性與心境。水墨山水如此,青綠山水也如此。但自從宋元文人畫興起之後,工筆重彩山水畫遭到貶低和排斥,「錯彩鏤金」一脈的色彩繪畫日漸式微,又因畫材昂貴和技法複雜而幾乎斷代,清代成為古代工筆山水畫發展史上的絕響,而近現代擅長工筆山水畫者更少。當代工筆重彩山水,是對中國傳統工筆重彩山水的繼承與發展。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畫的格局和審美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水墨畫一統天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中國畫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態勢。當今有許多中青年畫家致力於青綠山水畫的研究與創作。廖志標就是一位勇於開拓的探索者。
廖志標從小志於學,同時對國畫特別是山水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少時即以書畫名播鄉梓,大學時代已名動一方。廖志標對傳統的筆墨下過紮實的功夫,山水畫初師五代,兩宋,後學明清,轉益多師。他的山水畫,繼承傳統筆墨的精髓,注重山水風骨,山蒼樹秀,水活石潤,在雄奇壯美之中別具靈奇之象,頗得黃賓虹筆意。
近年來,憑著對水墨山水語言的能動把握,在體驗認識東方悠久的典雅傳統藝術韻味之後,有感於唐宋繪畫的色彩斑斕、雄渾博大,廖志標感到墨色的黑白世界無法概合今人之情愫,於是對工筆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並一發而不可收。他致力於青綠山水當代形態的探索,近取張大千、劉海粟,遠窺唐宋的李思訓、王希孟、明清的仇英、「二袁」等。廖志標主張繼承源學,師古不泥古,不僅要師古人之跡,更要師古人之心,借古開今;同時又深入現實生活,走遍名山大川,遍師自然造化。
2007年,廖志標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蘋重彩畫工作室,師從蔣采蘋等藝術大師,對南北宗山水均有研修。其工筆山水畫,追求宋畫的精密逼真和文人畫的意境營造,章法謹嚴,刻畫細微,筆墨蒼勁,境界開闊,高貴典雅,用筆雄強穩重,在水墨設色上參以西畫光影效果,以寫實來抒情,富有詩情畫意,體現了悠遠的傳統意蘊與深沉的生命體驗,既有大開大合之勢,又有嚴謹精細之妙,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廖志標以「工筆山水」為皈依,表現自然萬物的多彩瑰麗。「綠水青山,白雲紅樹」是其審美取向,也正是表現其個性、氣質和心理認知的獨特選擇。其實,青綠和水墨從總體上說是一碼事,都離不開筆墨。筆墨是中國畫的神靈。廖志標力求在自己的山水畫創作中融入傳統筆墨,並在此基礎上加強「道法」,用現代構成的手法完成由傳統到現代的轉換。
廖志標的工筆山水,保持了傳統工筆山水畫精勾細勒的用筆,以求準確地描繪對象。那富於書法意味的形式特徵,拉近了自然與人的關係,把山林景觀納入他的山水畫創作領域,獨出機杼地把他所熟悉的山石江河、密林老樹作為畫面的主體,以密集的景觀構成層次繁複的場景。以山石、江河、樹木為中心,輔以村舍、雲煙、山路等造型元素,構成了廖志標與眾不同的山水視野,顯示出畫家個性化的藝術追求。
▲ 《沐曦》 136cm×68cm
秀美物象 詩意心境
在蔣采蘋等藝術大師指導下,廖志標跋山涉水,全身心投入工筆山水畫的創作之中。他充分汲取古人的藝術精華,用視角和心智勾畫出祖國山水的秀麗。廖志標作畫,重視遵依古法,構圖講究,筆墨嚴謹,通篇和諧,山巒起伏,江河縈迴,煙雨空濛,草木豐茂,飛流瀑布,叢林嘉樹,莊園茅舍,舟楫橋亭。他注重工筆與寫意的巧妙結合,在描繪山水自然景觀的傳統技法基礎上,結合嫻熟的墨法、筆法,將景緻的立意、光線、設色、呼應、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廖志標在創新中求變,以「雅」為核心,直抒性靈,在工筆山水創意方面達到了頗高的藝術境界。「風入蒹葭秋色動,雨余楊柳暮煙凝」,細品廖志標的每一幅作品,工筆畫的精細用筆與濃墨揮灑、寫實與寫意、表現與再現渾然一體,主觀創作情趣和所描繪對象的自然天成,不論是精雕細刻的渲染,還是皴染潑墨中顯現著的秩序,一改傳統工筆山水的刻板質感和單調趣味,注入了當代色彩、線條表現的活潑,傳達著他對山水的感悟與熱愛,給人以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和熏陶。
廖志標的山水畫,將現實的景象轉化為筆墨與色彩、構成與意蘊、視覺與意境,並運用從自然中轉換而成的筆墨色彩,創作出寓情寓意的作品來。廖志標的山水畫,在一往情深的執著中,將自然造化的情境意境,與畫家的內心感悟融通為一。他不只在筆墨上下苦功,還致力於畫面色彩、意象、衝擊、構成、山石結構、意境的經營,做到在幅面、視覺、色彩上的內在統一,使作品充滿歡快明媚、簡潔絢麗、意蘊幽逸的時代氣息。
廖志標工筆山水畫,注重工筆與寫意的巧妙結合。在他看來,工筆與寫意都是相對的概念,具備工筆基礎,寫意才能升華;沒有寫意的情愫,工筆就少了幾分詩意。根據這一理念,他在兩者的技法運用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拓展變化。他在追求山光水色的秀美描繪的同時,也強調色彩的假定性對於心境的呈現。他充分汲取五代宋初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山水畫的藝術表現方式,把工筆的青綠與寫意的筆墨,巧妙地加以整合利用,汲取傳統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山水畫的精華,所創作出的作品,既有重彩山水畫的厚重華麗的特點,也有水墨寫意山水畫的雋逸, 風格獨特,清潤韻致,色彩簡約而精髓,強化了作品的表現力,進一步擴大了作品的審美視野與想像空間,形成了更為豐富和俊秀的工筆山水畫的色彩譜系。
▲ 《清和朗潤》 97cm×178cm
氣韻生動 意境悠遠
當今社會,使人們越來越多地疏離了古典美學境界與文化氛圍。「重返古典」,顯然包含了太多與太複雜的現代精神內容與現代人的心靈渴望。廖志標正是在這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進行工筆山水創作的。廖志標的青綠山水,以現代的構成、艷麗的色彩、氣勢恢宏的意境,在傳統青綠山水與現代審美要求之間找到了契合點,碰撞出炫目的光焰。那飛騰的筆勢、靈動的墨色與蓬勃的氣象糾纏于山川煙雲之間,彷彿有一股靈氣搖山盪谷,帶出滿紙的筆走龍蛇,萬千氣象。他的作品色彩鮮亮,金碧輝煌,意象豐富,氣勢磅礴,意境悠遠,追慕傳統境界,探求古典美感,在古意中洋溢著一種強烈的時代氣息。
在廖志標看來,傳統是一種觀念、傳統也是一種實踐。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要敢於打破舊有的東西。傳統是一個過程,我們今天所創造的,對於明天而言,也將是一種傳統。廖志標對青綠山水畫的形式、內容、技法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探索研究。在表現形式上,吸收現代構成以加強其形式感;在創作內容上,拓展其精神內涵,使其融入現代意識和審美觀;在技法和材料的運用上,探索出一些新的方法,不拘一格地進行了新的嘗試;在用筆用墨上,更加隨意自然,既是工筆的又有寫意的韻味。廖志標擺脫了傳統技法中程式化、模式化的枯燥套路,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繪畫語言,加強了畫面的視覺衝擊力,使古典的青綠山水成為了一種新的繪畫樣式。
廖志標直面生活,「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並不依照模式化的傳統套路,而是從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象中挖掘,不是簡單地搬挪寫生,而是有創意的構建。他以細勾、細皴、細染、細點為主要畫法,或濃或淡,或燥或潤,或錯或落,或疏或密,或聚或散,把精微畫得堅實,把密集畫得空靈。他的畫作,從容,細密,但絕不迫塞。他的畫作,有線有面,有點有皴,有大有小,有虛有實,有濃線與淡線的映襯,有粗線與細線的對比,有直線與曲線的穿插,有黑、白、灰的交叉分割,不僅表達出畫家平和、謙恭的心境,還串起了畫家的童心、愛心、鄉情、鄉戀。他畫山裡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再現的是自己珠玉般的童年記憶,展示的是平平淡淡的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圖景。每一幅畫作,都是一首生命之歌,都是他深情厚意的濃縮。
▲ 《二月春風江上來》 68cm×68cm
他畫春山的林木葳蕤,他畫瑤林的懸珠綴玉,他畫千枝萬樹的鬱勃生機,他畫無法淡忘的《山裡人家》,他畫心中的《依山傍溪》,他畫山村的《清和朗潤》,他畫大山大水的《氣清千障》,他畫《二月春風江上來》的秘密……廖志標筆下的山水,是一個纖塵無染的唯美世界,凝聚著他濃濃的山水情懷。遵循陰晴雨雪、花開花謝、日起月落的自然法則,根據他的想像與創造,有舒展、有內斂、有包藏、有顯露、有繁榮、有凋零……時而爭讓有度,時而顧盼生情,畫家用畫筆去梳理,用節奏去調整,用墨色去統一,或工筆擦擦點點,或寫意洋洋洒洒,亦整亦碎,亦點亦線,亦塊亦面,無處不自然,無處不天成,無造作之筆,無雕琢之痕。山體在他筆下躍然紙上,江河在他腕底縱橫紛呈,層層疊疊,密密匝匝,畫出了珠玉滿山,畫出了陽光滿枝,畫出了一個清新、純靜、和諧、祥和的世界。
廖志標承繼了傳統的山水精神,以邈遠、澄明、平淡、率直的心靈境界,在實踐中不倦探索、實踐,終於完成了工筆山水的現代變異以及對古典山水模式的改造與拓展。他以藝術家的胸襟和眼光,以縝密的構思、嫻熟的技巧、個性化的山水符號、卓越的綜合能力,在前無古人的繁密山水圖像中,創造性地表現了山水的天籟之美,在自然韻律中,體悟到清麗蒼莽的自然界的內在蘊涵與主宰萬物的宇宙本體精神。
事實上,在那氣象萬千、幽密深邃的畫面上,透出的潔凈清雅、秀逸淡遠的山水境界,是廖志標最內心化的表現。這境界,源於難以揮去的鄉戀情結,那密林深處的山野、溪流、村舍、炊煙,催生出畫家深情而又溫存的記憶。廖志標追求的是超越現實而與心靈情感相通的生命體驗,並企望用精緻的藝術,以深度的抒情來實現自己對大好河山的理解和詮釋。因此,他通常用精工細作的技巧和純凈的想像力組合而成,堅守住內心的理想與嚮往,意在昭示自己的藝術主張和美學觀念。
在廖志標的作品中,山水成為一種生命的蘊藉,成為一種滋生於此的生命現象對自己根源的感念之情的疏導和集結。山水間迴響著大地無聲的呼喚,同時又是自然對人類祥和、寧靜的饋贈。在繁密的構圖中,畫家以充滿詩意的激情,將自己的感受澆注進山水林木形象之中。
▲ 《氣清千障》 123cm×240cm
中西合璧 情景交融
中國畫無論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都是以傳統哲學為思想本源的,畫理與哲理直接相通。出入儒釋道,精研傳統文化二十餘載,廖志標以哲學家的目光觀察世界,用他的畫作詮釋人生。廖志標畫作給人的一個突出感覺就是,他對中國畫博大精深的傳統一往情深。他的山水,以傳統哲學為畫理源泉,以筆墨為主要藝術語言,以重意境、重詩情為他的山水畫的價值尺度;他的山水,氣脈連貫、跌宕豪逸,與中國遼闊的自然景物相契合;他的山水,雄峻放達、墨色共暉,與昂揚奮發的精神面貌互為表裡。他堅持中國畫的根本,以深厚的傳統為動力,憑藉強烈的時代感和心靈追求,表現出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他的藝術創作以浩然正氣、綿綿深情的人格力量而給人以震撼。
另一方面,廖志標融中西技法於一體,把西洋畫的明暗和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造出新穎畫貌和獨特風格。
廖志標的山水,在意境中崇尚營造「象外」的「心畫」山水境界。他從經營位置入手,把道學、玄學、禪學融為一體,其物境、情境、意境都通過構圖來表現。他的工筆重彩山水畫,並非自然山水的原版寫照,而是境生於象又超乎象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滲透了畫家的「真感情」的「心畫」。返樸歸真,搜妙創真,才能營造「象外心畫」的山水境界。從廖志標的畫里,你可以看到他技法的全面性,他不斷地從物境、情境向意境升華,他筆下的山水是他心中的畫境,也是他的心畫。在經過了畫家情感化、意象化的加工提煉與取捨,滲透了畫家的真情實感和藝術個性,還有畫家對家鄉之美的獨特發現和獨特表現。
正因為此,他的工筆重彩畫《青山流水春常在》和《清谷幽泉》系列作品,取景角度雖不盡相同,但都抓住了大自然特有的靜穆氛圍和奇偉雄姿,群峰聳峙,萬木崢嶸,飛瀑流泉,雲蒸霞蔚,在靜穆中蘊涵著生機,在雄奇中顯露出朝氣。這既是他對山水魂魄的寫真,又是畫家精神的投影,自然與畫家神遇而跡化,達到了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境界通過構圖、筆墨來表現的。廖志標的構圖不拘泥於「三截兩段」的刻板章法,他用筆骨力勁健,粗豪沉著,用墨渾厚、蒼潤、濃淡分明。取勢大開大合,境界極其壯闊,起伏穿插變化靈活,氣脈連貫,表現出自然山水的雄渾和韻律節奏感,同時也體現出畫家開闊的胸襟與激蕩的情感。
▲ 《依山傍溪》 68cm×68cm
蔣菜蘋先生對廖志標用筆的「骨法」特別推許:「老拙沉厚,剛正暢達」,正如荊浩《筆法記》所說的「生死剛正謂之骨」,有時柔中見剛,深得畫理精髓。這種老拙沉厚、剛正暢達的骨法用筆,也正是畫家樸厚沉穩、剛直豁達的內在性格的外化。他把這些技法運用到大自然山水中間,使得筆下的山水大氣磅礴,氣吞山河,青山益障,萬木爭春,流水潺潺,萬丈霞光,陽剛之氣十足,同時具備了南方山水之秀美和北方山水之雄渾,畫出了山的氣勢和雄魂毅魄,也畫出了畫家本真的質樸性情。
廖志標山水的自覺,首先是筆墨的自覺。他在山水中的骨法用筆顯示出良好的筆墨素質。通過自己對筆墨的理解積澱並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畫風格,那是一種對宇宙獨特的藝術關照。廖志標山水畫題材非常廣泛,桂林山水、黃山煙雲,苗寨、深潭、山村、古寺,清曉、黃昏,春山、秋色,日出,雨後……信手拈來,皆成妙境。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廖志標的作品,從《怡溪》《湖山居隱》到《青山流水春常在》《雲山清韻》,無論是尺幅小品還是鴻篇巨製,處處都貫穿著意境的營造,那茂密的山林、古老的村舍、幽靜冷寂的人文環境,是那麼和諧、自然。這種可棲可居的山水情境,在廖志標的創作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畫作,以平面的格局表現出多維空間,讓人能直接進入一種精神的家園,在一片華美、寧靜、祥和、神秘的天地中邀游;他的畫作,讓人穿越時間的隧道,閱讀塵封的歷史,從而思接千載;他的畫作,試圖將亘古的筆墨結構帶入現代人的話語情景之中,通過畫面透露出一種冷逸幽寂之氣和樸厚澄靜的韻味。廖志標的山水畫,讓人體會到生命的穎悟,其中的意象充滿了精、氣、神,從藝術形象化走向審美意境,達到一種融會精神與自然的境界。
假自然之象以寄情,求真美意趣於一體,廖志標正走在探索的路上。他的創作實踐,透露出他對東西方藝術精神的理解與體悟;他的創作經驗,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成功的範例;他筆下那些充滿激情的作品,展示著他對生活的認識和對生命的體悟。
▲ 《溪山煙雲》 68cm×136cm
推薦閱讀:
※盧德平山水畫 | 氣勢磅礴 高曠深遠
※黃幻吾--《山水花鳥》作品欣賞
※白雲山水天上來
※這種山水畫水平如何?怎麼評價?
※怡情山水間